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3 毫秒
1.
为了确定双水相法从云芝CZW11发酵液中直接萃取漆酶的最佳条件及其对黄曲霉毒素B1的降解活性,本研究首先分析了聚乙二醇(PEG)分子质量和浓度、盐的种类和浓度、pH值等因素对漆酶萃取的影响,然后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了萃取条件,最后应用HPLC法测定漆酶作用后黄曲霉毒素B1的残留量。结果表明,选用PEG-(NH_4)_2SO_4双水相系统的最佳提取条件为PEG 4000浓度18.51%、(NH_4)_2SO_4浓度19.63%、pH值7.12,在此条件下漆酶的萃取率为90.39%。经3 min的反应,80U·m L-1的漆酶对黄曲霉毒素B_1的降解率可达46.32%。本研究结果为云芝漆酶的纯化提供了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并为酶法降解黄曲霉毒素B1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王会娟  刘阳  邢福国 《核农学报》2012,26(7):1025-1030
通过选择培养基平板培养法和液体发酵培养法筛选得到2株高产漆酶的平菇菌株P1和P2,并对平菇菌株产漆酶的培养基进行筛选,得到产漆酶的最适培养基为最低盐MSM培养基。菌株P1不仅产漆酶能力最高,而且降解黄曲霉毒素的能力也最好。在MSM培养基中培养10d时,产漆酶量高达769.44U/L,在800μl的反应体系中,790μl粗酶液可以将1000ng黄曲霉毒素B1降解到222.62ng,降解率为77.74%,并且平菇粗酶液降解黄曲霉毒素B1的能力与其中漆酶的含量呈一定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前期筛选获得了可降解黄曲霉毒素的平菇P1,为进一步提高其降解能力,通过优化平菇P1的培养条件,确定在培养温度30℃、转速200 r·min-1、培养基pH值6.0的条件下培养10d时,平菇P1发酵液降解黄曲霉毒素B1的效果最好,此时790μL平菇P1发酵液可以将1 000 ng黄曲霉毒素B1降解到175.7 ng,降解率达到82.43%。除了可以高效降解黄曲霉毒素B1,平菇P1发酵液还可有效降解黄曲霉毒素B2、G1和G2。平菇P1发酵液对黄曲霉毒素的降解是由多种酶参与的,它们之间存在累加效应。这一研究结果将为典曲霉毒高效降解酶的研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4.
王霞  华琳  张海龙  朱安宁  曹慧 《土壤》2017,49(5):919-925
从秸秆还田土壤中初筛获得一株高效纤维素降解菌CMC-4,根据菌株形态、理化性质及16S rD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为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以此为出发菌株,经亚硝酸钠诱变获得一株稳定高产纤维素酶突变株CMC-4-3。对CMC-4和CMC-4-3的产酶条件和酶学性质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CMC-4-3纤维素酶活力较CMC-4提高67.5%;其最适产酶条件是:37℃、pH 6.0、葡萄糖为碳源、蛋白胨为氮源、接种量2.0%、装液量60 ml/250 ml。该菌株所产纤维素酶的最适反应pH为6.0,且在4.0~7.0酶活力较稳定;最适反应温度为50℃,在20~80℃范围内均保持稳定;金属离子Fe~(2+)、Mg~(2+)、Co~(2+)、K~+对酶有激活作用,其余离子均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而Cu~(2+)和Ca~(2+)抑制作用最强,酶活力减弱近50%,是该酶的强效抑制因子。诱变前后菌株产酶条件和酶学性质等部分表型发生了变化,而突变菌株显示出了更宽泛的环境适应范围。据此,获得一株高效产纤维素酶、耐受范围广的具纤维素降解能力的地衣芽孢杆菌,而CMC-4-3和CMC-4的表型可作为深入探讨基因型变化的线索。  相似文献   

5.
从现有309份菌种资源中筛选出木聚糖酶高产菌株(Erwinia),发酵液酶活达到408 U.采用超滤和凝胶层析法从发酵液中分离纯化出电泳纯木聚糖酶,回收率高达69.17%,比活达到28453.6U/mg.酶学性质研究结果显示,采用SDS-PAGE和凝胶层析测得分子量分别为22.54和21.89 kD;IEF-PAGE测得等电点为9.63;以燕麦木聚精为底物时,K_m和V_(max)分别为0.5mg/mL和533 U;最适作用pH 5.8,稳定pH 3.4~6.4;最适作用温度60℃,在pH 5.8条件下稳定温度0~65℃;Fe~(2+)和Co~(2+)有激活作用,Cu~(2+)有强烈抑制作用.用ESI-MS/MS法分析,该菌株分泌的木聚糖酶氨基酸序列与GenBank上登录的木聚糖酶基因表达的氨基酸序列一致.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灰葡萄孢霉角质酶的酶学性质以及角质酶对植物角质层的降解作用,以灰葡萄孢霉为材料,采用角质诱导的方法得到角质酶发酵液,上清液经过分离得到角质酶粗提液,采用分光光度法探究温度、pH值、金属离子及有机溶剂对角质酶活力的影响,并通过扫描电镜探究角质酶粗提液对葡萄角质层的作用。结果表明,灰葡萄孢霉角质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35℃,最适反应pH值为7.5,此条件下能够保持较高的热稳定性;Na+、Mg2+、Ca2+对酶活有促进作用,而Zn2+、Cu2+、Fe3+对酶活有抑制作用;甲醇、丙酮、异丙醇对酶活具有促进作用,乙醇、乙腈和三氯甲烷对酶活具有抑制作用;角质酶粗酶液对葡萄角质层具有明显的降解作用。本研究结果为果蔬采后病害的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一株产高温蛋白酶耐热菌BY25的产酶条件与酶学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素萍  林先贵  王一明 《土壤》2010,42(3):410-414
对菌株BY25的生长条件、产酶条件及其产生的蛋白酶的酶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BY25的最高生长温度为55℃,最适生长温度为50℃,最佳产酶温度为30℃,最佳培养起始pH为8.0,最佳C源为葡萄糖,高通气量明显提高菌株产酶能力。在以上条件下培养52 h,上清液蛋白酶活力达4 170 U/ml。酶学性质研究表明:该蛋白酶为高温中性金属蛋白酶,最适反应pH为7.0,最适反应温度为55℃,具有良好的pH耐受性和较好的热稳定性;EDTA能强烈抑制酶活力,而Fe2+、Cu2+对酶活力也具有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聚丙烯二氧化钛负载膜固定化农药降解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聚丙烯负载二氧化钛膜固定农药降解酶(EC3.1. 8. 2),研究了酶固定化的条件,选择农药甲基对硫磷进行了降解试验。结果表明,酶固定化最佳时间为1.5 h,最适固定温度为20℃,最佳固定化酶液浓度为1.6 mg/mL。吸附农药降解酶的聚丙烯负载二氧化钛酶膜,通过与游离酶的比较,固定化酶最适反应温度有所偏移,提高了5℃,酶降解农药的最适pH值为8.5,对农药甲基对硫磷的降解率30 min内达到70%以上,并且固定后的二氧化钛酶膜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利用定向进化技术对来自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ZJF-1A5的β-葡聚糖酶基因进行改造,并对野生酶和突变酶的酶学性质进行研究。获得了2株可以产较高热稳定性酶的突变体,分别被命名为EGs1和EGs2。酶学性质分析结果显示,与野生酶相比,EGs1和EGs2突变酶的半失活温度分别提高了3和5℃,达到了65.5和67.5℃;突变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也提高了5℃,达到了60℃;2个突变酶对地衣多糖的水解能力分别提高28%和降低21.6%;对地衣多糖的亲和力未见改变;野生酶和EGs1突变酶最适pH6.5,而EGs2突变酶最适pH7.0;野生型和突变型β-葡聚糖酶都有较宽的pH稳定范围,在pH6.0~8.5的范围内放置48h,仍保持80%以上的酶活力。遗传稳定性检验结果表明,突变株的遗传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10.
从水牛瘤胃内容物的添加滤纸为碳源的富集培养物中提取未培养微生物的总DNA,以柯斯质粒为载体构建了1个含约8000个克隆的宏基因组文库,对文库进行活性筛选获得1个既表达CMCase活性又表达4-MUCase酶活性的克隆。亚克隆及测序分析发现1个潜在的可编码333个氨基酸的ORF(Open Reading Frame),其蛋白质产物与1个来源于未培养细菌的糖苷水解酶家族5的纤维素酶Cel A的同源性最高,两者的一致性为53%,相似性为68%。将PCR扩增的该基因完整的ORF克隆入表达载体pET30a(+),在大肠杆菌中得到其过量表达产物。经过Ni-NTA纯化后,该表达产物(Umcel5K)具有CMCase活性和4-MUCase酶活性,其最适pH是4.5~5.0,最适温度是50°C。pH耐受性检测表明,该酶在pH4~4.5比较稳定。温度耐受性实验表明该酶不耐高温,在55°C以下比较稳定。经过镍柱纯化的酶液比活为26.15 U/mg。部分金属离子如Fe3+、Cr2+或Cu2+会抑制该酶的酶活,而另外一些金属离子如K+、Li+等对Umcel5K的活性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1.
食用菌栽培产业的扩大及发展,一方面给社会提供了美味和高质量的食品,另一方面也广泛地利用了各种生物废弃物,但后者常常又会由于环境污染而引起食用菌污染(尤其重金属污染)问题,本文就国内外的食用菌重金属污染研究作一综述,并提出了食用菌重金属污染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2.
针对食用菌行业信息化的需要,运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构建食用菌产业信息化服务体系,同时建立了高效的应用示范。开展了食用菌技术集成和专家知识库建设、食用菌技术研发合作交流、技术与产品交易服务、科技远程培训系统建设,以及在食用菌行业的应用示范研究。体系信息量大、知识全面、图文声型并茂,能多角度、全方位地满足食用菌行业科技信息服务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
Utilization of microbes including white-rot fungi and bacterial strains for decolorization of synthetic dyes is one promising strategy of an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and cost-competitive alternative to physico-chemical decomposition processes for treating industrial effluents. In this study, the biodegradation ability of the white-rot fungi Polyporus sp. S133 that produce high laccase was investigated in order to decolorize anthraquinone-type dye. Parameter including pH, temperature, and non-ionic surfactant were used to comparatively study the decolorizing effects on Remazol Brilliant Blue R (RBBR). The purified laccase totally decolorized 200 mg L−1 initial concentration of RBBR dye when only 1.5 U L−1 of laccase was used in the reaction mixture. The optimal decolorization rates were achieved at pH 5 and at a temperature of 50°C. N-hydroxybenzotriazole, a small molecular weight redox mediator, was found to accelerate the decolorization. Tween 20 inhibited the decolorization while Tween 80 and Brij 35 showed no inhibition effect. Two compounds were identified as the intermediates (m/z 304.3 and m/z 342.2).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laccase from Polyporus sp. S133 is a powerful tool for the decolorization of anthraquinone dyes. A pathway for the metabolism of the RBBR by laccase of Polyporus sp S133 was proposed. These proposed pathways could contribute to a better comprehension of the mechanisms used by oxidative enzymes to transform organic compounds.  相似文献   

14.
本文概述了菌根性食用菌的研究现状和开发利用情况,特别近10年来在驯化培养、土壤接种、生理生化等方面的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15.
随着食用菌产业发展,食用菌栽培户在食用菌栽培过程中劳动力短缺的问题日益凸显。为了加深对目前食用菌栽培户劳动力短缺问题的认识并为今后解决劳动力短缺问题提供参考,本研究在对黄松甸镇一农村社区进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导致食用菌栽培户劳动力短缺的原因,并对解决劳动力短缺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和措施,为实现食用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寻求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随着食用茵产业发展,食用茵栽培户在食用茵栽培过程中劳动力短缺的问题日益凸显。为了加深对目前食用茵栽培户劳动力短缺问题的认识并为今后解决劳动力短缺问题提供参考,本研究在对黄松甸镇一农村社区进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导致食用茵栽培户劳动力短缺的原因,并对解决劳动力短缺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和措施,为实现食用茵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寻求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食用槟榔加工过程中真菌群落组成及多样性动态变化情况,以食用槟榔加工过程中不同阶段的槟榔籽为研究对象,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其真菌rRNA基因ITS1区进行测序分析。结果显示,未入苏发籽、入苏发籽、洗籽、烤籽、上胶籽、去芯籽、点卤籽和成品籽8类共24个样品的真菌归类为9个门,31个纲,84个目,164个科,226个属的520个操作分类单元(OTU),优势菌属包括Aspergillus(曲霉属)、Cladosporium(枝孢属)、Candida(假丝酵母属)、Lecanicillium(蜡蚧属)、Simplicillium(拟青霉属)、Penicillium(青霉属)、Tuber(块菌属)、CyberlindneraRhodotorula(红酵母属)、Cutaneotrichosporon、unidentified Saccharomycetales_fam_Incertae_sedis(未鉴定出的发菌)、unidentified Saccharomycetales(未鉴定出的酵母)和unidentified Malasseziales(未鉴定出的马拉色菌),其中槟榔内生菌Aspergillus为整个加工过程中的绝对优势真菌,相对丰度达66.70%~97.67%,其余优势真菌在不同槟榔加工过程中差异较大。多样性分析表明,未入苏发籽、洗籽、烤籽和点卤籽真菌组成结构较为相似,入苏发籽、上胶籽、去芯籽和成品籽真菌组成结构差异明显。本研究结果表明槟榔加工过程中真菌丰富度差异不大但多样性差异明显,其中成品籽真菌多样性较其他组真菌组成结构差异最大。本研究为后续食用槟榔防霉技术的研发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8.
采用灭菌土培、非灭菌土培、田间蔬菜种植、添加外源降解菌土培试验研究了土壤中双氰胺(DCD)降解及与降解菌的关系。结果显示,不论是单施DCD、尿素配施DCD,还是碳酸氢铵配施DCD的土壤,灭菌处理的土壤中DCD半衰期分别比不灭菌处理的长13.56、5.79、14.51d。降解菌生长期间,降解菌总量(x)与DCD降解呈显著正相关,拟合的线性方程为y=3.1841x-2.5452,r=0.9752。外源DCD降解真菌可在灭菌土壤中定殖并有效降解DCD,培养15d后,U+DCD+DCD降解菌处理土壤中DCD降解真菌的数量增加至36.40×105cfu,且DCD含量极显著降低。这些结果表明土壤中DCD降解与降解菌关系极为密切,添加外源真菌加速了土壤中DCD降解。  相似文献   

19.
食用菌栽培相关木霉种的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木霉污染的食用菌菌筒和子实体中分离纯化了49株木霉菌株。采用形态学方法以及ITS/5.8S测序分析,对这些木霉菌进行了分类鉴定。结果表明,中国福建、浙江等省食用菌栽培相关木霉种以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 Rifai和长枝木霉T. longibrachiatum Rifai为主,少量为深绿木霉 T. atroviride Karsten和棘孢木霉T. asperellum Samuels;木霉污染菌的种类与采集地点、食用菌的种类有一定相关,如在浙江庆元香菇Lentinus edodes (Berk.)sing菌筒中分离的木霉主要是哈茨木霉,在广州刺芹侧耳(杏鲍菇)Pleurotus enyngii菌筒中分离的木霉主要是棘孢木霉,而从福建浦城食用菌污染袋中分离的木霉主要是深绿木霉。两种分类方法对木霉鉴定结果基本一致,因此形态学分类方法结合分子生物学方法使食用菌栽培相关木霉种的分类鉴定更准确和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