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RNA干涉通过双链RNA的介导特异性地降解相应序列的mRNA,从而导致转录后水平基因沉默的现象。介绍了RNA干涉现象、作用特征、作用机制及其应用现状,并探讨了RNA干涉在竹类植物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四、常见的林木传染性病害上一讲谈到了林木的传染性病害是由众多的有害生物引起的。根据病原生物的类别,林木传染性病害又可区分为真菌病害、细菌病害、病毒病害、线虫病害及寄生性种子植物引起的病害等。其中,真菌病害约占林木病害的80%以上,是最重要的一类病害。我们将在本讲和下讲分别介绍各类病原生物及其所致的常见病害种类。 1.真菌及其所致的病害 (1) 真菌的一般概念真菌是一类没有叶绿素的低等生物,其营养体没有根、茎、叶的分化,一般为细丝,叫菌丝。真菌靠菌丝从其它活的生物或死的有机体吸取现成养料来生活,前  相似文献   

3.
RNAi的抑制物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植物、动物中广泛存在的一种基因调控现象,RNAi现象是通过调控RNA的分子水平来抑制基因表达。被认为是一种抑制病毒性复制和转座子活动的抗御机制。在此过程中,侵染型病毒为了能够不被这种机制干扰抑制,继续在寄主体内生存、繁殖,则产生了一种反抗御机制———即产生抑制蛋白来对抗转录后基因沉默。本文集中讨论了当前已知的植物病毒编码的沉默抑制物。它们在抑制途径中的不同阶段干扰沉默,这些抑制物已成为一种有力的工具来帮助了解植物中RNA沉默的机制,并在研究基因功能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外生菌根真菌是森林生态系统中关键的微生物组分,在促进植物养分与生长、提高宿主抗逆性、驱动群落演替和促进生物多样性维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我国南方地区外生菌根真菌多样性方面的研究进展,该区域中文期刊已报道外生菌根真菌有370种,隶属29科53属,优势科为红菇科(Russulaceae)、牛肝菌科(Boletaceae)和鹅膏菌科(Amanitaceae),优势属为红菇属(Russula)和鹅膏属(Amanita);分析了我国南方外生菌根真菌资源分布及其限制因素的研究进展,提出该区域未来外生菌根真菌研究方向:外生菌根真菌多样性分布格局及其维持机制;外生菌根真菌与相关生物间互作机制;基于外生菌根真菌功能性状的大尺度生态机制研究外生菌根应用技术原理与研发。  相似文献   

5.
[目的]筛选对竹卵圆蝽若虫具有高毒力的致病球孢白僵菌菌株,为竹卵圆蝽的生物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从竹卵圆蝽僵虫体内分离昆虫病原真菌,通过形态学、DNA条形码相结合的方法对病原真菌进行鉴定,采用生物测定法评价分离真菌菌株的毒力.[结果]从竹卵圆蝽僵虫体内获得7株病原真菌,这些菌株的形态特征、培养性状和I...  相似文献   

6.
木霉菌在植病生物防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使用化学农药是以牺牲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为代价的 ,而以农业可持续发展为宗旨的生物防治在农业生产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拮抗微生物在植病生防中的应用也倍受人们关注。而在目前已发现的拮抗微生物中 ,尤其是在植物土传病原真菌生物防治工作中 ,经常报道的木霉菌 (Trichodermaspp )是最有希望的生防因子。早在 1 932年 ,Weindling[1] 首次发现木霉菌对植物病原真菌有拮抗作用。多年来 ,人们对木霉菌的生防应用、生物药剂的开发以及生防机制做了许多尝试和深入的研究。利用木霉…  相似文献   

7.
我国应用生物措施防治林木天牛概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对生物措施防治林木天牛在生产中的应用进行了概括总结,主要包括天敌昆虫、病原细菌、病原真菌、病原线虫、啄木鸟及不育等新技术,并对目前存在的不足和今后应用前景做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害虫病原真菌的研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详细介绍了害虫病原真菌的研究方法,包括病死虫体的收集、处理、保存;病原真菌的分离、提纯;病原真菌致病性的试验、优良菌株的筛选;病原真菌的鉴定、复壮、贮藏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川西高原的昆虫病原真菌种类多样性及其分布特点,为昆虫病原真菌的开发利用及川西高原物种多样性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川西高原13个不同海拔区域土壤总DNA为研究材料,通过illumina HiSeq测序平台测序得到有效数据,分析土壤样品中真菌群落结构组成、昆虫病原真菌的种类及其与海拔梯度变化的相关性。【结果】1)在门分类水平上,子囊菌门与担子菌门在每个海拔样品中的共同占比超过69%,占绝对优势;从属水平分布来看,各样品间的差异显著,最优势属均有不同。2)在13个土壤样品中检测到的昆虫病原真菌分属于肉座菌目3个科的18个属,其中麦角菌科的优势属为绿僵菌属,虫草科的优势属为棒束孢属与虫草属,线虫草科的优势属在不同的样品中存在差异。3)虫草科的虫草属与棒束孢属的种类丰度在肉座菌目中的占比分别在4 300与3 700 m时达到2个顶峰。【结论】川西高原病原真菌种类丰富,在不同海拔其丰度存在差异。昆虫病原真菌主要集中于子囊菌门肉座菌目的 3个科,其中虫草科的变化差异最为明显:虫草属集中在海拔3 400~4 300 m,而棒束孢集中在海拔3 400~3 700 m。说明在海拔3 400~4 300 m的范围内虫草菌科真菌相对丰度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微小RNA(microRNA,miRNA)具有靶向沉默信使RNA(mRNA)表达的功能,是基因表达的负调控因子;研究并明确马尾松在遭受松材线虫侵染下是否存类似的调控模式,对于未来探析寄主植物对病原侵染胁迫下的应激机制及获得调控马尾松抗松材线虫病的miRNA及其靶标mRNA都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前期高通量测序获得的松材线虫侵染1、2、3 d的马尾松针叶mRNA和miRNA表达谱为研究对象,采用STEM软件分别分析mRNA和miRNA的表达变化模式,并运用斯皮尔曼等级相关法研究松材线虫侵染下的马尾松针叶中miRNA与mRNA的表达关联情况。[结果]松材线虫侵染下的马尾松针叶中的miRNA呈2种显著的表达变化模式,mRNA呈8种显著的表达变化模式,且15个miRNA与其12个靶标mRNA的表达变化模式相反,符合miRNA对靶标mRNA的负调控特点,这些靶标mRNA编码具有识别病原作用的ACRE、CC-NBS-LRR基因等。[结论]松材线虫侵染下的马尾松针叶中miRNA及mRNA均呈多种表达变化模式,且部分miRNA与靶标mRNA的表达变化模式相反,推测其中部分miRNA可能是病原识别基因的负调控因子。  相似文献   

11.
12.
为了探明AcCBF1基因沉默对‘纸皮’扁桃花器官的影响,以了解CBF转录因子在扁桃花器官发育中的功能,采用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VIGS)技术,以采用农杆菌侵染方法获得的含有pTRV2-AcCBF11、pTRV2-AcCBF12、pTRV2-AcCBF13片段的扁桃AcCBF1基因沉默枝条为试验材料,以常温和低温处理后的自然生长扁桃枝条为对照,观测低温处理后花器官表型指标变化,并对单花药花粉量、花粉活力以及花粉扫描电镜指标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低温处理降低了对照组的单花药花粉量和花粉活力,但对花器官指标影响不显著。沉默后的AcCBF12片段和AcCBF13片段显著降低了花粉量与花粉活力,沉默花器官指标效果明显。花粉粒大小无显著变化,花粉纹饰存在一定差异。AcCBF11片段沉默效果不明显。AcCBF12片段和AcCBF13片段影响扁桃花器官表型指标的变化,如花瓣、花冠、花萼、花药、花粉形态、花粉量、花粉活力等,预测CBF转录因子可能在花器官指标发育中发挥着重要功能。  相似文献   

13.
14.
采用Invitrogen Total RNA Purification Kit直接提取法,Trizol试剂盒法和本实验室改良的CTAB法,分别提取樟树不同组织(根、茎、叶和花)的总RNA,并对提取效果进行了检测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采用本实验室改良的CTAB法提取的RNA完整性好,无杂质污染且得率高,稳定性好,可满足半定量RT-PCR等试验需要;而Invitrogen Total RNA Purification Kit直接提取法和Trizol试剂盒法提取的樟树不同组织总RNA,结果均不理想,存在RNA 28S rRNA谱带模糊不清、有DNA污染、降解严重和得率低等问题,这两种方法均不适用于樟树不同组织RNA的提取。(2)樟树不同组织总RNA提取的得率不同,其中叶片的总RNA得率最高,达到782.34 mg/kg;茎的得率最低,为514.33 mg/kg。(3)以Actin作为内参基因,对樟树根、茎、叶和花中的Fad2基因片段进行半定量RT-PCR检测,结果表明,Fad2基因片段在樟树叶片中的表达量相对较高,而在花中的表达量较低。  相似文献   

15.
表观遗传是指DNA序列不发生改变,而基因表达却发生可遗传的改变。表观遗传的现象很多,如DNA甲基化、基因组印记、基因沉默、核仁显性和休眠转座子激活等。DNA甲基化是表观遗传学最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是调节基因功能的重要手段。笔者对植物甲基化的特征和表观遗传作用研究进行简单的叙述。  相似文献   

16.
作为木本植物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的模式树种,杨树基因工程研究进展较快。文章对杨树抗虫基因工程20多a来在多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包括转不同类型抗虫基因抗虫效果、毒蛋白表达研究、多基因聚合、转抗虫基因杨树抗虫稳定性及生物安全性等方面进行了综合评述;提出了多基因转化中仍存在个别基因丢失或基因沉默等问题,并对多个外源基因在植物中如何同时高效表达的策略,尤其是构建载体时应改善的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罗晓艳  唐巍 《林业研究》2002,13(4):299-308
基因组序列信息和DNA芯片技术给研究者同时分析大规模的基因表达创造了条件,这一技术对细胞和分子生物学研究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可以同时分析数百万基因表达的DNA芯片技术将有利于科学家们对重要生物学过程的研究和探索。本文综述了有关生物芯片技术的关键技术及这些技术在基因组和基因功能分析、基因表达研究、生物信号和防御系统、细胞周期调控、转录条控机制、蛋白质组学和食品组成分析上的应用。图3参59  相似文献   

18.
An Effective Method for Total RNA Isolation from Bamboo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INTRODUCTION Bamboo, one of the key forest resource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environment protection and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Jiang Zehui 2002). Therefore, good bamboo cultivars are badly in need. RNA extraction is necessary for genetic engineering to create new bamboo germplasm. In this report, the total bamboo RNA was successfully isolated with Trizol reagent. 1 MATERIALS AND APPROACHES 1.1 Materials Test samples are fresh leaves of D. oldhami (potted bamboo from W…  相似文献   

19.
In animals, DNA methylation is related to gene silencing during ontogenic development. Little is known about DNA methylation in plants, although occasional changes in the DNA methylation state of specific gene promoters have been reported in angiosperms during some developmental processes. We found large differences in the extent of DNA methylation between meristematic areas of juvenile and mature Pinus radiata D. Don. trees, whereas differences in the extent of DNA methylation between differentiated tissues of juvenile and mature trees were small. In meristematic areas, there was a gradual decrease in extent of DNA methylation as the degree of reinvigoration increased. The observed changes in extent of DNA methylation during aging and reinvigoration indicate that reinvigoration could be a consequence of epigenetic modifications opposite in direction to those that occur during ag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