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滇中高原区森林植被广泛调查的基础上,首先对本区地貌特征及水热条件作详尽介绍,进而论述了该区32个天然林和人工林类型的种类组成和分布规律,以及各森林类型的结构特点;研究了这些森林植被类型的演替规律,分析了现有滇中高原森林植被存在的生态问题;为开展滇中高原区主要森林类型的水源涵养功能研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滇中地区特定的社情、林情和地理、气候、植被类型,决定了该地区已成为云南省森林火灾的高发区和敏感区,一旦发生森林火情,如果扑救不及时,往往小火会酿成大灾,在处于滇中腹地的玉溪市建设森林航空消防直升机场,加强森林航空消防工作,是提高滇中地区森林火灾预防和扑救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林业资源管理》2017,(4):110-116
端元波谱的选择对森林类型的识别精度和效率具有重要影响。以滇中地区典型森林植被为研究对象,基于Landsat8 OLI遥感影像数据,结合二类调查数据,在影像融合的基础上提取典型森林植被的感兴趣区,通过最小噪声分离变换及n维散点图提取滇中典型森林植被(云南松、华山松、蓝桉、柏木和栎类)的波谱曲线,利用提取出的端元波谱,采用波谱角填图法进行滇中典型森林类型的识别,采用混淆矩阵对分类结果进行精度评价;同时,与传统的森林类型分类识别端元提取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基于感兴趣区端元提取的方法所得的分类结果较为理想,总体分类精度达83.46%,其中云南松84.78%、华山松96.88%、蓝桉80.60%、柏木75.00%、栎类57.69%。2)基于几何顶点的端元提取方法通过多次端元波谱提取、波谱分析仍仅能识别云南松、华山松、蓝桉和栎类,柏木无法识别;分类精度分别为云南松89.13%、华山松84.37%、蓝桉76.12%、栎类53.13%。基于传统方法提取出的波谱近似程度较高,分类精度偏低,端元波谱不易识别。3)基于感兴趣区的端元提取方法方便快捷、精度较高,可避免无意义端元波谱对分类结果的混淆,能有效解决端元波谱无法识别的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4.
滇中高原区主要森林类型水源涵养功能系统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系统论和水分平衡原理,将林分系统的水源涵养功能作为功能系统。通过典型相关分析,提出影响这一功能系统的主要因子和因子组合,进而论述了提高其系统功能的主要途径。综合分析评价辽滇中高原区主要森林类型的水源涵养功能,为在本区建设高效益的水源涵养林体系,从建立科学的技术体系和经营管理体系上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应用系统论和水分平衡原理,将林分系统的水源涵养功能作为功能系统,通过典型相关分析,提出影响这一功能系统的主要因子和因子组合,进而论述了提高其系统功能的主要途径。综合分析评价了滇中高原区主要森林类型的水源涵养功能,为在本区建设高效益的水源涵养林体系,从建立科学的技术体系和经营管理体系上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研究易门县山地植被现状时发现,植被现状与其生境质量密切相关,在某种程度上说,可以用植被现状作为衡量生境(如土壤条件)质量优劣的可见指标。本文主要从易门县各植被阶段系列的土壤质量看植被现状与森林发展的关系。其结论可能对滇中高原广大山地的森林发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一、自然环境和土地类型易门县位于滇中高原西南部。全县的主体是位于绿汁江(西部)和扒河(东、南  相似文献   

7.
武定狮山地处云南滇中地区,曾有不少国内外学者到此考察和采集植物标本。但进行专题调查的仅有两次:一次是1965年杨腺、曾觉民对本区元江栲群落进行过标准地调查;另一次是1986年研究生郭勤峰进行过“滇中武定狮山种子植物区系地理的初步研究”工作。此次笔者对狮山整个山体的植被系列;土壤类型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演替规律等进行了综合考察研究。  相似文献   

8.
森林植被具有保持水土,调节河川径流、局部小气候的作用,恢复植被是流域治理的主要措施。研究板桥河小流域主要植被类型生物量、生长规律,对于掌握小流域的植被现状、物质积累(生产)、经营管理、评价森林植被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需要,对森林植被的利用日益扩大,已经进入了全株利用或全林利用,因此研究森林中包括干、枝、叶、根以及灌木和草本地被物生物量,不仅是定量地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与能量交流的基础,而且是为了最经济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满足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要。板桥河小流域的主要森林植被类型几乎为次生天然林,主要有马尾松林、阔叶林(以栎类为主)、柏木林、杉木林、以及灌木林等,研究这些类型的生长规律,评价适生情况,对经营管理是极为重要的。  相似文献   

9.
湖南省森林植被的碳贮量及其地理分布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湖南省第4次(1990~1995年)森林资源调查资料,结合生物量测定数据,估算了湖南省森林植被的碳贮量和碳密度,分析了它们的地理分布规律和植被类型特性.结果表明:湖南省森林植被碳贮量为173.974 Tg,在14个地州市中,怀化市的森林植被碳贮量最大,为31.047 Tg,其它依次是永州市、郴州市和邵阳市,它们的森林植被碳贮量分别为21.527、19.306和19.239 Tg,各森林类型中,杉木林的碳贮量最大,为51.588 Tg,占湖南省碳贮量的29.65%;湖南省森林植被的平均碳密度为15.88 t·hm-2,各地州市森林植被的平均碳密度变化为12.01~17.95 t·hm-2,各森林类型中阔叶林的碳密度最大,为32.45 t·hm-2,是湖南省森林植被平均碳密度的2倍多.  相似文献   

10.
该文以围场木兰林管局3种典型森林植被类型为研究对象,采用种群数量径阶谱法,分析了森林演替趋势.结果表明:3种森林类型在后期的演替进程中因受到人为影响,演替阶段不尽相同,3种类型中几乎所有的树种更新具有波动现象,使径阶分布出现断层或差异,给森林演替的预测增加了不确定性.演替规律的探索可以为当地植被恢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对开化县常绿阔叶林、针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3种不同自然森林植被类型进行演替过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常绿阔叶林是该地森林植被自然演替的主要发展方向;常绿阔叶林、针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分别代表了森林植被不同演替类型与动态。结合森林群落类型和生境的异质性、群落树种组成与结构、演替阶段和演替趋势,根据森林植被景观的优美性、多样性等需求,对开化县主要通道两侧的森林植被确定了7类15种目标的森林植被景观改造方案,提出了森林景观优化"主景树种+地带性树种+伴生景观树种"的树种选择模式与营建技术。  相似文献   

12.
为揭示不同森林植被类型鳞翅目蛾类昆虫群落的结构状态和功能,评价不同植物群落的生态稳定性,于2007~2008年对紫金山主要植被类型蛾类昆虫种类、种群密度、分布及发生规律进行了调查;对不同植被类型、不同季节、整体时间动态的蛾类昆虫进行了多样性方面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紫金山共有蛾类13总科28科355属494种,阔叶林蛾...  相似文献   

13.
经过多年的封山育林,人工造林,千岛湖区的陆地森林覆盖率达89.5%.目前湖区森林植被类型有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人工用材林及经济林等,并分析了森林植被的演替规律.分别分析和计算了森林资源的生态效益、游憩效益、其他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4.
一、按森林植被类型演替的规律,议订水土保持工作的战略目标广东的天然林,由南向北,按地理条件有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南亚热带季雨林、南亚热带常绿林、亚热带常绿林等不同的类型,不同森林植被类型对生境条件要求不同。某一森林植被类型遭受破坏时,生态环境起了变化,又会出现另一种森林植被类型。例如,亚热带的常绿林遭受破坏后,如立地条件较差,容易被强阳性的马尾松林入  相似文献   

15.
曹尘  何政  姜倪皓  张诗函 《林业科技》2023,(3):31-34+49
通过对云南省红河州老阴山5种在天然林栽培条件影响下产生的次生植被树种的森林种类、盖度、密度分布等方面进行作了全面调查,采用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Pielou指数等森林生物多样性指数,将结合植被物种资源总丰度来研究现有5种植被类型和天然林植被群落类型模式下的植被物种数量分布组成、演化方式规律和森林种群植物资源分布多样性。研究发现线柏林的林下植被生物种群及其多样性物种含量分布最为全面丰富;草本植物的物种类型中则以禾本科植物种类最多,其次的类型为蔷薇科;林下生物多样性指数的主要因子为地表干扰;通过回归分析和生长痕迹发现同一水热条件下,灌木层生长周期有区别于乔木层、草本层。  相似文献   

16.
根据1973—2008年间7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数据及中国森林植被分布特征,从不同森林类型和不同气候带定量分析中国森林植被净生产量及平均生产力动态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森林植被净生产量和平均生产力总体呈增加趋势,植被净生产量由1973—1976年间的803.359×106t·a-1增加到2004—2008年间的1 478.425×106t·a-1,增加了84.03%;相应的森林植被平均生产力由7.302 t·hm-2·a-1增加到9.502 t·hm-2·a-1,增加了30.13%。不同森林类型中,阔叶混交林、杨桦林、落叶阔叶林和常绿阔叶林对中国森林植被净生产量贡献较大;热带林、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平均生产力较高,油松林和马尾松林平均生产力相对较低。不同气候带中,热带地区森林植被净生产量呈波动中减少趋势,其它气候带呈增加趋势;1973—2008年间各气候带森林植被平均生产力为:热带(18.625 t·hm-2·a-1)寒温带温带(9.610 t·hm-2·a-1)亚热带(8.499 t·hm-2·a-1)暖温带(7.800 t·hm-2·a-1)。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宁德市国有林场自然概况和生态公益林区划情况,对宁德市生态公益林植被类型进行了划分,分析了宁德市森林植被演替规律和趋势。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清水河自然保护区森林植被的现状及其分布规律,对其中7类不同的植被类型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贵州省紫林山森林公园景区不同植被类型及景观类型的负氧离子含量、时间分布规律进行研究,并对景观的合理布局、开展森林生态旅游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滇中地区主要灌丛生物量空间分布的格局及特征,采用收获法,选择滇中地区10个县市共8种典型的灌丛植物进行分析,探究其地上生物量与地下生物量在空间分布上的关系。结果表明:滇中地区灌丛群落的地上生物量介于47.17~68.94g/m~3之间,地下生物量介于49.67~72.10g/m~3之间,根冠比(R/S)介于0.87~1.27之间。滇中地区灌丛群落与物种的地上和地下生物量的拟合的斜率分别呈异速分配关系,植被的根冠比较其它植被类型的根冠比更小,说明滇中灌丛植被将更多的生物量分配到地下部分,以实现对滇中地区环境的适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