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艺品与其他艺术品有许多不同之处,最重要的是在于它保持了树根的“根味”。根艺品的“根味”,是指具备树根的基本特性。这种特性从树种及其木质、纹理、皮色和枝节等方面反映出来。一件根艺品经过加工制作,若能保持以上特征的全部或一大部分,那就是具有“根味”的上乘佳作了。可是,有些根艺品制作者往往忽视这一点。他们的作品缺乏“根味”,人们看了不知它是根艺还是木雕。笔者于去年十月初,参观《南昌首届根雕盆景展览》,就  相似文献   

2.
“意象”根艺品,不是对外界事物一味地摹仿以求形象的逼真和细节的完整,而是作者通过寻找树根本身内在的自然美,适当运用种种技术和艺术手段,赋予作品“景外生景,韵味无穷”的美学意境,使作品成为作者审美理想和情趣的载体和媒介。因此,“意象”根艺品具备“意”(意境)、“象”(充满情趣与艺趣形象)两方面的审美特征。以“写意”为主的根艺品,大都  相似文献   

3.
艺术贵在神似。根艺品尤贵神似。与木雕、石塑、铜铸相比,根艺品的创作,更受客观条件(根的原始形态)的制约。因此,要想作品成功,须在神似上面下功夫,不能一味追求作品的形似。据我的实践经验,不妨采取“突  相似文献   

4.
制作根艺品,不仅注重形似,而且要注重神似。一件人物或动物根艺品的神似,主要表现在面部,特别是眼睛上。然而此类根艺品天然生成的眼睛虽然有,但不多,而有不少作品有面无眼,使人看了,缺乏一种“活”的感觉。因此,运用“画龙点睛”的方法,人为地“画”上眼睛,是增强作品神似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罗丹说:“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树根艺术品贵在发现。发现什么?首先,根艺作者要善于发现“先天”条件好的材料,这是好的根艺品的物质基础。一件根艺品的艺术价值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根料“先天”条件的优劣。因为根艺有别于人工巧作的木雕,它是以自然造化之美、天然巧成之趣而见长。所以根料的“基调”要美、雏形要  相似文献   

6.
根的造型艺术作品(下简称根艺品)与根雕作品虽然在加工制作过程中有着部分的相同之处和都是由根为主体材料制作而成的。但是在制作时选用根材和型态制作上有严格的区别。不能将两者混为一谈。其原因大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根艺品的选用根材,受着根的原型风貌的限制,决不是所有的根都能制作成根艺品。作者只能  相似文献   

7.
根艺品的命名无外乎“具象命名”和“意境命名”两个范畴。所谓“具象命名”,主要是根据作品的外部具体形状来起名,象什么就叫什么,简单明了,直观形象,但未免流俗肤浅,观赏者没有多少思索、  相似文献   

8.
国画大师齐白石晚年变法,一个很重要的艺术观点,就是重在写神,力主作品“妙在似与不似之间”。根艺品亦然。我从事根艺创作多年来,对齐大师的艺术法则,铭记在心,并试图将国画写意技法运用在实践中。国画在技法上有大写意和小写意  相似文献   

9.
将“根雕艺术”一栏更名为“树根艺术”,我以为不够贴切,还是恢复原各为好。在“根”字前冠以“树”,当然就限制了根的范围。事实上,不仅树的根可以加工成艺术品,其他的藤根、竹根等等,也有同样的价值。有的同志认为,“树根作品的  相似文献   

10.
随着根艺的快速发展,根艺品分类问题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根艺品展览时如何设计布置,如何进行评比,还有生产销售、学术交流等环节上,都要求尽快解决这个问题。笔者根据树根艺术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参考了本人过去曾提出的盆景分类新系统,在此提出一个根艺品分类系统,即“类——型——亚型——式——号”五级分类法,以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1.
到下一个世纪,一个新兴的高技术产业——林艺品将在中国大地上崛起,这是笔者考察94年全国林业名特优新产品博览会后得出的一个最新结论。林艺品是笔者新近在中国林业报上提出来的一个新概念,所谓林艺品是指用林木植株和器官桩、根、干、枝、叶、花、果、种子为原材料加工创作出来的艺术品。它们自成体系。据调查归纳,全国林艺品至少包括9大类30多个品种。它们包括:①树体造型艺术类:植物造景艺术、桩景艺术;②根艺类:根雕艺术、根塑艺术(如以刘春为代表的根艺流派——根塑派)、浪木艺术;③干茎造型艺术类:树雕造型艺术、树瘤造型艺术、木辟雕艺术、竹雕造型艺术、竹编造型艺术、柳编造型艺术、  相似文献   

12.
在根艺品的创作中,要不要着色呢?这要看作品本身需不需要着色?用什么染料,着什么色?怎样着色? 有些根质是白色的(如杨树根、椿树根等等),与作品造形不相适应;还有些作品进行过局部加工或雕琢;其加工雕琢部位的颜色与整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根艺创作的新途径,提高作品的艺术价值,最近,有些同志试作了“根艺壁挂”,取得了别具一格的效果(见图)。现介绍如下。所谓根艺壁挂,就是将根艺品固定在用装璜材料制成的框架上,再按中国画的传统形式,书上题款,刻上印章,成为树根艺术、书画、装璜相结合的新颖  相似文献   

14.
求新,是创作者艺术生命得以保证的前提,亦是艺术客观向前发展的必然。作为在单体根艺品基础上产生的组合根艺品正是以一种新的形式,新的姿态,逐渐为根艺爱好者们所接受。组合是与单体相对而言的,即它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根材,经过艺术构思,组合成一个完整的立体画面。构图的各个局部一经组合,有机的联系随之就产生了。笔者以为,组合根艺品的创作有以下三方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有人从保护环境出发,好心地提出所谓枯木艺术,以取代根艺。我并不以为然。“枯”者,干枯、枯燥也。如果咬文嚼字地解释,“枯艺”除了被理解为干枯的或者枯燥无味的艺术外,又有什么更新更多的内涵呢?创作干枯、枯燥的艺术值得吗?提倡者认为,“枯艺”是指干枯的树根艺术。其实这不过是在做文字游戏,自我安慰而已。从已发表的“枯艺”的作品来看,完全地道枯死干朽的作品有几件?大多数的作品还不都是那些半死半枯干而实际上还活生生的树根所制成。这些半枯半生的树根所制成的作品,还不仍然是根艺品嘛?怎能说是“枯艺”呢?凡进山觅过树根的人们都知道,完全地道的枯死干朽的树根是少之又少,根本就谈不上什么“相千  相似文献   

16.
判断一件根艺作品的艺术价值,最主要的是看其在多大程度上揭示了自然美。凡是能再现自然美的作品,就有艺术价值,自然美再现得越充分,其艺术价值就越高。如果创作中,不能更多的保留和顺应根的自然,那么根艺也就没有它独特的生命和艺术魅力了。为此,根艺作者应像罗丹指出的那样,遵循“以自然为唯一神明”的宗旨,“永勿矫揉  相似文献   

17.
根艺,已受到越来越多的人所赏识,每次展览,模禽拟兽的根艺品济济一堂。但单纯追求“像什么”的作品很多,表现物象“做什么”的较少,有哲理、有深邃意蕴的作品就更不多了。故有“千人一面”之感,使人乏味。根艺面临一个“创新”课题。而“根艺组合”则是一条很好的创新途径。如果把动物与动物,静物与静物,动物与挣物,以及根艺品与盆景等组合起来,根艺的形式就更新颖多样,内容也更丰富多采了。下面是笔者对“根艺组合”创新的部分创作实践: (一)动物与动物的组合图(1)《伺机》,是以“鹤”和“小鸟”组合在一起,以树洞作为“阵地”使两者处于冲突之中。鹤  相似文献   

18.
根艺品的创作,颇受材料的制约。如何在有限的范围内,发挥无穷的想象,达到鬼斧神工,足见作者的美学修养和艺术根底。陶明贤先生的根艺品,总能从最佳角度,发现素材的传神之处,加以展示。从《严阵以待》这作品,我们可以看出,枯桩老根化成了生命源流,牛体筋骨隆起,沉稳矫健,  相似文献   

19.
如何使根艺作品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能把观赏者提高到一个新的审美层次,段志安先生提出了很好的意见(见《中国花卉盆景》九三年第四期)。但他说:“根艺与二维空间的绘画和三维空间的雕塑艺术不同,后二者是艰苦的专业修习的结果。它的创作特点是立意在先……,根艺则是因物赋形的发现艺术,构思与立意在后。”我以为,就一件具体根艺品  相似文献   

20.
在加工制作根艺品的过程中,如何做到“拼接和谐、浑然一体;粘接无痕,天衣无缝”呢? 一、选料:选择与主体木质一样的或颜色近似的材料拼接。最好使用原主体上锯下来的“下脚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