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正>等离子体不是一种特殊物质,它只是物体存在的一种状态,也被称为物体的第四种状态。人们都知道物体存在的状态与物体所处的温度有直接的关系。当固体加热温度升高会变为液体,液体加热会变为气体,如果对气体再加热,当温度达到一定程度就形成了等离子体。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技术是一项农业物理技术。它是在农作物播种前5-12天之间用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机对种子进行处理使农作物增产的高新技术,其播种方法与常规相同。就是在等离子体种  相似文献   

2.
知识回顾一、质量 1.定义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质量,用字母“m”表示。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对于一个给定的物体.它的质量是确定的,不随物体的形状、位置、状态和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相似文献   

3.
2005年在吉林省政府的支持下,由吉林省农机推广站负责在吉林省实施完成了“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技术”的试验示范工作,分别在吉林省内的30个县(市)对20多种农作物进行了田间试验示范,取得了显著的应用效果。据全省2005年年终统计:在同等条件下,同未使用“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技术”的田块相比,全省玉米平均增产幅度在6%~12%,大豆平均增产8%~14%,水稻平均增产10%~15%,瓜菜增产更加明显增产高达10%~25%。实践证明:通过使用“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技术”对种子处理,激发种子活性,促进作物生长发育,防治病虫害,提高作物产量和改善产品品质;对农作物生…  相似文献   

4.
种子经过等离子体种子机处理技术是一项全新的现代农业物理技术,它是借鉴航天育种中宇宙射线对种子影响的物理原理,采用高压电弧等离子体辐射与交变电磁场作用相结合,在农作物播种前用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机对种子进行处理,达到农作物显著增产的新技术。本文从等离子体种子处理的原理和应用来简单说明此项技术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5.
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技术是一项全新的现代农业物理技术,它是借鉴航天育种中宇宙射线对种子影响的物理原理,采用高压电弧等离子体辐射与交变电磁场作用相结合,在农作物播种前用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机对种子进行处理,达到农作物显著增产的新技术.文章从等离子体种子处理的原理和应用来简单说明此项技术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6.
“华巨”秸秆微贮宝是武汉市华巨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开发的一种“秸秆快速微贮生物添加剂”,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发明专利证书(专利号:IL9711976·X)。它具有以下特点:1. 多菌种复合作用。该产品是由6株秸秆发酵菌和1种酶经科学配伍,通过生物工程技术发酵制得,具有降解纤维素,增  相似文献   

7.
“疯长”是指茄果类蔬菜在生长期间的非正常“徒长”、“狂长”。“疯长”是造成苗(枝)抽生太长,枝叶过旺,苗(枝、叶)间相互遮挡,通风受光不良,植株开花少、落果多、产量低、品质差的一大障碍因子。常规解决“疯长”的方法有两种:一是采用深中耕的物理方法切断部分根系控制生长  相似文献   

8.
通过几年来我市多个乡镇的试验结果证明。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技术对农作物的生长和粮食增产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技术是被国家科技部列为“十五”第一生物和现代农业国家高科技研究发展计划“863”农业发展的科研项目.是一项使农作物显著增产的国家高新技术。极具推广价值,科技含量高、实用性强、综合优势明显,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机是实施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技术的前提条件,被农民朋友称为可致富的“太空机”。  相似文献   

9.
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技术属于现代物理农业技术范畴,是物理技术和农业生产有机结合的一种新的生产方式,主要原理是利用具有生物效应的电、磁、声、光、热、核等物理因子操控植物的生长发育及其生活环境,对作物种子进行技术处理,可以激活种子的生命力,加速酶的转化,增加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促进基因的表达,从而使作物从种子萌发到成熟结果,...  相似文献   

10.
李文平 《吉林农业》2010,(7):120-120
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技术是一项农业物理技术,在促进作物的增产、增收方面具有巨大促进作用,文章通过对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技术原理及其在衡水农业生产中的实验和推广进行了介绍,分析了等离子种子处理技术的巨大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董权 《吉林农业》2011,(3):102-102
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技术是指农作物种子在播种前的等离子体技术处理,达到增产目的高新技术。其技术原理是:采用机械和光物理等方法对种子进行处理,激发种子内部各种功能因子的生物活性,充分发挥农作物种子自身的增产潜力,促进作物的生长发育,提高其产量和品质,增加经济效益。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技术是一项绿色、环保新技术。  相似文献   

12.
在物理教学中 ,让学生形成概念 ,掌握规律 ,并在此过程中发展认知能力 ,提高素质 ,是教学的核心任务。其中物理概念的教学是整个物理教学的基础 ,是重点也是难点。因此 ,物理概念的教学是物理教师必备的基本功之一。物理概念的教学过程可分为引入、形成和巩固三个阶段。一、概念的引入(一 )明确引入概念的目的。引入概念之前 ,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引入这个概念 ,它的物理意义是什么。例如引入速度这个概念 ,首先应明确引入“速度”的目的。物体位置的变化可以用位移来表示 ,但不同的物体在相同的时间内发生的位移不同 ,即位置的变化快慢不…  相似文献   

13.
失眠、恶心、心悸、浮肿、气喘,这些似病非病的状态被医学界称为“亚健康”状态或“第三状态”。 从医学心理学角度讲,这些症状的产生可能是由于繁多的社会信息刺激,使人的交感神经长期处于兴奋状态而引起了身体亢奋,久而久之,两种神经的配合失调,从而形成“亚健康”的病理基础。由于是神经功能方面的问题,尚没有引起内脏  相似文献   

14.
嘎然而止地一辆高速运行的汽车,将会造成机车部件的损毁,然而缓慢减速而停的车辆则安全无恙。这个现象告诉我们一个这样的哲理:“任何物体,当对该物体加外力突然改变物体的状态,将必然引起物体的物理结构的变化。”这个道理对于体育教学训练也同样有指导意义,所以在体育教学中,课前要有准备活动,课后要进行整理活动。准备活动,体育课的教学中已普遍引起重视,而整理活动与准备活动相比显得有些不够重视,方法不多,手段也不活。整理活  相似文献   

15.
物理农业(Physical agriculture)是物理技术和农业生产的有机结合,它是一种新兴的农业生产技术.可有效替代农药、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对农作物具有增产作用,能保证设施农产品达到高质量、绿色、无污染的标准;同时,物理农业技术在畜禽设施养殖方面也有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6.
综合分析了国外冷等离子体技术的杀菌机理与技术优势、应用现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重点,认为作为一种新兴的非热杀菌技术,冷等离子体技术在果蔬保鲜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科学”与“人文”由分野到整合,已成为知识经济时代教育改革中学科建设的一种趋势。其实,物理史学原本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产物。它有其固有的特点,既具有深奥的物理学科知识,也有较多的人文科学素养于其中。因此,物理教学以易名为物理教育为宜,不仅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其能力,更应是一种课程文化的浸润与陶冶。那么,如何于教学过程中渗透科学的人文教学价值,从而使物理教学焕发出新的生机呢?方法当然很多。本文仅从物理教师自身素质人文化的角度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8.
公众的化学再教育已提出许多年,且也有相应的图书如“化学、人类、社会”、“比学和我们”等,以及一些科技报刊。但真正成为公众自觉的读物并自觉的用化学知识指导自身的行动还远远不够。然而,在高度技术的今天,每个公民都有必要进行化学再教育并应有紧迫感。首先,热力学第二定律的限制,即“热不能自动地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其本质是过程的不可逆性。这就决定了我们所处的时空中,小到分子、原子、电子等微观粒子,大到宇宙中星体,其物理和化学过程都具有不可逆性。敌人类的自然活动以及社会活动都将存在能量变换的效率问题即…  相似文献   

19.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深,不同文化间的冲突也在日益影响着人们的心理和生活,呈现出一种迷茫、求新的思维状态。文章着力探讨文化冲突的形成和现状,提出正视存在和积极应对的建议,以粉碎西方发达国家“和平演变”的阴谋。  相似文献   

20.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针对学生初学物理的困难,通过实验引入概念、得出物理规律、检验猜想、发展新知,可以激发学生对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培养科学的研究、探索精神。因此,演示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也是目前素质教育最薄弱的环节之一,但对于演示实验往往存在以下突出问题。一、课前准备不充分演示实验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是教师备课的重要内容,需要教师认真研究和准备。有的教师课前对演示实验的准备不足,目的不明确,选择器材不当,事先没有预作,因此不能掌握实验的关键所在,结果造成演示失败或出现事与愿违的情况,以致在课堂上手忙脚乱,适得其反,只好“强行”让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