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地膜甜菜机械穴播技术是我团甜菜生产上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主要表现在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节省了田间用工,同时节约了种子,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1996~1999年引进、改制、试验、推广膜上穴播甜菜453.5hm2, 667m2(旧制1亩,下同)增加产量723.5kg,667m2增加经济效益246.11元.该项成果2000年度获农九师科技进步二等奖.  相似文献   

2.
七十三团为巩留地区重要的甜菜制种基地.但该团地下水位高,盐碱较重,为进一步扩大制种甜菜面积,提高制种甜菜的产量和品质,七十三团科委和生产部门从2003年就开展了盐碱地的甜菜制种攻关,至2007年,累计种植制种甜菜133.3 hm2,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平均产量120 kg/667 m2,最高单产达200 kg/667 m2.现将关键制种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针对美国利用矮秆、早熟、耐密植玉米杂交种使种植密度达到5 000株/667 m2的成功经验,昔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采用一穴双株栽培模式,通过增加玉米种植密度来提高玉米产量,即每667 m2地种植2 777穴,每穴播2粒,密度达到了5 554株/667 m2,使种植品种晋单55产量达到1 154 kg/667 m2。  相似文献   

4.
目前,世界发达国家的甜菜生产已普遍使用甜菜单粒种.随着我国甜菜育种水平的不断提高,甜菜单粒种的种植面积也逐年扩大.单粒种的使用不仅有利于加工和甜菜生产机械化,而且可以通过精量点播技术,减少用种量,节约劳动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民的经济效益.但单粒种种株以单枝型居多,侧枝不发达,使种子产量不高,常徘徊在 50~ 80kg/667m2,导致我国单粒种子面积仅占小部分.为此,我所在近三年内对甜菜单粒种制种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探索,通过试验及大田生产示范,使单粒种产量达到了 150kg/667m2,有效地提高了制种效益.  相似文献   

5.
甜菜大面积高额丰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二师二十二团地处焉耆盆地,水土资源丰富,光照充足,气候温凉,昼夜温差大,具有独特的甜菜生产优势,是焉耆垦区最大的甜菜种植生产基地.近年来,甜菜面积逐年扩大,由于狠抓常规技术措施,积极引进消化国内外先进技术,因而,甜菜生产在这个种植老区,仍然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2000年全团种植甜菜1 666.7hm2,平均667m2(旧制1亩,下同)产达4.71t,其中31.2%的面积单产达到5t以上,另有16.7hm2面积单产达到6.61t.在甜菜大面积种植规模上,单产均创造了全国最新纪录.本文就我团近几年甜菜高额丰产栽培生产的实践谈几点经验.  相似文献   

6.
为更好地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在有限的自然条件下,科学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创造较高的经济效益,特进行了麦后复种与小麦套种饲用甜菜等项综合配套技术的试验与示范.在小麦套种甜菜的地块中复种内饲5号甜菜,试验结果表明,1.8m0.9m套种模式,临优1号小麦产量可获得299.1kg/667m2.套种内饲5号甜菜的最佳密度为株距33.3cm,块根产量达到4346.7kg/667m2,茎叶产量为2517.2kg/667m2;复种内饲5号甜菜的最佳栽培密度为株距26.7cm,块根产量为1625.5kg/667m2,茎叶产量为3819.9kg/667m2.套、复种后总产值为1799.2元/667m2,复种的增收率为43.4%,增产、增收效果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7.
伊利恳区甜菜高产栽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六十七团作为四师最大的甜菜生产基地.近年来通过积极引进新品种,探索高产栽培新技术,挖掘甜菜高产潜力,甜菜产量得到了大幅提升。2013年该团组织实施了大面积的甜菜高产创建活动,经测产,甜菜平均单产达6.751/667m2,最高单产近9t/667m2.  相似文献   

8.
新甜16号由新疆石河子甜菜研究所培育,其产量、含糖都超过新疆目前推广的国外品种。与德国KWS5075相比,平均块根产量为5328.5kg/667m^2,较对照增产1.9%:含糖率平均为15.06%,较对照提高1.35°;平均产糖量791.1kg/667m^2,较对照增产11.3%。由于该品种单粒率高,发芽率好,易丸粒化,较适宜机械化种、收,因而很受农民欢迎,需种量日趋增大。为解决新甜16号种子供求矛盾.石河子甜菜研究所对该品种制种技术进行了试验、探索。  相似文献   

9.
甜菜双膜穴播高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播前准备、播种、田间管理、适时收获等内容。以供甜菜种植户参考。  相似文献   

10.
新源地区日照充足、气候温凉、无霜期适中、日温差较大、土层深厚、水源丰富、自流浇灌、农业机械化程度高,是甜菜种植适宜区.1988~2007年新源地区已累计种植甜菜达18.67万hm2,单产已提高至3 700 kg/667 m2 .近年来由于甜菜病害不断加重,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影响,为了促进新源地区甜菜生产,我们对新源地区甜菜的主要病害,特别是对影响甜菜产量的褐斑病的发病条件及发病情况进行了调查,根据当地的发病特点提出了新源地区甜菜褐斑病的主要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新疆塔额垦区属高纬度高寒偏干的冷凉地带,冬季漫长、寒冷、积雪厚,春季偏干风多易跑墒.近几年甜菜采用宽膜种植技术,增产效益十分显著,每667m2可产甜菜5000kg,最高可达6000kg以上.此项技术在本地区已广泛推广,现将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甜菜机械收获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1年,六十六团首次成功实现了小面积甜菜机械化种植,单产最高达到7 250 kg/667 m2,经济效益十分可观。本文主要介绍了甜菜机械收获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3.
重庆市垫江县农技中心2006年在垫江长龙乡示范推广大、小春稻田免耕技术667hm2,通过实施该项目,使667m2产稻谷583.1kg,比非项目区产量562.9kg增产20.2kg,增幅3.5%;按每kg1.4元计算,667m2增收28.3元,增收节支80.3元,仅此一项全乡就增收节支  相似文献   

14.
无盘旱育免耕抛秧增产节本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免耕抛秧与常规翻耕抛秧和翻耕栽插对比栽培,结果表明:免耕抛秧由于抛植深度浅,抛植后前期分蘖迅猛,低位分蘖利用率高,成穗率、结实率提高,千粒重增加,本田分蘖持续时间缩短,高峰苗数下降,有效穗减少,单产下降3.09%,单位节省人力投工2~3.5个/667m2,节省畜力2个/667m2,投产比提高0.53、0.76,节本增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以甜菜粕为原料,采用酸提醇析法提取甜菜果胶,对所得甜菜果胶的成分进行简单分析测定,并将甜菜果胶与乳清分离蛋白(WPI)的乳化性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pH值1,料液比1∶30,90℃水浴4 h,离心后上清液调pH值至3.5,加入95%乙醇至体积分数为60%,冷冻干燥条件下果胶提取率约为22%。其中阿魏酸、半乳糖醛酸、总糖、蛋白质含量分别为2.7%,71.6%,21.6%,3.7%,酯化度为77.6%。与WPI相比,甜菜果胶乳液对高温、低pH值、相对低Ca2+浓度、较长贮藏时间均具有良好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以甜菜粕为原料,采用酸提醇析法提取甜菜果胶,对所得甜菜果胶的成分进行简单分析测定,并将甜菜果胶与乳清分离蛋白(WPI)的乳化性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pH值1,料液比1∶30,90℃水浴4 h,离心后上清液调pH值至3.5,加入95%乙醇至体积分数为60%,冷冻干燥条件下果胶提取率约为22%。其中阿魏酸、半乳糖醛酸、总糖、蛋白质含量分别为2.7%,71.6%,21.6%,3.7%,酯化度为77.6%。与WPI相比,甜菜果胶乳液对高温、低pH值、相对低Ca2+浓度、较长贮藏时间均具有良好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究更多有利于甜菜种子萌发的引发剂,并测定苹果酸对甜菜种子的引发效果,为甜菜种子加工技术提供有效实验依据。本试验以TD701,TD703,TD801甜菜种子为试验材料,设置5种苹果酸浓度(1、2、5、10、15 mmol/L),共15种处理。测定引发后甜菜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结果显示:1 mmol/L的苹果酸可以显著提高TD701甜菜种子的发芽率为67.67%,发芽势为65%,活力指数为199.84;2 mmol/L的苹果酸可以提升TD701甜菜种子的发芽指数为25.51;1 mmol/L的苹果酸对TD801甜菜种子的引发效果最好,其发芽势为93.67%,发芽率为95.33%,发芽指数为39.53,活力指数为316.88;而TD703甜菜种子被不同浓度的苹果酸浸泡处理后,均没有显著提高种子活力指数的效果。苹果酸作为引发剂的不同浓度对不同种子的提高活力指数的作用是不同的,引发效果适宜的浓度是不一致的。  相似文献   

18.
小麦全膜覆土穴播技术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概述了甘肃省小麦全膜覆土穴播技术的形成背景,分析了全膜覆土穴播小麦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即倒伏、机械化覆膜播种技术及中后期脱肥等。提出选择优良品种、规范农业机械标准、提高播种质量、优化施肥及适期播种等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 ,随着棉花高密度技术和六大精准植棉新技术的大面积推广 ,兵团棉花生产总体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 ,单产、总产、高产和特高产棉田的面积逐年增加 ,1 999年平均单产为 1 0 7.1 kg/ 667m2 (旧制 1亩 ,下同 ) ,2 0 0 0年平均单产为 1 1 2 .7kg/667m2 ,较 1 999年增加 5 .6kg/  相似文献   

20.
旱地大豆不同覆膜方式栽培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覆膜穴播及际条播均能有效地促进大豆营养生长生殖生长 ,使地膜大豆的株高、分枝数及主茎节数显著地高于露地条播对照 ,各项产量性状也明显优于对照 ,从而使覆膜穴播大豆比对照增产 31 .3% ,增收 1 8.9% ,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 .1 6kg/ (mm-1·hm-2 ;膜际条播大豆比对照增产 2 3.3% ,增收 1 5 .0 % ,水分利用效率提高 0 .92kg/ (mm-1·hm-2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