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苹果中氯氟氰菊酯残留降解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了解苹果生产过程中氯氟氰菊酯的残留污染及其在苹果中的降解规律,用气相色谱法动态检测了大田苹果中氯氟氰菊酯残留量。结果表明,最后1次施药后苹果中氯氟氰菊酯的残留量顺序为:37.5g/hm2喷施3次>37.5g/hm2喷施2次≈18.8g/hm2喷施3次>18.8g/hm2喷施2次,喷药总量是影响农药残留的主要因素;施药后到采收前,果皮残留浓度是果肉的9~40倍,氯氟氰菊酯的降解为一级动力学模型,半衰期为17.6d,苹果果肉降解速率(T1/2=22.7d)比果皮(T1/2=16.9d)慢。以37.5g/hm2浓度喷3次,30d后苹果中氯氟氰菊酯残留量(<0.02mg/kg)远低于我国和欧盟等国家的最大残留限量要求。  相似文献   

2.
氰霜唑和咯菌腈在番茄上降解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振库  张雪  张浩 《吉林蔬菜》2017,(10):37-38
采用液相色谱法,研究了氰霜唑和咯菌腈在番茄的降解规律。结果表明氰霜唑在番茄上的平均回收率为84.42%~96.44,变异系数为5.78%~6.82%;咯菌腈在番茄上的平均回收率为81.85%~92.43%,变异系数为3.68%~7.90%。符合农药残留检测要求。氰霜唑和咯菌腈在番茄上施药7天后,其残留量分别为0.39mg/kg和0.26mg/kg,小于欧盟最新食品农药残留限量标准0.5mg/kg。  相似文献   

3.
苯醚甲环唑在黄瓜和土壤中的残留及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苯醚甲环唑的黄瓜上的残留特性和使用安全性,通过田间试验和室内检测,研究了苯醚甲环唑在黄瓜及土壤中的残留动态及最终残留量.结果表明:苯醚甲环唑在黄瓜中的半衰期为2.9~4.0 d,药后14 d消解92%以上;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12.5~16.1 d,药后42 d消解85%以上.以苯醚甲环唑250 g/L乳油125.0~187.5g/hm2,连续施药4~5次,最后1次施药后2d收获的黄瓜中苯醚甲环唑残留量均低于1 mg/kg,推荐该药在黄瓜上的安全间隔期为2d.  相似文献   

4.
苯醚甲环唑在香蕉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田间试验和气相色谱ECD检测方法,研究了苯醚甲环唑在香蕉中的残留降解动态和最终残留量。结果表明,苯醚甲环唑在云南、海南和广东香蕉中的半衰期为17.2~22.4 d。最终残留量与苯醚甲环唑施药剂量、施药次数和采收至最后一次施药间隔时间有关。苯醚甲环唑25%乳油按推荐剂量施药3次,距最后一次施药间隔42 d,收获的香蕉全果中苯醚甲环唑留量小于0.33 mg·kg-1,蕉肉中残留量小于0.046 mg·kg-1,低于我国规定的最大残留限量标准(MRL值)1.0 mg·kg-1。栽培措施香蕉断蕾后套袋能显著减少苯醚甲环唑在香蕉中的残留量。  相似文献   

5.
毒死蜱在大棚西芹中的残留降解动态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渗透试验、降解动态试验及最终残留量试验,研究了毒死蜱在大棚西芹中的残留降解动态。结果表明,毒死蜱能够渗透到西芹体内,处理1~7d后,渗透量占总药量的25%~40%;毒死蜱在西芹中的残留半衰期为9.90d;毒死蜱在西芹中的残留量与其施药量、施药次数有关;以最大推荐剂量75mL·hm-2施用,施药次数为1次,安全间隔期为60d,西芹中毒死蜱的残留量小于0.1mg·kg-1;由于毒死蜱的安全间隔期过长,建议实际蔬菜生产过程中应加强对毒死蜱停药期的控制或用易降解的生物农药替代。  相似文献   

6.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建立了香蕉全果中高效氯氟氰菊酯的测定方法,香蕉样品经乙腈提取,氯化钠盐析分层后,N-丙基乙二胺(PSA)净化去除杂质后,以多反应监测模式(MRM)测定,内标法定量,研究了高效氯氟氰菊酯在云南和福建香蕉中的残留消解动态规律和最终残留量。结果表明,在0.002~0.500 mg/kg范围内,高效氯氟氰菊酯的质量浓度与对应的峰面积间呈良好线性关系。在添加水平为0.005、0.050、0.500 mg/kg下,高效氯氟氰菊酯的回收率为75%~96%。相对准偏差为3.3%~8.7%,可满足香蕉中高效氯氟氰菊酯残留检测的要求。云南和福建两地的田间试验中,高效氯氟氰菊酯在香蕉中的半衰期分别为15.7 d和17.2 d,较易降解。在推荐剂量18.77 g/hm~2和1.5倍剂量28.15 g/hm~2,施药2~3次,距最后一次施药后21 d采样,香蕉中高效氯氟氰菊酯最终残留量为0.005~0.146 mg/kg。建议使用推荐剂量18.77 g/hm~2施药,施药2次,采收安全间隔期为21 d。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柑桔果实和土壤中阿维菌素的残留消解规律和明确阿维菌素的安全间隔期,建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结合QuEChERS样品前处理方法,对重庆北碚和湖南张家界两地田间施药[33%联苯肼酯·阿维菌素悬浮剂(3%阿维菌素)]后柑桔果实和土壤中阿维菌素的残留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检测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均符合农药残留试验准则的要求,对阿维菌素的最低检测浓度为0.005mg/kg。阿维菌素残留量随时间的延长而降低,消解动态曲线符合一级动力学指数模型,在柑桔果实和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5.0~10.7d和8.8~10.0d,属于易降解农药。建议33%联苯肼酯·阿维菌素悬浮剂的使用浓度为3 000倍液,最多连续施药2次(间隔7d),食用安全间隔期为30d。  相似文献   

8.
氟硅唑在黄瓜及土壤中的残留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液相色谱法测定了氟硅唑在黄瓜和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及最终残留。研究结果表明.氟硅唑在黄瓜和土壤中的半衰期在北京和安徽分别为1.9~2.1d和8.5~17.0d。在低施药量(72ga.i./hm2)和高施药量(108ga.i./hm2)施药3或4次条件下,施药3d后氟硅唑在黄瓜中的残留量低于韩国规定的MRL值(0.2mg/kg)。与前期研究相比较可知,氟硅唑剂型的不同并没有影响其在黄瓜及土壤中的消解趋势。  相似文献   

9.
多效唑对八仙花组培苗营养生长及成花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以八仙花1、2 a生组织培养苗为试验对象,研究了多效唑不同浓度、不同施药时间、不同施药次数对八仙花组培苗促成栽培中其植株营养生长及成花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浓度和时间是多效唑抑制八仙花组培苗植株营养生长促进其生殖生长的关键,7月中旬以浓度100~150 mg/L的多效唑溶液对八仙花1、2 a生组织培养苗进行叶面喷施,最有利于其花芽分化,成花率高,且从株型、花形花色等各项指标综合考虑,多效唑对促进八仙花2a生组培苗成花效果更显著.施药次数也影响八仙花组培苗营养生长和成花,连续施药3次对抑制其营养生长促进成花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16%多抗霉素B可溶粒剂在西瓜上使用的安全性。【方法】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器(UPLC-PDA)对2 a(年)两地的西瓜和土壤中的多抗霉素B残留消解动态及最终残留进行测定和研究。【结果】多抗霉素B在西瓜和土壤中的降解动态曲线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半衰期分别为1.9~3.4 d和1.6~2.2 d,最终残留试验结果表明,当施药量为每666.7 m~285 g和127.5 g时,施药次数为3次和4次时,多抗霉素B在西瓜全瓜、瓜肉和土壤的残留量均0.100 mg·kg~(-1)。【结论】16%多抗霉素B可溶粒剂属于易降解农药,在西瓜上的安全间隔期为5 d。  相似文献   

11.
日光温室番茄长季节栽培条件下植株的肥水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日光温室内以卡鲁索 (Caruso)和辽粉杂 3号为试验品种 ,进行长季节栽培 ,在整个生育期中 ,灌水次数为 18~ 2 1次 ,每 667m2 每次灌水量为 15~ 17m3,总灌水量为 2 92 .3 2~ 3 2 4 .4 6m3,2 0cm土层土壤含水量始终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 70 %~ 10 0 %。试验过程中除了施基肥外 ,分别在番茄的坐果期、果实膨大期、采收初期和采收中期进行追肥 ,每次追肥量相同 ,即 667m2 追施尿素 10kg,磷酸二铵 15kg ,硫酸钾 15kg  相似文献   

12.
王海鹏  孙振荣  袁宁  薛莲  蒲明  井彩巧 《蔬菜》2019,(10):24-27
为了研究水肥耦合一体化对设施番瓜生长的影响,试验进行了滴灌施肥与叶面喷肥相结合的模式探索。结果表明:设施番瓜灌溉量为4 260 m~3/hm~2,滴施氮磷钾平衡型大量元素水溶性肥料(20-20-20)255 kg/hm~2,叶面喷施水溶肥1 000倍液6次(苗期喷施1次,开花期喷施2次,结果采收期喷施3次,每次喷施21 kg/hm~2),可明显改善番瓜植株农艺性状和商品性能,折合产量可达74 227.3 kg/hm~2,较常规滴施磷酸二铵(345 kg/hm~2)增产20 500.0 kg/hm~2,增产率38.16%。  相似文献   

13.
大棚番茄优化施肥与土壤养分和盐分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通过对不同尿素、羊厩肥配比下的秋茬和春茬番茄大棚栽培试验 ,探讨了大棚地膜栽培条件下 ,有机肥与无机肥施用配比与经济产量的关系。试验表明 ,大棚土壤养分含量水平较高 ,番茄最高经济单产 6 5 75 0 .33kg·hm-2 的化学纯氮施用量为N 2 5 5kg·hm-2 ,羊厩肥施用量为 2 6 .2 5t·hm-2 ;实际经济施肥量应低于上述施用量。本试验进一步探讨了施肥与土壤养分含量及盐分含量变化的关系 ,结果认为大棚地膜覆盖条件下 ,肥料的施用能以较快的速度改变土壤养分水平和盐分状况。尿素施用量增加能显著增加土壤速效氮和全氮的含量 ;羊厩肥的施用能明显提高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硫和速效钾的含量水平。尿素、羊厩肥类有机肥的过量施用会引起土壤次生盐渍化。覆盖地膜条件下 ,尿素的施用能显著增加土壤水溶性铵盐的含量 ;羊厩肥通过提供K+ 、Na+ 、Ca2 + 、Mg2 + 、SO2 -4 及PO3 -4 来提高土壤水溶性盐分含量。  相似文献   

14.
设施栽培专用番茄新品种‘浙粉202’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粉202’为设施栽培专用无限生长类型番茄一代杂种, 主要适合秋冬和冬春季节大棚或日光温室栽培, 耐低温性好, 品质优良, 贮运性极佳。高架栽培( 6 穗果) 产量可达150 t/ hm2 , 矮架栽培(3~4穗果) 为80 t/ hm2 左右。高抗叶霉病、TMV 和枯萎病。  相似文献   

15.
在塑料大棚番茄栽培中进行不同品种、不同密度、不同施尿素量对番茄产量的影响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决定番茄产量大小的顺序为密度〉品种〉施尿素量,最优组合为密度52500株/hm2,品种中杂9号,施尿素600kg/hm2。因此.在庄浪县番茄塑料大棚丰产栽培的农艺措施为:每1hm2施农家肥120t,普钙1500kg,尿素600kg,密度52500株/hm2,品种中杂9号。  相似文献   

16.
不同浓度木醋液对番茄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番茄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木醋液叶面喷施对其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木醋液叶面喷施均能不同程度地改善番茄植株性状,提高番茄产量;其中100倍液的木醋液叶面喷施效果最显著,株高、平均单果质量和667 m2产量最高,植株生长最旺盛。  相似文献   

17.
从不同施用方式、不同浓度及不同施用次数等方面优化短短芽孢杆菌FJAT-0809-GLX的施用技术,并研究其对番茄和辣椒幼苗的施用效果。结果表明,短短芽孢杆菌叶面喷施和灌根结合施用显著增加了辣椒幼苗的株高和茎粗,处理14d后株高净增长为20.00 cm,茎粗净增长为0.16 mm。不同浓度短短芽孢杆菌均能促进番茄和辣椒幼苗的生长,其中稀释500倍对番茄幼苗的促生效果最好,稀释10倍对辣椒幼苗的促生效果最好。短短芽孢杆菌不同灌根次数对番茄和辣椒幼苗生长的影响不同,灌根2~3次对番茄幼苗生长效果较好,灌根2次对辣椒幼苗生长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8.
耐盐番茄东科1号和东科2号的选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耐盐番茄东科1号、东科2号是通过野生耐盐番茄契斯曼与粤农2号远缘杂交,从杂交后代与耐盐亲本多代回交的多个材料里经系统选育而成。两者均为小果型,东科1号果圆形,平均单果质量15g,耐低温,耐盐,土壤含盐量0.7%以下生长正常;东科2号果柱形,平均单果质量20g,耐盐,土壤含盐量0.8%以下生长正常。两者均较抗叶霉病、灰霉病,在土壤含盐量0.5%以下的保护地设施栽培每667m2产量8000~10000kg。  相似文献   

19.
磷肥对籽瓜产量和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N、P、K不同配比和P的不同用量对籽瓜经济性状、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N、P2O5和K2O的用量分别为150、150、90kg/hm2,籽瓜的产量、经济性状和经济效益表现最好,比分别不施N、P和K肥的各处理增产25%、33%和5%,除去肥料成本,分别增收1951、2508和234元/hm2;有效提高了单瓜重、单瓜籽粒数和籽粒重,并减少了白籽率;得出在甘肃农垦八一农场小井子分农场限制籽瓜产量单质营养成分的因子是P>N>K,推荐最佳施P量为P2O5150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