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介绍了海南省外来入侵有害植物现状与海南省土壤肥力的退化情况,总结了资源化清除海南外来入侵有害植物的措施,并分析了投入及收益,以期为海南省外来有害植物的清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经过实地调查和资料分析,初步确定黄河三角洲外来入侵有害生物物种达70种,其中外来入侵有害动物15种、有害病原微生物7种、有害植物48种。在此基础上,明确了这些外来入侵物种的地理分布,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3.
通过野外调查和对文献资料的整理与分析,初步确定湖北省天门市现有主要农业外来入侵植物60种、外来有害昆虫8种、外来植物病害6种。其中属我国10种最有害的外来杂草的有豚草、凤眼莲、空心莲子草和毒麦,属我国10种最有害的农林外来昆虫的有烟粉虱、红铃麦蛾,属我国10种最有害及潜在外来入侵植物病害的有水稻条斑病菌、甘薯长喙壳菌、棉花枯萎病菌和棉花黄萎病菌。这些外来入侵物种分别来源于美洲、欧洲、亚洲和非洲,以源于美洲的植物和植物病害最多,分别占原产地总频次的50.00%和83.33%;1978~2010年外来有害昆虫和外来植物病害的平均入侵频率比1950~1977年增加了98.09%。此外,还对外来物种的入侵途径、主要影响与危害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4.
黄顶菊入侵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基础,入侵植物可通过竞争养分及化感等生理过程影响入侵土壤的性质及养分含量,进而影响土壤及植被生态系统的结构及功能,故外来植物的土壤效应可能是其成功入侵及群落物种组成结构演变的重要因素。因此,研究外来植物入侵对土壤的影响,可为探讨植物入侵的生态机理,有效控制有害植物入侵及保护生态平衡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庄全 《北京农业》2011,(6):203-205
文章主要介绍外来有害植物的种类及其危害,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以及应对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的有关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外来植物入侵红树林生态系统风险评估体系的构建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文献查阅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前人在外来物种入侵风险评估方面的研究成果,针对外来植物入侵红树林生态系统特征,建立了外来植物入侵红树林生态系统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由准则层5个部分、指标层17个指标构成,分别从外来植物引入阶段、适生阶段、散阶段、危害阶段和防治阶段进行评估。并对互花米草入侵广西山口红树林保护区进行示范评估,其评估风险分值为86,入侵风险等级为一级,极高风险,应禁止引进袁实行检疫。构建的体系能够较客观地反映外来植物的风险 等级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入侵我国的外来动物类型、数量、原产地、空间分布及发生危害特点,为更好地研究、预防和控制外来有害物种,保护入侵地生物多样性提供参考.[方法]以原国家环保总局和中国科学院分别于2003、2010、2014和2016年联合发布的4批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单中所列的入侵动物为研究对象,结合文献检索,对入侵动物的原产地、传入途径、传入时间和分布现状等进行综述,分析其危害生境和对象,并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治建议.[结果]4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中共有外来入侵动物31种,其中昆虫纲最多,有22种;从原产地来看,来源于北美洲的最多,有13种,其余依次为亚洲、非洲、南美洲、大洋洲和欧洲,分别有8、7、4、1和1种;从入侵方式来看,有23种为无意引入、8种为人为有意引进;从空间分布来看,在我国整体呈现南多北少、沿海多于内陆的格局.列入名录的入侵动物已对我国农林牧渔业生产、生物多样性及人类健康等造成巨大威胁.[建议]加强预防与预警外来有害动物入侵,同时采取物理、化学、生物防治及以用促防等有效措施对具有潜在入侵性或已造成危害的入侵动物进行治理.  相似文献   

8.
辽宁省外来入侵有害植物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过调查和对大量文献分析,确定目前辽宁省的外来入侵有害植物有46种,隶属16科37属,其中18种为国家重要外来有害植物,并对其主要特征作一描述,以供有关部门及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外来植物,特别是外来入侵植物数量和分布范围不断增加和扩展,可能对北京现有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可持续发展产生较大影响。针对外来植物,特别是入侵植物的数量与分布问题,依据3年的北京各区县野外调查数据以及相关文献资料,分析了实地调查中所记录的北京地区72科165属234种外来植物的组成特点,包括原产地、区系特点和引入原因,并重点对入侵植物的组成与分布状况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北京市67.77%的外来植物原产于亚洲,38.03%属于世界分布植物。其中,从引进用途上,观赏植物所占的比例为28.22%;在物种组成上,菊科、豆科、蔷薇科种数最多。在野外调查记录的28种主要入侵植物分布上,通州分布的入侵植物最多,为18种,海淀区种类最少,只有1种。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对北京市外来植物引种、外来入侵植物防治以及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0.
外来入侵物种是指对生态系统、生活环境、本地物种及人类健康带来威胁的外来有害生物,包括微生物、动物、植物、藻类等,传播途径千变万化,常令人防不胜防。因此,预防和控制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确保生物安全,制订有效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1我市农业外来入侵物种的现状和入侵途径分析从历史的情况看,我市农业外来物种入侵频繁。根据我们的调查观察,在我市的入侵途径有以下几种:1.1人为引进,逸生野外一些物种在引进时,并没有考虑到以后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引进这些物种是有一定的理由和背景的。例如,我市…  相似文献   

11.
采取实地全面踏查的方法,连续3 a对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增城校区绿地内危害植物进行跟踪记录,包括外国入侵植物和本土危害植物。研究了这些植物的种类、原产地、株型、生活型、危害程度、危害趋势及植物生长习性等。结果表明:1)共有31科81种危害植物,其中菊科、禾本科、豆科、苋科所占比重较大;2)外国入侵种危害性比本土危害种更强,其中美洲起源最多;3)草本植物危害最严重,共有66种,占81.48%;4)多年生和1年生危害植物较多,分别占59.26%和24.58%,夏末和秋季为最佳防控期;5)一年蓬、小蓬草、牛筋草、白花鬼针草、假臭草等17种植物危害严重且扩散迅速,属需高度关注的高危种;6)危害植物的危害及蔓延具明显规律。这些研究结果能揭示广东省低强度养护绿地危害植物侵入及危害规律,并为该类低强度养护城市绿地的科学监控和高效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宁波市外来入侵植物及其入侵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掌握浙江省宁波市外来入侵植物的危害现状,评估其入侵风险等级,为入侵植物的生态安全管理提供参考。  方法  调查了宁波市不同区域外来入侵植物,并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入侵植物的传入阶段、适生阶段、扩散阶段、入侵分布现状、危害影响及治理难度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估,确定外来入侵植物的入侵风险等级。  结果  宁波市外来入侵植物种类较多,共77种,隶属27科58属。外来入侵植物优势科现象明显,其中菊科Asteraceae最多,达21种,其次是茄科Solanaceae、豆科Leguminosae和禾本科Poaceae,各6种。草本植物71种,占总种数的92.21%。37种属人为有意引入,占所有入侵植物的48.05%;32种属无意引入,占41.56%;入侵途径不明的有8种,占10.39%。58种来自美洲,占外来入侵植物总种数的75.32%;15种来自欧洲,占19.48%。层次分析表明:Ⅰ级风险的外来入侵植物15种,Ⅱ级风险的14种,Ⅲ级风险的18种,Ⅳ级风险的22种,Ⅴ级风险的8种。  结论  宁波市外来入侵植物的入侵风险等级较高,建议根据其评估的风险等级,采取相应的综合治理方法,防控外来植物的入侵危害。表2参28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外来植物入侵对土壤生态功能的影响效应及其相应反馈机制的探索与研究,然而本地原生土壤生物群落对不同入侵程度下的外来植物种以及本地原生植物种之间是否存在消耗差异却尚不明了.通过等足目潮虫的选择性喂养试验来测试10个本地种、5个非入侵性外来种和5个强入侵性外来种之间的适口性差异,试图求证外来植物的入侵性是否与植物落叶被消耗率呈现必然联系.数据分析结果显示潮虫对本地种、非入侵性外来种和入侵性外来种的消耗并无显著差异;而潮虫对不同生活型下木本植物的取食却存在显著差异,即灌木消耗率显著高于乔木.其次,通过植物初始性状指标(包括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碳、氮含量)与相应消耗率的相关比较,消耗量总体上与植物凋落物的氮含量呈正相关关系(R2 =0.358).由此,研究结论强调植物落叶的降解速率并不一定与植物入侵性或入侵阶段呈绝对相互关连,但是氮含量,抑或各种形式的植物氮元素成分都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参与并影响着外来植物的入侵进程.  相似文献   

14.
广东是物种跨国界、跨洲界迁移最为密集的省份之一.南美蟛蜞菊是广东地区主要的外来入侵植物,对本土植物的生存及生态环境的稳定性造成严重威胁.广东地区南美蟛蜞菊的入侵可分为3个历史阶段:引进利用与逸生建群时期、大规模暴发与危害时期、防治与利用共存时期.南美蟛蜞菊在广东快速扩散蔓延主要因为盲目绿化种植,化感作用则是其造成危害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5.
浙江普陀山外来入侵植物组成及危害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外来入侵植物对其入侵地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安全造成了严重影响。本研究目的是为掌握浙江普陀山外来入侵植物的危害现状,评估其主要危害和防控区域。  方法  对岛屿不同区域进行样方调查,通过分布区域、优势度、浙江省外来植物入侵等级进行加权统计评分的方法,评定各外来入侵植物的危害程度、入侵等级,确定普陀山外来入侵植物的重点危害区域和防控区域。  结果  普陀山外来入侵植物全为草本植物,共计47种,分属于21科36属。来自美洲的入侵植物有38种,占总种数的80.85%。中度危害与严重危害的种类共23种;入侵等级为1级与2级的种类共22种。丘陵山地、郊野荒地以及海岸滩涂是普陀山外来入侵植物的重点危害和防控区域。  结论  普陀山的外来入侵植物危害现状较为严重,建议加大宣传力度,开展海岛联动防控,加强外来物品入岛检验检疫工作,做好外来植物应用前的入侵危害风险评估与防控工作预案。表1参31  相似文献   

16.
湖南省外来入侵植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整理和分析以及部分地区的调查,初步确定湖南省有外来入侵植物56种,隶属于22科。对湖南省外来入侵植物的种类及组成特点、入侵途径、影响与危害、利用与防治等方面作了分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海南外来入侵植物的危害、入侵机制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外来入侵植物已经严重地威胁到海南省的许多生态系统,影响了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和土著植物的生境。本文简述海南省外来植物入侵的主要生境,论述了植物外来种入侵海南岛的主要入侵途径及其入侵的机制,分析了影响植物入侵的因素,并提出有效防治海南外来入侵植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为深入了解云南山地橡胶园外来入侵植物的种类和分布情况,采用实地调查的方式,对云南省主要植胶区范围6个州(市)的胶园入侵植物进行了调查,并结合文献资料分析了其种类组成、原产地、生活型、分布区类型及入侵性等。结果表明:云南山地胶园外来入侵植物有26科63属82种,其中菊科(18种)、蝶形花科(10种)、禾本科(6种)、苋科(5种)和茄科(5种)为优势科,占入侵植物总种数的53.66%。生活型组成主要是草本植物,有57种,占总种数的69.51%;原产地来源最多的是美洲,有62种,占总种数的75.61%;从科、属分布区类型来看,全部表现为热带成分;引入途径为人为有意引入的有41种,占总种数的50.00%;入侵等级为恶意入侵种的17种,严重入侵种的24种,两者占总种数的一半。此外,在调查中,发现了4种新纪录归化植物,分别为蓝花毛蔓豆Calopogonium caeruleum (Benth.) Britton、荨麻叶假马鞭Stachytarpheta urticaefolia (Salisb.) Sims、白花假马鞭Stachytarpheta cayennensis (Rich.) Vahl和银花苋Gomphrena celosioides Mart。其中,蓝花毛蔓豆为中国归化新纪录,其余3种为云南归化新纪录。总的来说,云南山地胶园入侵植物种类繁多,入侵形势较为严峻,对云南山地胶园中橡胶树的生长造成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应该从4个方向进行防控:(1)强化外来入侵植物防范宣传,提升公众风险识别意识;(2)开展云南山地橡胶园外来入侵植物的专题调查;(3)注重源头管控,特别是原产美洲的外来植物,加强边境口岸外来有害生物的调查和监测;(4)制定主要危害物种防治措施与对策。  相似文献   

19.
洞庭湖区外来有害植物种类、分布及危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洞庭湖区外来有害植物的调查,基本弄清了该地区现有外来有害植物37种,隶属15科,并对该地区外来有害植物的分布规律及危害特点进行了分析,危害严重的有水花生、加拿大一枝黄花、水葫芦、豚草、一年蓬、三叶鬼针草、斑地锦、牛筋草等,这为综合防除与利用外来有害植物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20.
为了从根本上有效控制外来植物的入侵,为外来植物入侵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综述了我国外来物种入侵现状,分析外来物种入侵过程及入侵机制,提出对入侵物种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对于防治恶性外来入侵物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