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杉木不同地理种源染色体组型和带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了应用改进的制片方法,获得了分布在15个省区48个种源的常规染色的清晰染色体图象,每种源都有3个以上分裂相和核型的照片。用电子计算机测定了6项核型指标的F值,绘制了核型模式图,结果表明地理种源同不同染色体的不同核型指标多数差异显著或极显著。首次成功地显出了N-带和带纹丰富、重复性高的G-带:比较分析了不同杉木种源的C-、N-和G-带带型,概括出了这三种带型的特点,分析了这三种显带方法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杉木不同地理种源染色体组型和带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西林业科技》1994,(3):97-108,115
报道了应用改进的制片方法,获得了分布在15个省区48个种源的常规染色的清晰染色体图象,每种源都有3个以上分裂相和核型的照片,用电子计算机测定了6项核型指标的F值,绘制了核型模式图,结果表明地理种源同不同染色体的不同核型指标多数差异显著或极显著,首次成功地了N-带和带纹丰富,重复性高的G-带;比较分析了不同杉木种种源C-,N-和G-带带型,概括出了这三种带型的特点,分析了这三种显带方法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了云南巴西橡胶树(Heveabrasiliensis)上与红根病有关的6种灵芝,即橡胶树舌(GanodermaPhilippii)、南方树舌(G.australe)、叶黄树舌(G.luteicinctum)、四川灵芝(G.sichua-nense)、河口树舌(G.henkouense)和白边树舌(G.albomarginatum),其中后两种为新种,叶黄树舌为国内新记录。  相似文献   

4.
对8个不同杉木地理种源的N-带带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N-显带染色体随体及其相对应的短臂末端均为深着色.着丝粒区域多数有两个明显的小点,其大小、形状和位置与cd(cehtromeredot)带相同.N-带显带难度不大,重现性好.易于检出随体染色体、随体的形状和大小,以及着丝位位置.对提高核型分析水平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思茅松不同居群的染色体核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思茅松[Pinuskesiyavar.langbianensis(A.Chev.)Gausen]4个不同居群的染色体核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个不同居群的染色体核型相似,核型公式均为K(2n)=24=24m,核型不对称性都属于1A型,染色体次缢痕的数目和位置一致(No.3长臂上);4个不同居群仅在染色体长度比、着丝点端化值等指标上存在差异。与其他非裸子植物相比,思茅松在染色体上较为保守。  相似文献   

6.
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源的核型、C-带、C-带带型均具有明显的杂合性。通过分析各种源的杂合稳定性,发现两者存在差异及两种源杂合稳定性差异产生的原因,并对染色体杂合稳定性与遗传稳定性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中国寄生杨树蛀虫的姬蜂种类10种,分别隶属于4亚科、7属。其中有4中国新记录种:收获兜姬蜂Dolichomitusmesor(Gravenhorst,1829)、杨兜姬蜂D.pop-ulneus(Ratzeburg,1848)、杨蛀姬蜂Schreineriapopulnea(Giraud,1872)、杨木卫姬蜂Xylophrurusdispar(Thunberg,1822)。发现了一些寄主新记录。编制了中国杨树蛀虫姬蜂种类检索表。  相似文献   

8.
九嶷香杉精油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GC/MSD)联用技术.首次研究了九嶷香杉精油的化学成分,鉴定出38种化合物.主要成分为柏木脑(cedrol)24.8%,α-蒎烯(α-pinene)17.5%,柏木烯(α-cedrene)13.25%,γ-荜澄茄烯(γ-cedinene)7.5%,柠檬烯(limonene)3.55%,榄香烯(elemene)3.2%.其次是α-檀香烯(α-santalene),β-檀香醇(β-santnlol),月桂烯酸(myrcenol),1.8-桉叶素(1.8-cineole)等化合物.此外,本文还报道了在杉木精油中首次发现的21种化合物.  相似文献   

9.
手印显现是一项综合性很强、技术手段复杂、涉及多学科的技术.综观国内外手印显现技术,主要分为物理显现方法和化学显现方法两大类.其中粉末显现法、紫外荧光效应显现法、真空镀膜技术、低温技术和激光显现技术等都是物理学原理在手印显现技术中应用的结果.任何一种显现技术,即使使用范围较为广泛,也都只能在一定条件下与形成手印的物质成分发生作用而取得显现效果.任何一个显现过程都有其科学原理,如果不注意这些原理上的区别,选用的显现方法不当,必然会导致显现工作的失败.本文将简单介绍在手印显现技术中涉及的有关物理学原理,以便操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能够更好地掌握技术手段,处理显现过程中的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0.
用自旋标记ESR波谱法研究杨树抗寒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沈漫  黄敏仁 《林业科学》1997,33(3):212-218
以自旋标记物Tempo(2,2,6,6-四甲基哌啶-1-氮氧基)标记杨树叶膜磷脂酰甘油(PG),通过电子自旋共振波谱法(ESR)测定了杨树不同抗寒品种及其杂种后代PG的相变温度。同时用气相色谱法对PG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耐寒的美洲黑杨(Populusdeltoidescv'Lux'I69/55母本)的PG在4℃左右发生相变,抗寒的欧美杨(PopuluseuramericanacvI-45/51,父本)的PG则在-12℃发生相变,6个杂种后代均在-2℃-11℃范围内发生相变。而且磷脂的脂肪酸组成分析表明,不同抗寒品种叶内PG的饱和脂肪酸水与PG的热致相变行为相关。抗寒品种的PG饱和脂肪酸水平低于不抗寒品种,以致前者的PG相变温度低于后者从而表现为抗寒。  相似文献   

11.
杉木染色体G-带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1982年,Drewry报道了红松(Pinus resinosa)染色体G-带。随后,国内外一些学者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在多种植物染色体上诱导出了G-带,带纹清晰,数目多,沿染色体全长分布。这说明Greilhuber关于植物染色体不存在G-带的假说是不可信的。杉木的G-显带研究很少。夏晓敏等采用HSAG分带法,初步显出了杉木的染色体G-带,但多数染色体带纹尚欠清晰,而且没有进行G-带染色体的组型分析。我们应用改良的ASG法,首次在杉木前中期和中期染色体上诱导出清晰的G-带,并进行了G-带染色体的组型分析。  相似文献   

12.
该研究在区划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对马尾松种源进行了亚染色体结构水平上的分析鉴别,结果表明,马尾松种源具有丰富的着丝粒C-带和中间C-带。抽样研究的5个种源的C-带,在同一种源内带型基本相同,不同的种源带型各不相同,呈现出种源差异,聚类分析表明,种源的C-带带型与区划基本上相符合,证明马尾松种源的表型地理变异与染色体亚结构的变异是紧密相关的。  相似文献   

13.
该研究在区划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对马尾松种源进行了亚染色体结构水平上的分析鉴别。结果表明,马尾松种源具有丰富的着丝粒C-带和中间C-带。抽样研究的5个种源的C-带,在同一种源内带型基本相同,不同的种源间带型各不相同,呈现出种源差异。聚类分析表明,种源的C-带带型与区划基本上相符合,证明马尾松种源的表型地理变异与染色体亚结构的变异是紧密相关的。  相似文献   

14.
盐水虾(Artemiasalina.L)法是一种简单、易行,对多种生物学活性都有效的生物测定法。通过实验测出活性成分和抽出物在盐水培养基中的中央致死浓度LC50(μg/ml),结果表明马尾松抽出物对盐水虾幼体具致死活性。  相似文献   

15.
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建水县碳汇林试验基地具有代表性的几种造林模式(云南松纯林、加勒比松纯林、车桑子纯林等)的生态、经济及社会效益构建评价模型,分4层进行评价.通过确定指标体系、判断矩阵及权重等步骤,认为几种造林模式中,加勒比松纯林的综合效益最大,云南松纯林其次,最小的是墨西哥柏+车桑子混交林及车桑子纯林.  相似文献   

16.
思茅松林的可燃物与火行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野外调查,基于森林亚类型,以主要伴生树种或下层植被为基础,对思茅松林内可燃物进行划分,并在林内进行试验火烧,得到相应的火行为参数.结果表明,思茅松林的火行为强度比较弱,主要为中低强度的火,这与林内的可燃物有关,也和所处的生境和立地条件有关;火烧后的树木死亡率比较低,表明思茅松在长期的演替中已经适应了火烧.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东南部山地人工林造林立地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了内蒙古东南部山地主要造林树种华北落叶松、兴安落叶松、油松、樟子松人工林立地条件和林分生长情况,依据立地因子(海拔高度、土壤类型、土层厚度、坡向、坡度)和林分因子(优势木高、树龄),应用统计学方法划分了造林立地类型,用样地资料拟合了4个针叶树种的生长模型,分别编制了适宜该区的立地指数表,并对该区针叶树造林立地质量做出了评价。研究表明,内蒙古东南部山地针叶树人工林中57.11%的立地质量处于中等水平,近30%立地质量较差,仅有13.22%的林分生产力水平处于优等水平。  相似文献   

18.
北京八达岭人工油松林地表枯死可燃物负荷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地表枯死可燃物负荷量多少是森林火灾发生的基础。调查八达岭林场不同地形条件下油松林地表枯死可燃物和林分因子,取得42块样地资料;用线性相关分析法对各因子与地表枯死可燃物负荷量进行分析,平均树高、坡度和海拔与对应负荷量有显著线性关系;应用多元线性回归中的逐步回归剔除法,建立了估测模型,除平均胸径外,平均树高、密度、郁闭度、海拔、坡度被引入,经检验回归显著,该估测模型可用于其它油松林地表可燃物负荷量估测。  相似文献   

19.
不同造林方法对马尾松林分生长和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容器苗工程造林、裸根苗工程造林和裸根苗一般造林的马尾松林分进行跟踪分析认为,在立地条件较好的情况下(Ⅰ、Ⅱ类地)选择马尾松容器苗工程造林,对林分树高、胸径的生长较为有利,分化程度小,能达到速生丰产的要求;在立地条件较差的林地上(Ⅲ类地以下)选择棵根茵工程造林较为经济;裸根苗一般造林的马尾松林分生长缓慢,林分分化程度大,不符合速生丰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