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波  黄晓智 《土壤农化通报》1996,11(3):120-121,125
以生产上常用高产菌株“杂交17”和“金凤2-1”为对照,与“川平2号”、“川平3号”、“川平4号”和“川平5号”共4个从野生平菇组织分离菌株均进行品比试验,结果表明,4个野生菌株比“杂交17”增产,共中增产10%以上的菌株为“川平2号”和“川平3号”。“川平2号”比“金凤2-1”增产7.9%,“川平3号”与“金凤2-1”的产量相近。在商品性状上,“川平2号”、“川平3号”、“川平4号”的商品性状与  相似文献   

2.
比较研究了“中棉23”、“中棉24”、“春矮早”、“豫棉17”、“抗虫棉1号”、“新高抗5号”、“抗虫棉试验种”,“中棉9409”、“中棉9409-”、“豫棉9-44”、“中棉12-53”、“奉行锭93089”和“晋远820”引进棉花品种在“矮密早膜”栽培模式下的田间产量、农艺性状及性状间关系。结果表明,在约15万株/hm^2密度下,株高控制在75cm左右产量最高;生育期长短与出苗天数关系最大,与开花-吐絮期天数关系次之,表明促早出苗和缩短开花-吐絮期天数是促早熟的关键。按对缩节胺(DPC)的反应可分为敏感型、中间型和迟钝型,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综合证评判出“豫9-44”、“秦远93089”、“中12-53”、“晋远820”、“豫棉17”为可优选品种。  相似文献   

3.
准确测算耕地“非粮化”率,掌握耕地“非粮化”的空间分异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对于科学管控耕地“非粮化”、保障粮食安全具有积极意义。研究以江西省信丰县为例,从种植结构和产业结构2个方面测算耕地“非粮化”率,综合运用空间关联分析研究山区县耕地“非粮化”的空间分异特征,并采用空间计量模型揭示影响耕地“非粮化”生产的关联因素。研究表明:1)信丰县耕地总体“非粮化”率为30.28%,其中种植结构“非粮化”和农业产业结构“非粮化”面积分别为6 601.94 hm2和7 679.98 hm2,“非粮化”率分别为13.84%和16.44%。但不同地形区“非粮化”空间分布异质性明显,高山丘陵区主要为农业产业结构“非粮化”,而低丘岗地区域主要表现耕地种植结构型“非粮化”。2)信丰县耕地“非粮化”呈集聚型空间格局,种植结构“非粮化”在中部低丘岗地区域呈高值集聚,农业产业结构“非粮化”在高山丘陵区域呈高值集聚。3)严格的耕地管护政策对于“非粮化”生产具有抑制作用。4)“非粮化”生产存在空间扩散效应。自然资源禀赋差异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对山区县不同类型的耕地“非粮化...  相似文献   

4.
曹景迎 《中国水土保持》2006,(8):F0002-F0002
山东省滨州市位于黄何下游、渤海之滨,为提升城市品位,改善人居环境、加快城市化进程,自2003年开始,滨州实施了以“四环五海”、“36桥”、“72湖”和水系综合治理为总体格局的生态城市建设与扩张战略,建成了“大空间、大绿地、宽水面、宽绿带”的生态园林城市框架。“四环”是指环城公路、环城水系、环城林带、环城景观;“五海”就是分布在市区东、西、南、北、中的5个1000万m^3以上的平原水库。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浙江农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要求,大力实施“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战略,实现了由“产量农业”向“效益农业”再向“高效生态农业”的战略转变,推动农业走上了以“经济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技术密集、突显人力资源优势”为主要特征的科学发展路子,  相似文献   

6.
运用大系统优化理论“分解”、“协调”的思想,以酒精糟清液的蒸发浓缩为例,证明了“带喷射式热泵的多效蒸发若按等面积设计,在经济压缩比范围内无最佳解。”这一结论,对不等面积的寻优设计,给出了“分级决策求解法”和“两级平衡求解法”两种方法。  相似文献   

7.
“生产-生活-生态”农业工程技术集成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齐飞  朱明 《农业工程学报》2007,23(12):273-279
发展现代农业促进新农村建设已成为中国新时期“三农”工作的中长期战略重点和指导方针。“生产-生活-生态”的研究就是以生产提高为主体、以生态化运行为要求、以生活改善为目标,通过分析新农村建设的功能目标、现代农业工程技术状况、技术集成边界条件特点等,获得5种典型的“生产-生活-生态”技术集成模式。这些模式的应用,可为新农村建设中实现完整、科学的“生产-生活-生态”产业循环提供理论依据和示范模式,不仅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可操作性,也将在新农村建设的推进中显示出重要的长远意义。  相似文献   

8.
采用水培和大田试验对“干红”、“干白”2个葡萄品种的K素营养特点及其吸收与利用的研究结果表明,2个葡萄品种干物质积累最大值时的介质浓度不同,“干红”葡萄品种的介质浓度(120μmol/L)高于“干白”葡萄品种(800μmol/L),二者的生长速率、K素吸收效率、植株体内K浓度和极冠比均有显著性差异。“干红”酿酒葡萄品种的土壤K素依存率低,为53.1%-80.3%,K肥利用率较高;而“干白”葡萄品种依存率为56.5%-82.1%,K肥利用率低。K素对植株鲜物质量、根长、根数、百粒重、结果枝率等均有明显影响,且可增加酿酒葡萄含粮量和出汁率。  相似文献   

9.
吉林省西部土壤退化特征及机理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吉林省西部土壤退化典型地区大安市和长岭县为例,研究、分析了该地区土壤退化特征及机理。该地区的土壤退化主要表现为营养成分的减少,有害的盐碱成份的增加。造成土壤退化的原因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自然因素是土壤退化的基础和潜在因素,人类不合理活动是土壤退化的诱发因素和主要因素。借助于GIS,SPSS技术,揭示了土壤化学成分在水平、垂直方向的动态变化和分布规律。该区的土层结构复杂,土壤剖面含盐量的分布呈“T”形、正“梯”形、负“梯形”和“柱”形等形态。  相似文献   

10.
采用水培和大田试验对“干红”、“干白”2个葡萄品种的K素营养特点及其吸收与利用的研究结果表明,2个葡萄品种干物质积累最大值时的介质浓度不同,“干红”葡萄品种的介质浓度(120μmol/L)高于“干白”葡萄品种(80μmol/L),二者的生长速率、K素吸收效率、植株体内K浓度和根冠比均有显著差异。“干红”酿酒葡萄品种的土壤K素依存率低,为53.1%~80.3%,K肥利用率较高;而“干白”葡萄品种依存率为56.5%~82.1%,K肥利用率低。K素对植株鲜物质量、根长、根数、百粒重、结果枝率等均有明显影响,且可增加酿酒葡萄含糖量和出汁率。  相似文献   

11.
11月农事     
《农业信息探索》2013,(10):35-35
11月份有“立冬”和“小雪”两节气。“立冬”节气在我国是作为冬季的开始、“小雪”节气表示开始下雪,但雪下得不大。该月气候特点是天气晴朗。气温持续下降,冷空气活动增多,中下旬开始可能会出现霜冻。该月为秋收冬种大忙季节.各地要合理安排冬季作物生产结构和品种布局,充分利用市政府对“双低”油菜、大f小)麦、绿肥等进行补贴的优惠政策,积极扩大粮油等种植面积,切实抓好2013年的冬种生产.推广先进实用技术。  相似文献   

12.
通过贮藏原料延长罐藏白桃制品加工期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大久保”和“京玉”桃果实贮藏不同时间后其罐藏制品的感官品质、理化指标及原料利用率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大久保”桃果实在贮藏45 d内,罐藏制品的色泽改善、耐煮性增强,综合品质得到改善,原料利用率在贮藏30 d时为对照的151.47%;“京玉”桃果实贮藏15 d时其罐藏制品色泽有了显著改善,而硬度极显著地增加;“大久保”和“京玉”桃果实原料分别贮藏30 d和15 d时,进行罐藏制品加工具有扩大化生产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该文采用“盆栽法”和“水浸泡法”测试了美国Scotts公司生产的Osmocote聚合物包膜肥料,结果表明该肥料氮释放规律符合线性关系,“盆栽法”得出的肥效期为118.1d,与肥料标示的肥效期(31℃)3~4个月基本一致;国际常用方法和水浸泡法得出的肥效期分别为86.4d和54.7d,有一定的误差。文中提出了“强化浸泡法”,即以80℃、1:20(w/w)的2%盐酸溶液浸泡肥料,并用搅拌器以150r/min的速度搅拌上层溶液。建立了“盆栽法”与“强化浸泡法”测试结果的相关性方程,给出了工业生产中在线检测并预测肥料释放特性的方法,为编制肥料施用说明提供参考。验证结果表明,该法与“盆栽法”相比,平均绝对误差为0.525%,平均相对误差为1.71%。  相似文献   

14.
夏敏  刘岩  邹伟 《农业工程学报》2023,39(16):245-255
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是乡村人居环境系统的3个子系统,快速城镇化地区乡村“三生空间”的相互作用明显,为探索“三生空间”相互作用对乡村宜居性的影响,该研究以南京市溧水区为例,综合运用熵权法、线性加权法和ArcGIS空间分析方法,基于土地利用和兴趣点数据构建乡村“三生空间”分类指标体系识别溧水区“三生空间”,考虑“三生空间”功能及其相互作用建立乡村宜居性评价体系,分析2010和2018年溧水区乡村宜居性水平及其变化。结果表明:1)2010、2018年溧水区乡村“三生空间”中生产空间面积均占优势,生态空间次之,生活空间面积最小,8 a间乡村生活空间面积增加,生产和生态空间面积下降;2)2010和2018年溧水区乡村宜居性水平总体不高,且平均分值8 a间略有下降。2010年宜居性高值和低值区分别在和凤镇和白马镇,2018年则分别在永阳镇和东屏镇。8 a间永阳镇乡村宜居等级上升,东屏镇和石湫镇乡村宜居等级则下降;3)与未考虑“三生空间”相互作用的乡村宜居性评价结果相比,“三生空间”相互作用视域下的评价结果更符合当地实际,各镇应根据自身情况提升其宜居性水平。研究结果能够为溧水区提升乡村人居环境、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回顾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丘陵山区水土治理的核心是变跑水、跑肥、跑土为集水、集肥、集土,简称变“三跑”为“三集”。“三集”的关键是蓄水,要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工程、生物、耕作三大水土保持措施合理配置。提出了不同类型“三集”田的建设模式与实施措施。  相似文献   

16.
河北满城县水务局在治理水土流失过程中多措并举,做到“两个坚持”、“四个结合”,既治理了水土流失,又为百姓办了实事,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黄土高原淤地坝工程建设作为治理水土流失的关键措施,在山西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根据多年的工作实践,在淤地坝建设与管理中,要不断深化工程内涵,扩展外延,真正把其放在生态、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战略位置;要进一步凝聚社会合力,变水利部门单一作战为全社会联合攻坚;要始终坚持以民为本和效益优先的原则,使淤地坝建设和管理与当地群众生产、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要按照规划设计和“三制一报”制度的要求,充分发挥各级水利部门监管、监督作用;要以“护坝田”工程管护方式为龙头,强化“专项资金、专项管理、专业队伍”的“三专”管护模式。  相似文献   

18.
略谈水土流失与土壤侵蚀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前人们对“水土流失”等名词的理解不一,可概括为五种类型。导致理解歧义的原因,主要为水土保持科学产生和发展的历史与语言词汇两个方面。“水土流矢”与“土壤侵蚀”是两个有区别的概念,对水土流失、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等基本概念的理解,必须同我国水土保持工作实践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9.
翟翠德 《中国水土保持》2006,(6):F0003-F0003
2002年,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被水利部确定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试点县。针对人口密度较大的实际,淄川区坚持“尊重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以人为本”的理念,把生态修复工程与当地经济发展、生态旅游、和谐社会建设有机结合,以改善、恢复生态为前提,以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为切入点。  相似文献   

20.
以往对城镇化与碳排放关系的研究,通常强调“人”的作用,而忽视“人-地-碳”的耦合效果。为探索城镇化、碳排放与“三生”空间的交互机制,该研究基于DNA模型三级结构视角,构建城镇化、碳排放与“三生”空间耦合模型,并采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Logistic方程和脱钩分析方法,对三者间存在的数量关系进行验证和分析,以揭示其交互机制。结果表明:1)人口与土地城镇化导致生态、生产、生活空间结构失衡,影响生态环境品质,表现出城镇化发展水平与碳排放水平严重负脱钩,伴随城镇化升级推进,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将进一步融合,空间布局将趋于协调,严重负脱钩逐步向适度耦合转型,逐渐形成“人-地-碳”最佳耦合关系。2)河南省城镇化率与碳排放量间存在显著的倒“U”型曲线关系,两者脱钩状态表现出较强的阶段性,整体呈现“增长负脱钩向强脱钩转变,间歇性夹杂弱脱钩与增长耦合”的特点,并预测河南省将在2026年实现碳达峰,随后进入碳减排阶段。3)河南省“三生”空间总体呈现生产空间有序减少、生活空间稳步扩张、生态空间稳定发展的趋势,“三生”空间变化与碳排放相关关系表现为生产空间对碳排放的贡献增加,生活空间对碳排放的贡献减小,生态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