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根据<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对桑叶袋泡茶安全性进行了评价.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复方内容物经口LD50>30 g/kg Bw;3项致突变试验结果均为阴性;大鼠30天喂养试验中,各剂量组动物生长发育良好,对体重、食物利用率无不良影响;各剂量组血常规,血清生化测定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脏器比值与对照差异不明显.肝、心、脾、肾、胃肠、睾丸、卵巢等器官外观和组织切片与对照比均未发现实质性病理改变.结果表明桑叶袋泡茶无毒,无遗传毒性,使用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
恩施富硒藤茶安全性毒理学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根据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对恩施州富硒藤茶安全性进行了评价。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受试藤茶属无毒级;3项致突变试验结果均为阴性。大鼠90天喂养试验中,藤茶各剂量组动物生长发育良好,对体重、食物利用率无不良影响。各剂量组血常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大鼠血清ALT、AST、BUN、TRI、CHO、CRE、GLU、ALB、TP测定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脏器比值与对照差异不明显。肝、心、脾、肾、胃肠、睾丸、卵巢等器官外观和组织切片与对照比均未发现实质性病理改变。说明饮用恩施富硒藤茶安全无毒。  相似文献   

3.
按照多中心临床试验的原则评价了茶多酚片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肺肾气虚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采用多中心、分层区组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药物(肾炎四味片)平行对照,观察病例240例,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20例,观察周期为8周。治疗8周后,茶多酚片组的疾病疗效、证候疗效、尿蛋白疗效和尿红蛋白疗效的愈显率分别为:35.0%、38.5%、49.6%和59.7%;同时有效率分别为:71.8%、86.1%、80.0%和72.6%,与对照组(肾炎四味片)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实验过程中均未见不良反应及严重不良事件发生,茶多酚片组与肾炎四味片组受试者均评价为安全性1级。结果表明,茶多酚片是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肺肾气虚症)安全有效的药物,其疗效不低于肾炎四味片。  相似文献   

4.
茶多酚抗辐射制剂安全毒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检测茶多酚抗辐射制剂的食用安全性,通过急性毒性试验、遗传毒性试验(Ames试验、小鼠骨髓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30d喂养试验进行毒理学研究。结果表明,雌雄两性大、小鼠经口MTD均大于20.0g/kg,Ames试验、小鼠骨髓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3项遗传毒性试验结果均为阴性,显示无致突变性。30d喂养试验(5.00g/kg)未见动物出现中毒症状。试验结果显示,茶多酚抗辐射制剂急性毒性分级属无毒级、无遗传毒性,食用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5.
转反义PEP基因油菜超油1号菜籽油毒理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价转反义PEP基因油菜超油1号菜籽油的食用安全性,对该样品进行了急性毒性试验和致突变试验.结果表明,转反义PEP基因超高油油菜菜籽油属无毒级,无致突变作用.大鼠90d喂养试验结果显示,各试验组大鼠体重、进食量、食物利用率、血常规、脏体比及病理组织学观察等各项指标与阴性对照均无显著性差异,无作用剂量为10.0ml/kg体重.  相似文献   

6.
不同辐照处理对普洱茶主要化学成分及感官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设置不同含水量、不同辐照剂量的试验发现,除咖啡碱、儿茶素特别是脂型儿茶素含量有所下降外,普洱茶中其他品质成分如氨基酸、可溶性糖、茶多酚总量以及茶多酚的氧化产物,辐照后一般都有所增加;各含水量、辐照剂量以及二者的交互作用间都存在极显著差异,但水浸出物除不同剂量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外,含水量及二者交互作用不显著;经过感官审评,辐照茶样的感官品质无不良变化。  相似文献   

7.
谭俊峰  林智  李靓 《茶叶科学》2012,32(3):224-228
根据《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2003版)要求对茶氨酸复合制剂的增强免疫力功能进行了评价。按照人体推荐剂量每60kg体质量每日给药1.4g,针对ICR种小白鼠设定低、中、高3个剂量组分别为0.12,0.23、0.70g/kg,分别相当于人体推荐剂量的5、10、30倍。对小鼠连续灌胃给予样品30d。在本试验条件下,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结果为阳性,单核-巨噬细胞功能和NK细胞活性均为阴性,结果表明茶氨酸复合制剂具有增强免疫力功能。  相似文献   

8.
为了准确评价小麦化学杂交剂SQ-1的生态安全性,以5 kg·hm~(-2)的SQ-1处理过的小麦和对照小麦(等量清水处理)作为食材分别饲喂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连续饲喂11代,并记录第2、第6、第11代蚜虫的生命表数据,同时分别提取第2、第6、第11代处理组和对照组蚜虫的体内总酶液,检测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及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活性。结果表明,麦长管蚜种群参数(内禀增长率r_m、周限增长率λ、净增值率R_0、平均世代周期t)随世代增加呈递减趋势;SQ-1处理组的r_m、λ和R_0仅在第6代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在第2代和第11代与对照无显著差异;SQ-1处理组的T在各世代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处理组的产仔前总时间(TPOP)和寿命随世代的变化趋势与对照组一致,且第2代、第6代和第11代处理组各繁殖参数(TPOP、产仔天数和寿命)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酶活性检测发现,处理组麦长管蚜CAT活性在第6代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在第2代和第11代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处理组的其他酶活性在各世代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酶活性随世代增加的变化趋势各不相同, SOD活性在处理组呈递减趋势,对照组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POD活性在处理组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对照组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CAT活性在处理组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对照组呈递减趋势;AchE活性在处理组和对照组均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SOD、POD、CAT和AchE活性之间均呈正相关。上述结果表明,保护酶系统和解毒代谢途径的协同工作是SQ-1胁迫下确保麦长管蚜各种群参数随世代增加逐渐恢复至对照水平和维持各繁殖参数不发生差异显著性变化的重要保障。进一步说明,生物自身保护酶系统和解毒代谢途径可以修复一定剂量的化学杂交剂SQ-1对生物造成的胁迫损伤,因此认为小麦化学杂交剂SQ-1具有一定的生态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枇杷花蕾毒理学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枇杷花蕾浓缩液为受试样品,进行昆明种小鼠急性毒性试验和SD大鼠的亚慢性毒性试验,分析评价枇杷花蕾浓缩液的食品安全性毒理学。结果表明:昆明种小鼠经枇杷花蕾浓缩液60 g/kg(试剂量/体质量)灌胃14 d后,雌、雄小鼠的活动、体征表现均为正常,并未出现急性中毒与死亡情况;SD大鼠经过连续90 d给予枇杷花蕾浓缩液3~12 g/kg灌胃,各处理组SD大鼠表现情况良好,体质量、食物利用率、脏器质量、脏器系数均无异常改变,血常规和生化指标正常,肝肾脾各脏器质量和组织结构正常,未见与样品有关的病理改变。根据急性毒性剂量分级标准可初步判定枇杷花蕾属无毒级物质。  相似文献   

10.
为检测长生牌鹿茸片的抗疲劳功能及安全性,通过大鼠30天喂养试验观察和小鼠负重游泳试验,确定长生牌鹿茸片对大鼠各项指标的影响,及其短期毒性作用及抗疲劳功能。试验选用SPF级Wistar大鼠,雌雄各40只,随机分为低、中、高剂量组及对照组,每组雌雄各10只,连续喂养30天后对大鼠各项指标进行检测观察。选用SPF级ICR雄性小鼠40只,末次给予受试物30 min后,置小鼠在游泳箱中游泳,记录小鼠自游泳开始至死亡时间。结果表明30天喂养试验对照组及各剂量组大鼠的生长发育良好、无死亡,未观察到任何异常;体重增长、食物利用率、血常规、血生化等指标及脏体比均在正常范围内,无显著性差异(P0.05);高剂量组大鼠肝、肾、脾、睾丸、卵巢未见病理改变。小鼠负重游泳试验表明长生牌鹿茸片能延长小鼠负重游泳时间而对小鼠增重无影响。综上所述,在本实验条件下,长生牌鹿茸片对大鼠30天喂养无短期毒副作用且具有抗疲劳功能。  相似文献   

11.
LED光源在马铃薯种质资源试管苗保存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分别以LED和日光灯为光源,以10份不同栽培区的马铃薯种质资源试管苗为试验材料,比较分别在两种光源下,不同栽培区马铃薯种质资源试管苗的生长差异,确定LED光源下马铃薯种质资源试管苗是否能正常生长。通过对马铃薯试管苗7个数量性状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两种光源下,10份不同栽培区的马铃薯种质资源试管苗生长趋势基本一致;两种光源下,不同栽培区马铃薯种质资源7个数量性状t测验结果,除南中552的根条数差异显著外,其他性状差异不显著。通过数量性状统计分析结果,说明在LED光源下保存马铃薯种质资源试管苗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不同有机肥处理对水稻品质和食味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华北地区主栽的11个水稻品种为材料,采用5种有机肥处理方法,探讨不同处理水稻的品质、食味情况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有机肥处理对水稻外观品质虽没有显著影响,但有机肥处理的数值高于常规处理,其中,酒糟处理的整精米率最高,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最低;食味方面,蛋白质含量、直连淀粉含量、RVA特性,除味道以外的食味品尝结果不同处理间都不存在显著差异,而食味特性各项指标上各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米糠处理在食味特性和品尝上都优于其他处理,而且蛋白质含量最低,常规处理直链淀粉含量最低。  相似文献   

13.
张茂明 《中国糖料》2012,(2):33-34,36
将变应传感器应用在甜菜根茎生长测定中,测定地表下5cm处甜菜块根直径以期观测甜菜根部生长状态。试验结果表明,2点法测量的误差小于1点法,年度间差异变化不大,并且没有在甜菜表面造成损伤和形成生育障碍,说明2点法可以在生产中应用。  相似文献   

14.
玉米抗螟性鉴定评价标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桂玲  李欢庆 《玉米科学》2007,15(5):142-143
在玉米生长发育的不同时期(如心叶期、抽雄期、花丝期)进行人工接虫鉴定,以玉米植株的受害程度评价各供试品种的抗螟性水平。结果表明,叶片虫孔级别与茎秆隧道长度以及叶片虫孔级别与茎秆虫孔数各自之间并无线性相关,茎秆隧道长度和茎秆虫孔数之间有极显著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5.
寄主叶片营养物质、物理结构与椰心叶甲危害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室内条件下,测定椰心叶甲对5 种主要寄主植物的选择性,分析叶片营养物质、物理结构与选择性、适合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在自由选择与强迫选择条件下,椰心叶甲对不同种类寄主存在显著选择性,在2种情况下都最喜好取食海枣和椰子;寄主对椰心叶甲生长发育的适合性与其对寄主的偏好性并不一致,喜好取食的海枣对其生长发育非常不利,反而是不喜取食的金山葵对其生长发育最有利。对不同寄主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粗脂肪和水分进行测定的结果表明:不同寄主间营养物质与水分的含量存在极显著差异,但含量的高低与寄主对椰心叶甲适合性关系不大,只有寄主可溶性糖含量的高低与取食不同寄主后的蛹重呈正相关关系(p=0.021 2<0.05),但未达到极显著。对不同寄主叶片物理结构的研究表明:栅栏组织细胞宽度越大,对幼虫发育越有利,上、下表皮厚度、栅栏组织厚度与寄主选择性的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用含花生条纹病毒壳蛋白基因的转基因花生品系TP-1、TP-7为材料,通过水培生长试验表明在花生不同生长时期,转基因花生对单株花生根瘤菌结瘤数量和结瘤重量无明显影响.对从转基因花生品系TP-1、TP-7上分离的100个根瘤菌样品PCR检测结果,花生根瘤菌中无花生条纹病毒壳蛋白基因特异性片断.结果初步说明导入花生的花生条纹病毒壳蛋白基因不会对根瘤菌结瘤生长特性产生影响,外源基因从花生向根瘤菌逃逸的机率很小.  相似文献   

17.
引进4个甘薯新品种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有3个品种的鲜薯产量高于对照品种岩薯7-3。在增产的3个甘薯品种中,龙薯1号比对照增产达极显著水平,赣薯2号增产达显著水平,广薯95增产未达显著水平。初步表明龙薯1号、赣薯2号适宜在武平红壤旱地种植。  相似文献   

18.
芦春斌  张伟  刘标 《大豆科学》2012,31(2):291-294
以雄性昆明鼠为动物模型,对亲本(F0)和子一代(F1)短期(30 d)及长期(90 d)喂食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饲料后,取其脾脏,MTT法检测脾淋巴细胞增殖情况。结果表明:短期喂食实验过程中,在0、2、7、14和30 d取样时,转基因大豆饲料对亲本(F0)实验的雄性小鼠脾脏淋巴细胞体外增殖均无显著性影响(P>0.05),在长期(90 d)喂食实验过程中,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饲料对亲本(F0)小鼠脾脏淋巴细胞体外增殖也无显著影响(P>0.05)。同样,在30 d的短期和90 d的长期喂食实验过程中,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饲料对子一代(F1)雄性小鼠脾脏淋巴细胞体外增殖也均无显著抑制作用(P>0.05)。表明短期(30 d)及长期(90 d)喂食含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饲料对亲本及子一代雄性小鼠脾脏淋巴细胞体外增殖均无显著性影响,且无遗传积累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