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正> 我县是徐州地区重点蚕区之一,1976年起,蚕桑生产进入了巩固发展阶段,桑田面积从了5年的2179亩,到81年增加到3702亩,其中河堤桑占925亩。蚕茧总产量由1978年的2105担,1981年达3207担。目前全县26个公社,380个大队,2891个生产队中,有蚕桑生产的公社16个,大队77个,生产队178个,占公社数的61%,大队数的20.2%,生产队数的6.1%。蚕桑生产的发展,对改变农村  相似文献   

2.
容县石寨公社大荣大队有人口5195人,有水田3757亩,旱地702亩,是我县田地较多的一个大队.近年来,蚕桑生产逐步恢复发展起来.81年开始种桑26亩,82年65亩,83年扩种到161亩,年饲养量达477张,产鲜茧200担,初具规模.今年被列为自治区建设年产蚕茧千担大队后,设置了以大队长为组长的蚕业生产领导机构,对种桑养蚕工作进行了具体研究布置与实施,县农商部门派员驻点,密切配合,蚕桑生产出现了一个新局面.今年与去年同期相比,实现了五个翻番.桑园面积由161亩增加到42  相似文献   

3.
梧州地区的蚕桑生产已有很久的历史.产量最高是1927年,年产生丝34万多斤,折合鲜茧5万9千担.后来,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破坏和国民党的反动统治,蚕桑生产遭到严重破坏,产量不断下降.解放以后的1952年产茧量是613担.党和人民政府采取了调整茧价、改进技术等一系列恢复发展蚕桑生产的方针、政策.1959年曾出现一个高潮,桑园面积达到4845亩,产茧量1676担.后来,由于错误路线的干扰破坏,蚕桑生产又转入低潮,1972年老蚕区长洲岛划归梧州市后,全地区的蚕茧产量只有318担.粉碎“四人帮”后,我地区的蚕桑生产才又得到较快的恢复发展,1977年桑园面积达到5666亩,养蚕8667张,产茧2951.6担,分别比1976年增长97%、58.7%、54.4%.1978年的产茧量达到4482担,比1977年增长51.8%.1979年产茧量达到5219担,又比1978年增长16.4%.今年,据初步统计,全地区现有桑园面  相似文献   

4.
我社共有七个大队,六十八个生产队,一千三百六十户,六千四百五十人。耕地面积七千亩,主产粮食,兼产木材、棉花、蚕茧、茶叶等。栽桑、养蚕、织绢,虽然历史悠久,但条件差,技术落后,产量不高。解放以后在党的领导下,蚕桑生产有了一个新的发展,一九五八年办起了公社蚕桑场,一九六三年全社产茧一百六十担,被评为全省蚕桑战线先进单位。由于林彪“四人帮”极  相似文献   

5.
我区蚕桑生产,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路线、方针指引下,在各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由于切实加强了领导,认真落实了党的政策,积极推广了科学栽桑、养蚕的技术,近几年来蚕桑生产有较大的发展。全区现有桑园面积2,750亩,比1976年增加175%,1978年养蚕611张,蚕茧产量874担,比1977年增产11%,1979年养蚕833张,总产402担,比1978年增产7%,今年春季战胜  相似文献   

6.
我县是蚕桑生产的新区,十二年来在上级党、政部门的领导下,坚持普及蚕桑生产技术,促进蚕桑生产不断巩固发展。目前,我县有15个区、136个乡、7613户种桑养蚕,桑地面积已达15263亩,全县发展了七十一个蚕桑生产专业村,380户蚕桑生产专业户(其中3至5亩的335户,5亩以上的45户),办起共育室62个,代育室79个。蚕桑生产越来越巩固,去年跨进了万担县。今年在去年取得较大成效的基础上又有进一步的发展,全年发放蚕种61358.75张,比去年36638张增加24720.75张。到十月下旬止,全县收购蚕茧17213.749担,比去年同期的11125.831担增加6086.918担,增长54.7%。去年,全  相似文献   

7.
泉水公社(土並)山大队共有19条自然村,26个生产队.全大队592户人家,总人口2802人,劳动力1104个.总耕地面积4189亩.其中水田1905亩,旱田787亩,坡地1497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开始恢复蚕桑生产,去年产茧259担,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下达后,广大农民积极响应,大力发展商品生产,桑园面积由去年261亩至今春扩大到360亩,养蚕户也由314户增加到396户,其中种桑一亩以上的有218户,2亩以上的有63户.全大队的桑地以地界桑为主,只有少部分是密植桑.今年气候温和,雨水充沛,桑树生长茂盛,蚕桑生产形势非常喜人.到6月30日止,已收茧的蚕种541张,产茧218.9担,预计今年产茧可达450担,为实现千担茧大队将迈出可喜的第一步.今年上半年,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相似文献   

8.
<正> 淮安县园艺场是一个以果、桑为主的多种经营场圃,58年建场,当时拓植桑园500多亩,成立了蚕桑专业大队,下属三个生产队,有固定职工110名。长期以来,由于生产大呼隆,蚕桑生产长期上不去。年产茧一直徘徊在160担左右,最高产的1968年也不过246担,年年亏损1.5万多元左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推行了家庭联产承包的生产责任制,国营场圃怎么办?园艺场组织  相似文献   

9.
今年,廉江县河堤公社夏插大队产茧量为533担,比去年405担,增产31.6%;蚕桑生产总值121203.06元,比去年增加14.82%。蚕桑生产增收,给夏插大队带来了可喜的变化: 第一,进一步增强了对发展蚕桑生产的信心。  相似文献   

10.
奉化县杨村公社提倡社员群众种桑养蚕,实行集体和个人一齐上的两条腿走路方针,传统的蚕桑生产迅速恢复了生机。目前全社桑园面积已达751亩,今年蚕茧产量预计可达800担,比三中全会前的1978年,分别增加78%和76%。  相似文献   

11.
江苏是一个老蚕区,据历史资料记载,全省蚕桑生产最盛时期——1929年至1931年,有桑田面积108万亩,年产茧656500担。但由于国民党反动统治的严重摧残以及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蚕桑生产每况愈下,截至解放前夕,全省仅残留桑田40余万亩,年产茧下降到仅只13万多担。建国以后,江苏蚕桑生产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取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我县蚕桑生产发展很快,成为全省五大蚕桑基地之一。1988年在连续五年保持稳定发展的基础上又有新的突破,主要表现是;桑园面积由1984年的917亩扩大到8381亩(包括去冬的新桑3000亩),蚕茧产量由1984年的190担上升到2500担,蚕茧收  相似文献   

13.
永康县的蚕桑生产是在农村人民公社化的初期开终发展起来的,1960年已有桑园5000多亩,产茧850担,但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在刘少奇修正主义路线干扰下,蚕桑生产遭到了严重破坏,1962年全县只剩下桑园369亩,产茧73担,直到文化大革命前,还只有在9个公社的41个单位种桑养蚕,桑园不到1000亩,产茧仅115但。文化大革命以来,不断批判  相似文献   

14.
去年是我县恢复和发展蚕桑生产的第四年,在县委、县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和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蚕桑生产得到迅速的发展,有十五个公社,场,桑地面积达四千六百亩,投产面积二千五百亩,共发种5099张,总产值295459元,产茧1618担,比八○年增长了1.22倍。实现了五个蚕桑收入  相似文献   

15.
<正>蚕桑生产是我市农业生产中的一项传统产业和优势项目,在我市的农业及整个国民经济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到1994年的15年里,我市的蚕业生产持续发展,桑田面积和蚕茧产量由1978年的41000亩和3.68万担增加到1994年的95887亩和18.016担,分别增长134%和389%。1994年蚕茧收入近1.7亿元,成为我市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富裕农民,  相似文献   

16.
德庆县丝绸公司在县委的领导下,立足生产、扶持生产,充分发挥人力、物力、财力的作用,有力地促进蚕桑生产的发展,使蚕茧收购量逐年增加.七九年全县桑地4234亩,产茧6387担;八一年发展到10457亩,比七九年增加1.47倍,产茧10015担,增长63.8%,跨进省第六个产量万担县的行列.八二年随着农村实行"双包"之后,大力扶持专业户重点户种好桑,养好蚕,使蚕桑生  相似文献   

17.
<正> 为了交流蚕桑生产的改革经验,研究落实春茧生产任务和措施,努力提高蚕茧产量和质量,省农林厅于三月二十九日至四月一日在东台县召开了全省蚕桑生产会议。参加这次会议的有全省各市多管局负责蚕桑生产的局长、业务干部,万担茧以上县的业务负责人,五千担茧以上公社的蚕桑领导同志,以及外贸、纺工、科研、教育、新闻等有关单位的代表共八十一人。与此同时,盐城市套开了八十多个千担茧、千亩桑以上的蚕桑重点公社会议。会议对一九八二年蚕桑先进单位发了奖旗和实物奖金。海安县得全省蚕茧总产最多的奖旗,溧阳县得全省蚕茧质量最好的奖  相似文献   

18.
蚕桑生产是我县部分乡镇的一项传统副业,近几年来,桑田面积基本稳定在1.4万亩左右,蚕茧产量逐年上升,从1985年的6935担发展到1989年的17000担。为正确分析蚕桑生产的经济效益,我们对本县8个乡21个村32个村民小组37户85、86、89三年的养蚕情况进行了调查,情况如下: 一、1989年比蚕茧大战前的1985、1986  相似文献   

19.
罗定县罗平公社泗盆大队,有十八个生产队,七十五个作业组,五百九十九户,二千五百○五人,九百五十个劳动力,一千六百四十五亩耕地,其中水旱田占一千○八十六亩。近几年来,因地制宜,发展蚕桑生产。一九八○年底止,种桑四百五十八亩二分一厘,该年,蚕桑生产的总产值达八万六千三百三十三元三角七分。去冬开始,他们把蚕桑生产实行包产到户。至四月底止,已养  相似文献   

20.
蚕桑生产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在国际上声誉很高。发展蚕桑生产,是增加国家收入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是壮大集体经济、增加个人收入的一项前途宽广的生产门路。浙江省余杭县九堡大队350亩桑园,平均一人管桑10亩,每张蚕用工13个,八○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