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5组二元断奶仔猪饲喂不同能量、粗蛋白水平的饲料,研究不同饲料营养水平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能量水平下,高蛋白组的日增重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能量对断奶仔猪的影响不显著,但在高蛋白水平下,高能量组的饲料转化率优于低能量组(P0.05)。  相似文献   

2.
通过5组二元断奶仔猪饲喂不同能量、粗蛋白水平的饲料,对比分析不同饲料营养水平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能量水平下,高蛋白组的日增重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能量对断奶仔猪的影响不显著,但在高蛋白水平下,高能量组的饲料转化率优于低能量组(P0.05)。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5组二元断奶仔猪饲喂不同能量、粗蛋白水平的饲料,研究不同饲料营养水平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能量水平下,高蛋白组的日增重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能量对断奶仔猪的影响不显著,但在高蛋白水平下,高能量组的饲料转化率优于低能量组(P<0.05).  相似文献   

4.
早期断奶的仔猪由于受环境及营养应激的影响,常表现出厌食或拒食、消化机能紊乱、腹泻、水肿、生长迟滞和饲料利用率低等所谓的"仔猪早期断奶综合症",从而严重影响了养猪业的经济效益。其中导致仔猪早期断奶综合症的主要因素是营养应激。通过对5组二元断奶仔猪饲喂不同能量、蛋白水平的饲料,研究不同饲料营养水平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能量水平下,高蛋白组的日增重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能量对断奶仔猪的影响不显著,但在高蛋白水平下,高能量组的饲料转化率优于低能量组(P<0.05)。  相似文献   

5.
试验通过饲喂不同能量、粗蛋白水平的饲粮,研究其对育肥后期三江白猪的生产性能及胴体指标和肌肉品质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高能高蛋白饲粮组日增重最高;低能高蛋白饲粮组取得理想的饲料报酬和较高的胴体瘦肉率(P〈0.05);低能低蛋白饲粮组与高能高蛋白饲粮组屠宰率较高(P〈0.05);高能低蛋白饲粮组的背膘较厚差异显著(P〈0.05);各组的pH值差异显著(P〈0.05),均没有劣质肉出现;高能低蛋白饲粮组的肌肉嫩度较差(剪切力值较高)(P〈0.05);  相似文献   

6.
试验选用9窝83头断奶仔猪为试验对象(平均断奶日龄为28d),随机分成3组,分别饲喂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1%,2%柠檬酸的饲粮,探讨饲喂不同pH值的日粮对断奶仔猪腹泻程度及平均个体增重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饲喂pH值低的日粮显著降低了断奶仔猪的腹泻率并提高了仔猪的日增重(P〈0.05),以添加2%柠檬酸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能量水平对舍饲断奶藏仔猪生产性能、养分消化率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体重(4.967±0.111)kg的健康断奶藏仔猪45头,随机分成5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3头猪。试验期28 d,分别饲喂藏猪消化能水平为11.72、12.13、12.55、12.97和13.39 MJ·kg~(-1)的饲粮,测定其生产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进行消化试验,采用内源指示剂法测定饲粮的养分消化率。【结果】随着饲粮能量水平的升高,断奶藏仔猪日增重逐渐增加,料肉比逐渐降低(P0.05),而平均日采食量与平均末重没有显著差异(P0.05),11.72 MJ·kg~(-1)组日增重显著低于12.97与13.39 MJ·kg~(-1)组,而料重比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干物质、粗脂肪、粗纤维与无氮浸出物的消化率随饲粮能量水平的上升逐渐提高(P0.05),总能消化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P0.05),粗蛋白质与粗灰分的消化率受饲粮能量水平的影响不显著(P0.05);血清谷草转氨酶与谷丙转氨酶浓度随饲粮能量水平的升高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消化能水平为12.13与12.55 MJ·kg~(-1)处理组谷丙转氨酶浓度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其他指标受饲粮能量水平的影响不显著(P0.05)。【结论】综合考虑生产性能、养分消化率和血液生化指标认为,饲喂断奶藏仔猪玉米豆粕型饲粮,当饲粮粗蛋白质水平为16%时,适宜的消化能水平为12.55 MJ·kg~(-1)。  相似文献   

8.
植酸酶和木聚糖酶对仔猪钙、磷代谢及骨骼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采用完全随机设计,将90头35日龄断奶仔猪分为5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研究在饲粮中添加植酸酶和木聚糖酶对断奶仔猪钙、磷代谢及骨骼发育的影响。5组分别饲喂:①玉米-豆粕基础饲粮(正对照组,PC);②基础饲粮降低75%磷酸氢钙(负对照组,NC);③负对照组饲粮+植酸酶(植酸酶组,phy);④负对照组饲粮+木聚糖酶(木聚糖酶组,xy);⑤负对照组饲粮+植酸酶+木聚糖酶(植酸酶-木聚糖酶组,pay—xy),植酸酶的添加量为750U·kg^-1,木聚糖酶的添加量为4000U·kg^-1。结果表明:单独添加植酸酶和木聚糖酶或两者同时添加均使磷消化率极显著提高(P〈0.01)、排出量显著降低(P〈0.05),血液磷浓度达到正常磷水平;添加酶的各组钙的消化率显著高于负对照组(植酸酶组、植酸酶一木聚糖酶组P〈0.01;木聚糖酶组P〈0.05);添加酶的各组猪掌骨灰分均显著高于负对照组(P〈0.05),但与正对照组无显著差异;添加植酸酶或木聚糖酶仔猪的酿骨强度均显著高于负对照组(P〈0.05),但木聚糖酶组猪的跟骨强度仍显著低于采食正常磷饲粮的正对照组(P〈0.05)。因此,在断奶仔猪低磷饲粮中添加植酸酶或木聚糖酶都不同程度地促进了钙、磷的消化利用和骨骼生长,但两种酶同时添加没有显著的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9.
营养水平对断奶仔猪胴体及肉质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长×大二元断奶仔猪为对象,研究不同营养水平日粮对断奶仔猪胴体及肉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高能高蛋白组、低能高蛋白组及标准营养组的日增重、料重比及胴体瘦肉率与其它各营养水平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高能高蛋白组与低能高蛋白组的眼肌面积显著高于高能低蛋白组、低能低蛋白组与标准营养组(P<0.05);高能高蛋白组与低能高蛋白组的肌肉失水率显著高于高能低蛋白组、标准营养组与低能低蛋白组(P<0.05);高能高蛋白组及低能低蛋白组的pH24显著低于其它三个处理组(P<0.05);5个营养水平组间的肌肉嫩度、pH1没有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0.
不同断奶时间和体重的仔猪对简单饲粮和复杂饲粮的反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72头仔猪研究了断奶时间、断奶体重和饲粮类型对仔猪断奶后生产性能的影响。仔猪分别在25、35和45日龄断奶,每个日龄组选大、中、小三种体重猪各8头,分成二组。分别饲喂玉米一豆饼简单饲粮和含3%乳清粉、2%全脂奶粉和3%鱼粉的复杂饲粮。试验至70日龄结束。结果表明,随断奶日龄提高,70日龄体重(FW)和饲料利用率(FCR)提高(P<0.01),但35与25日龄断奶差异不显著(P>0,05);25日龄断奶猪的血清尿素氧含量极显著(P<0.01)高于35和45日龄组。随断奶体重增加,FW和采食量增加(P<0.01),但是FCR没有明显改善(P>0.05);大体重猪的血清脲氮明显(P<0.05)低于中、小体重。与复杂饲粮比较,使用简单词粮时,仔猪FW、采食量、FCR均明显下降,而血清尿素氮明显上升(P<0.01)。水平组合比较表明,断奶早或体重小而喂复杂饲粮的猪与断奶晚或/和体重大而喂简单饲粮的猪具有相近的生长成绩。回归分析表明,断奶体重比断奶日龄对生长性能的影响更大;采食量是影响断奶后生长性能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1.
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分组设计,选择28日龄(28日龄断奶)个体重相近、健康、遗传基础相似的仔猪(杜洛克×长白×大约克三元杂交)120头,随机分为4组,分别饲喂不含血浆蛋白粉饲粮和含血浆蛋白粉0%、3.5%、5%和7.5%的饲粮,研究血浆蛋白粉对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期14d。试验结果表明,随着仔猪饲粮中血浆蛋白粉含量的增加,仔猪的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提高,料重比和腹泻率下降。各处理组的平均日增重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各处理组料重与对照组比差异极显著(P〈0.01)。综合考虑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率,以添加血浆蛋白粉5%饲喂断奶仔猪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2.
选用26日龄断奶的长白X荣昌杂交仔猪,研究饲粮类型,饲粮粗蛋白质(CP)水平(常规CP水平和氨基酸平衡的低CP水平)和饲粮中添加抑菌促生长剂对早期断奶仔猪结肠的影响。结果显示:(1)采食全植物蛋白型饲粮(CP21.6%)de的仔地肠组织病变指数显著高于采食复合蛋白型饲粮的仔猪(P〈0.05)。(2)与采食常规CP水平(21.8%)饲粮的仔猪比较,低CP(17.8%)氨基酸平衡饲粮可使结肠组织病变指  相似文献   

13.
10—20kg仔猪粗蛋白需求参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选用体重约10kg的三元杂交[杜(大长)]仔猪头,分为7组,每组2个重复,每个重复5头猪。分别饲含粗蛋白质(CP)水平为15%,17%、18%、19%、20%、21%和22%玉米豆粕-进口鱼粉-乳清粉型饲粮,研究饲粮CP水平对10-20kg仔猪生产性能和血清尿素氨(SUN)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5%-18%的CP水平范围内,随着饲粮水平的升高,仔猪平均日增重趋于增加(P>0.05),料重比趋于降低(P>0.05),在18%-22%的CP水平范围内,随着饲粮CP水平的升高,仔猪生产性能没有改善。血清尿素氨浓度随饲粮CP水平升高而极显著升高(P,0.01),其中CP15%和19%组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在CP20%-22%组术显著升高(P<0.01).以上结果显示,在满足必需氨基酸需要的条件下,10-20kg断奶仔猪生长所需的饲粮CP水平为18%,日需要量为157g/d.  相似文献   

14.
刘化伟  石宝明  娄蕾  王红 《中国农业科学》2012,45(12):2455-2461
【目的】研究饲粮中添加色氨酸对仔猪混群后行为、相关激素水平和 5-羟色胺受体2A(5-HT2A)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44头体重相近(8.00±0.25)kg 的28日龄断奶仔猪随机分为3个处理组,即对照组、处理组Ⅰ和Ⅱ;每组设6个重复,每个重复有8头猪。对照组饲喂色氨酸含量为0.21%的基础饲粮,处理组I和Ⅱ分别在基础饲粮的基础上添加0.1%和0.2%的色氨酸,饲喂28 d后混群,观察猪的争斗行为和日常行为,测定唾液皮质醇浓度、下丘脑5-羟色胺含量和5-HT2A基因表达量。【结果】混群后,与对照组相比,添加色氨酸的处理组仔猪争斗时间和争斗次数显著降低(P<0.05),趴卧行为显著提高(P<0.05),站立行为显著降低(P<0.05),采食、犬坐行为无显著差异(P>0.05);随饲粮色氨酸水平的提高,仔猪唾液皮质醇含量显著降低(P<0.05),下丘脑中5-羟色胺浓度显著升高(P<0.05),下丘脑中5-HT2A mRNA相对表达量依次降低,其中添加0.2%的色氨酸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满足仔猪色氨酸营养需要(0.21%)的基础上,额外添加0.1%和0.2%的色氨酸能提高仔猪下丘脑5-羟色胺的含量,调控5-HT2A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降低仔猪混群后唾液皮质醇的含量,进而缓解仔猪混群后的应激行为。  相似文献   

15.
《饲料博览》2014,(12):16-16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能量和蛋白质浓度的饲粮中添加屎肠球菌DSM7134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养分消化率、血液指标、粪中微生物以及粪中有害气体含量的影响。将平均体重为6.1±0.35 kg的断奶仔猪140只随机分为4组,有两个屎肠球菌浓度(0或1×109cfu·kg-1饲粮)和两个能量和蛋白水平。试验共进行28 d。每个处理有7个重复,每个重复5头猪。高浓度能量、蛋白质和屎肠球菌饲粮组的15~28 d和整体的平均日增重和肉料比显著增加(P0.05)。与不添加屎肠球菌饲粮组相比,添加组在第14和28天氮的表观总肠道消化率(ATTD)显著增加(P=0.033和0.030)。与低浓度能量、蛋白无屎肠球菌组相比,高浓度能量、蛋白有屎肠球菌组能量的ATTD显著增加(P0.05)。与低浓度能量、蛋白无屎肠球菌饲粮相比,高浓度能量、蛋白有屎肠球菌的饲粮组的血清Ig G浓度显著增加(P=0.039)。在第14和28天时,分别在屎肠球菌组中添加粪中乳酸杆菌含量显著增加(P=0.009和0.013),NH3含量显著下降(P=0.013和P=0.032)。添加屎肠球菌组在第28天时粪中大肠杆菌数量显著下降(P=0.024)。研究表明,高浓度能量、蛋白饲粮中添加屎肠球菌DSM7134 1×109·kg-1饲粮对断奶仔猪的生长性能和养分消化率有该杀作用。  相似文献   

16.
试验在3所大学进行,选用1320头杂交仔猪,旨在评价饲粮中不同乳糖水平对保育期阶段3(保育期共4个阶段)即断奶后第3和4周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仔猪在15~20d断奶(初始体重6.2kg),并分配到5个处理中,每个处理有24个重复(每所大学饲喂8个重复),其中两所大学的16个重复中,每个重复含5头试猪,另外1所大学的8个重复中,每个重复含23头试猪。断奶后第1周,所有仔猪均采食复合阶段1饲粮(含乳糖20%);断奶后第2周,所有仔猪均采食复合阶段2饲粮(含乳糖15%)。断奶后第3和4周仔猪采食阶段3饲粮,乳糖含量分别为0,2.5%,5.0%,7.5%或10.0%,然后所有仔猪采食1~2周(阶段4)相同的玉米豆粕饲粮。乳糖来源为乳宝80,含乳糖80%。阶段1,2和3饲粮在相同场所配制。隔周称量仔猪体重,并计算饲粮采食量。研究表明,在最初2周内,采食相同饲粮的所有试猪间平均日增重、日饲料采食量和增重饲料比均没有显著差异(P=0.10)。在3和4周(阶段3)饲喂5种不同乳糖水平饲粮,随着乳糖水平的增加,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饲料采食量线性增加(P〈0.01),但是增重饲料比不受影响(P=0.10)。阶段3中乳糖水平为7.5%时,虽然二次指标(增重饲料比)差异不显著,但是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饲料采食量最高。与饲喂不添加乳糖饲粮的试猪相比,饲喂乳糖水平为7.5%的饲粮的试猪体增重多增长350g·只^-1,同时多消耗饲粮420g·只^-1,且多增长的体重(294g·只^-1)大部分维持到断奶后5~6周即试验结束时。结论:仔猪对保育期中后段饲粮中乳糖含量做出相应应答,且这些应答在不同的管理和设施条件下获得。  相似文献   

17.
保育期中后段乳糖水平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影响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在3所大学进行,选用1320头杂交仔猪,旨在评价饲粮中不同乳糖水平对保育期阶段3(保育期共4个阶段)即断奶后第3和4周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仔猪在15~20d断奶(初始体重6.2kg),并分配到5个处理中,每个处理有24个重复(每所大学饲喂8个重复),其中两所大学的16个重复中,每个重复含5头试猪,另外1所大学的8个重复中,每个重复含23头试猪。断奶后第1周,所有仔猪均采食复合阶段1饲粮(含乳糖20%);断奶后第2周,所有仔猪均采食复合阶段2饲粮(含乳糖15%)。断奶后第3和4周仔猪采食阶段3饲粮,乳糖含量分别为0,2.5%,5.0%,7.5%或10.0%,然后所有仔猪采食1~2周(阶段4)相同的玉米豆粕饲粮。乳糖来源为乳宝80,含乳糖80%。阶段1,2和3饲粮在相同场所配制。隔周称量仔猪体重,并计算饲粮采食量。研究表明,在最初2周内,采食相同饲粮的所有试猪间平均日增重、日饲料采食量和增重饲料比均没有显著差异(P=0.10)。在3和4周(阶段3)饲喂5种不同乳糖水平饲粮,随着乳糖水平的增加,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饲料采食量线性增加(P〈0.01),但是增重饲料比不受影响(P=0.10)。阶段3中乳糖水平为7.5%时,虽然二次指标(增重饲料比)差异不显著,但是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饲料采食量最高。与饲喂不添加乳糖饲粮的试猪相比,饲喂乳糖水平为7.5%的饲粮的试猪体增重多增长350g&#183;只^-1,同时多消耗饲粮420g&#183;只^-1,且多增长的体重(294g&#183;只^-1)大部分维持到断奶后5~6周即试验结束时。结论:仔猪对保育期中后段饲粮中乳糖含量做出相应应答,且这些应答在不同的管理和设施条件下获得。  相似文献   

18.
试验旨在评价饲粮精氨酸水平时断奶初期仔猪小肠微脉管发育的影响。选择24头初始体重为(5.0±0.3)kg的杂交仔猪,单独饲养,并随机分配到3个饲粮组中,每个饲粮组8头。试验饲粮L-精氨酸含量分别为0、0.7%和1.2%。仔猪自由采食,试验期10d。在试验第3、6和10d采集血样。在第10d,每组随机选择6头并屠宰采集组织样。与对照猪相比,饲粮添加L-精氨酸O.7%显著增加试验第6、10d亚硝酸盐和硝酸盐(一氧化氮的稳定氧化产物)的空肠浓度,肠绒毛高度,血浆脯氨酸和精氨酸浓度(P〈0.05)。与对照组和添加L-精氨酸1.2%组相比,饲粮添加L-精氨酸0.7%显著增加十二指肠黏膜下层、回肠黏膜及黏膜下层中CD34免疫活性表达,十二指肠黏膜下层、空肠黏膜及黏膜下层和回肠黏膜中脉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P〈0.05)。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L-精氨酸1.2%显著增加空肠内皮素-1浓度(P〈0.05)。在试验第6、10d,与对照组相比,添加L-精氨酸1.2%使十二指肠黏膜中VEGF免疫表达和血浆赖氨酸浓度显著降低(P〈0.05)。总之,结果显示L-精氨酸在更低水平时对微脉管发育有有益作用,但是在更多摄入时有不利作用。饲粮添加L-精氨酸0.7%是改善断奶初期仔猪小肠微脉管发育的一个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饲粮中不同粗蛋白(CP)水平对高海拔地区舍饲断奶藏仔猪生产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选择体质量(4.97±1.28)kg的健康断奶藏仔猪45头,随机分成5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3头仔猪。试验期28 d,分别饲喂藏猪CP水平为16%、17%、18%、19%和20%的饲粮,其他养分水平一致,测定其生产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结果表明,饲粮CP水平显著影响断奶藏仔猪平均日增质量(ADG)与料肉比(F/G)(P0.05),对平均日采食量(ADFI)与血液生化指标无显著影响(P0.05)。16%CP组藏猪ADG与F/G显著低于19%与20%组(P0.05),18%、19%与20%组间ADG与F/G无显著差异(P0.05);血清谷丙转氨酶及碱性磷酸酶浓度随饲粮CP水平的升高有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血清尿素氮、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及葡萄糖浓度随饲粮CP的升高而不断增加。综合考虑生产性能与血液生化指标认为,在高海拔地区,饲喂玉米豆粕型饲粮,消化能水平为13.4 MJ/kg时,断奶藏仔猪适宜的CP水平为18%。  相似文献   

20.
以固态发酵菜籽粕按不同比例等氮替代膨化豆粕,研究固态发酵菜籽粕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用192头35日龄左右健康"杜×长×大"断奶仔猪,采用单因素4水平4重复设计,断奶仔猪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2头,公母比例为4∶8。对照组是未替代豆粕组,日粮中膨化豆粕的比例为20%;试验1、2和3组以固态发酵菜籽粕等氮分别替代20%、40%和60%的膨化豆粕。试验期31 d。结果表明:固态发酵菜籽粕替代膨化豆粕对断奶仔猪采食量、日增重、饲料转化效率和腹泻率无显著影响(P〉0.05);对断奶仔猪血清总蛋白、尿素氮、T3、T4、碱性磷酸酶和血钙等也无显著影响(P〉0.05);但在20%和40%的替代比例时血磷显著降低(P〈0.05);血清免疫球蛋白IgA在40%替代比例时有着显著的提高(P〈0.05),IgG、IgM的提高趋势与IgA一致,但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结果显示断奶仔猪日粮中以固态发酵菜籽粕替代部分膨化豆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