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利用不同生物的功能特性及其间的协同作用,由水生经济植物浮床、芦苇湿地、固定化微生物膜、底栖软体动物和滤食性鱼类组成了多级生物净化系统,除芦苇湿地、滤食性鱼类外,全部设置在多级生物净化水渠中。不仅充分利用了水面,节约了材料、能源,提高了净化效率,而且有效调控和净化了养殖池塘的水质,实现了养殖排放水的循环利用,提高了养殖效益。结果显示:养殖池塘排放水经过多级生物净化后,浮游植物的生物量控制在69.114-43.832mg/L,平均减少率为13.44%~0.47%,蓝藻平均减少率为58.41%-51.63%。  相似文献   

2.
武艳  李华  张明  徐亚同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5):36-37,50
选取空心菜和水芹2种水生经济植物,研究其在实验条件下的生长状况和对虾塘养殖废水水质的净化作用。结果表明:以上2种植物在虾塘养殖废水中均能正常生长;空心菜在4周时间内对虾塘废水中TN、TP、NH4+-N、NO2-N、高锰酸盐指数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8.65%、68%、93.6%、60.95%、59.3%;水芹对废水中TN、TP、NH4+-N、NO2-N、高锰酸盐指数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58.6%、54%、58.55%、41.3%。研究结果为利用空心菜和水芹有效净化虾塘废水提供了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3.
将半咸水(S=7.5±0.1)复合水平流人工湿地同室内水泥池养殖暗纹东方鲀(Takifugu obscurus)结合,构建室内集约化养殖—湿地生态系统,研究了人工湿地处理养殖循环用水过程中,湿地不同沿程处理系统对NH4+-N、NO2--N、NO3--N、TSS和COD的去除规律和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人工湿地对上述水质指标有良好的净化效果,NH4+-N平均去除率66.37%,NO2--N平均去除率97.68%,NO3--N平均去除率7.63%,TSS平均去除率80.39%,COD平均去除率16.50%.各水质指标在湿地床内的动态模型可表示为曲线:CL=C0·exp(K1L2+K2L+K).  相似文献   

4.
EM活性微生物水产专用肥的应用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池塘养殖中,施用EM活性微生物水产专用肥的试验塘同对照塘相比,单位面积净产量鱼种池提高17.8%,成鱼池提高14.4%,D.O分别提高了23.5%和11.2%,NH4^ -N NH3-N降解效果十分显著,同比分别降低24%和53.8%。从而使养殖水质达到了肥、活、嫩、爽,营养齐全,促进了有益藻类和浮游生物的增殖,为鱼类健康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5.
余菲 《农村新技术》2004,(11):18-18
本技术是指收获的鱼产品产量80%由市场经济价值较高的主养鱼组成,20%由配养鱼类组成,如有助于净化水质的滤食性鱼类和有助于控制野杂鱼类和其他杂食性鱼类的掠食性鱼类。任何一种取食性鱼类都可以作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人工生态浮床栽培对养殖池塘水环境的净化作用,进行了人工生态浮床栽种生菜试验。结果表明:人工生态浮床能够提高池塘水体的透明度,降低水体中(TN,NH4+-N,NO2-N,NO3-N,TP,COD等)污染物的含量,达到净化养殖水质效果、改善池塘水体环境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80:20池塘养殖模式是美国奥尔本大学教授史密托博士设计的,与传统的混养模式相比,该养殖模式在经济上和技术上具有明显的优势。它的技术基础就是饲养单一的主体鱼类,其产量约占收获时养殖产量的80%,同时还能额外生产出20%的滤食性鱼类,这些滤食性鱼类主要摄食的浮游植物是由主养鱼的排泄物肥水产生。80:20养殖技术所用的饲料是营养平衡的全价配合饲料,适用于池塘精养。  相似文献   

8.
孔石莼净化珊瑚养殖水体水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津农业科学》2015,(7):13-16
利用孔石莼处理珊瑚养殖用水,并对水中NO3--N、NO2--N、NH4+-N和PO43--P等水质指标的变化情况进行考察,以探讨孔石莼对珊瑚养殖水质的净化作用。试验为期60 d,试验期间不换水。结果表明:整个试验期间,珊瑚养殖用水中NO3--N含量维持在10.34~15.45 mg·L-1范围内,NO2--N含量维持在0.007~0.010 mg·L-1范围内,NH4+-N含量维持在0.014~0.021 mg·L-1范围内,PO43--P含量维持在0.31~0.40 mg·L-1范围内。由此可见,孔石莼能够有效净化珊瑚养殖用水水质,使其在不换水的情况下维持在稳定范围内。  相似文献   

9.
利用人工构建的上流式藻丛刷系统(UAS)处理海水观赏鱼养殖用水,并对水中NO3--N、NO2--N、NH4+-N和PO43--P等水质指标进行测定,以确定UAS对观赏鱼养殖用水水质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整个试验期间,水中NO3--N含量维持在11.12~19.91 mg/L范围内,NO2--N含量维持在0.001~0.002 mg/L范围内,NH4+-N含量维持在0.011~0.028 mg/L范围内,PO43--P含量维持在0.834~1.169 mg/L范围内。在适宜的养殖密度和适当的投饵条件下,UAS能够有效净化海水观赏鱼养殖用水水质,使各水化指标在不换水情况下维持在稳定范围内。  相似文献   

10.
正海水池塘多营养层次生态健康养殖技术以虾蟹为主要养殖对象,在养殖过程中集成水质调控、营养物质循环利用、疾病生物防控和质量安全控制等技术。利用三疣梭子蟹和鱼类等摄食病虾防治疾病传播、贝类滤食水体中的有机碎屑、浮游生物调节水质的特点,建立池塘生态健康养殖模式。主要养殖模式采用"虾—蟹—贝—鱼"等,养殖虾类主要包括中国对虾、日本对虾、凡纳滨  相似文献   

11.
随着养殖水体富营养化的加剧,利用生物净化水质受到人们的重视。水生维管束植物以其特有的组织、生态功能及易于人工操纵等特点,在净化水质、防治水体富营养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试验的目的在于研究和探讨水生维管束植物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对水体中氮、磷的去除效率,为水生维管束植物金鱼藻用于净化水质提供科学依据。在试验过程中,通过调控温度、光照等环境条件满足金鱼藻的生长所需。试验结果表明,金鱼藻对水体中NO3-N、NO2-N、NH3-N、PO4-P的去除效果较好;对水生维管束植物进行长效管理,是决定水质净化效果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通过使用沉积物捕获器获取沉积物,研究了一生态综合养殖池塘的沉积作用,并利用室内模拟实验研究了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zcta)的生物沉积作用,同时分析了池塘沉积物及其间隙水的营养盐;应用Fick第一定律对池塘沉积物-池水界面营养盐通量进行了估算.藻类池颗粒物质的日平均沉积速率为44.59 g/m^2,贝类池颗粒物质的日平均沉积速率为14.01 g/m^2;两个池塘试验期内(90 d)N、P的净沉积量分别为6061.5 g和3411 g(采样池塘面积各0.5 hm^2,水深50~60 cm).结果显示实验期内生态综合养殖池塘沉积作用分别占N、P营养元素输出的2.2%和5.8%(质量分数).  相似文献   

13.
徐晓锋  郭永新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3):3983-3985,4005
在植物水培污水净化系统中对污水浓度与氮磷净化效果间的关系进行研究,蕹菜作为水培植物材料,对设置5%、10%、20%不同浓度的化粪池出口污水,分别于第0、2、4、6、8、11 d测定TN、NH4+-N、过滤后总氮(fTN)、总磷(TP)、PO43-P、过滤后总磷(fTP)、CODCr、过滤后COD(fCODCr).结果表明,TN、TP的去除率随污水浓度升高而升高,水培液中TN、TP浓度随污水浓度升高而降低.适当提高污水浓度有利于提高污水中TN、TP的去除效率.尽管蕹菜对污水中化学需氧量(COD)的去除没有影响,适当提高污水浓度也有利于提高COD去除率.污水浓度对铵态氮、磷酸根的去除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柘林湾-南澳岛海洋牧场由网箱养殖区、贝类底播区、海藻养殖区和人工鱼礁区等4个不同的功能区构成.为了了解海洋牧场建设过程中海水的营养状况及其变化趋势,根据海洋牧场2011-2012年春、夏、秋、冬4个航次海水营养盐的监测数据,分析不同功能区海水营养盐的时空分布特征,并采用N/P和潜在性富营养化评价模式对不同功能区的海水营养状况及其营养等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海洋牧场海域的无机氮(DIN)和活性磷酸盐(PO4-P)全年呈现自西北部柘林湾向东南海域递减、近岸向离岸递减的变化趋势.(2)NO3-N是DIN的主要存在形式,NO3-N/DIN的最大值出现在柘林湾内的网箱养殖区,且网箱养殖区DIN和PO4-p的年均值均远高于其他功能区,分别为0.726 mg/L和0.036 mg/L.(3)根据营养等级评价的结果,网箱养殖区和贝类底底播区全年平均处于磷中等限制的潜在性富营养状态,海藻养殖区全年平均处于磷限制的中度营养状态,人工鱼礁区全年平均处于良好的中度营养状态.因此,可以推断海洋牧场的建设对海洋环境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  相似文献   

15.
吸附质共存与浓度变化对植物基质N、P吸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静态吸附方法,研究了吸附质浓度、离子共存对水葫芦鲜样(ECF)和干样(ECD)、稻草干样(OSD)和杉木屑干样(CLD)的氮磷吸附影响过程与特征。结果表明:1)在单一吸附质试验条件下,所有基质对磷的去除率随吸附液PO4--P浓度升高而逐渐下降,ECF和ECD对NO_3~--N或NH_4~+-N的吸附率则随吸附质浓度升高呈现出先降后升再降的趋势,而OSD和CLD对NO_3~--N的吸附则随吸附质浓度升高而不断升高。植物基质对氮磷去除率均随吸附时间延长而逐渐下降,在第4 h和第5 h,去除率降至10%以下。吸附质浓度由0.01 mol/L升高至0.12 mol/L,基质对NO_3~--N的吸附累积量增至8.0-33.0倍,而对NH_4~+-N则为4.8-6.8倍。ECF对PO_4~--P、NO_3~--N和NH_4~+-N的平均去除率比OSD分别高47.5%、46.9%和22.8%,比CLD分别高98.2%、76.9%和161.4%。2)吸附质共存强烈抑制了ECF、ECD、OSD对氮磷的吸附,而促进了CLD对NH_4~+-N的吸附。3)水葫芦鲜样对氮磷的吸附能力最强,其PO4--P、NO_3~--N、NH_4~+-N的饱和吸附量分别为9.7 mg/g、66.3 mg/g和47.9 mg/g,是水稻秸秆的1.8、1.5和1.9倍;新鲜水葫芦晒干会导致其氮磷饱和吸附量下降51%-60%。  相似文献   

16.
探求合理有效且低成本的废水处理措施,对于促进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通过采用沉淀法、过滤法、分离法处理养殖用水.结果表明,经沉淀12h、200目网筛过滤和细砂分离后,对COD、TSS、NH4-N、NO2-N和PO4-P的去除率分别为72.9%、91.6%、26.1%、30.3%和17.4%,说明该简易处理措施可较好的处理养殖用水.  相似文献   

17.
根据2010年8月厦门湾海水水质监测资料,阐述氮磷营养盐的变化趋势及其相互关系,并探讨厦门湾海域富营养化程度。结果表明,厦门湾表层COD、DIN和 PO4-P分布趋势大致从厦门西海域、马銮湾和九龙江口向湾外递减;相关性分析说明调查海域COD、DIN和PO4-P主要来源是厦门湾沿岸陆源排放和九龙江河流营养盐的输入;COD、PO4-P与N H4-N的来源可能相同,有着相似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而NO3-N可能主要来源于九龙江。厦门湾的N/P值变化范围为2.26~117.30,其中九龙江口、东南部海域和大嶝海域的大部分地区的 N/P均大于16,从N/P值来看,营养盐结构为磷限制。而西海域北部、同安湾和马銮湾则属于氮限制海域。厦门湾海域富营养化指数(E )范围为0.013~118.168,马銮湾、西海域北部和高集海堤附近海域的富营养化指数较高。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稚贝对浮游微藻的滤食选择及生物沉降作用,分别在稚贝滤食0、3、6、10h后采集育苗池中的微藻水样,分析浮游微藻的种类和数量变化,测定水体透明度、悬浮物、叶绿素a等理化因子的变化.结果 显示:调查期间共观察到近50种浮游微藻,主要包括硅藻门、绿藻门、蓝藻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浮床栽培虎杖对吉富罗非鱼养殖池塘的水质、底质的净化作用。[方法]2016年5—10月测定了水体TOC、COD、Chl、TN、NH_4~+-N、NO_2~--N、NO_3~--N、TP、PO_4~(3-)-P和底泥TOC、TN、TP,研究种植虎杖对吉富罗非鱼养殖水质和底质的影响。[结果]2016年5月,虎杖塘浮床区和敞水区TOC、COD、Chl、TP显著下降;6月浮床区和敞水区TOC、COD、Chl、TP显著下降,浮床区NH_4~+-N、PO_4~(3-)-P显著下降;7月,浮床区和敞水区COD显著下降,且浮床区TOC、Chl显著下降;8月,浮床区和敞水区COD、TN显著下降,浮床区TOC和敞水区NH+4-N显著下降;9月,浮床区和敞水区TOC、COD、Chl、TN显著下降;10月,浮床区和敞水区COD、Chl、TN显著下降,浮床区TOC和敞水区NH_4~+-N显著下降。6—8月虎杖种植塘底泥TOC显著增加,6月底泥TN显著增加,7—10月底泥TN显著降低,6、8—10月底泥TP显著降低。[结论]虎杖种植能降低水体中TOC、COD和Chl,降低底泥TP和TN,种植前、后期能分别降低水体中TP和TN,且能显著提高其总产量和成活率,降低其饵料系数和相应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