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优化高压电场处理对谷子种子萌发期内源激素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探讨高压电场处理谷子种子内源激素含量动态变化对其萌发活力的调控影响,以农大八号谷子种子为试材,运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与主成分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建模寻优。在优化电场处理条件下,研究种子萌发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高压电场处理谷子种子显著影响其萌发活力(P0.05);模型决定系数R2为0.979 2,表明模型拟合较好;模型耦合效应表明,高压电场处理谷子种子存在阈值效应,且电场强度影响效应大于处理时间;模型解析得到高压电场优化条件为电场强度340 k V/m,处理时间14 min。谷子种子萌发期内源激素含量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优化电场处理条件诱导吲哚乙酸(indole-3-acetic acid,IAA)、玉米素核苷(zeatin riboside,ZR)和赤霉素(gibberellin,GA)含量增加,抑制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含量增加;种子萌动前后,内源IAA、GA迅速上升、ABA快速下降,ZR在萌动时也达到极值,有利于胚根突破种皮,促进种子的萌动;GA/ABA、IAA/ABA、ZR/ABA比值处理均高于对照(未经电场处理),表明高压电场处理谷子种子后内源激素比值的变化是种子萌发活力提高的诱因,胚根达种子的2倍长后,GA/ABA、IAA/ABA比值都呈现增大趋势,表明幼苗生长与其调控密不可分。研究结果为高压电场技术处理种子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甘草种子是否存在化感自毒作用,以甘草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常规萌发试验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研究10g·L~(-1)浓度的甘草种子水浸液对其种子萌发率、Gu SQS1基因和Gub AS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草种子具有较强的化感自毒作用。10g·L~(-1)甘草种子水浸液处理下甘草种子的萌发率为62%,极显著低于对照处理(76%);该处理极显著抑制了Gub AS基因的表达,但对Gu SQS1基因的表达却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该研究结果可为人工调控栽培甘草质量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3.
甘蓝种子萌发的逆温耐性诱导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早春甘蓝和秋甘蓝种苗时期的逆温耐性问题,以甘蓝种子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温度预处理甘蓝种子在萌发阶段对高温和低温的耐性变化.结果表明,甘蓝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0℃,在低于15℃和高于35℃下萌发,种子活力显著下降.通过适度的温度预胁迫处理,可提高甘蓝种子在高温(35℃)下的萌发活力.10℃和30℃分别是温度预处理的适宜低温和高温,8h是高温和低温预处理的适宜时间.甘蓝种子经低温(5℃和10℃)预处理后,在随后的高温(35℃)下萌发,其活力提高;同样,甘蓝种子经高温(25℃和30℃)预处理后,在随后的低温(10℃)下萌发,也提高其种子活力,说明甘蓝种子对高温和低温胁迫具有交叉适应性.  相似文献   

4.
为有效解决白栎(Quercus fabri Hance)种子延迟萌发和出苗不整齐的问题,研究了不同机械处理(对照、去碗疤、去皮、去皮及切除1/2子叶、去皮及切除2/3子叶)对白栎种子萌发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去皮、去皮及切除1/2子叶处理的种子根的平均萌发时间分别比对照显著缩短39 d和36 d,芽的平均萌发时间分别比对照显著缩短52 d和51 d,根的萌发整齐性指数分别显著提高0.3和0.2,芽的萌发整齐性指数均显著提高0.4,2个处理显著增加了白栎种子出根率(平均增加57.8%)与萌芽率(平均增加33.3%),去皮处理促进了根的生长(增加3.0 cm);(2)去皮及切除2/3子叶处理显著缩短了白栎种子根和芽的平均萌发时间(分别缩短36 d和50 d),提高了萌发整齐性指数(分别提高0.2和0.4)和生根率(均增加26.7%),但萌芽率、根长和苗高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3)去碗疤处理显著降低了白栎种子根和芽的平均发芽时间(分别缩短16 d和21 d),但萌发整齐性指数、出根率、萌芽率、根长和苗高均没有显著变化。因此,去皮和去皮及切除1/2子叶处理效果较好,能有效促进白栎种子萌发和整齐性出苗,对白栎的育苗工作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樟子松是我国北方荒漠化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树种,近年来樟子松人工林出现不同程度的衰退问题,自然更新障碍则是限制樟子松人工林发展演替的关键因子.为探究樟子松人工林自然更新的限制因子,通过不同沙埋深度及不同种子处理方法等室内发芽试验,对樟子松种子萌发出苗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在沙埋深度为0 ~3.00 cm范围内,无沙埋时樟子松种子萌发出苗能力最强,随着沙埋深度的增加,种子萌发出苗能力不断降低,沙埋深度显著影响种子的萌发和出苗;2)4℃低温冷藏保存的种子比常温保存和-18℃低温冷冻保存的种子,在萌发出苗上更具优势;3)种子经25~30℃温水浸种24 h处理后,在出苗率和出苗时间等方面优于55 ~ 60℃热水浸种和不浸种处理,表现为樟子松种子较为适宜的处理方式.其研究可为解决樟子松人工林自然更新障碍问题提供参考和借鉴,并为樟子松人工育苗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柱花草是一类优良的热带豆科牧草,它主要以种子繁殖。超干贮藏是一项节能、简便、有效的种子贮藏技术。为了研究柱花草种子超干贮藏的效果及其对遗传的影响,该研究以贮藏10 a的热研5号柱花草种子为材料,对种子超干、?20℃和常温(25~35℃)贮藏的效果进行比较,研究超干长期贮藏对种子发芽率、生活力、植物物候期、形态特征、农艺性状及遗传稳定性的影响。含水率为3.17%的超干种子贮藏10 a、含水率为8.70%的种子分别在?20℃和常温(25~35℃)贮藏10 a后,其发芽势分别为77.9%、71.3%、18.5%,活力指数分别为60.10、50.79、4.98;超干处理与?20℃贮存10 a的处理发芽势和活力指数之间的差异显著(P<0.05),与常温贮存10 a的处理之间的差异极显著(P<0.01),结果表明柱花草种子超干长期贮藏效果好。通过植物形态特征观察和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AFLP)分子技术检测分析,柱花草种子超干贮藏不会引起种苗在植物形态表型变化和AFLP分子水平上的遗传变异。研究结果将为柱花草种子超干贮藏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7.
采用室内水培方法,研究了外源Ca2 和GA3对骆驼蓬生物碱抑制下黄瓜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Ca2 和GA3单一及复合处理可促进骆驼蓬生物碱处理的黄瓜种子的萌发,使黄瓜萌发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提高,萌发种子的α-淀粉酶、蛋白酶、脂肪酶和异柠檬酸裂解酶活性及赤霉素(GA)和钙调素(CaM)含量增加,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激酶(NADK)和Ca2 -ATP酶活性增强,脱落酸(ABA)含量降低;且Ca2 和GA3复合处理对GA含量的提高和ABA含量的降低与Ca22 单一处理比较呈显著的加成作用.表明外源Ca22 和GA3对骆驼蓬生物碱抑制黄瓜种子的萌发具有缓解效应.  相似文献   

8.
种子萌发是植物生长的关键初始阶段,种子贮藏物质在种子萌发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萌发过程中贮藏物质代谢也因物质类型和物种不同而异。本文评述了种子中三大贮藏物质,糖类、蛋白质和脂肪及其代谢产物在种子中的作用和对种子活力及萌发的影响,阐述了不同类型种子萌发过程中的贮藏物质代谢过程,以及逆境(如温度、干旱、盐碱胁迫)条件下,贮藏物质在萌发胁迫耐受方面所起的作用,同时对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不同玉米自交系的抗旱力与超弱发光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本研究利用单光子分析法 ,对不同玉米自交系干种子和萌发种子的超弱发光值进行了测定 ,比较和分析了干旱胁迫 (PEG处理 )和非干旱胁迫 (水处理 )下 ,萌发时期玉米自交系种子的超弱发光规律与抗旱性的关系。结果表明 ,各玉米自交系干种子的超弱发光与其抗旱性相关不大 ;而在干旱胁迫和非干旱胁迫下 ,不同萌发时间的玉米自交系种子的超弱发光值存在明显差异。干旱胁迫使萌发种子的超弱发光值低于正常值 ,而不同基因型的超弱发光曲线在干旱和水处理条件下的拟合程度和发光衰减的起始时间不同 ,即抗旱自交系的曲线拟合程度高 ,发光衰减的起始时间较迟 ;非耐旱性自交系两处理曲线偏差较大 ,发光衰减的起始时间较早。我们认为 ,种子在萌动过程中 ,在干旱胁迫和正常水处理条件下发光曲线的拟合程度和发光衰减的起始时间可以作为鉴定品种抗旱性强弱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在室温下用不同pH值(2.5、3.5、4.5、5.6)的模拟酸雨溶液对裸大麦(阿青4#)种子进行胁迫处理,用水培法研究酸雨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对各试验组的发芽率、发芽势、种子活力指数、根长抑制指数、芽长抑制指数及平均幼苗的芽干重进行测定。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不同pH值都对萌发率、发芽势、活力指数、平均苗干重、根长和芽长的影响不一样;pH 4.5的酸雨对萌发率、发芽势、活力指数的影响较小,还有一定的促进作用,pH 2.5的酸雨抑制作用均十分突出。  相似文献   

11.
The effects of seed soaking with gibberellic acid (GA3) on germinability of conventional corn variety ‘Nongda 108’ and super sweet corn variety ‘Chaotian 3’ were investigated under deep-sowing condition. GA3 soaking significantly improved seed germination and mesocotyl elongation of both varieties under 10 or 6 cm sowing depth. The most significant promotion occurred at 0.175 g L?1 GA3 in ‘Nongda 108’ and 0.035 g L?1 GA3 in ‘Chaotian 3’. To further illustrate the physiological explanations, seed respiration was estimated from dehydrogenase activity test and oxygen-sensing test. Dehydrogenase activities of both varieties were dramatically promoted after GA3 soaking. Compared with water soaking, the dehydrogenase activity in 0.175 g L?1 GA3-soaked seeds of ‘Nongda 108’ and 0.035 g L?1 GA3-soaked ones of ‘Chaotian 3’ was increased by 15.4% and 78.8%, respectively. Oxygen-sensing test showed that increased metabolism time (IMT) critical oxygen pressure (COP) and relative germination time (RGT) were decreased while oxygen metabolism rate (OMR) and relative germination rate (RGR) were increased in GA3-soaked seeds, suggesting that exogenous GA-accelerated seed respiration. Our results suggested that seed soaking with exogenous GA3 was a simple and practicable method to improve deep-sowing tolerance during corn seed germination, and the significant promotions were attributed to vigorous respiratory metabolism.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黄土丘陵区雨养条件下山地果园有机材料结合集雨措施(organic materials combined with rainwater collection measures,OMR)对苹果园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2016年4月在陕西延安山地苹果园,以果树树冠投影面反坡修建鱼鳞坑和集雨坑,研究了有机材料用量分别为5 250kg/hm2(OMR1),4 500kg/hm2(OMR2),3 750kg/hm2(OMR3),0kg/hm2(CK)以及传统处理T对苹果园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测定了0—300cm土层土壤含水率和土壤电导率,0—200cm土壤土层硝态氮含量和0—100cm土层土壤容重和饱和导水率。结果表明:有机材料结合集雨措施能够显著增加果园0—300cm土层土壤含水率,OMR2处理土壤平均含水率增加最显著,有机材料结合集雨措施处理(OMR1、OMR2、OMR3)的土壤根系湿润区主要集中在0—100cm土层。0—300cm土层OMR2处理土壤多次平均含水率值最高,为14.87%;OMR1、OMR3、CK和T处理的土壤多次平均含水率分别为14.74%,14.80%,12.79%和8.66%。有机材料结合集雨措施处理能够显著增加0—200cm土层土壤硝态氮含量,尤其增加40—100cm土层土壤的硝态氮含量;有机材料结合集雨措施能够显著降低土壤容重,尤其是20—60cm土层的土壤容重;有机材料结合集雨措施能够增加土壤饱和导水率,尤其增加0—40cm土层土壤的饱和导水率;有机材料结合集雨措施能够增大土壤的电导率,并且峰值出现在60—100cm土层中,0—300cm土层土壤电导率呈现OMR2OMR1OMR3CKT。总体而言,在陕西延安采用有机材料结合集雨措施能够显著提高山地苹果园土壤含水率和土壤硝态氮含量,降低土壤容重,增大饱和导水率和电导率,使果树在适宜的环境中生长,促进当地山地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王鹏  汪李平 《农业工程学报》2005,21(Z2):194-196
研究了不同采收期和后熟时间对迷你黄瓜种子质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温室迷你黄瓜种瓜采种最佳的处理是雌花开放后40 d采收,5 d后熟以及45 d采收,10 d后熟.以上2种处理种子的千粒重、发芽率、发芽指数、幼苗平均鲜重及活力指数均达到了最大值;35 d采收,20 d后熟的处理结果最不理想.  相似文献   

14.
王鹏  汪李平 《农业工程学报》2005,21(14):194-196
研究了不同采收期和后熟时间对迷你黄瓜种子质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温室迷你黄瓜种瓜采种最佳的处理是雌花开放后40 d采收,5 d后熟以及45 d采收,10 d后熟。以上2种处理种子的千粒重、发芽率、发芽指数、幼苗平均鲜重及活力指数均达到了最大值;35 d采收,20 d后熟的处理结果最不理想。  相似文献   

15.
川南天然常绿阔叶林人工更新后枯落物层持水特性研究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对川南林区天然常绿阔叶林及其人工更新成檫木林、柳杉林和水杉林后林下枯落物层蓄积量、自然含水量和持水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枯落物层蓄积量天然常绿阔叶林(25.68t/hm^2)〉水杉林(18.14t/hm^2)〉檫木林(9.95t/hm^2)〉柳杉林(1.13t/hm^2)。天然常绿阔叶林枯落物层自然含水量分别是檫木林、柳杉林和水杉林的3.18倍、41.33倍和1.53倍。在整个持水过程中.前2h内各林分枯落物层持水作用较强。林下枯落物层持水量与浸泡时间之间的关系式为Q=alnt+b.吸水速率与浸水时间之间的关系式为V=kt"。枯落物层最大持水量、最大拦蓄量和有效拦蓄量均是天然常绿阔叶林〉水杉林〉檫木林〉柳杉林。因此,保护天然常绿阔叶林及其选择适宜的树种进行更新对于提高林下地表枯落物层水文生态功能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6.
小麦与油菜种子萌发对酸雨胁迫的反应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pH2.0、2.5、3.0、3.5、4.0、5.0模拟酸雨处理小麦和油菜种子试验结果表明,pH2.0时小麦和油菜种子不发芽,pH2.5时只有小麦异状发芽,pH≥3.0时小麦和油菜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均与pH值显著正相关,小麦异状发芽率则随pH值上升而降低。小麦和油菜的吸水值、呼吸速率、贮藏物质运转效率也与pH值显著正相关,小麦贮藏物质消耗率与pH值显著正相关,而油菜与pH值显著负相关;小麦和油菜的根、芽长抑制指数均与pH值显著负相关,且小麦抗酸雨胁迫能力强于油菜。  相似文献   

17.
基于光声光谱和TCA迁移学习的稻种活力检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种子活力是决定水稻产量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但目前水稻种子活力的近红外和高光谱等无损检测方法易受种子表皮颜色影响,且所建模型难以适应新品种。该研究提出基于光声光谱技术的稻种活力无损检测方法并结合迁移学习进行新品种稻种活力检测。首先,对Y两优、龙粳、南粳、宁粳、武运粳、新两优等具有区域代表性的典型6种水稻品种,进行高温高湿人工老化处理,得到0~7 d老化时间的水稻种子;再通过调制频率获得8种不同深度的光声光谱信息,用主成分分析、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算法对光谱降维得到特征光谱后,对Y两优、龙粳、南粳、宁粳、武运粳分别建立偏最小二乘回归(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PLSR)、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BP)、广义回归神经网络(Generalized Regression Neural Network,GRNN)、支持向量回归模型(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SVR)、深度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tural Network,CNN)的稻种活力预测模型,并选择最优调制频率;最后,通过迁移学习将建立的模型迁移到新两优稻种进行活力预测。结果表明,光声光谱最佳扫描频率为300 Hz,CNN预测模型精度较高,相关系数和均方根误差分别优于0.990 9、低于0.967 5;且经过迁移学习,仅需通过对源域数据的训练,即可直接对新品种稻种的活力进行精确预测;通过TCA迁移学习后,新两优稻种活力预测的相关系数从0.718 5提高到0.990 3。研究表明,采用光声光谱深度扫描技术对不同种类稻种的活力进行高精度检测是可行的,且经过迁移学习,仅需80粒新品种稻种信息即可实现稻种活力的精确预测。  相似文献   

18.
采用高光谱图像深度特征检测水稻种子活力等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实现水稻种子活力的准确检测,该文研究了一种基于高光谱图像技术结合深度学习的高精度检测方法。采用人工加速老化的方式得到老化0,1,2和3 d的1 200个水稻种子样本,使用高光谱成像设备获取不同老化天数样本的高光谱图像,并从单个样本区域提取其光谱信息。随后对1200个样本进行发芽试验,根据发芽试验结果将所有样本划分为高活力、低活力和无活力3个等级。采用小波阈值去噪(Wavelet Threshold Denoising,WTD)结合一阶导数(First/1~(st) Derivative,FD)的方法(WTD-FD)对原始光谱进行预处理,使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堆叠自动编码器(Stacked Auto-Encoder,SAE)分别从预处理光谱中提取特征变量。分别基于PCA和SAE特征变量构建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模型,并根据模型准确率确定较佳模型,最后使用灰狼优化算法(Grey Wolf Optimizer,GWO)对选择的模型进行参数优化。结果显示WTD-FD对原始光谱的预处理是有效的,使用从预处理光谱中提取的SAE非线性深层特征相比于PCA线性特征更具有代表性,基于其建立的SAE-SVM模型的准确率达到96.47%。SAE-SVM模型经过GWO优化之后,模型准确率提高到98.75%。研究结果表明,高光谱图像技术结合深度学习方法对水稻种子活力等级准确检测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低场NMR对羊肉贮藏过程中pH值和TVB-N的预测及验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不同贮藏条件下羊肉新鲜度检测的方法,采用低场核磁共振(LF-NMR)技术通过分析冷冻(-18℃)与冷藏(4℃)条件下羊肉的LF-NMR弛豫特性变化,及测定羊肉的pH值和挥发性盐基氮(TVB-N)含量的变化对其新鲜度进行分析检测。在此基础上,利用多元回归分析建立羊肉pH值、TVBN含量与其LF-NMR弛豫特性的相关性模型,并对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不同贮藏条件下,随着贮藏时间的增加,羊肉中pH值、TVB-N含量均逐渐增大并符合二项式关系,且相关系数分别为R~20.99和R~20.97。横向弛豫时间T_(22)、T_(23)随贮藏时间的延长显著缩短,T_(22)与贮藏时间呈线性关系(R~20.98),T_(23)与贮藏时间呈良好二项式关系(R~20.97),T_(2b)、T_(21)变化无规律且不显著。随贮藏时间的延长,峰面积比例S_(22)逐渐下降、S_(23)呈上升趋势(R~20.97),S_(2b)、S_(21)无明显变化规律。由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可知,TVB-N含量与T_(23)、T_2,pH值与T_(22)、T_2可建立良好的相关性模型(R~20.96)。模型验证合理,表明利用LF-NMR弛豫特性对不同贮藏条件下羊肉pH和TVB-N含量预测是可行的,这为通过LF-NMR弛豫特性对羊肉的新鲜度的检测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快速评价大豆种子活力,该文以人工加速老化后的大豆种子为原料,采用电喷雾萃取电离质谱(extractive electrospray ionization-mass spectrometry,EESI-MS)直接检测不同活力大豆种子水提液,获得其正离子模式下指纹图谱,结合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CA)和判别分析(discriminant analysis, DA),建立鉴别大豆种子活力的方法。结果表明,在正离子模式下,电喷雾萃取电离质谱结合多变量分析方法可以有效鉴别不同活力大豆种子。主成分分析提取了前3个主成分因子,累计贡献率达到94.80%,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的正确率都为100%,对外部验证样本进行判别分析,正确率为95%。电喷雾萃取电离质谱能快速鉴别不同活力大豆种子,为种子活力检测提供了一种快速、准确、高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