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估计育种值是种猪选育的主要依据,而育种值估计的准确性直接影响猪群的遗传进展。随着育种理论和实践的不断发展.育种值的估计方法也不断的发展和更新。近年来由于数理统计(尤其是线性模型理论)、计算机科学、计算数学等学科领域的迅速发展以及生物技术在动物育种中的应用,动物育种值估计的方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未来的猪育种工作中,依靠经典理论和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育种值估计的准确度,依然是今后育种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上期从“正确地估计动物群体的遗传参数和个体育种值”和“以混合模型方程组理论和方法为核心的育种值和遗传参数估计方法”两个方面对数量遗传学的发展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3.
基因组选择是一种全基因组范围内的标记辅助选择方法,是家畜经济性状育种改良的重要技术,利用全基因组遗传标记信息对个体进行遗传评估,能够精准地早期预测估计个体育种值,降低近交系数,大大提高猪育种的遗传进展。随着基因组育种技术不断成熟,基因检测价格不断下降,这项技术越来越多被应用于奶牛、生猪、鸡等动物的育种工作中,本文将从猪基因组选择技术应用意义、国内外应用现状与趋势、技术集成、应用前景等4方面进行综述,为猪的基因组选择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随着遗传学理论的不断发展,动物遗传育种技术经历了表型和表型值选种技术育种、DNA重组技术育种、分子技术育种3个阶段。其中,在20世纪80年代国际上动物育种已进入分子水平,朝着快速改变动物基因型的方向发展,即开始分子育种技术阶段。国内也紧跟国际步伐,主要研究畜禽遗传育种的分子生物学基础,为我国21世纪畜牧业的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和先进技术。现在,动物分子育种仍占据着动物育种大部分的领地,并将主导21世纪动物遗传育种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遗传评定是指对奶牛个体的遗传素质——育种值进行估计,它是进行种牛选择的依据。在奶牛育种中,育种值估计,尤其是公牛的育种值估计,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目前,世界大多数国家采用的奶牛育种值估计方法——测定日模型,与过去所采用的其它方法相比,主要优点是:能更有效地消除系统环境因素的影响:能充分利用所有亲属的信息:具有严格的统计学特性;可同时进行公牛和母牛的育种值估计。测定日模型由加拿大圭尔夫大学Larry Schaeffer教授于1993年率先提出,目前在加拿大和欧洲等奶业发达国家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6.
基因组选择近年来成为动物遗传育种领域的一个热点,并有望在将来引起传统育种方式产生重大的变化。猪的基因组选择目前主要是利用基因组信息和猪屠宰、繁殖性状的生产记录对猪进行选择。猪的育种值并不能直接观察得到,而是利用个体本身和亲属信息(后裔、同胞及祖先)估计个体的育种值。所利用的信息越多,育种值估计的准确性越高。基因组选择的基本思想是基因分型个体的DNA信息包括来自其他远缘及无关基因分型个体的信息。  相似文献   

7.
全基因组选择模型研究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全基因组选择是一种利用覆盖全基因组的高密度标记进行选择育种的新方法,可通过早期选择缩短世代间隔,提高育种值估计准确性等加快遗传进展,尤其对低遗传力、难测定的复杂性状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真正实现了基因组技术指导育种实践。随着芯片和测序技术日趋成熟,高密度标记芯片检测成本不断降低,全基因组选择模型的不断升级和优化,预测准确性不断提高,全基因组选择已成为动物遗传改良的重要手段和研究热点。目前,全基因组选择已经成为奶牛遗传评估的标准方法,并取得重要进展,在其它物种中的应用正在逐步开展。本文主要对全基因组选择的统计模型发展进行综述,总结全基因组选择在动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现状,讨论当前存在的问题,并对全基因组选择模型的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8.
用分子生物学方法使家畜发生遗传变化,是家畜育种方法的一场革命。几千年来人类是按自己特定目的选择适宜物种的。家畜育种先驱者,如18世纪的Bakewell等早就认识到可以通过相同类型动物的选配产生新的品种。在本世纪,许多数量遗传学家如英国爱丁堡的Robertson教授等所创造的方法使遗传选择更为有效。在过去的25年里,英国奶牛产奶量提高50%,估计其中一半是由于遗传的改进,另一半是管理方法的改善。个体的性状是由它们的基因决定的,双亲将它们各自基因的一半遗传给后代。遗传选择使有利基因结合,并累积遗传改良。虽然选择在改变某些性状方面是有效的,但有赖于有关  相似文献   

9.
家禽的DNA标记在遗传育种上的应用胡刚安(广东省农科院畜牧研究所广州510640)1引言至今为止,家禽的遗传改良一直沿用以数量遗传学为理论基础的常规育种方法,通过个体及其亲属的表型值,借助育种值估计方法,选择优秀遗传材料。由于经历了长期的选择,家禽的...  相似文献   

10.
EPD是在BLUP理论的基础上对种用动物遗传值估计的一种参数。EPD值是估计育种值的一半,它是一个容易理解和应用的种畜遗传传递力的值,能很直观地反映种畜价值在其后代中的体现。EPD主要是用在同一品种中2个不同个体间直接遗传效应的比较,从而预测在同一平均遗传值水平上种用动物未来子女的性能差异。EPD适用于动物的出生、发育、母性性状、屠宰性状以及其它特征性状的估计。EPD广泛应用于肉用种公牛价值的评定。对肉牛重要经济性状EPD估计后,以出版物和(或)计算机网络的方式发布,肉牛生产者根据自己的不同需要选用种牛或精液。作者对EPD的估计原理与应用作较为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11.
在广义线性混合模型(GLMM)的框架内模拟研究了抗性性状的遗传分析方法,初步比较了GLMM方法与一般线性方法(LM)的育种值估计效果。模拟研究的抗性表型为单阈值和3阈值2种类型,选用的连接函数分别为logist连接和log连接,试验设计为全同胞一半同胞混合家系,参数估计采用Fisher迹法。研究结果表明,GLMM方法能较准确地估计公畜的个体育种值,在个体的遗传评定效果方面要明显优于LM方法,其预测的个体育种值排序结果与真实育种值的排序之间存在显著的秩相关。  相似文献   

12.
1育种技术的发展随着数量遗传学理论的发展,育种学家可以借助一定的统计学方法将性状的表型值进行剖分,并从中估计出可以真实遗传的部分,即育种值,使畜禽育种由表型值选择发展为育种值选择,从而提高了选种的准确性和效率。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对分子遗传标记、QTL图谱分析的研究正不断深入。目前,畜禽遗传图谱的构建已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使得利用1个或1群标记以区分不同个体QTL的有利基因型正在逐步成为现实。标记辅助选择就  相似文献   

13.
EPD值是估计种值的一半,它是基因BLUP理论的一个容易理解和应用的,种畜遗传传递力的值,很直观的反映种畜价值在其后代中的体现。EPD在肉用种公牛价值评定上应用广泛,它地同一品种内个体间的比较,钭从出生到胴体的所有重要经济性状的EPD估计后,以出版和(或)上计算机网的方式发布,肉牛生产者根据自己的不同需要选用种牛,我国肉牛育种的资料,数据收集的相对难度可能是制约EPD应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全基因组选择技术在牧场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育种是牧场管理工作中的基础工作,全基因组选择技术为牧场奶牛育种提供了新的育种工具,是目前奶牛选种育种已成熟使用的最前沿技术,该技术主要通过检测覆盖全基因组的分子标记,利用基因组水平的遗传信息对个体进行遗传评估,可以大幅提高育种值估计准确度、缩短世代间隔、降低群体的近交水平,快速提升个体遗传进展和生产水平。本文对全基因组选择技术的发展、遗传进展进行了论述并对牧场检测的头胎母牛305d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等表型值与基因组检测的产奶量、乳脂率、乳脂量、乳蛋白率、乳蛋白量5个生产性能单性状育种值进行分析,为基因组选择在牧场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遗传育种的目的在于发挥猪的最优生产水平和达到最大的经济效益。随着遗传理论和育种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猪的育种由最初的表型选育开始,经历了早期的育种值选育,发展到当前的基因型选育,育种工作已经形成相对完整的遗传理论和选育方案。同时借助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和先进的计算机信息技术,  相似文献   

16.
用MTDFREML方法估计优质细毛羊主要经济性状的遗传参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遗传参数估计是家畜育种工作的一项基本任务,因为育种方案的制定必须以准确、可靠的遗传参数估计为前提条件。国内外的大量研究证明,REML(restricted maximum likelihood)法是目前动物育种中遗传参数估计比较理想的方法。由于REML方法计算比较复杂,Graser在1987年提出了REML的非求导(derivative-free)算法,其基本思想是根据观察值向量线性函数K’Y的似然函数,用非求导方法使自变量在参数空间内变化取值而得到似然函数的极值,从而估计方差组分。这一相对简单的算法使得REML方法在动物育种中得以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前,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和遗传学的不断发展,动物育种方法从传统的数量评估方法,逐渐向全基因组选择法评估育种值转变。全基因组选择是动物育种的一次革命,利用全基因组遗传标记信息对个体进行遗传评估,能大大缩短育种间隔,提高遗传进展,已然成为动物育种研究的热点。该文主要对全基因组选择在动物育种中的应用及展望做一个简述。  相似文献   

18.
鲍晶晶  张莉 《中国畜牧兽医》2020,47(10):3297-3304
畜禽的选种选育在生产中至关重要,育种值估计是选种选育的核心。基因组选择(genomic selection,GS)是利用全基因组范围内的高密度标记估计个体基因组育种值的一种新型分子育种方法,目前已在牛、猪、鸡等畜禽育种中得到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该方法可实现畜禽育种早期选择,降低测定费用,缩短世代间隔,提高育种值估计准确性,加快遗传进展。基因组选择主要是通过参考群体中每个个体的表型性状信息和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基因型估计出每个SNP的效应值,然后测定候选群体中每个个体的SNP基因型,计算候选个体的基因组育种值,根据基因组育种值的高低对候选群体进行合理的选择。随着基因分型技术快速发展和检测成本不断降低,以及基因组选择方法不断优化,基因组选择已成为畜禽选种选育的重要手段。作者对一些常用的基因组选择方法进行了综述,比较了不同方法之间的差异,分析了基因组选择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并展望了其在畜禽育种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1 引言数量性状基因位点的定位是各种遗传操作的基础 ,如标记辅助选择、基因克隆和转基因动物等。可以预计 ,数量性状基因位点的定位将是今后一段时间内家畜育种工作的重要内容 ,这必将提高家畜育种的效率。利用遗传标记进行数量性状基因位点定位 ,为家畜育种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长期以来由于缺乏合适的遗传标记 ,育种工作者只能利用血型、血蛋白及酶的多态性作为遗传标记进行研究 ,因而进展缓慢。新一代遗传标记微卫星的出现 ,使家畜数量性状基因位点定位的研究再度成为热点。本文将进一步讨论在远交群体中进行数量性状基因位点定位的统…  相似文献   

20.
动物遗传育种学科发展历史与研究前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宁 《中国家禽》2012,34(2):1-3
早在公元前9000年左右人类就开始驯化野生动物,但直到公元1750年之后才开始进行现代意义上的动物选种。达尔文《物种的起源》一书标志着现代生物学的开始。孟德尔建立了现代遗传学理论,并首先提出遗传粒子的概念。随后,群体遗传学理论建立,重点研究人工选择、自然选择、基因漂变等因素如何影响基因频率的变化,但这一理论应用于育种实践比较困难。随着数量遗传学和电脑技术的发展以及《动物育种计划》的发表,全世界动物育种工作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得益于现代生物技术手段日新月异的发展,动物遗传育种学研究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通过对表型信息、分子信息等大量信息的集成分析,性状发育的分子机制及调控机理逐步为人类所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