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建设 深入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完善农村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各项制度,是建立农村基层廉政建设的抓手之一。  相似文献   

2.
李爱平 《河南农业》2019,(25):64-64
选举权是农民群众民主权利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自实行民主选举村民委员会以来,特别是2018年《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修正后,经过多次选举实践,广大农民群众的民主意识逐步增强,农村基层民主选举制度逐步建立,有力地促进了农村民主政治的建设。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由于目前农村经济发展比较落后,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也比较薄弱,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完善,农村基层民主选举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实行村民自治,是我国民主政治的伟大创举,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近年来,依安县中心镇不断进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新的尝试,在村民参与管理村务工作中,不断推广创新工作方法,积极推行村级民主议事“4+2”工作法,从内容和形式上丰富了“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实践,保障了农民当家做主的权利。  相似文献   

4.
吴琦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3):6222-6224
村委会民主选举是村民自治和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1998年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对村委会民主选举作出了相应规定,但因过于简单和滞后留下了较大的法律漏洞。地方在自行制定的村委会选举的地方性法规或实践操作中,候选人问题如候选人资格、候选人提名、正式候选人的确定以及近几年在各地广泛兴起的无候选人直接选举等方面都存在不合法律规范或民主自治精神之处。因此,有必要加以认真研究,以统一认识,减少选举中的争议,推动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制度不断走向完善。  相似文献   

5.
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大学生村官计划亦在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文章以苏北3县(市)为例,着重从农村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大学生村官参与民主建设4个方面阐述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致力于让大学生村官更好地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实行村民自治20多年来,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在民主选举取得长足进展、走向制度化的同时,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发展却十分缓慢。要以选举为起点促进村务的民主管理;以程序为重点影响村务民主管理结果;完善相关制度,保证民主管理的制度供应;培育农村民主文化,提高村民决策能力。  相似文献   

7.
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萍  赵永行 《现代农业》2008,24(2):47-49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要筑牢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础。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必须大力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与国家民主政治的发展密切相关,是国家民主政治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切实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既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项基本任务。又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目标全面实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以农村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规范化、制度化为标志,农村基层民主质量将大大提升  相似文献   

9.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8):155-156
村民自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在乡村中的独特运用,其核心内容包括"四民主",即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选举是村民自治的两种实践。共同促进乡村民主政治的发展。村民自治的实施使选举在村民的政治生活中不可或缺,然协商因缺乏相关法律制度的保障以及受到人民的认识偏差而发展缓慢,这就造成了民主选举与民主协商发展相失衡,民主选举与治理绩效相脱节的局面。民主选举具有暂时性、单调性、规范性的特征,民主协商具有常态性、丰富性、灵活性的特征,我们在坚持民主选举的同时,须加快民主协商的发展进程,二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村民自治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0.
农村基层民主的真正有效实现,很大一部分取决于能否达到农村基层民主政治的程序化。本文对建国以来各个时期农村基层民主程序化的建设进行了历史考察,认为我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程序化发展,大致分为孕育、探索创新、全面开展、逐步完善四个阶段。形成了中国特色农村基层民主政治程序化的显著特征,积累了极其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建构了一个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为内容、体现大众民主平等的村庄治理模式。在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的同时,村民自治存在很多问题,未能真正实现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与民主监督。究其原因,乡镇政府对村民委员会实行"领导"式管理限制了农村基层民主的发展,"两委"关系紧张制约着村级组织整体作用的发挥,宗族势力干预村务阻碍了村民自治组织的正常运作,而农民因为经济状况主观上缺乏追求农村基层民主治理的热情是农村基层民主治理最大的阻力。  相似文献   

12.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3):239-240
村民自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在乡村中的独特运用,其核心内容包括"四个民主",即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选举(民主选举)与协商(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作为村民自治的两种实践方式,共同促进乡村民主政治的发展。介绍了当前我国基层民主发展情况,指出了基层民主发展中存在的"失衡"等问题,提出了民主选举与民主协商双轮推动基层民主自治的路径。  相似文献   

13.
刘龚君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3,24(7):138-139,58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到全党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是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一环。回顾改革开放30多年来农村基层民主的发展历程,农村基层民主面临村民民主意识淡薄、封建残余严重、政治效能偏低、行政权力与自治权利失衡等问题。寻求解决之道需要从发展农村经济、提高教育水平、完善民主制度、实施差异管理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4.
农村基层群众自治的关键是农村基层民主选举,现如今农村中在民主选举中的问题依然很不理想,其中人情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选举中的民主,具体包括宗族人情和非宗族人情,人们"人情大于天"的思想长期存在,针对这些问题,要进一步提高村民权利意识、主人翁意识,提高村干部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觉悟。  相似文献   

15.
张帅 《山东农业》2003,(5):13-14
民主选举村委会,是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实行村民自治的前提和保障,是我国政府提升国家政治文明的一项重要的改革举措。随着我国基层民主的广泛推进,广大农民的民主意识和参政能力大大提高,他们不仅较为熟练地掌握了选举的程序和步骤,而且积极参选和监督选举,充分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成为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但是,村委会选举中出现的问题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关注。只有不断地总结实际中出现的问题,才能不断完善选举规范,提高选举质量。一、乡镇政府与村委会的关系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四条…  相似文献   

16.
王生 《吉林农业》2013,(1):18-19
我国农村劳动力众多,其大规模的流动对我国农村基层民主的稳定和发展既有正面的包括发展经济、培养政治参与和稳定社会秩序等影响,也有负面的包括村级治理人才断层、民主权利边缘化和农村"空心化"困境等影响,对这些关联影响进行厘清,对我国的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协商民主不仅以其直接民主性深切符合了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要求,符合了中国渐进式民主政治改革的发展方向与趋势,而且具备了在我国农村的适用性条件和一定的实践经验。它在促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可以发挥重大作用。本文在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村民自治的成就与困境,并分析协商民主在我国农村基层推行的有利条件的基础上,初步探讨了以协商民主推动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对村民自治中民主选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村民自治是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依法行政、依法治国的最广泛的实践。村民自治的核心内容是实行村级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而民主选举是村民自治的基础。民主选举在理论上和操作上尚存在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9.
<正>去年以来,为全面深入地贯彻十五大精神,进一步加强乡镇建设,威海市委在全面推进村级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政务、财务公开的同时,坚持以镇带村,镇村并举,把实行镇务公开作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强化措施,狠抓落实,收到了明显的效果。目前,这种做法已在全市72个镇普遍推行。一个公开标准明确、机制完备、运作规范、实施有效的镇级公开体系已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基层民主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农村村民自治制度的建立和村民委员会选举的普及、规范,促进了村级民主的发展,是中国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突破。但在其发展中也出现了一系列矛盾,村民委员会和村党支部的关系处理中、村民委员会和村民关系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对于现阶段中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发展面临的问题,要在发展农村经济的基础上,通过实践和总结,完善村民自治制度,不断提高发展农村基层民主政治的能力,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事业不断取得新的成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