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准确掌握安徽省东至县土壤养分状况及变化趋势,指导农户科学施肥、提升种植业水平、改善农产品质量、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生产成本、保护农业生态环境、降低污染和改善耕地养分,现根据东至县土壤主要养分的调查数据,全面分析东至县土壤养分变化情况,同时研究了土壤养分变化的原因,并依此提出了提高土壤质量的对策与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范丽 《上海农业科技》2014,(1):84-84,99
为调查研究种养结合家庭农场土壤养分及物理性状的变化情况,从2011年开始,对松江区家庭农场及周围农户对照田设置监测点,并进行跟踪监测。结果表明,种养结合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土壤养分含量,有效改善土壤物理性状,达到了化肥减量、增加肥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榆林市榆阳区春玉米潮土土壤养分情况,对农户施肥水平进行调查,取土样分析,并与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土壤养分呈现总体含量增加的趋势,但速效钾含量下降,进一步提出施肥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4.
上世纪八十年代进行的第二次土壤普查,2006—2008年实施的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又对全县土壤养分进行了大规模的测试调查。20多年来,随着种植制度、耕作制度、施肥水平的变化,土壤养分状况发生了较大变化。为及时了解变化情况,分析变化原因,指导耕地建设,对土壤养分进行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5.
襄樊市土壤养分现状和变化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土壤养分是农作物生长的源泉,土壤养分的丰缺和养分间的平衡决定着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高低。土壤养分具有动态特性,施肥结构、种植结构等因素是诱导土壤养分变化的主要因素。及时发现和分析土壤养分现状和动态,对合理施肥、合理种植、保持地力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了掌握耕地土壤养分的变化,襄樊市土肥站建立了土壤养分监测网,对土壤养分进行长期定位跟踪监测。下面是襄樊市土壤养分现状和20年的变化趋势以及施肥对策。 1 襄樊市土壤养分现状 1.1 土壤全钾平均含量是1.579%,变化区间是1.579%±0.126ck,土壤速效钾平均含量是156.90mg/kg,变化区间是156.90mg/kg±42.99mg/kg。总体表脱土壤不缺钾。但是由于土壤母质、土壤质地等条件不同,上壤含钾量有较大的差异。黄棕  相似文献   

6.
梓潼县农田养分平衡与土壤养分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相关农业统计资料研究了梓潼县 1985、1990、1993、1996、1998、1999共 6年的农田养分平衡状况。结果表明 :农田氮素平均盈余 4 1 2 3% ;磷素平均盈余 32 92 % ;钾素平均亏缺 5 6 2 9%。通过对 2 0 0 0年和 1983年第二次土壤普查的土壤养分进行对比研究 ,分析了近 16年来土壤养分动态变化的趋势 ,阐述了农田养分平衡状况对土壤养分变化的影响 ,并提出了实现农田养分平衡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上海市崇明县横沙岛不同种植类型的土壤理化性状变化情况,从而指导农户调整用肥结构与进行科学施肥,于2010-2013年对横沙岛的6个固定监测点进行了土壤采样及跟踪检测。结果表明,4年来,横沙岛的土壤属碱性土壤,pH值呈上升趋势;土壤有机质含量明显增加,但仍处于中等偏低水平;稻田的土壤养分含量较低,而菜园、果园的土壤养分较充足。从检测结果可知,各不同种植类型的农田内均应适当增施有机肥,以改善土壤理化性状。  相似文献   

8.
科尔沁左翼中旗耕地主要土壤类型及养分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5-2012年,科尔沁左翼中旗实施了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对耕地主要土壤类型进行了土壤养分检测、农户施肥情况调查,确定了现有耕地主要土壤类型的养分现状、耕地利用现状,明确了施肥和耕地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对于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合理用地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9.
自然保护区森林土壤养分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查阅大量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土壤养分方面的研究资料,综述了环境因素及人为因素对保护区森林土壤养分的影响.并对森林类保护区土壤质量评价及土壤养分相关性的研究进行了概述,以期为森林类保护区土壤的深入研究及对其保护提供指导.森林土壤养分的分布存在显著的空间异质性特征,其最终分布格局是地形、植被、土壤类型、季节变化、土壤微生物等环境及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自然生态系统下,环境因素是土壤养分差异的主要决定因素.有效的人为管理方式能促进森林土壤养分的积累,而不当的干扰则会造成养分显著流失.对土壤质量进行准确评价,能够客观了解不同土壤管理措施对土壤的影响,有助于及时调整管理措施.在保护区建立森林土壤长期定位监测站,是全面掌握保护区森林土壤养分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机制的较好途径,最终为保护区森林的持续健康经营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0.
对英德市4 275个土壤样品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英德市耕地土壤中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含量属中上水平,全磷、全钾属中下水平,速效钾缺乏,大部分耕地土壤属酸性土。农户施肥调查显示,目前英德市农户主要施用复混化肥,氮磷钾配比不平衡,肥料利用率不高,有机肥施用意识淡薄。并根据英德市耕地土壤养分现状和农户施肥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1.
根据"3414"试验结果,初步摸清了水稻相对产量与土壤有效养分,土地依存率与土壤有效养分之间的关系,以及测土值与水稻养分吸收关系,并根据有效养分含量与校正系数的函数关系,建立了水稻土壤有效养分校正系数推算表。  相似文献   

12.
河南省新乡市土壤养分施入量与作物产量变化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1986~2002年逐年无机养分投入量与粮食产量的统计分析表明,随着农田无机养料投入的增加,粮食产量及土壤养分残存量随之提高,探明了无机氮磷钾的直接增产与互作增产的效应,明确了在高产栽培中氮磷兼施,以磷增氮的作用。根据1991~2006年106个点位土壤养分监测结果的聚类分析,将新乡市所辖9县市区的土壤划分为四大土壤养分不同类型区,提出了保持土壤肥力、实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从土壤养分平衡状况对新乡市农业生产持续稳定的发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骏枣叶片营养与土壤肥力及产量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建立骏枣坐果期叶片营养元素含量与土壤养分以及叶片养分、土壤电导率与产量之间的回归模型.[方法]分析测试骏枣坐果期叶片营养元素含量、土壤养分、土壤电导率,调查骏枣完熟期的产量,分析其中的相关回归关系.[结果]骏枣坐果期叶片营养元素含量与土壤养分之间关系密切;土壤电导率与果实产量之间达到显著相关水平,决定系数R2为0.596 3,表明应用土壤电导率建立产量预测模型可以得到较好的结果.[结论]充足的土壤养分是实现高产的保证,通过人为合理的控制施肥,以达到优质高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随着保护地生产年限的增加,哈尔滨市蔬菜保护地土壤养分发生极大变化,研究其变化对哈尔滨市保护地番茄生产具有科学的指导意义。经研究,哈尔滨市蔬菜保护地土壤养分含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新保护地不同层次剖面土壤养分变化较老保护地显著,老保护地土壤养分在不同剖面层次之间变化则趋于平缓,说明土壤养分状况向着适于蔬菜生长发育方向发展。施用生物有机无机复混肥可促进番茄的生长发育,使番茄的产量增加13.8%。  相似文献   

15.
探讨了大田小麦区域化土壤养分管理的方法.田间土壤采样点通过室内图件的MapGIS的网格划分确定,分析数据采用统计分析软件DPS进行系统聚类,获取了龙口市北马镇小麦田的土壤养分分类及其空间分布信息.根据聚类结果,可把北马镇麦田分为5类进行养分管理,按照平衡施肥的原理,计算出各类小麦田的施肥量.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MapGIS的支持下,得出了北马镇麦田土壤养分分类图,并参照各类的施肥量实施区域化养分管理,为当地小麦种植施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晋西黄土区林草复合系统土壤养分分布特征及边界效应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以晋西黄土区典型刺槐×天然草复合系统为研究对象,分析复合系统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的分布特征及边界效应,旨在为该地区植被恢复、土地合理利用和林草复合系统的可持续经营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复合系统内土壤养分分布不平衡,不同斑块类型土壤养分含量存在差异,在0~20 cm土层体现得尤为明显;2)土壤...  相似文献   

17.
土壤水分、养分对树木细根生长动态及周转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土壤水分、养分及二者耦合效应对细根的生长动态及周转的影响研究进展,并针对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特点,提出未来应加强人工林细根的水肥耦合、不同级别细根对水肥耦合的响应、水肥变化对不同类型森林土壤生物的影响以及全球变化背景下不同森林生态系统细根生长与周转水肥耦合效应4个方面的研究,为准确评价森林生态系统的水分、养分循环过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采用2种土源(黑龙江省弱酸性土和山西省弱碱性土)进行秸秆腐熟剂应用效果试验。以玉米秸秆还田为对照组(A组),研究了秸秆还田并施微生物复合菌剂(B组)在发酵过程中土壤营养的变化,秸秆腐熟程度以及玉米产量的变化。结果显示:在同等管理条件下,不论酸性土或碱性土,在秸秆还田基础上施用腐熟剂后,土壤中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等养分含量均有所增加。玉米秸秆在微生物复合菌剂作用下可加速其腐解和养分释放,同时能明显改善玉米农艺性状和增产。  相似文献   

19.
2007—2009年以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林草间作模式为对象,以相同立地条件下的农田为对照,对林草间作地土壤养分及含水量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实施林草间作,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土壤养分含量,但不利于提高土壤水分含量;从间作年限看,9年生林草间作对土壤养分及水分含量的影响大于7年生林草间作。从空间结构看,林草间作对20、40、60 cm土层土壤养分及水分含量的影响较80、100 cm土层明显。  相似文献   

20.
农林复合经营土壤养分的变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对土壤养分变化的研究,结果一明,幼林期农林养分的竞争较小,选择适宜的间作品种有利于改善土壤的养分状况,豆科作物以改善土壤速效性氮,降低磷的含量为特性;谷类作物能较全面地改善土壤的养分含量;西瓜种植因施肥,可改善土壤的有机质,速效性氮和速效性磷,但肥效持续时间较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