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认识藏区青稞根际土壤中可培养放线菌的遗传多样性及应用价值。【方法】采集藏区青稞根际土壤,对根际样品中的放线菌进行分离,测定分离菌株的溶磷能力、抗病促生(IAA产量)能力,并运用反转录重复因子扩增(BOXA1RPCR)技术、16S r RNA基因测序和系统发育分析系统分析可培养放线菌的系统发育地位。【结果】通过7种培养基共分离得129株放线菌菌株,其中有51株菌株(占总分离菌株的39.5%)产IAA,8株产量较高(>57 mg/L),77株(占总分离菌株的60.0%)表现出溶磷活性。基于BOXA1R-PCR图谱,采用平均连锁聚类法(UPGMA)进行聚类分析,129株菌被分成19种不同的遗传图谱类型。基于分离菌株的菌落特征和遗传聚类图谱选取32株代表菌株进行16S rRNA基因序列测定。通过Mothur软件对分离菌株进行OTUs(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聚类分析,共得到5个OTU分类单元,其中以OTU1为主。系统发育显示代表菌株分属于链霉菌属(Streptomyces),拟诺卡氏菌属(Nocardiopsis),类诺卡氏菌属(Nocardioides),小单孢菌属(Micromonospora),放线菌属(Actinomyces)等5个属,其中链霉菌属(Streptomyces)为优势种属。【结论】西藏青稞根际土中放线菌多样性明显,这些放线菌中蕴藏着大量的有开发应用前景的菌株。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长白山天池水中细菌的种类及多样性,用NA、1/10NA、R2A、1/10R2A培养基从长白山天池水样品中分离出25株细菌菌株,对其进行16S rR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及形态观察,结果得到9种具有代表性的菌株,9株细菌在系统发育上与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及厌氧芽孢杆菌属(Anoxybacillus sp.)关系密切,其中芽孢杆菌属为分离获得的优势菌属.  相似文献   

3.
东居延海作为内蒙古高原主要湖泊之一,水体中微生物的生存现状尚不明确。该研究利用1/2R2A培养基,从湖泊水样中分离获得74株细菌。16S rDNA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表明,α-变形菌纲(α-proteobacteria)的菌株最多,共有39株,约占全部细菌的53%;放线菌纲(Actinobacteria)为第二优势类群,共有19株菌株,占全部菌株的26%;除此之外,还分离获得了9株来自芽孢杆菌纲(Bacilli)、6株来自γ-变形菌纲(γ-proteobacteria)以及1株来自β-变形菌纲(β-proteobacteria)的菌株。这些细菌属于23个属,其中以柄杆菌目(Caulobacterales)短波单胞菌属(Brevundimonas)为优势种群,共9株。  相似文献   

4.
通过高盐选择性培养基平板分离法,从陕西定边盐湖土壤样品中分离筛选极端嗜盐菌株,并通过传统的表型特征(包括形态学观察、生长因子实验、生理生化特征)和系统发育学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嗜盐菌株的分类学地位。结果表明,分离筛选出1株最适生长盐浓度在10%-15%的细菌菌株A355,初步鉴定其为中度嗜盐菌,属于厚壁菌门(Firmicutes)芽孢杆菌科(Bacillaceae)枝芽孢菌属(Virgibacillus salarius sp.)。  相似文献   

5.
[目的]获得新疆哈密南湖的嗜盐菌,并分析其生物多样性,以期为分离培养基碳源设计引入一种快速可行的方法.[方法]利用BIOLOG筛选碳源并结合可培养方法分离哈密南湖中的嗜盐菌,通过16S rRNA基因序列系统发育分析法初步确定所分离菌株的分类地位,获得嗜盐菌的多样性信息.[结果]BIOLOG方法筛选出5种碳源,分别为海藻糖、蔗糖、柠檬酸、甘油和甘露醇.通过将筛选碳源添加至分离培养基的方法,共分离得到细菌和放线菌27株,分属于细菌域中3个门7个科14个属.多数菌株归属于厚壁菌门(Firmicutes),最优势菌株属于薄壁芽孢杆菌属(Gracilibacillus).其中6株菌株的16S rRNA基因序列与最近缘种的同源性在94.24;~96.86;,可能为潜在的新种或新属.[结论]新疆哈密南湖嗜盐细菌和放线菌都具有较为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其嗜盐菌主要以薄壁芽孢杆菌和盐单胞菌为主,并且该地区可能含有丰富的嗜盐菌新物种,具有进一步开发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6.
从23种植物中分离得到243株内生菌,对这243株内生菌发酵液进行抗木瓜致病菌的抗性筛选,筛选得到29株抗尖孢镰刀菌的菌株,18株抗展青霉菌的菌株和20株抗拟茎点霉的菌株,其中6株菌株对三种木瓜致病菌均有抑制作用,对这6株菌株进行16S r DNA序列分析,并构建系统发育树,比对结果中,其中有4株与芽孢菌属同源性为99%以上,1株与类芽孢菌属同源性为100%,1株与寡养单胞菌属同源性为99%。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了探究非豆科植物泡桐与微生物共生固氮体系,对泡桐根瘤内生细菌的分离培养条件 及其系统发育地位进行初步研究。【方法】对从广西钦州市采集的泡桐根瘤上分离纯化得到的根瘤内生细菌, 进行传统生理生化研究和 16S rDNA 系统发育分析。【结果】经分离纯化得到 9 株根瘤内生细菌,大部分菌株 能较好地利用 8 种碳源;78% 的菌株能利用铵盐,89% 的菌株能利用硝酸盐;所有的供试菌株在 3- 酮基乳糖 和淀粉水解试验中呈阴性;89% 的菌株能利用柠檬酸盐;B.T.B 反应除菌株 PG-7 产碱外,其余都产酸;33% 的菌株能使硝酸盐还原;有 56% 的菌株能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多数菌株具备豆科植物根瘤菌的 一般生理生化特征。通过 16S rDNA 全序列分析,确定 9 株供试菌株可分为 4 个菌属,其中菌株 PG-1 和 PG-2 共属于土壤杆菌属(Agrobacterium),PG-3、PG-5、PG-6、PG-8 和 PG-9 等 5 株菌株共属于根瘤菌属(Rhizobium), PG-4 隶属于草螺菌属(Herbaspirillum),PG-7 隶属于伯克氏菌属(Burkholderia)。【结论】分离自同一寄主 的根瘤内生细菌其生理生化特性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同时表现出了遗传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8.
通过在改良的VL55培养基中添加6种不同的营养因子,利用大量稀释法对采自河北、青海和云南的3份土壤样品进行细菌分离,并对所分离菌株进行16S r RNA基因序列系统发育分析,比较利用不同营养因子分离的可培养细菌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添加营养因子分离得到的细菌物种多样性明显高于对照;土样1对照分离得到5个属,添加6种营养因子的处理共分离得到22个属;土样2对照分离得到2个属,添加6种营养因子的处理共分离得到17个属;土样3对照分离得到6个属,添加6种营养因子的处理分离得到15个属。添加不同营养因子的培养基组合分离得到各自独特的细菌类群。其中,从青海土样中分离得到的菌株HBUM200206与运动东菌(Dongia mobilis)LM22T的亲缘关系最近,序列相似性为94.58%,可能是红螺菌科(Rhodospirillaceae)的一个潜在新属。此外,有12株菌与亲缘关系最近的模式菌株的16S r RNA基因序列相似性均小于98.65%,可能为潜在的新种。  相似文献   

9.
[目的]从红树林植物组织中分离出对动物病原菌具有广谱抑菌活性的植物内生菌。[方法]以铜绿假单胞菌、多杀性巴氏杆菌、产气肠杆菌、粪肠球菌4种常见的致病菌作为指示菌,采用M10和P3培养基从红树林植物根、茎、叶组织中分离内生菌,以固体琼脂打孔法筛选具有抑菌活性的菌株,提取菌株的基因组DNA,PCR扩增16S rDNA基因并测序,通过邻接法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从红树林植物组织中共分离857株可培养的内生菌,有145株菌有抑菌活性,占分离菌株的16.6%。其中通过M10培养基从红树林植物叶组织分离的菌株32-5对铜绿假单胞菌、产气肠杆菌都具有最强抑菌活性,其抑菌圈直径分别为38和42 mm;通过P3培养基从红树林植物茎组织分离的菌株12-4对粪肠球菌具有最强抑菌活性,其抑菌圈直径为56 mm;通过M10培养基从红树林植物茎组织分离的菌株13-2对多杀性巴氏杆菌具有最强抑菌活性,其抑菌圈直径为64 mm。有抑菌活性菌株分为10个属,其中芽孢杆菌属是优势菌属。[结论]该试验初步揭示红树植物根、茎、叶组织中植物内生菌的抑菌活性和多样性,为开发新型抗菌药物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从采集的煤、腐木和土壤样品中分离、鉴定出能够高效降解新疆低阶煤的菌株,研究细菌对新疆低阶煤的转化能力。【方法】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分离、纯化菌株;通过初步筛选,选出发酵之后CZAPECK DOX-medium培养基变成深褐色或者黑色的菌株,之后利用液体培养基对菌株的溶煤率进行测定;构建溶煤菌株的16S r DNA基因系统发育树并对菌株进行生物学鉴定。【结果】从采集的样品中共分离出191株细菌,从煤样品、腐木样品和土壤样品中分别分离出25、61和105株菌,分别占总数的13%、32%、54%。通过初步筛选,选出28株具有溶煤功能的菌株,其中NH-6、NF-1、NH-3、YF-3、NG-4的溶煤率分别为35.06%、34.72%、25.23%、28.03%、35.89%,对新疆低阶煤具有较好的降解能力。经过初步鉴定NG-4、NF-1、YF-3均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NH-3、NH-6属于假单孢菌属(Pseudomonas)。【结论】筛选得到的几株芽孢杆菌属(Bacillus)和假单孢菌属(Pseudomonas)的菌株对新疆低阶煤具有较高的降解能力,补充了新疆低阶煤降解菌资源。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初步确定25株植物内生放线菌的种属关系。[方法]采用改进的FRED法从小麦、大葱、油菜等植物中分离出的25株内生放线菌中提取基因组DNA,对其16S rDNA序列进行PCR扩增和测序,并对其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25株植物内生放线菌可分为5个属,其中1株糖霉菌属,2株拟诺卡氏菌属,7株诺卡氏菌属,10株小单孢菌属和5株链霉菌属。[结论]25株供试菌株中,小单孢菌属所占比例最高。供试内生放线菌与相应菌属中已知菌株之间的进化距离集中在97.39%~99.92%范围内。  相似文献   

12.
从麦冬(Ophiopogon japonicus)和菊三七(Gynura japonica)2种药用植物根部共分离得到47株内生放线菌,其中分离自麦冬的有24株,分离自菊三七的有23株.对47菌株进行了分泌胞外淀粉酶、蛋白酶、脂肪酶和纤维素酶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从以上2种药用植物中分离得到的内生放线菌中具有产胞外淀粉...  相似文献   

13.
从艾叶药用植物中共分离得到19株内生放线菌,对这些菌株分泌胞外淀粉酶、蛋白酶、脂肪酶和纤维素酶特性以及拮抗农作物病原菌和人类病原菌活性进行了研究,并对部分活性菌株进行了16SrDNA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在这19株内生放线菌中,具有产胞外淀粉酶活性的菌株11株,产蛋白酶活性的菌株11株,产纤维素酶活性的菌株8株;拮抗活性试验显示,有2株菌对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 Schw.)、水稻胡麻斑病菌[Bipolaris oryzae(Breda deHaan)Shoem]和肠球菌(Enterococcus sp.)具有拮抗活性,3株菌对耐青霉素类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cocus aureus)具有拮抗活性。对其中的3株菌进行了16SrDNA系统发育分析,该3株菌均属于糖霉菌属,菌株IF11、IXS和IF22均同时与Glycomyces mayteni YIM61331T、Glycomyces sambucusE71T、Glycomyces scopariae YIM56256T亲缘关系最近,序列相似性分别为98.3%、98.3%和98.1%。  相似文献   

14.
几种野生药用植物内生放线菌的遗传多样性及抗菌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四川省雅安市采集的7份中药材植物样品中分离出106个内生放线菌菌株,采用16S rDNA-RFLP和16SrDNA序列分析研究了其系统发育。16S rDNA-RFLP将供试菌株分成了6个遗传群;代表菌株的系统发育分析表明,供试菌株主要为链霉菌属(Streptomyces);其余菌株分布于野野村菌属(Nonomuraea),小单孢菌属(Micromono-spora),拟诺卡氏菌属(Nocardiopsis),糖霉菌属(Glycomyces),厄氏菌属(Oerskovia),纤维菌属(Cellulosimicrobi-um)等6个稀有放线菌属,大多数供试菌株对细菌及病原真菌有较为广谱的抗菌活性。揭示了该区域药用植物内蕴藏着丰富的内生放线菌资源。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不同入侵程度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根、茎和叶内生可培养细菌的多样性,并分析其对植物的防病促生活性,为互花米草入侵研究提供新思路,同时为后续的农业应用提供菌种资源。【方法】以不同入侵程度的互花米草为研究对象,采用6种选择培养基,通过稀释涂布法分离内生细菌;利用16S rRNA序列相似性及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确定内生细菌的分类地位。通过平板对峙法检测内生细菌拮抗香蕉枯萎病病原菌活性;通过功能培养基分析内生细菌产吲哚乙酸(IAA)、溶磷和固氮等促生活性。【结果】从互花米草的根、茎和叶中共分离出269株内生细菌,根据菌落形态和培养特征去重复后获得82株细菌;对内生细菌进行16S rRNA测序及比对分析,82株细菌分属于6纲16目19科31属,其中包括固氮细菌21株(占25.61%)、产IAA细菌21株(占25.61%)、溶磷菌11株(占13.41%),可拮抗香蕉枯萎病病原菌14株(占17.07%),并发现潜在新种13株(占15.85%)。互花米草入侵程度不同,内生细菌多样性也发生变化,随着入侵程度的增加,γ变形菌占据优势,而放线菌和芽孢杆菌多样性增加。【结论】互花米草内生细菌具有丰富的多样性,且多具有促生活性和生防功能,在未来农业生产中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从生姜根际土样分离获得了65个细菌分离物和42个放线菌分离物,通过离体拮抗试验,筛选出对姜瘟病有良好拮抗效果的细菌一株,放线菌两株,编号分别为H16-8、WF1和JW02-6。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测定以及16S rDNA序列分析,初步确定:H16-8为短短芽孢杆菌(Brevibacillus brevis),WF1为弗雷德氏链霉菌(Streptomyces fradiae),JW02-6为劳伦链霉菌(Streptomyces laurentii)。H16-8、WF1和JW02-6的16S rDNA序列的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EU812754,FJ972686和FJ972687。  相似文献   

17.
小麦内生固氮菌分离及其ACC脱氨酶测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小麦内生固氮菌数量,筛选具有ACC(1-aminocyclopropane-1-carboxylate, 1-氨基环丙烷-1-羧酸)脱氨酶活性的小麦内生固氮菌,确定筛选菌株的系统发育地位与分类地位,为微生物肥料生产收集菌种资源。【方法】样品表面灭菌后采用无氮培养法筛选内生固氮菌,乙炔还原法测定菌株固氮酶活性;采用ACC唯一氮源法筛选ACC脱氨酶阳性菌,比色法定量测定ACC脱氨酶活性;PCR扩增得到菌株16S rDNA,通过序列测定和相似性分析研究菌株的系统发育;通过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DNA序列比对鉴定菌种。【结果】小麦体内固氮菌数量为(0.2-17.8)×105 cfu•g-1鲜重;分离到小麦内生固氮菌60株,固氮酶活性在1-36 nmol C2H4/h•mg蛋白,其中9株具有ACC脱氨酶活性,活性在0.87-9.32 µmol α-丁酮酸/h•mg蛋白;新分离菌株9136固氮酶活性为1.82 nmol C2H4/h•mg蛋白,ACC脱氨酶活性为9.32 µmol α-丁酮酸/h•mg蛋白,初步鉴定为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结论】 田间自然生长的小麦体内有大量固氮菌,数量在105 cfu•g-1鲜重,其中部分菌株具有ACC脱氨酶活性,个别菌株具有较高的ACC脱氨酶活性,可能对作物抵御不良环境具有作用。  相似文献   

18.
采集秦巴山区野生虎杖(Polygonurn cuspidatum),选取以海藻糖、葡萄糖、淀粉等为主要营养和能源的4种培养基,经分离纯化得到47株内生放线菌.经形态学鉴定并结合16S rDNA序列分析,将6株具有较强抑菌活性的菌株初步鉴定为链霉菌属(Streptomyces)2株,小单孢菌属(Micromonospora)2株,链孢囊菌属(Streptosporangium)2株;采用滤纸片法初步研究了内生放线菌发酵液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17株菌株具有不同程度的抗菌活性,占所有分离菌株的36.2%,其中6株具有较明显的抑菌活性,菌株PEA023对所有靶标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菌株PEA023和PEA032对铜绿假单胞菌具有拮抗活性.  相似文献   

19.
林天兴  李超  龚明福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4):14673-14675
[目的]研究了分离自苦豆子,对棉花枯萎病菌和黄萎病菌有较强拮抗作用的48株内生细菌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对有代表性的10株菌进行序列测定和系统发育分析。[方法]采用总DNAERIC-PCR方法和16S rRNA基因全序列分析方法对48株内生细菌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ERIC-PCR指纹图谱分析表明,在Watson距离为0.31时,48株菌被划分为6个ERIC群和2个独立成群的菌株,从每个群中挑选出代表性的菌株测定其16S rRNA基因,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这些菌株分别属于Bacillus atro-phaeus、Bacillus subtilis、Bacillus cereus、Bacillus megaterium、Bacillus pumilus、Serratia marcescens。[结论]该48株内生菌遗传多样性明显,通过对该48株菌的多样性和系统发育地位的确定,可以为研究棉花枯萎病菌和黄萎病菌的机制研究奠定基础,同时为棉花生产中病害的生物防治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海洋动物中微生物的分离与抗金黄色葡萄球菌活性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从海洋环境中寻找新的抗金黄色葡萄球菌抗生素,分离并筛选了广西北海70个海洋动物表皮或肠道中的微生物.样品处理后,分别用M1、马丁和高氏培养基分离细菌、真菌及放线菌,以卡那霉素作标准曲线对分离菌株发酵上清测活.分离出250株细菌,64株真菌,6株放线菌.产生抗金黄色葡萄球菌活性物质的细菌为28株,占细菌总数的11.2 %;能产生抗金黄色葡萄球菌活性物质的真菌为12株,占真菌总数的18.8%;能产生抗金黄色葡萄球菌活性物质的放线菌为2株.实验证明海洋动物表皮及肠道存在丰富的抗金黄色葡萄球菌微生物,且部分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