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藏药"十三味红花丸+琼阿"对鸡胚人工感染IBDV进行抑制试验研究.试验结果显示,藏药药液(含生药1 g/mL)作2倍、4倍、6倍和8倍稀释后对鸡胚感染IBDV强毒的保护率分别为100%、100%、90%和80%,比对照组分别提高80%、80%、70%和60%.表明藏药"十三味红花丸+琼阿"对IBDV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藏药"十三味红花丸"对NDV的抑制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选用10日龄SPF鸡胚,对藏药“十三味红花丸”进行了人工感染NDV的抑制试验研究,试验结果显示,藏药药液(1g/mL)用2倍、4倍和6倍稀释,对鸡胚感染NDV的保护率分别达100%、90%和80%,比NDV强毒对照组分别提高80、70和60个百分点,NDV强毒接种鸡胚囊液NDV血凝效价明显高于NDV强毒+藏药药液鸡胚尿囊液NDV血凝效价。试验结果表明,藏药“十三味红花丸”对NDV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藏药“十三味红花丸+琼阿”抑制IBDV增殖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试验利用SPF鸡胚初步观察了藏药“十三味红花丸 +琼阿”对传染性法氏囊炎病毒 (IBDV)增殖的影响 ,结果显示 ,2倍、 4倍、 6倍和 8倍稀释的藏药药液 (1g/mL) ,可明显降低IBDV感染鸡胚死亡率 ,表明藏药“十三味红花丸 +琼阿”对IBDV增殖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藏药“十三味红花丸”对鸡新城疫病毒鸡胚复制抑制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 10日龄SPF鸡胚 ,对藏药“十三味红花丸”进行了人工感染鸡新城疫病毒 (NDV)的抑制试验。结果显示 :藏药药液 ( 1g/mL)用 2倍、 4倍和 6倍稀释 ,对鸡胚感染NDV的保护率分别达 10 0 %、 90 %和 80 % ,比NDV强毒对照组分别提高 80、 70和 6 0个百分点。NDV强毒接种组的鸡胚尿囊液NDV血凝效价明显高于NDV强毒 +藏药药液组的鸡胚尿囊液NDV血凝效价  相似文献   

5.
中药制剂"瘟毒杀"对IBDV、NDV和AIV的抑制试验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选10日龄SPF鸡胚,进行了瘟毒杀煎液对鸡胚人工感染NDV、IBDV和AIV抑制试验.结果显示,瘟毒杀药液(1g/ml)2倍、4倍和6倍稀释,对感染NDV强毒的鸡胚保护率达到100%、75%和62.5%,比NDV强毒对照组分别提高87.5、62.5和50个百分点;对感染AIV强毒的鸡胚保护率达到87.5%、62.5%和50%,比AIV强毒对照组分别提高75、50和37.5个百分点;对感染IBDV强毒的鸡胚保护率达到100%、87.5%和62.5%.比IBDV强毒对照组分别提高75、62.5和37.5个百分点.NDV强毒接种组鸡胚尿囊液NDV血凝效价极显著高于NDV强毒+瘟毒杀药液组尿囊液NDV血凝效价;AIV强毒接种组鸡胚尿囊液AIV血凝效价极显著高于AIV强毒+瘟毒杀药液组尿囊液AIV血凝效价.结果表明,瘟毒杀对NDV、AIV和IBDV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地方流行毒株的免疫原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河北省一些发病鸡场分离到JD1~JD10共10株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毒株,用IBD标准阳性血清以琼扩试验进行了初步鉴定.并进行了IBDV分离物及其鸡胚适应毒免疫原对标准强毒IBDV-BC6/85株免疫保护试验,D78弱毒疫苗对IBDV各分离毒株的免疫保护试验以及分离毒株间交互免疫保护试验.结果表明,D78疫苗对JD2,JD5和JD10 IBDV分离株的保护率较低,分别为40%、50%和60%.分离毒株JD5、JD2及其鸡胚传代物E-JD2对强毒株的免疫保护率可达100%.交互免疫保护试验表明,JD2对其余各分离株的免疫保护指数达到80%以上,对标准强毒株和地方分离株均可产生有效免疫保护.  相似文献   

7.
不同方法对鸡胚和法氏囊中囊病病毒抗原含量的检测比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用单抗介导的抗原捕获-酶联免疫吸附试验(AC-ELISA),琼脂扩散试验(ACP)快速诊断试纸条(ISK)对感染同株强毒或弱毒囊病病毒(IBDV)的鸡胚和鸡法氏囊中的病毒抗原效价进行了检测比较,结果表明,上述3种方法测得法氏囊中温毒IBDV抗原效价分别为10^6.0(AC-ELISA),2^-3.0(AGP)t 10^-3.0,测得鸡胚中强毒IBDV抗原效价依次为10^-1.0,0和0。强毒株接种鸡胚后,只有第1代鸡胚组织可被AC-ELISA测到低效价的IBDV抗原,而第2代以后则未能测到病毒抗原,弱毒疫苗株IBDV感染鸡后,法氏囊中可测到低效价抗原,但感染鸡胚后则无可测性病毒抗原。  相似文献   

8.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快速诊断试纸条的研制及特性测定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高亲和力和高特异性IBDV单克隆抗体为基础,成功的研制出IBDV快速诊断试纸条,试验结果表明IBD试纸与鸡的NDV、ALV、EDS-76、IBV、ILTV、MDV无交叉反应。IBD试纸条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其敏感性与琼扩试验相比,则提高了32—64倍,能够识别不同的IBDV毒株包括强毒和弱毒。与ELISA的阳性符合率为100%。对于人工感染IBDV鸡,感染后36h在感染鸡的法氏囊即可检出IBDV,从检测到获得结果仅需要1-2min,IBD试纸具有特异、敏感、快速、简单等特点,不需要任何专业技能和其他试剂,实现了鸡病诊断的一步法。  相似文献   

9.
一株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野毒经鸡胚传代,然后转为细胞培养,取第20代、21代、25代毒,以1倍量(3000 TCID50/0.2m1)和5倍量不同的免疫剂量,分别在1周龄、2周龄对商品代海蓝褐蛋鸡进行免疫,并于免疫前用IBD-ELISA试剂盒检测IBDV母源抗体水平,于5周龄用IBDV超强毒(vvIBDV)GX8/99攻毒,攻毒后观察记录各组鸡的致病率和死亡率。结果在2周龄免疫21代毒、25代毒,均可提供100%的保护。  相似文献   

10.
为筛选抗新城疫病毒藏药复方的组分药,将安全浓度范围内的藏菖蒲、红景天、灵芝菌柄、灵芝菌盖、决明子、天冬、龙胆、降香、乳香、仁青芒觉、二十五味松石丸和二十五味珍珠丸的煎液和鸡新城疫病毒(NDV)分别以3种方式(先加藏药后接种病毒、先接种病毒后加藏药、藏药和病毒感作后同时加)加入到鸡胚成纤维细胞(CEF)的培养体系中,72h后用MTT法测定各藏药对NDV感染CEF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多数藏药均能显著抑制NDV感染细胞,且与加药方式和药物浓度有一定关系。藏菖蒲、灵芝菌盖和降香在3种加药方式中均呈现显著效果,可作为抗NDV藏药复方的组分药。  相似文献   

11.
为研发基因3型鸭甲肝病毒(Duckhepatitis virustype3,DHAV-3)的弱毒活疫苗,用SPF鸡胚对DHAV-3Y株进行了连续传代致弱,由此获得第80代鸡胚适应毒。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第80代毒株对1日龄雏鸭已无致病性。免疫攻毒保护试验显示,雏鸭在1日龄时经肌肉注射途径免疫第80代鸡胚适应毒,能有效抵抗7日龄时的强毒感染,保护指数为100%。表明第80代鸡胚适应毒是一株具有良好免疫原性的鸡胚化弱毒疫苗候选株。  相似文献   

12.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江苏地方株的分离及其VP2基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SPF鸡胚从江苏溧水某鸡场病死鸡的法氏囊组织中分离到1株法氏囊病毒(IBDV-LS株),该病毒不能凝集鸡的红细胞,琼扩试验证明与IBDV标准阳性血清发生反应,应用RT-PCR扩增IBDV VP2基因,测序后并与GenBank中的IBDV已知序列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分离的IB-DV-LS与国内外超强毒的核苷酸同源性在94.6%以上,推导氨基酸同源性96.6%,并与超强毒株处于进化树同一分支;说明IBDV-LS属IBDV超强毒株,而亲水区内个别氨基酸的替换,提示该毒株已发生一定的变异。  相似文献   

13.
《畜牧与兽医》2017,(10):62-68
对2009年采自江苏南京的疑似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的病料进行了鸡胚分离纯化,通过琼脂扩散、红细胞凝集、血清中和试验、RT-PCR等试验确定分离毒NJ09是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对其VP2基因序列分析显示:NJ09与美国CAHFS_K669分离株及中国的B-SDRZ、SD10LY01分离株亲缘关系较近,共同聚类于一个超强毒株分枝,说明NJ09是一个IBDV超强毒株(vvIBDV)。致病性测定结果显示:NJ09对鸡胚的半数致死量(ELD_(50))为1065/02 mL,对60日龄SPF鸡的攻毒发病率和致死率分别达100%和60%。免疫原性测定结果显示:NJ09的灭活疫苗有较好的保护效果,血清中和抗体值达156 log2。上述结果表明,NJ09是一株vvIBDV,致病力强,免疫原性好,在后续IBDV疫苗研发中是潜在的高效种毒来源。  相似文献   

14.
为筛选抗新城疫病毒藏药复方的组分药,将安全质量浓度范围内的藏菖蒲、红景天、灵芝菌柄、灵芝菌盖、决明子、天冬、龙胆、降香、乳香、仁青芒觉、二十五味松石丸、二十五味珍珠丸的煎液和鸡新城疫病毒(NDV)分别以3种方式(先加藏药后接种病毒、先接种病毒后加藏药、藏药和病毒感作后同时加)加入到鸡胚成纤维细胞(CEF)的培养体系中.用MTT法测定各藏药对NDV感染CEF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多数藏药均能显著抑制NDV感染细胞,且与加药方式和药物质量浓度有一定关系.藏菖蒲、灵芝菌盖和降香在3种加药方式中均呈现显著效果,可作为抗NDV藏药复方的组分药.  相似文献   

15.
用免疫胶体金试纸膜快速检测IBDV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用免疫胶体金试纸膜分别检测了GX8/99株超强毒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vvIBDV)不同传代毒、全国部分省市IBDV地方野毒、鸡胚传代毒、细胞传代毒、临床病料及其他病原材料,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免疫胶体金试纸膜法与琼脂扩散试验(ACP)相比,具有特异、敏感、快速、简单等特点,不需要特殊的专业技能和其他试剂,能够识别不同的IBDV毒株,包括强毒和弱毒。为IBDV开辟了一条新的、快速的检测途径。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通过IBDV标准毒株(IBDVBC6/85F4)和IBDV河北分离株分别接种于SPF鸡胚以及鸡胚成纤维细胞(CEF)。吸取接毒后2~5天内死亡鸡胚的尿囊液和绒毛尿囊膜,及细胞病变达到80%时的细胞培养液。经反复冻融,利用氯仿沉淀病毒,聚乙二醇6000浓缩病毒,蔗糖梯密度低温超速离心和葡聚糖G-200凝胶柱过滤等方法纯化病毒。经分光光度计检测,病毒的蛋白含量为1.377毫克/毫升,琼脂扩散试验证实被检抗原为IBDV。  相似文献   

17.
将鸡传染性法代囊病病毒(IBDV)BX株抗原和IBDV高免血清按一定比例混合,初步制备了无菌的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免疫复合物疫苗1~5(分别含有32、8、4、0.5及0.125单位IBDV中和抗体),用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免疫复合物疫苗1~5及BX株活疫苗分别免疫1日龄低母源抗体水平雏鸡,免疫后9 d观察法氏囊病变,免疫后28 d采血测定IBDV中和抗体,并用强毒攻击,计算各组疫苗保护率。结果显示,免疫后9 d,复合物疫苗1~3免疫组鸡法氏囊正常,复合物疫苗4、5免疫组和BX株活疫苗免疫组分别有2/10、4/10和5/10的试验鸡法氏囊出现了病变;免疫后28 d,复合物疫苗1~5免疫组和BX株活疫苗免疫组IBDV中和抗体效价分别为8.34log2、9.60log2、9.21log2、7.88log2、9.50log2和9.12log2,攻毒保护率分别为90%、100%、100%、80%、90%和80%。试验结果表明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免疫复合物疫苗2、3(分别含8、4单位IBDV中和抗体)免疫1日龄低母源抗体水平的雏鸡效果最好,攻毒保护率能达到100%。  相似文献   

18.
用鸡胚致死孤儿病毒感染的鸡胚尿液研制了琼扩试验抗原,用于检查人工感染鸡,表现明显的特异性反应,感染鸡抗体的持续期较长,人工感染后3个半月100%呈阳性反应。抗体的最高滴度可达64倍。用琼扩试验证明,在一些地区的鸡场中有腺病毒感染,污染群的阳性率为8~46%。  相似文献   

19.
用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流行强毒株“郑毒”株与保存的强毒J_4株人工感染7日龄和45日龄IBD阴性鸡、非免疫鸡胚及鸡胚成纤维细胞。对7日龄雏鸡,“郑毒”株能引起75%发病,23%死亡;J_4株只造成亚临床感染。对45日龄雏,“郑毒”株经40~60小时能引起100%发病,45%死亡,且肌肉、肾、肠、腺胃、法氏囊严重出血,法氏囊萎缩迅速,接毒后3天和8天的囊/体重比值分别为1.7和0.58;J_4株虽也可引起发病,但症状轻微,10%死亡,接寿后3天法氏囊显著肿胀,囊/体重比值为3.9,是“郑毒”株的2.2倍。两毒株虽能在非免疫鸡胚上增殖,并致其死亡,但“郑毒”株引起的死亡率高于J_4株,且病变更严重。在鸡胚成纤维细胞上盲传3代,两毒株都不出现CPE,表明还不适应于细胞上增殖。对接毒后进行LaSota疫苗免疫的7日龄雏鸡,“郑毒”株能产生更大的免疫抑制。据两毒株在致病力上的差异表明,”郑毒”可能是一株毒力更强的血清Ⅰ型亚型株或变异株.  相似文献   

20.
用IBD I型标准毒株(B87株)接种易感鸡胚,收获感染鸡胚,用IBD I型亚型M-98株和I型变异株MB株接种鸡胚成纤维细胞(CEF),收获感染的细胞培养液,制备抗原液,加适宜保护剂,经冷冻真空干燥制备三价活疫苗3批。3批疫苗对9日龄无IBD母源抗体的雏鸡以10倍使用剂量点眼、滴鼻和口服,安全性良好;对9日龄易感雏鸡以1/5使用剂量疫苗点眼、滴鼻和口服,20d后用IBDV强毒攻击,3批疫苗对雏鸡的保护率分别为100%、90%和9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