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8 毫秒
1.
为探讨海南咖啡生产适宜的栽培模式,分析比较了咖啡单作和咖啡香蕉间作2种栽培模式下咖啡的生长量、产量、光合特性及经济效益情况。结果表明:2种栽培模式下咖啡生长量、产量、净光合速率差异均不显著;咖啡香蕉间作比咖啡单作模式下叶面积、叶绿素SPAD值大,但差异未达到显著;咖啡香蕉间作模式下4年单位面积总投入比咖啡单作高58.5%,总收益率比咖啡单作高60.7%。咖啡香蕉间作模式在缩短投资回收期、提高产值、增加收益方面显著高于咖啡单作。  相似文献   

2.
香蕉优化灌溉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香蕉生育期需水量、城水规律和节水优化灌溉模式的试验研究,初步获得香蕉灌溉有关规律与数量指标和70%田持复盖香蕉适宜的土壤水分灌溉模式,为香蕉高优栽培技术和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国内外当前香蕉生产机械化程度与无损采收技术,对比国内几种采收技术模式的应用情况,讨论适合中国香蕉产业发展的采收模式,并就香蕉采收与采后商品化处理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4.
分析我国香蕉生产的机械化现状,探讨我国需要解决的香蕉生产机械化技术问题。针对我国香蕉生产的种植模式和劳动力状况,提出我国香蕉生产应尽快研发的机具。  相似文献   

5.
香蕉是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主要的经济作物,已成为农业经济和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平和县香蕉传统的栽培方法是一年新植两年宿根,产量、品质逐年降低。因此,如何提高香蕉的产(质)量,提高香蕉的生产效益,已成为香蕉生产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为此,笔者通过多年的实践与摸索,总结出一套适宜当地土壤、气候等生态条件的丰产、高效的香蕉"沟畦轮作"模式栽培新技术。  相似文献   

6.
利用随机系数累加多层统计模型对我国香蕉产业组织模式绩效进行实证分析,并从亩产量和收入两方面对不同香蕉产业组织模式的绩效进行比较,从而得出产业组织结合越紧密绩效越高的结论,并进一步提出促进我国香蕉产业组织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采用田间试验方法,对化肥减量模式下山地香蕉的经济产量、经济系数、碳排放量、碳固定量进行测量与估算。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化肥减量20%时香蕉经济产量无显著性变化,化肥减量达到30%时香蕉产量显著降低24.1%。化肥分别减量10%、20%、30%后,香蕉植株碳固定依次减小2.15%、3.51%、11.33%;化肥产生碳排放依次减小10.01%、10%、10%;土壤碳排放除化肥减量10%处理增加12.67%,其余依次减小16.94%、3.41%。综合香蕉碳固定与碳排放二者的碳收支,并用每株香蕉的碳净排放量来估量,常规施肥、减量10%、减量20%、减量30%的处理每株香蕉的碳净排放量分别为4731.29、5529.03、4418.47、4415.30 g/株,在保证产量前提下化肥减量20%固炭减排潜力最大。本研究结果显示合理的化肥减量能获得山地香蕉种植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共赢,且试验条件下化肥减量20%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8.
香蕉加工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蕉是重要的热带经济作物,是世界贸易量最大的水果,全球香蕉总产值385亿美元,为全世界约4亿人提供食物和收入来源。目前,全球香蕉主要以鲜销为主,加工率低于20%,因而香蕉加工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先进的加工技术是提升香蕉商品附加值、资源利用率的驱动力,也是促进香蕉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围绕香蕉营养成分、加工特性、加工技术与产品开发,梳理了近年来国内外香蕉加工的研究进展,指出了香蕉加工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并提出发展建议,为今后香蕉加工、科研以及政策制定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香蕉价格波动直接关系到蕉农的收入,影响我国香蕉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现阐述我国香蕉近几年价格波动的情况,从经济学的视角,运用供求定理对我国香蕉价格波动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香蕉谣言的传播、质量情况、同期上市的水果竞争等因素使香蕉市场的需求情况发生变化,香蕉种植面积扩大、集中上市和运输流通等因素使香蕉市场的供给情况发生变化,需求和供给的共同作用影响了香蕉的市场价格,造成了香蕉价格的波动。应从建立预警机制、强化信息体系建设、发展香蕉精深加工和提高产品质量等方面入手,促进香蕉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香蕉贮运保鲜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涉及香蕉品种及果实质量、采后处理过程及贮运保鲜技术与果实商品性等方面。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香蕉贮运、保鲜技术研究进展,着重介绍了以“控制低乙烯”为核心的香蕉保鲜贮运技术及香蕉采后处理轻简装备等在产业上的应用,同时简要介绍了生物技术在香蕉采后保鲜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施肥及耕作技术集成对木薯地土壤理化、生物性状及木薯产量的影响,本试验共设置5个处理,分别是生物有机肥+测土配方肥+盖膜集雨水+深耕(处理1)、生物有机肥+测土配方肥+盖膜集雨水(处理2)、生物有机肥+测土配方肥+深耕(处理3)、生物有机肥+测土配方肥(处理4)、施通用高浓度复合肥(处理5常规施肥及种植方式作为对照),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他们对木薯地土壤理化、生物性状及木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及种植方式相比,不同施肥及耕作栽培技术集成处理均可提高木薯地土壤养分含量和含水量,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和土壤微生物区系组成。处理1的木薯产量增幅达到35.81%,差异极显著。本试验条件下,木薯最优的施肥及耕作栽培模式是技术综合集成生物有机肥+测土配方肥+盖膜集雨水+深耕(处理1)。  相似文献   

12.
马铃薯早疫病是马铃薯生产上的一种主要病害,为探讨该病中长期预测模型,指导大面积防治,利用宁南山区18年马铃薯早疫病流行程度和西吉县气象资料,采用多因子综合分析法,对马铃薯早疫病流行程度进行预测。结果表明:经2年预报和18年回测,其历史拟合率达95.0%,精确率达97.0%。在病害盛发前做出预报,有利于指导大田的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3.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adoption of modern varieties(MVs) of rice and impact on poverty in Odisha, India were discussed. A total of 363 households from Cuttack and Sambalpur districts of Odisha via multistage sampling technique participated in the survey. The Cragg's Double hurdle model was used to model the determinants of adoption and intensity of adoption of MVs of rice, and the 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impact of adoption on povert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ge, education, risk aversion, land size, yield, perception of MVs as high yielding, resistant to diseases and availability of MVs positively influenced the decision to adopt. However, variables such as household size, experience of a farmer, off-farm job participation, amount of credit received, cost of seeds, insecticides and fertilizers negatively influenced the adoption of MVs. Intensity of adoption of MVs was negatively influenced by experience of a farmer, cost of fertilizer and marketability of MVs, and positively affected by household size, risk aversion, land size, cost of insecticides, perception of MVs as high yielding and availability of MV seeds. Poverty incidence, gap and severity were high among non-adopters to adopters of MVs. After matching adopters and non-adopters of MV groups using four different algorithms of nearest neighbour matching, stratification matching, radius matching and kernel matching, the impact of MV adoption resulted in higher per capita monthly household expenditure by about US$ 52.82 to US$ 63.17.  相似文献   

14.
茶园杂草防控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化学除草因快速、高效、低成本等优点,受到农民的青睐。但是化学除草剂的过量使用,易造成水土流失,加速杂草抗性形成,污染地下水等诸多生态环境问题。因此,践行绿色发展观,发展替代技术显得尤为重要。从防控技术出发,综述了我国茶园主要杂草防控技术优缺点,提出不同技术的适用条件,以期为茶园草害防控和茶农科学除草提供可操作性的指导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瞿若频  吴永常  张琳 《玉米科学》2024,32(2):168-175
基于黑龙江、辽宁、河北和山东4个省的372组调研数据,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和随机前沿模型得到玉米种植农户生产效率模型,依据最大似然检测判断不同规模玉米种植户的生产效率模型,分别估算农户生产效率模型和生产效率水平。结果表明,匹配前的大规模农户效率高于小规模农户,匹配后结果相反。以研究结论为基础,本文为难以改变或不愿意改变玉米种植面积的农户提供效率水平提升的参考依据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基于模型和3S技术的数字麦作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充分发挥和利用3S技术、生长模型和管理知识模型的优势,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精准农业关键技术集成方法及应用模式,以软件开发方法论为指导,充分结合小麦生长模型、管理知识模型和3S技术,应用ASP.NET和C#开发Web应用程序,建立了基于模型和3S技术的网络化数字麦作系统.该系统以品种、气候、土壤及生产条件等为基本输入,具有麦作区划、栽培方案设计、模拟预测、策略分析、动态调控、生长监测、精确麦作、生产力评价、病虫草害管理、智能学习、系统管理和系统帮助等功能.以江苏省部分县市的气象、土壤、品种和生产资料为基础,对本系统进行了初步测试与应用,表明该系统可为农业生产者、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提供麦作数字化和科学化的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热带农业科技“互联网+”战略提出的背景和重要性,以及农业国际科技合作的重要领域和发展空间;概述了开展热带农业“互联网+”科技国际合作需要具备的基础条件和涉及的关键信息技术。在开展科技国际合作中,总结了中国热带农业科技需要重点加强的9个发展方向及领域,提出应充分发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科技资源与人才优势,加强热带农业“互联网+”科技国际合作,提升中国热带农业在世界热区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吉林省粮食产量逐步提升,已连续8年总产量稳定在350亿kg以上,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吉林省水资源总量相对贫乏,虽然自然降水相对丰富,但时空分布不均,加之气候暖干化,导致的季节性干旱是吉林省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此外,长期重用轻养的生产方式造成耕层土壤结构恶化,水分蓄、保、供能力下降,致使粮食增产与水资源紧缺的矛盾十分突出。针对上述生产与技术问题,围绕“以高效利用自然降水为主,节水补充灌溉为辅”的技术原则,开展玉米丰产高效栽培机理和关键技术创新,在半湿润区提出了“蓄水保墒”自然降水高效利用技术,在半干旱区提出了“蓄水保墒+节水补灌”水分高效利用技术,构建了7套适于吉林省半干旱、半湿润区的栽培技术模式,并在生产中示范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海南和云南西双版纳植胶区465户橡胶种植户的入户调查,了解农户对割胶技术的认知情况,并建立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割胶技术认知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受教育水平、是否村干部、性别及种植面积对农户的技术认知有显著影响。受教育水平高的农户对割胶技术有更为清晰的认知;女性胶农较男性胶农对割胶技术认知水平高;村干部在橡胶技术信息获取方面比普通农户更具优势,使得他们对割胶技术认知程度较高;种植规模较大的农户对割胶技术重视程度更高,生产实践中对技术认知更清晰。  相似文献   

20.
根据江苏苏北稻区的土壤、气候、耕作制度等因素,进行稻田套养小龙虾种养模式试验攻关与示范,并组装现有技术,包括稻田选择与改造、放养前准备、虾苗放养、生产管理、水稻栽培、小龙虾起捕等一系列种养管理措施,旨在为江苏苏北稻作区及我国其他相近生态区域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