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品种向日葵种子含油量和亚油酸含量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收集19个品种的向日葵,测定了不同品种向日葵种子千粒重和出仁率,采用超声波提取法从向日葵籽仁中提取籽油并计算其含量,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籽油中亚油酸含量.结果表明:所测19份向日葵的籽仁含油量在36.89%~56.69%之间,向日葵籽油中主要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含量在39.95% ~ 66.49%之间.通过比较,初步筛选出2份高油高品质的向日葵品种,分别是食用向日葵青花和2份不同产地的油用向日葵T 562(美国)及T562(甘肃).  相似文献   

2.
邱历华  张太平  王军  廖玲 《种子》2000,(4):35-36
油用向日葵是近 30年来总产量增长最快的世界三大油料作物之一 ,年增长率为 7.1% ,油用葵花的籽实含油率一般在 4 6 %左右 ,出油率在 4 2 %以上。向日葵油不含芥酸、硫代葡萄糖甙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但含有丰富的对人体非常有益的不饱和脂肪酸和脂肪酸 ,其中亚油酸含量 6 5%左右 ,油酸含量 2 5%左右。亚油酸能调节新陈代谢 ,维持血压平衡 ,能溶解脱离沉积在肠壁上的多余胆固醇 ,因而可降低血压 ,预防动脉硬化 ,由于含有和亚油酸比例适当的维生素E,可阻止亚油酸的迅速氧化。另外还含有大量的维生素 A、类胡萝素等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 ,在促…  相似文献   

3.
奉斌  李慧琳  杨航  王军  魏忠芬 《种子》2020,(3):82-85
为了研究向日葵蛋白质、含油量、维生素含量以及脂肪酸组成等主要品质特性在不同生态区域的变异,选用8个向日葵材料在贵州6个试验点进行种植,通过DPS软件系统分析向日葵主要品质性状在不同生态点的变异规律。结果表明:贵州6个不同生态区域的8个向日葵材料主要品质性状的基因型、生态区域以及基因型×生态区域互作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不同基因型向日葵的蛋白质、油酸以及亚油酸含量在不同生长环境下的变异,高于同一环境下不同基因型向日葵蛋白质、油酸以及亚油酸含量的变异。  相似文献   

4.
为探明亚麻种籽油脂开发利用价值,采取索氏提取法和气相色谱法对其种籽含油量、脂肪酸成分及其相关性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亚麻种籽含油量较高,最高可达39.92%,超过36.57%的有5个品种。亚麻籽油主要由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组成,其含量均值达99.09%,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84.29%~92.25%,均值达89.36%,明显高于棉花籽油、橄榄油和大豆油;其油脂多不饱和脂肪酸亚麻酸含量丰富,变幅为42.79%~57.06%,均值为49.51%,表现远高于菜籽油、大豆油、棉籽油、红花籽油、橄榄油和葵花籽油;单不饱和脂肪酸油酸则表现仅明显优于红花籽油和棉籽油。相关分析表明,亚麻籽油分与油酸、α-亚麻酸呈负相关,与亚油酸、γ-亚麻酸呈正相关;α-亚麻酸与油酸和亚油酸存在显著负相关;γ-亚麻酸与油酸、亚油酸存在正相关,其中与亚油酸达显著水平;亚油酸与油酸存在负相关。分析可见,亚麻种籽具有适宜含油量和丰富不饱和脂肪酸,其亚麻酸含量优势明显,表明优异亚麻种质对于品质育种具有重要价值,对特种食用植物油和相应高脂肪酸保健食品极具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发展S31杂交油葵前景广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杂交油葵是新型优质油料,发展迅速向日葵油是一种优质油,含有不饱和酸和脂肪酸,不含有害的芥酸和硫代葡萄糖甙,油酸亚油酸含量达92.4%,其中亚油酸含量66%,维生素A和维生素E含量丰富。常食向日葵油对防治心脏病、高血脂有好处,属保健油。世界向日葵总产...  相似文献   

6.
为探明红麻种质种籽油脂开发利用价值,采取索氏提取法和气相色谱法对其种籽含油量和脂肪酸成分进行了研究,并对其做了相关性分析与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红麻种质种籽含油率较高,最高达25.87%,均值达23.36%;其脂肪酸主要由5种脂肪酸组成,平均含量顺序为亚油酸(43.92%)油酸(28.40%)棕榈酸(19.40%)亚麻酸(3.40%)硬脂酸(2.58%),不饱和脂肪酸达70.61%~89.09%,其中油酸含量大于27.08%的品种达19个,亚油酸含量超过50.88%的为5个,亚麻酸含量高于1.51%的品种有10个。相关分析表明,红麻种质含油量与棕榈酸、油酸呈正相关,与其它三个脂肪酸呈负相关。按聚类分析可将供试红麻种质划分为三大类,MSI101和H368两个品种为第一类,粤红1号、福红952、金光1号、玫瑰茄4611和福红航4号等5个品种为第二类,其余15个品种为第三类。综合分析可见,红麻种质种籽油具有较高含油量和适宜的脂肪酸含量,达到食用植物油标准,具有较好开发利用前景。MSI101和H368两个品种对特种保健食用油开发和品质育种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以远杂9102×中花5号杂交后代衍生的重组近交系F8代家系为材料,在含油量测试的基础上,选用10份低油材料(平均含油量52.91%)、12份高油材料(平均含油量58.85%)以及亲本进行SSR引物筛选,通过631对SSR引物扩增,筛选出来源于7对引物的13个有显著差异的片段可以有效区分低油材料和高油材料。以这7对差异引物在F8 RIL群体中扩增,对20份低油家系材料(含油量<55%)和45份高油家系材料(含油量>56%)进行统计分析,获得1个与花生含油量相关的分子标记2A5-250/240,其中,标记2A5-250为低油材料(含油量<55%)所拥有,相符率为95.0%,标记2A5-240为高油材料(含油量>56%)所拥有,相符率为88.9%。用SSR标记2A5-250/240检测11份高油(平均含油量为55.93%)栽培种花生和11份低油(平均含油量为48.41%)栽培种花生,结果表明,标记2A5-240与高油栽培种花生的符合率为63.6%,2A5-250与低油栽培种花生的符合率为90.9%。在19份高油(平均含油量为58.60%)野生花生中,10份野生花生能检测到标记2A5-240。综合分析RIL群体和自然群体的研究结果表明,标记2A5-250/240可用于花生含油量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8.
为实现向日葵品质的快速无损检测,选取50份具有代表性的油用向日葵材料,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构建籽仁脂肪、亚油酸、油酸、硬脂酸和棕榈酸含量的近红外光谱(NIRS)模型。结果表明,脂肪、亚油酸、油酸含量模型校正和验证相关系数均大于0.96,且预测值与化学值相对误差均在10%以下,能够达到样品成分含量的快速测定。硬脂酸和棕榈酸含量模型校正相关系数分别为0.92和0.82,验证相关系数分别为0.83和0.74,预测值与化学值相对误差在4.66%~17.99%之间,可用于样品成分含量的初步预测。本研究构建的NIRS模型,有助于油用向日葵种质资源品质鉴定和快速筛选。  相似文献   

9.
高油玉米及其栽培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油玉米是一种籽粒含油量比普通玉米高50%以上的高附加值玉米类型,其突出特点是籽粒含油量高.普通玉米的含油量通常为4%~5%,而高油玉米的籽粒含油量却高达8%以上,使玉米从单纯的粮食或饲料作物变成了油粮或油饲兼用作物,大大提高了种植玉米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芍药籽油与牡丹籽油的成分差异,评价其营养及保健功能。选取6个品种的芍药籽与6个品种的牡丹籽,采用GB/T 14772—2008提取法、GB/T 17377—2008气象色谱法对芍药籽和牡丹籽的粗脂肪成分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芍药籽油的主要组成不饱和脂肪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的相对总含量在86.2%~90.9%,牡丹籽油的主要组成不饱和脂肪酸的相对总含量在88.4%~90.6%;芍药籽油的亚油酸含量在22.4%~33.0%,牡丹籽油中亚油酸含量介于19.6%~33.2%;牡丹籽油中的亚麻酸相对含量普遍高于芍药;芍药籽油中的油酸含量普遍高于牡丹。芍药籽油与牡丹籽油的不饱和脂肪酸总含量差异很小,其中芍药籽油的油酸、亚油酸平均值高于牡丹籽油,牡丹籽油的亚麻酸平均值高于芍药籽油,表明芍药籽油具有较高的营养和保健价值。  相似文献   

11.
以双低不育系1492A为母本,5324为父本,选育配制而成的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油研八号,具有丰产好、抗逆性强、低硫、低芥、含油量高等特点。芥酸含量0.81%,硫甘含量17.17umol/g,含油量40%~44%。该组合的早熟型和晚熟型经过分类选育,早熟型比晚熟型早5天左右。适宜贵州、广西等类似生态条件茬口紧张的地区种植,晚熟型适宜稻油、棉油两熟制地区种植。该组合于1997年通过贵州品种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2.
红花(Carthamlls tinctorius L.)是一种药用植物,以花入药已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其种子(实为瘦果)含油量在11.8~60%之间,油质优良,含有90%以上的不饱和脂肪酸。其中亚油酸的含量高达70~84%,对人体健康十分有利,是一种高质量的食用油。许多国家用以制造人造奶油、蛋黄酱和色拉油。印度长期以来都将其作为高质量的烹调油;日本人用红花油和米糠油调制的健康油,对降低血清胆固醇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生产上种植的花生品种油酸含量较低,一般占脂肪酸含量的40%~50%,油酸/亚油酸比值为1.2:1左右,耐贮性较差。提高油酸含量是我国花生育种的目标之一,油酸/亚油酸比值为1.6曾是我国高油酸品种攻关指标。国外对油酸高低的评价是以花生品种脂肪酸的实际油酸含量为标准,普通品种(低油酸品种)的油酸含量为36%~67%、亚油酸含量为15%~43%,高油酸品种的油酸含量为80%、亚油酸含量为2%~5%。本试验的目的是利用油酸快速测定仪器对高油酸组合F2分离情况进行测定,对高油酸的遗传规律进行验证,为花生高油酸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同时对快速测定仪…  相似文献   

14.
中国大豆油分含量低是造成商品大豆市场上竞争力弱的主要原因,据研究表明,我国大豆主产区东北生产的大豆含油率平均为20%,较进口大豆含油量低1~2个百分点.提高国产大豆含油量一是选育高油大豆新品种,二是研究并制定高油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5.
云南省罗平县是油菜生产大县,常年种植面积保持在 5.53 万 hm2 以上。近年来,大量外省杂交品种进入罗平市场,为鉴定这些品种的丰产性、抗病抗逆性和品质,选择 49 份市场主推品种,采用大区设计开展品种综合筛选试验,从中筛选出高产优质双低品种,以巩固罗平优质油菜生产大县地位。结果表明,明堂油 985 和中油 811 芥酸、硫苷含量低于 1% 和 27μmoL/g,油酸、含油量分别高于 66% 和 44%,产量高于 3570kg/hm2 ,抗倒伏,菌核病病株率低,品质好,油酸和含油量高,可加大力度推广。德油杂 12 产量最高,芥酸含量低,含油量一般,但硫苷含量高(54.3μmoL/g);川油 45 产量居第 2 位,芥酸含量低,硫苷含量较低(34.49μmoL/g),含油量一般(38.74%);大地 199 产量为 3327.01kg/hm2,芥酸、硫苷含量分别低于 1% 和 30μmoL/g,油酸、含油量高,分别为 69.33% 和 46.56%,可推广。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花生籽仁品质多样性,对 19 个河南省夏直播花生品种的籽仁脂肪含量、蛋白质含量、油酸含量及亚油酸含量等主要品质性状,进行变异分析、相关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以及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花生籽仁主要品质指标差异较大,油酸含量和亚油酸含量变异系数均超过平均变异系数,脂肪含量变异系数最小。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 2 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达到了 95.06%,第 1 主成分主要决定因子是高油酸、低亚油酸因子,第 2 主成分主要决定因子是高脂肪、低蛋白因子。19 个花生品种可聚为两类,类群Ⅰ包含开农 71 和农花 11,类群Ⅱ包含豫花 47 号、豫花 9327、郑花 013 等 17 个品种。综合评价得知,排名前 5 位的品种是农花 11、开农 71、郑花 013、豫花 9327 和豫花 47 号,其中农花 11、开农 71 属于高油高油酸双高花生品种,花生亲本组合选配时,可以考虑选择这 2 个品种作为目标亲本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7.
宝油87是以甘蓝型黄籽双低隐性核不育系YD 02 A为母本、双低恢复系YD 41 R为父本配制的高油双低杂交油菜新组合[1-2],于2010年选送参加江西省油菜区域试验。在2010—2012年2年江西省油菜区域试验中,2年平均产量132.18 kg·(667 m^2)^-1,比中油杂2号(对照)增产5.08%;2年平均产油量62.59 kg·(667 m^2)^-1,比中油杂2号(对照)增产24.85%[3]。平均含油量为45.66%,在该组试验中排名第一位;2年平均芥酸含量为0.88%;平均硫甙含量为23.34μmol·g^-1(饼)。于2013年1月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中西部小麦茬复种油用向日葵两熟制种植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试验于1999—2001年在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的呼和浩特市初步研究了麦茬复栽油用向日葵种植模式。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适宜的油用向日葵移栽育苗时间是在6月25日前后,叶龄为8片展开叶,株高为40—50cm;较适宜油用向日葵品种为新葵杂四号,其次是KWS;复栽油用向日葵的单产可达到2820—3570kg/hm^2。综合成本分析表明,麦茬后复栽油用向日葵种植模式比小麦单作经济效益提高101.81%,较单作油用向日葵提高63.92%。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以凤丹牡丹籽为试验材料,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牡丹籽中脂肪油,测定其含油量为23.92%;所得牡丹籽油经甲酯化处理,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离和鉴定脂肪酸的组成,得出脂肪酸相对含量。结果表明,凤丹牡丹籽油中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牡丹籽油分离鉴定得到21种脂肪酸,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分别为20.41%和77.93%,其中,亚油酸占24.62%、亚麻酸占49.61%。因此,通过分析牡丹籽油脂肪酸组成,为凤丹牡丹籽油的营养价值判定及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必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油茶籽油作为具有食疗效果的油脂,市场发展前景非常广阔。本文对江西地区2011年产的38个油茶籽的含油率和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油茶籽含油率在20.48%~49.84%之间,平均为37.07%。油茶籽油脂肪酸主要是由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花生一烯酸等脂肪酸组成,棕榈酸含量平均值8.19%;硬脂酸含量平均值2.48%;油酸含量平均值81.02%;亚油酸含量平均值7.74%;花生一烯酸含量平均值0.46%。主要不饱和脂肪酸油酸和亚油酸含量平均达到了88.76%,说明江西地区的油茶籽油符合高品质食用油的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