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D702优多系 1号,是四川农业大学水稻所用 D702A与多系 1号配组而成的基本营养型杂交水稻新组合. 2000年引入我区的龙门、大池和曹溪等中试点,分别作早稻、中稻和晚稻示范试种.  相似文献   

2.
D702优多系1号,是四川农业大学水稻所用D702A与多系1号配组而成的基本营养型杂交水稻新组合。2000年引入我区的龙门、大池和曹溪等中试点,分别作早稻、中稻和晚稻示范试种。1主要特征特性1.1生育期适中,适应性广该组合全生育期与汕优63和汕优多系1号相似。我区凡是适宜种植汕优  相似文献   

3.
1 品种选育 大地5号是赤峰大地种业有限责任公司用自选系D93为母本,D60为父本杂交育成的黄色小马齿型中熟玉米单交种.母本D93是以653/78599为基础经6代单株自交育成:父本D60从黄早四/D702经多代单株自交育成.大地5号2005年参加内蒙古自治区玉米新品种区域试验,经过初试、复试,表现高产、稳产、优质,抗旱性能好,抗倒、抗病能力强.2007年10月通过内蒙古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蒙审玉2007011号).  相似文献   

4.
D优多系 1号 ,原名D70 2A×多系 1号 ,是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用新育成的优质不育系D70 2A与恢复系多系 1号配组而成 ,中籼迟熟偏穗数型组合 ,具有米质优、抗稻瘟病、优势强、适应性广等特点。 2 0 0 0年 7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5.
一、选育经过 1998年为选育汕优63、特优和 D297优系列组合的接班组合,我们 以D奇宝A、D宝A、D702A、D62A、 Ⅱ-32A、粤泰A等不育系,分别与 明恢63、蜀恢527、菲恢6号、D67等 恢复系配组侧交,选育相应组合, 并于1999年在尤溪县管前育种基地 品比,2000年进行简比,选育出D奇 宝优527、D优6号、Ⅱ优6号、粤泰优 D67等一批高产优质杂交稻亮点组 合。其中Ⅱ优6号(Ⅱ-32A/菲恢6 号)表现苗期繁茂性好,分蘖力较 强,穗大粒多,成穗率和结实率高, 制种和F1代超高产。2001年推荐参 加三明市中稻组区试,比对照汕优 63增产8.75%;2002年续试,较对照  相似文献   

6.
D702优527(D优13)系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用D702不育系与蜀恢527配组育成的优质、高产、抗病中、晚稻新组合。2003年我县引进该组合,经过两年的中稻、晚稻试验示范,表现高产、优质、抗性好,深受我县广大农户的欢迎。现将该组合试验、示范情况及配套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增刊启事     
D702优527(D优13)系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用D702不育系与蜀恢527配组育成的优质、高产、抗病中、晚稻新组合。2003年我县引进该组合,经过两年的中稻、晚稻试验示范,表现高产、优质、抗性好,深受我县广大农户的欢迎。现将该组合试验、示范情况及配套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籼型红米对不育系的恢复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配制(珍汕97A、D62A、G46A和D702A)和红宝石的F1、BC1和F2,并对这三代进行花粉育性调查,结果表明红宝石对这几个不育系具有1个较弱的主效恢复基因控制之外,还存在微效基因修饰以及基因互作。  相似文献   

9.
D优68系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用D62A与多系一号配组而成杂交中、晚稻新组合。具有高产、稳产,米质优,生育期适中,适应性广,抗白叶枯病、纹枯病,抗倒伏等特点。2001、2002年在我市作晚稻试种、示范,表现情况如下: 一、产量表现 2001年在我市三堡村试种50亩,平均亩产511.9公斤,比对照特优多系1号(平均亩产476.2公斤)增  相似文献   

10.
土壤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往往会对作物生长产生影响。以春光1号水稻为供试种子,链霉菌702及其代谢产物为供试菌和抗生素,通过盆栽试验研究链霉菌702及其代谢产物农抗702对水稻种子萌发、秧苗素质和土壤微生物区系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农抗702促进水稻种子萌发、胚根和芽的生长,根系活力提高,但含糖量下降;种子中的淀粉酶活性、蛋白质含量随农抗702浓度的升高先升后降。施加链霉菌702菌剂后土壤细菌和霉菌数量均有所减少,放线菌数量增加,硝化细菌和亚硝化细菌减少,好气性纤维素分解菌增加,土壤微生物不同生理类群的变化,加速了土壤养分循环,增强了水稻的养分吸收,从而促进水稻生长。  相似文献   

11.
云南省甘蓝型优质两系杂交油菜生产技术规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10余年的科技攻关,云南省甘蓝型优质两系杂交油菜新组合选配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至“十五”结束,1个组合(2000F100D,暂定名云油杂2号)已申报品种审定,1个组合(99F089D,暂定名云油杂3号)正准备进行田间鉴评,多个组合通过了云南省杂交油菜区域试验,一批组合正在进行高级试验。  相似文献   

12.
对9个晚季杂交稻新组合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Ⅱ优6号、Ⅱ优936、宜香优673和D奇宝优1号每667m2产量分别为601.8kg、596.8kg、591.8吨和591.8kg,显著高于当家组合两优多系1号产量;略高于当家组合特优627产量,但差异不显著.建议在仙游县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3.
为综合评价14个外引茶树品种(系)的适应性、产量及品质特征,以‘福鼎大白茶’为对照(CK),对14个茶树品种(系)的成活率、物候期、产量、品质等进行多年比较分析。结果显示14个参试茶树品种(系)中,‘青心1号’、‘保靖黄金茶1号’的适应性较差,定植成活率显著低于CK及其他品种(系)。物候期方面,‘川农黄芽早’、‘中选10号’、‘浙农901’等6个品种(系)的物候期比CK早,其中最早的‘川农黄芽早’一芽一叶期比CK早4~15天;‘中茶112’、‘川沐28’、‘浙农902’的物候期与CK相近;‘青心1号’、‘TRI25’、‘浙农702’等5个品种(系)的物候期晚于CK,其中最晚的‘青心1号’一芽一叶期比CK晚3~12 d。产量方面,‘马边绿1号’和‘川沐28’的平均产量最高,相比于CK分别提高了约52%和39%;而‘青心1号’平均产量显著低于CK(低约41%);其他品种(系)的平均产量与CK无显著性差异。感官审评显示,‘TRI23’、‘浙农902’、‘马边绿1号’、‘川沐28’、‘保靖黄金茶1号’的烘青绿茶具特殊花香或花香较显、滋味浓醇,更易加工优质绿茶。从14个外引品种在贵州省贵阳市区试试验点的综合表现可以看出,‘马边绿1号’、‘川沐28’、‘浙农902’、‘TRI23’、‘玉笋’种植综合表现较好;‘中选10号’、‘浙农701’、‘浙农901’、‘川农黄芽早’、‘浙农702’、‘TRI25’、‘中茶112’表现适中;‘青心1号’及‘保靖黄金茶1号’虽然适应性稍差,但制茶品质优良。  相似文献   

14.
经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良繁研究室发现,(G46A、D702A、珍汕97A)D 62A/红宝石的F1代,植株基本全不育,但在回交过程中育性发生分离,可育株数明显增多,猜想红宝石具有对G46A、D702A、珍汕97A和D62A育性恢复的特性。为了验证该猜想,笔者构建遗传群体对其恢复性进行分析,并用SSLP对红宝石的恢复基因加以定位。  相似文献   

15.
以豫粉1号蛋鸡祖代D系20—72周龄种鸡为研究对象,运用伍德模型、分室模型和杨宁模型3种蛋鸡周产蛋率曲线拟合分析模型,对豫粉1号蛋鸡祖代D系种鸡周产蛋率进行拟合分析;运用Logistic、Gompertz和Bertallanffy 3种非线性生长模型,对豫粉1号蛋鸡祖代D系种鸡的累计产蛋数进行拟合分析。结果表明:伍德模型、杨宁模型、分室模型的周产蛋率曲线拟合度(R~2)分别为0. 369、0. 982、0. 978; Logistic模型、Gompertz模型和Bertalanffy模型的累计产蛋数曲线拟合度(R~2)都在0. 98以上。比较周产蛋率及累计产蛋数的预测值与实际值数据发现,杨宁模型和Gompertz模型曲线拟合效果最佳,因此,在生产中可用于对豫粉1号蛋鸡祖代D系种鸡的产蛋规律预测。  相似文献   

16.
甬优6号系我国第1个通过农业部确认的籼粳杂交超级稻推广品种(农科办[2006]36号公告)。全国推广面积较大的籼粳亚种间三系杂交稻。经省级验收,每667m^2单季最高产量843.03kg,连作晚稻最高产量702.6kg。为2008年浙江省、福建省水稻主导品种(浙审稻2005020、闽审稻2007020)。适宜在浙江省南部稻区作单季晚稻种植和温州地区作连作晚稻种植,福建省作单季和连作晚稻种植。  相似文献   

17.
太D6F1(鄂杂棉8号)系湖北惠民种业有限公司用核不育系“太177A”作母本与“太029”作父本配组育成的杂交棉品种,是湖北省第一个利用不育系选育的杂交棉品种,原代号:太99-88,商品名:太D6F1。2004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名称:鄂杂棉8号,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棉2004004。  相似文献   

18.
利用超远缘DNA导入进行小麦种质创新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猪DNA、鲑鱼精DNA和冬青DNA为供体 ,采用小麦花粉管通道途径将其导入到 92 4 14 2和94 6 0 0 6两个遗传稳定的小麦新品系基因组中 ,获得了大量的DNA导入变异后代 ,并从中选育出D32 4 5、D32 2 1、D32 31、990 38、0 990 14、0 990 2 1和D导 2号等多个农艺性状优于受体亲本和对照鲁麦 14的变异株系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寻节约成本的增产措施,淮阴市农学会研制出一种成本低、效益高、无残毒的植物生长物质复配剂——甘薯膨大素,两年的多点试验与大面积示范证明,增产效果明显,经济效益显著。 试验示范概况 供试品种(系)有:徐薯18、宁180、淮薯3号、胜利百号、水犁白(地方品种)、59-400、南薯1号、阜阳934、702、319等。 1987年在淮阴市农科所进行了小区试验,品种为徐薯18(水泥池框春栽)和淮薯3号(大田小区夏栽)。两试验皆重复3次,随机区组排列。春栽的选择7张叶片,  相似文献   

20.
在康乐县东北部地区全膜双垄沟播条件下,以金穗702为对照,对引进的9个玉米品种进行了品比试验,结果表明:金凯5号折合产量最高,为12 909.1 kg/hm~2,较对照金穗702增产23.8%;龙生19号位居第二,折合产量为12 787.9 kg/hm~2,较对照金穗702增产22.7%;金凯5号和龙生19号折合产量、经济性状优良,适宜在该区域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