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草鱼脑垂体GTH细胞(促性腺激素分泌细胞)的组织化学和超微结构观察,比较研究了注射外源神经激素(LRH-A)和外源促性腺激素(PG)对GTH细胞的影响及作用途径。结果证实:LRH-A刺激垂体GTH细胞产生促性腺激素,GTH细胞内分泌颗粒(gr)大量减少,分泌小球(gl)彼此融合后解体,垂体组织GTH细胞间出现空腔,有部分GTH细胞解体。LRH-A作用途径是通过垂体GTH细胞起作用;PG不通过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草鱼脑垂体GTH细胞(促性腺激素分泌细胞)的组织化学和超微结构观察,比较研究了注射外源神经激素(LRH-A)和外源促性腺激素(PG)对GTH细胞的影响及作用途径。结果证实:LRH-A刺激垂体GTH细胞产生促性腺激素,GTH细胞内分泌颗粒(gr)大量减少,分泌小球(gl)彼此融合后解体,垂体组织GTH细胞间出现空腔,有部分GTH细胞解体。LRH-A作用途径是通过垂体GTH细胞起作用;PG不通过垂体组织起作用,注射PG以后,GTH细胞不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3.
李瑞明  凌泽继  宋小白  秦津  谢莹雪  史玉静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4):13164-13166,13174
[目的]探讨广西沼泽型水牛垂体中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的细胞定位以及是否存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受体(GnRH—R)。为GnRH-R的克隆及其序列分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确定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在垂体中的定位,结合图像分析系统检测GnRH在垂体中的含量,并利用RT—PCR技术扩增其受体基因片段。[结果]腺垂体远侧部中呈现较强的阳性GnRH免疫反应,阳性物质主要分布在胞质,胞核呈阴性。神经垂体中无阳性信号。同时,在垂体中扩增出大小为1008bp的GnRH—R基因片段。[结论]腺垂体远侧部边缘区中有大量GnRH及其受体存在,证实垂体前叶是下丘脑-垂体-性腺轴以及多个内分泌轴相互作用的重要部位。  相似文献   

4.
环境因子对动物繁殖具有重要影响,主要通过调节下丘脑-垂体-性腺轴中生殖激素的分泌来实现对动物繁殖的调控.促性腺激素抑制激素(GnIH)作为下丘脑分泌的重要繁殖抑制因子,其在环境影响动物繁殖的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介导作用.针对GnIH在光照、应激和群体效应影响动物繁殖及动物机体内类固醇激素负反馈调节等方面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GnIH的相关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褪黑激素、kisspeptin、促性腺激素抑制激素、多巴胺和营养水平通过各自的作用方式对下丘脑-垂体-性腺轴(HPG轴)产生综合调节作用,同时,光照周期通过改变褪黑激素、褪黑激素受体、kisspeptin、促性腺激素抑制激素、多巴胺的表达或脉冲方式以及营养水平的反馈效应而对这种调节作用产生影响。为深入研究光照周期对HPG轴的调节机制提供参考,对光照周期通过褪黑激素、kisspeptin、促性腺激素抑制激素、多巴胺调节HPG轴机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从斑马鱼脑组织提取总RNA,应用RT-PCR方法克隆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 cDNA,其长度为646 bp,包括一个258 bp开放阅读框;编码的GnRH前体为86个氨基酸残基,由一个信号肽、GnRH十肽和一个由蛋白水解位点(Gly-Lys-Arg)连接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相关肽(GAP)组成;其中信号肽和相关肽的长度分别为24和49个氨基酸.该cDNA编码的GnRH的前体氨基酸序列与其他物种的GnRH前体基本一致.表明物种间GnRH cDNA的蛋白编码区高度保守,而非编码区的保守性程度很低.进化分析发现,斑马鱼与鲤、鲫、拟鲤、黑头软口鲦等淡水鲤科鱼类的同源性较高.  相似文献   

7.
采用免疫组化及RT-PCR技术检测广西摩拉杂交水牛乳腺组织中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及其受体.结果表明,15份正常乳腺组织中有13份呈GnRH免疫阳性反应,免疫阳性产物主要集中在腺泡细胞的胞质和胞膜,胞核无特异性染色;同时扩增的目的条带大小为1 008bp,与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受体(GnRHR)基因片段大小一致.  相似文献   

8.
根据80年代以来的研究资料,论述了类阿片肽与动物的丘脑下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促性腺激系和卵巢类固醇生殖激素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对动物生殖内分泌活动的重要调节作用及其作用机理。提出了类阿片肽与丘脑下部—垂体—性腺轴相互作用的新见解以及需要进一步研究的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9.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_GnRH)是下丘脑-垂体-性腺(hypothalamic-pituitary-go-nad,_HPG)轴的关键信息分子,在脊椎动物的性腺发育、性成熟和繁殖功能的维持中起着重要作用。用免疫组织化学、酶联免疫吸附测定以及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在多种无脊椎动物中也检测到了其存在,主要分布于中枢神经以及生殖系统。可见,GnRH在无脊椎动物中具有普遍存在性。目前已至少发现28种类型的GnRH,15种来自脊椎动物,13种来自无脊椎动物。目前,无脊椎动物中除被囊动物外,仅有真蛸、海兔和商乌贼已经获得了GnRH的mRNA序列,其肽链分子结构与脊椎动物的类似。GnRH在无脊椎动物中具有广阔的研究空间,将为无脊椎动物的生殖调控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绵羊胚胎期垂体中促性腺激素细胞的发育及功能变化,分别在胎儿发育的第60、90、120天和出生期采集垂体和血液,利用免疫荧光标记和生物学测定方法研究了垂体中促黄体激素β亚单位(LH-β)的表达和血液中LH生物活性的变化。结果证明:在胚胎发育的第60天,在腺垂体可观察到少量散在的LH-β阳性细胞;在胎儿发育的90d,LH-β阳性细胞率显著高于60d(P<0.01)时,且均匀分布于整个腺垂体;在胎儿发育的120d,LH-β阳性细胞率达到高峰,但出生期又显著降低。胚胎发育过程中,垂体的LH-β细胞阳性率与血液中B-LH浓度呈现相似的变化趋势,且无显著的性别差异。以上研究征明绵羊垂体促性腺激素细胞的功能在胚胎中期之后最活跃,在后期垂体中LH-β阳性细胞率和血浆BLLH浓度都有降低,这种波动可能与胎儿垂体-性腺物的负反馈调节机制的建立有关。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不同来源的促性腺激素对猪卵母细胞早期孤雌发育的影响,将猪卵母细胞置于添加有不同来源促性腺激素(分别来自美国Sigma公司和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成熟液中体外成熟40~44 h,成熟卵母细胞经化学孤雌激活后放入胚胎培养液中继续培养,分别于第48小时和第168小时统计卵裂率和囊胚发育率。结果发现,成熟液中同时添加0.5μg/mL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生产的促性腺激素(FSH和LH)的卵裂率和囊胚发育率均略高于其他处理组,分别达到(65.68±24.13)%和(28.41±18.74)%;在囊胚细胞数方面,无论是添加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还是Sigma公司生产的促性腺激素,均以添加浓度为0.5μg/mL时的囊胚细胞数最高。结果表明,两种来源促性腺激素对猪卵母细胞孤雌激活后早期发育的影响无显著差异,说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生产的促性腺激素(FSH和LH)能有效促进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和进一步孤雌发育效果,且以在成熟液中同时添加0.5μg/mL FSH和0.5μg/mL LH为宜。  相似文献   

12.
鱼类的性腺发育是鱼类繁殖的关键,对个体的繁衍生存和种群的延续至关重要。目前,鱼类性腺发育的研究主要方向包括对精巢和卵巢结构的深入分析、性腺各个发育期的形态特征描述及时相划分和影响性腺发育的相关因素阐释。鱼类性腺发育既受自身分泌的性类固醇激素调控,也与环境因子密切相关。鱼类性腺发育的不同步直接导致了产卵类型的差异,关于产卵类型的划分学术界没有统一标准,但在其他方面形成共识。水化卵法仍是测算分批繁殖力最为行之有效的手段,产后滤泡法对于评估繁殖频率收效明显。此外,从血液生化指标的角度同样可以反映卵巢发育水平,其对鲟形目鱼类的性别鉴定具有较高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3.
湖南省是"鱼米之乡",鱼类资源丰富,主要经济鱼类有"四大家鱼"(青、草、鲢、鳙)、鲤鱼(芙蓉鲤、三元鲤等)、鲫鱼(芙蓉鲤鲫、湘云鲫、彭泽鲫、中科三号银鲫等)、鳊鱼(团头鲂)、鳜鱼、鲶鱼(土鲶和大口鲶)、黄颡鱼、鲴鱼、鲌鱼、才鱼、加州鲈鱼和斑点叉尾鲫回等。下面将鱼类人工繁殖的基础知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为探索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GnRH)在中国荷斯坦奶牛卵巢中分布特点,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对中国荷斯坦奶牛卵巢中GnRH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中国荷斯坦奶牛卵巢中存在大量GnRH阳性细胞,且主要位于颗粒层细胞和黄体细胞的胞质内.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研究了促性腺释放激素对公兔繁殖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促性腺释放激素可以显著提高公兔的性欲、精子浓度(P<0.05)、精子活力(P<0.05)和每次射精的活精子数(P<0.01)。射精量也有所增加,但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乏情母猪不同处理的诱情产仔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三合激素、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 (PMSG)分别结合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HCG)对产后乏情母猪进行诱情处理 ,结果表明 :PMSG处理后 5d内诱导发情率为 1 0 0 % ,第 1情期受胎率为83.3% ,比三合激素处理组高 76%。三合激素处理组受胎母猪的平均产仔数明显低于PMSG处理组 ,说明PMSG +HCG处理乏情母猪效果较好 ;三合激素处理组的未孕母猪返情受胎率高。 2种处理均对乏情母猪的繁殖机能有促进作用 ,且对处理后的母猪没有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石斑鱼Epinephelus性腺分化前后脑垂体中促卵泡激素(FSHβ)和黄体生产素(LHβ)细胞分布及基因含量的变化,以赤点石斑鱼Epinephelus akaara和黑边石斑鱼E.fasciatus为研究对象,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对孵化后55、80、120日龄幼鱼的性腺和脑垂体结构进行组织学观察,同时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IHC)对两种石斑鱼脑垂体中FSHβ和LHβ进行识别和定位,并运用qRT-PCR技术测定其脑垂体中fshβ和lhβ基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赤点石斑鱼和黑边石斑鱼早期性腺发育分为未分化期、分化期和卵巢期;石斑鱼性腺在55日龄时为未分化阶段,其位于肠道附近且观察到性细胞和血管,80日龄时为性腺分化阶段,性腺原基两端的结缔组织向前延伸并形成突起,表明卵巢腔正在形成,120日龄时为卵巢阶段,卵巢腔已完全形成且观察到卵原细胞,表明石斑鱼性腺已分化为雌性;两种石斑鱼在55、80、120日龄时的脑垂体结构相似,分为神经垂体(NH)和腺垂体(AH),腺垂体进一步细分为前外侧部(RPD)、中外侧部(PPD)和中间部(PI);在55、80、120日龄时,两种石斑鱼脑垂体中均检测到FSHβ和LHβ免疫信号,其主要分布在PPD区域,少量分布在RPD或PI区域;赤点石斑鱼脑垂体中fshβ基因含量在120日龄时显著高于55、80日龄(P<0.05),但lhβ基因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黑边石斑鱼脑垂体中fshβ和lhβ基因含量在120日龄时均显著高于55、80日龄(P<0.05).研究表明,两种石斑鱼性腺在120日龄时已分化完成,脑垂体结构在55日龄时已完全形成且脑垂体中FSHβ和LHβ在两种石斑鱼性腺分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其角色可能是促进个体的早期发育和加速性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外源性神经激肽B(NKB)对雌性大鼠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和下丘脑-垂体-卵巢轴(HPOA)GnRH和Kisspeptin表达的影响,将40只60 d的Sprague-Dawley(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侧脑室分别注射NKB溶液和等体积生理盐水,20 min后处死采集样品.采用免疫荧...  相似文献   

19.
研究猪卵泡液(pFF)的浓度和促性腺激素(FSH和LH)处理时间对猪卵泡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猪卵丘细胞-卵母细胞复合体体外成熟培养46~48 h中的后23~24 h去除促性腺激素可有利于卵丘细胞的扩散,但对卵细胞的核成熟无显著影响(P>0.05);添加适量(10%)的pFF对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添加浓度太高则相对抑制卵子核成熟进程.  相似文献   

20.
在所选具有头3胎产羔记录的西农萨能奶山羊和布尔山羊群中检测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受体基因(GnRHR)的多态性,根据检测结果分析GnRHR基因对产羔性状的影响。设计7对引物,采用单链构象多态(PCR-SSCP)技术检测该基因第1和第2外显子在西农萨能奶山羊和布尔山羊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结果发现:引物P3和P7扩增片段具有多态性。P3扩增片段,在西农萨能奶山羊和布尔山羊都检测到AA和AB基因型,AB型与AA型相比在外显子1有+714缺失A和+731插入G二个突变;P7扩增片段,在布尔山羊中检测到CC和CD基因型,在西农萨能奶山羊中只检测到CC基因型,CD型与CC型相比在外显子2有+1440C→A一个突变。经过统计分析发现,西农萨能奶山羊AA和AB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86和0.14,杂合体AB型平均产羔数比纯合体AA型多0.31只(P<0.05)。推测,GnRHR基因可能是控制山羊繁殖力的主效基因或是与之紧密遗传连锁的标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