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野外自然分布的杓兰的分布、群落特征、数量、株高、冠幅、叶片面积、叶绿素含量及土壤含水率、光合有效辐射(PAR)等环境特征进行测定,明确了野生杓兰分布及生长规律,并对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论如下:杓兰在野外呈紧密的团块状分布;不同样地的杓兰植株高度、冠幅、叶面积存在较大的差异;不同样地及相同样地不同植株间的叶绿素含量差异不明显;不同样地不同样点的土壤含水率未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杓兰表现出对光合有效辐射的趋近。  相似文献   

2.
为了加强毛杓兰生境保护,对太统—崆峒山自然保护区毛杓兰分布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毛杓兰仅在保护区海拔较高、坡度较缓的阴坡及半阴坡、腐殖质丰富的疏林地及郁闭度较低的有林地区域分布,且种群数量较少,林地郁闭度、坡向、海拔、土壤腐殖质对毛杓兰分布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3.
2015—2016年太白山地区野生兰科植物资源种类和分布调查发现新分布种5种——布袋兰Calypso bulbosa、长叶山兰Oreorchis fargesii、大花斑叶兰Goodyera biflora、圆唇对叶兰Listera oblata、扇脉杓兰Cypripedium japonicum,对它们的生境概况进行了概述,并提出了相应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4.
通过在浑河源林区的不同植被区,对大花杓兰进行野外资源调查,了解了大花杓兰在浑河源的分布状况和物候特征以及大花杓兰生物学特征及生长发育规律,提出了大花杓兰的经营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5.
长白山区大花杓兰资源调查及生物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调查长白山区大花杓兰的野外资源,掌握了大花杓兰在长白山区的分布状况和物候特征,以及大花杓兰生物学特征及生长发育规律,为大花杓兰的保育及引种驯化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6.
大花杓兰     
大花杓兰董生健,卢通宁大花杓兰别名大口袋花、大花囊兰,属兰科杓兰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我省多见于海拔2000-2600米的林下灌丛中,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野生花卉,颇受人们的喜爱。大花杓兰花单生,呈紫红色。中萼片宽卵形,合萼片卵形,花瓣披针形,唇瓣几与花瓣等...  相似文献   

7.
杓兰属植物具有很高的观赏和药用价值,但因被过度采集,已成为濒危植物。菌根真菌是杓兰栽培与繁育是否成功的关键因子。本实验采用rDNA ITS序列扩增技术和MEGA软件对滇西北的云南杓兰和紫点杓兰的菌根真菌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云南杓兰和紫点杓兰的菌根真菌存在显著的物种层面的专一性关系,即菌根真菌与杓兰属植物有较强的共生趋势。分离得到的菌根真菌序列已上传至 NCBI,登录号为 lcl51879、 lcl25153、lcl48033、 lcl38377、 lcl14203、 lcl24557、 lcl52287以及lcl46937。  相似文献   

8.
以岷江上游杓兰属植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实测法、样线结合样方法,调查研究杓兰属植物的种类及其海拔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岷江上游分布有17种杓兰属植物,分别占全国和全省杓兰属植物资源的47.22%、73.91%。该区的杓兰属植物资源特有性较高,紫点杓兰、对叶杓兰、离萼杓兰、山西杓兰和西藏杓兰为世界广布种,其他12种杓兰均为中国特有种(占本区杓兰属植物资源的70.59%),特有种中,小花杓兰、巴郎山杓兰、四川杓兰为四川省特有的极小种群植物。(2)岷江上游杓兰微生境较为多样,有针阔混交林、针叶林、高山灌丛草甸等生境,巴朗山杓兰既分布于阳坡多石生境,也分布于针叶林下苔藓层较厚的半阴湿生境,无苞杓兰表现出明显的喜阳特征,而小花杓兰则生于密闭阔叶林下,其他杓兰大都喜生于半阴湿、地被苔藓层厚、腐殖质丰富的钙化土壤。(3)本区杓兰属植物分布于海拔1 700~4 150 m之间,海拔2 000~4 000 m是其主要分布区;广布性种类分布点位多、海拔跨度大,中国特有种类的海拔分布范围相对较窄。本研究结果可为开展杓兰属植物研究和保护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杓兰品种介绍及栽培管理董生健笔者于1990年去甘肃省中部的黄香沟教学实习时,偶然发现了野生大花杓兰和黄花杓兰,通过几年的引种栽培试验,认为它有几个突出的特点:第一,花形奇特、色泽美丽、现赏价值高;第二,根系发达,较喜水肥,分生力强,便于分株繁殖;第三...  相似文献   

10.
幽兰生长白     
兰科植物在长白山有较多分布,目前已知的兰科植物有24属36种以及2个变种3个变型,包括斑花杓兰、大花杓兰、裂唇虎舌兰等。长白山的野生兰花具有很强的抗逆性,它们之中有许多种终年生活在阴冷潮湿的针叶林下,有的甚至生活在海拔2000多米的高山冻原带上。不同种类的兰花一般分布在不同的林间带中。红紫色花的大花杓兰主要分布在阔叶林带、针阔混交林带、针叶林带。杓兰花黄色,生长于针阔混交林下、  相似文献   

11.
以江西省永丰县森林资源调查小班数据为基础数据,主要林分类型为研究对象,利用6种通用林分生长模型,以林分平均年龄为变量,构建林分年龄—蓄积方程。结果表明,国外松最适生长模型为Logistic,混交林和硬阔类最适生长模型为Richards,马尾松和软阔类最适生长模型为Gompertz,杉木最适生长模型为Korf。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就研究中所引用的因子及研究方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掌握资源冷杉野生种群生长现状,是制定种群保育措施与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依据。本研究采用样地和样方调查方法,对湖南南山国家公园生态区的资源冷杉野生种群进行了详细调查,分析了现存资源冷杉种群的数量分布、适生生境、群落结构、年龄结构以及胸径树高结构等方面的现状。结果表明:湖南南山国家公园生态区的资源冷杉野生植株数量为106株(不包括幼苗);其适生区域的海拔范围在1450~1900 m之间,适生土壤为山地黄棕壤,适宜生长温度在9.5~14.5℃之间,适生区域年均降雨量介于1218~2018 mm之间,年均相对湿度介于79.2~85.6%之间;现有种群的群落结构完整,具有明显的乔灌草分层;年龄结构存在不合理现象,不同种群的胸径树高差异显著(P<0.05)。结合现存资源冷杉存在的更新繁育问题,从增加种群数量、改善种群群落结构与年龄结构三个方面提出了资源冷杉种群的保育对策。资源冷杉的现状调查结果和保育对策,可以为南方地区资源冷杉种群的保护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3.
首次采用微生物免培养技术,对香格里拉地区的黄花杓兰、离萼杓兰、西藏杓兰等5种濒危杓兰属植物的菌根真菌进行了rDNA ITS区段巢式PCR扩增,以了解杓兰属植物菌根真菌菌群多样性及其结构组成。结果表明:杓兰属植物菌根真菌群落表现出较高的丰富多样性,共获得388个单克隆,涉及8个属的真菌(胶膜菌属、瘤菌根菌属、丝核菌属、念珠菌根菌属、毛壳菌属、角担菌属、层孔菌属和伏革菌属),还有一类归属未定的真菌;胶膜菌属(美胞胶膜菌)和丝核菌属(立枯丝核菌)在多种杓兰属植物菌根中存在且占有较高的频率,高达20%,可能是典型的兰科植物菌根真菌。以上结果为菌肥的研制和杓兰属植物的栽培与保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1987年以来,深圳市梧桐山苗圃总场致力于收集野生兰科植物资源,建立野生兰科植物资源库,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的科学研究和资源的大面积培育繁殖,通过收集、保护、培育、繁殖、回归,走濒危兰科植物资源可持续发展的路子,成果已引起世人的关注。该场对独蒜兰、杓兰、槽舌兰等属的兰科植物资源进行收集迁地保护繁育,其中收集槽舌兰20种,并对其生长繁育、生物学特性等进行了研究,而且取得阶段性成果。目前,深圳市梧桐山苗圃总场已收集兰科植物400多种,涵盖了我国兰科植物的主要属种,所收集迁地保护的兰科植物,绝大多数种类均能开花结实,生长良好,…  相似文献   

15.
通过实地调查,对小陇山林区野生兰科植物资源现状、生境进行调查,基本摸清小陇山林区野生兰科资源,发现兰科兰属植物2种1变种。对发现的兰科兰属植物的种类、分布、生物学性状、生境及野生资源现状进行了简述,增补了小陇山林区野生兰科兰属植物研究的空白,对合理开发利用兰科植物资源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根据引种区不同立地、不同林分、不同密度等林分的调查资料,阐述了麻黄在引种区的适生性及其生长土壤、气候、造林密度、造林措施等因素的关系.对海岸防护林的更新改造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安康市野生兰科植物资源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取走访调查,分大区、以海拔分层设标准地,随机抽样调查方法,对安康市野生兰科植物资源进行了全面调查,发现安康市共有兰科植物27属45种,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有兰属中的春兰和惠兰及独蒜兰属的独蒜兰,安康野生兰科植物总体资源量大,但近年来盗挖烂采现象较为严重,建议加强保护,建立野生兰科植物基因库,并加强人工栽培进行开发性的保护。  相似文献   

18.
长白山区大花杓兰引种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查了长白山区的大花杓兰生境状况及生物学特性,确定了引种栽培大花杓兰的关键因子是光照强度和土壤基质;采用4种光照强度及四种基质,进行引种栽培试验,确定了光照强度在70%以上的疏松土壤基质中利于移栽成活;在不同的绿化环境中进行观赏效果评价,总体观赏价值能得到发挥,生长发育状况与栽植环境适宜度有关,在荫蔽、湿润、土壤疏松肥沃的环境下利于展叶赏花;采用分株繁殖,增殖系数可达4以上。  相似文献   

19.
采取样线和样方相结合的方法,对轿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植物资源现状展开全面调查。结果表明:轿子山共有保护植物35种,新增发现国家Ⅱ级保护植物云南梧桐、箭叶大油芒和西藏杓兰;珍稀濒危植物喜马拉雅红豆杉从原有7株增至13株;攀枝花苏铁的种群数量通过人工扩繁和野外监测进一步增加,其他保护植物的生存状况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基于此,提出建立健全管护机构、各管理部门有效配合、适时开展本底资源调查等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20.
小五台山自然保护区分布的珍稀濒危野生紫点杓兰具有重要的生态、观赏及药用等价值,依据生态生物学习性、分布特点和面临的主要威胁,进行有效科研保护,改善保护区这一珍贵自然遗产资源的生存环境,有助于促进其群落的恢复、稳定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