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明确土壤缺硼地区燕麦种子生产适宜的硼肥用量,试验以‘草燕1号’燕麦为材料,于开花期喷施不同水平硼肥(B1组:0.50 kg/hm2,B2组:0.40 kg/hm2,B3组:0.30 kg/hm2,CK组:0 kg/hm2),系统测定了各硼肥水平下燕麦植株的生长发育、种子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的变化。结果表明,开花期叶面喷施硼肥对燕麦的植物学性状影响不明显,但提高了燕麦穗长、小穗数、穗粒数、穗粒重,降低了种子空壳数,提高了种子千粒重和种子产量。其中,开花期喷施0.40 kg/hm2硼肥对促进燕麦种子产量的效果最好,种子产量达4 152.72 kg/hm2,较CK组提高了21.97%(P<0.05),千粒重较CK组提高了24.73%(P<0.05)。  相似文献   

2.
杜尔伯特扁穗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L.)Gaertn.cv.Duerbote)是黑龙江省畜牧研究所1994-2008年引种驯化野生新品种。通过三年生产性能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品种抗寒、耐旱,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饲草品质好,牧草产量和种子产量高,干草产量达4215.04 kg/hm2,比对照品种野生扁穗冰草(3271.92 kg/hm2)和细茎冰草(3771.78 kg/hm2)增产28.8%和11.7%。种子平均产量为576.29 kg/hm2,较野生扁穗冰草(428.95kg/hm2)和细茎冰草(557.07kg/hm2)增产34.3%和3.4%,是北方寒冷干旱区种植人工草地、改良天然草地的优质饲草饲料品种。  相似文献   

3.
为筛选出既能生产高品质鲜食玉米果穗又有较高饲用价值的鲜食玉米品种,以提高鲜食玉米的综合利用率,本研究引进鲜食玉米品种15个,测定其生长发育、田间综合性状、果穗产量和品质及秸秆产量,在用方差分析各指标的基础上,用K-means算法进行聚类分析,用TOPSIS法进行综合评价,对综合生产能力较好的品种进行营养和饲用价值分析。结果表明:各品种的生产性能比较中,鲜穗产量最高的品种是BM68,达14463.8 kg/hm2,其次是FRC,产量达14307 kg/hm2,第三位是MT1,产量达13819.5 kg/hm2。鲜食玉米收获后鲜秸秆产量最高的是FRC,达48412.5 kg/hm2,其次是CT518,达46669.5 kg/hm2,第三是MT1,达40672.5 kg/hm2,且三个品种在鲜穗收获后秸秆都表现出较好的持绿性。品质评价总分中CT1、CT518、FRC三个品种最高,均为83分。用K-means算法进行聚类分析将15个品种共分为3类,第1类MT1、B...  相似文献   

4.
在干旱次生盐渍化土壤条件下,采用“3414”配方施肥方案,研究了氮、磷、钾配施对红花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配方施肥对红花株高、分枝高、单株花球数、花冠和籽粒产量均有显著影响,其中以配施N 180 kg/hm2、P 90 kg/hm2、K 120 kg/hm2的处理N2 P2 K2红花花冠和籽粒产量最高。分别对红花花冠产量和红花籽粒产量与氮、磷、钾肥料的相关性进行回归分析,均达到显著水平。在干旱灌区次生盐渍化土壤上,红花花冠理论最高产量为667.98 kg/hm2,最佳施肥量为N 150.59 kg/hm2、P2O5 93.09 kg/hm2、K2O 98.75 kg/hm2;红花籽粒理论最高产量为2 644.47 kg/hm2,最佳施肥量为N 169.50 kg/hm2、P2O5 94.60 kg/hm2、K2O 102.75 kg/hm2。  相似文献   

5.
为筛选适宜甘肃陇中地区种植的饲用燕麦品种,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试验,对16个燕麦品种的生长特性、产量性状、倒伏情况以及病害发生情况进行测定,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差异显著的13个农艺性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在甘肃陇中地区,16个燕麦品种鲜草产量最高的是猛士1号,可达70000.00 kg/hm2,干草产量最高的是牧王,为23333.33 kg/hm2,种子产量范围为828.57~2428.57 kg/hm2。主成分分析得出牧王在该地区生产适应性最好,魁北克、猛士1号的表现也很突出,锋利则不适合在本地种植;本地自育品种定燕2号综合得分排名12。综合抗倒伏性和抗病性,蓝鸟1号的抗逆性最强。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夏燕1号”燕麦高产栽培措施,挖掘其高产潜力,在甘肃省夏河县开展了不同播量(120、180、240、300 kg/hm2)和不同行距(10、15、20、30 cm)试验,探讨了播量和行距对“夏燕1号”农艺性状、鲜干草产量和种子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量对“夏燕1号”分蘖数和有效分蘖数影响极显著(P<0.01);行距对“夏燕1号”叶宽和茎粗影响显著(P<0.05),同时对叶长、穗长、分蘖数和有效分蘖数影响极显著(P<0.01);鲜、干草产量在行距20 cm+播量240 kg/hm2时均为最高,分别达20 926.01 kg/hm2和8 447.83 kg/hm2;种子产量则在行距30 cm+播量300 kg/hm2时最高,达3 171.17 kg/hm2。通过相关分析,株高、分蘖数、有效分蘖数、穗长与种子产量极显著正相关(P<0.01),干草产量与种子产量显著正相关(P<0.05);穗长、分蘖数与干草产量显著正相关(P&...  相似文献   

7.
在河北坝上地区以野豌豆属毛苕子和箭筈豌豆两个种9个品种为材料,通过对物候期、生物量及氮磷钾养分积累状况比较,筛选适宜雨养旱作区种植的野豌豆属绿肥作物及品种。结果表明,供试9个品种在河北坝上地区的生长天数为91~106 d,均能正常完成全部生育进程。毛苕子的地上生物量和株高显著高于箭筈豌豆(P<0.05),植株氮含量低于箭筈豌豆,磷含量和钾含量高于箭筈豌豆;毛苕子的氮积累量和磷积累量显著高于箭筈豌豆(P<0.05),钾积累量高于箭筈豌豆。9个品种中,土库曼苕、腾选苕和广西金洲苕地上部生物量和养分积累量较高,干物质产量在3908.14~4043.95 kg/hm2之间,氮积累量和钾积累量分别达122.50 kg/hm2和107.50 kg/hm2以上,磷积累量在19.73~23.01 kg/hm2之间,表现为生产潜力高且能提供优质高产有机肥源,生产中可优先选择利用。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优质青贮玉米种植的最佳氮肥施用量及最适宜种植密度,提高生产水平及饲草品质,为青贮玉米的实际生产提供数据支撑和技术指导,选择临夏地区主栽的2个青贮玉米品种(S1:铁研53;S2:屯玉168)为试验材料,通过裂区设计,研究3种不同施氮量(A1:0 kg N/hm2;A2:180 kg N/hm2;A3:360 kg N/hm2)和5种不同种植密度(B1:7.5万株/hm2;B2:8.25万株/hm2;B3:9万株/hm2;B4:9.75万株/hm2;B5:10.5万株/hm2)对青贮玉米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一种植密度下,铁研53的株高、鲜草产量、粗淀粉、粗蛋白质含量与施氮量均呈正相关,中性洗涤纤维含量与施氮量差异不显著,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呈负相关;其中铁研53在施氮量达到180 kg N/hm2以上时,株高和鲜草产量差异不显著。屯玉168的株高、鲜草产量、粗淀粉、粗蛋白质含量与施...  相似文献   

9.
张成君  任生兰  边芳  黄凯  陈富  杨洁  张明  刘彦明 《草地学报》2022,30(11):3082-3089
本研究对9个燕麦(Avena sativa)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种子产量和籽粒营养品质进行了比较,以期筛选出适宜在陇中黄土高原半干旱区生产利用的燕麦品种。结果表明:供试燕麦品种均属于中熟型,在当地均能成熟;9个燕麦农艺性状、种子产量及籽粒营养品质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迪燕1号’的株高和穗长最高,分别为150.00cm和30.50cm,但种子产量最低,为1734.20kg·hm-2,穗粒数和穗粒重均以‘魏都莜5号’最高,分别为128.4粒和2.84g,‘晋燕17号’的种子产量和淀粉含量最高,分别为2500.00kg·hm-2和53.68%,但粗蛋白含量最低,仅为15.95%,‘张莜8号’的千粒重最高,为28.20g,粗蛋白含量以‘张莜9号’最高,达18.75%,‘坝莜18号’的β-葡聚糖和粗脂肪含量最高,分别为4.37%和6.35%。应用灰色关联度理论方法对9个燕麦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种子产量与籽粒营养品质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得出,‘晋燕17号’‘魏都莜5号’‘迪燕1号’综合性状较好,适宜在陇中黄土高原半干旱区种植及推广。  相似文献   

10.
为筛选适宜在高寒地区种植的粮饲兼用优质燕麦品种,在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格咱乡研究了11个皮燕麦品种的物候期、农艺性状、籽实产量及其构成因子,并对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各品种中,领袖的干草产量最高,为17060.93 kg/hm2,太阳神株高最高,达133.68 cm;贝勒及贝勒Ⅱ的茎粗超过10 mm;贝勒Ⅱ的叶长、叶宽均为最大。11个品种中,枪手籽实的粗蛋白含量最高,ESK籽实的粗淀粉含量最高,燕王籽实的可溶性糖含量最高,贝勒和贝勒Ⅱ籽实的亚油酸含量均高于40%,爱沃籽实的β-葡聚糖含量最高;籽实产量以贝勒Ⅱ、贝勒、太阳神较高,达4000 kg/hm2以上;贝勒Ⅱ的主穗最长(31.30 cm)。籽实产量与主穗穗长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运用灰色关联度综合评价法对11个燕麦品种籽实品质进行评价表明,贝勒Ⅱ表现最好,贝勒次之,适于迪庆高寒牧区作粮饲兼用。  相似文献   

11.
在临潭县冶力关镇海拔2 590 m的梯田,于早春以不同播量种植甘肃红豆草(Onobrychis viciaefolia cv.Gansu)(70、100和130 kg/hm2)和甘农一号杂花苜蓿(Medicago varia cv.Gannong No.1)(7、10和13 kg/hm2 ),观测其物候期、株高、生长率、产量、营养动态及翌年越冬率,探讨其在高寒山区的生产性能及适应性。结果表明,播种当年两种牧草均未完成生活史,停留在分枝期,但翌年越冬率都在95%以上,都能安全越冬;甘肃红豆草100 kg/hm2播量下的鲜草和干草产量最高,分别为11 734.0和3 357.8 kg/hm2 ,甘农一号杂花苜蓿13 kg/hm2播量下的鲜草和干草产量最高,分别为5 217.5和1 690.9 kg/hm2 。不同播量对两种牧草的养分影响较小,其变化趋势一致,在8月5日之后粗蛋白、粗灰分和磷含量呈降低趋势,粗纤维含量逐渐上升。甘肃红豆草和甘农一号杂花苜蓿分别以100 kg/hm2播量和播量13 kg/hm2的草产量高,且适应性强,饲料利用价值较高,在甘肃临潭县可作为饲草利用。  相似文献   

12.
以小黑麦新品系P1为试验材料,研究了该品系在甘肃省陇中冬小麦区的种子产量及产量稳定性,并分析了种子产量构成因素(穗粒数,穗粒质量,小穗数,穗长)与种子产量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小黑麦新品系P1抗倒伏,生育期比2个对照缩短7~14d;除株高和小穗数外,小黑麦新品系P1的种子产量(4 464.49kg/hm2)、穗粒数(42.93个)、穗长(9.39cm)和穗粒质量(1.66g)均显著高于其他2个对照品种;3个试点中,临夏点小黑麦种质的平均种子产量最高(4 513.47kg/hm2),兰州点小黑麦的穗长最长(9.49cm)。综合分析显示,小黑麦新品系P1在3个试验点种子产量较稳定,在临夏点种子产量最高(5 280.70kg/hm2),为最适宜种植区。  相似文献   

13.
为促进甘肃省河西地区优良紫花苜蓿品种的引进,在甘肃省高台县对引进的9个国内优质苜蓿品种进行了定量灌溉、无追肥模式的区域试验,观测分析了各品种的产草量、株高和茎叶比等指标。结果表明:9个苜蓿品种在高台地区普遍生长良好,生育期差异不明显;3年平均株高甘农3号最高,为94.3 cm,草原3号最低,为82.5 cm,中苜1号、甘农3号3年平均株高均显著高于草原3号(P<0.05),其他各品种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3年平均干草产量中苜1号最高,为238.41 kg/100 m^2,甘农8号最低,为200.08 kg/100 m^2,中苜1号、新牧1号3年平均干草产量均显著高于甘农8号(P<0.05),其他各品种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综合评价认为,供试9个苜蓿品种综合生产性能均较好,适宜在甘肃高台地区进行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4.
为筛选出适宜甘肃陇西半干旱山区种植的优良燕麦(Avena sativa)品种及最佳播期,本文研究了7个燕麦品种在4个播期(5月6日、5月16日、5月26日、6月5日)的生产性能和营养品质,并运用灰色关联度和聚类分析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播期和品种互作对燕麦的干草产量、种子产量和饲草品质具有极显著影响(P < 0.01)。28个处理相比较,5月26日种植的‘梦龙’干草产量最高,为13 550.80 kg·hm?2;6月5日种植的‘莫妮卡’种子产量最高,为2 147.31 kg·hm?2;5月26日种植的‘青燕1号’粗蛋白含量最高,为6.94%。利用干草产量、粗蛋白含量、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和可溶性糖含量的相对值进行灰色关联度综合评价得出,5月6日种植的‘陇燕3号’综合表现最好,其次是5月26日种植的‘梦龙’。通过系统聚类将28个处理根据干草产量、种子产量、饲草粗蛋白含量聚为四大类。综上,在陇西半干旱山区选择适宜的播期种植可提高燕麦产量和营养品质,是适宜该地区燕麦草地的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5.
何振富  贺春贵  陈平  王斐 《草业科学》2022,38(5):947-957
为筛选出适宜在甘肃山旱地区种植的饲用甜高粱(Sorghum bicolor)品种,以丰富当地饲草料资源,支撑草食畜牧业的发展,以15份甜高粱品种(系)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试验,对不同品种(系)在该地区的产草量及营养价值进行测定分析,并采用隶属函数法对其综合生产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各品种(系)间的粗蛋白(CP)、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可溶性糖(WSC)和总可消化营养物(TDN)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各品种(系)间除ADF含量和TDN含量的排序基本一致外,其他养分含量在各品种(系)间排序无规律;其中CP含量以辽甜3号最高,为7.61%;NDF含量以晋甜杂3号最低,为47.90%;ADF含量以辽甜1号最低,为27.70%;WSC含量以2018 JT-7最高,为27.77%;TDN含量以辽甜1号最高,为62.50%.各品种(系)间的干物质(DM)产量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以晋甜杂3号最高,为20.63 t·hm?2.品种(系)间CP产量差异不显著(P>0.05),以壮牧79141最高,为1.31 t·hm?2;TDN产量差异显著(P<0.05),以晋甜杂3号最高,为12.67 t·hm?2.将各品种的DM产量、CP、WSC、NDF和ADF含量用模糊数学隶属函数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品种(系)晋甜杂3号、2018JT-7和辽甜3号的综合生产性能较优,适宜在该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6.
新西兰波德代、无角陶赛特品种绵羊引入气候干旱、雨水稀少、冬季寒冷、夏季炎热的中国甘肃省河西走廊后,在荒漠绿洲地区采用舍饲为主、放牧为辅的饲养管理条件下,经过四年多的观测研究,两个品种羊的生理生化指标、行为表现均正常;品种特征明显,如生长发育快,产羔率和羔羊成活羊率高,发病少,波德代羊的羊毛品质好等特点,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7.
李晶  南铭  刘彦明  张成君  任生兰  边芳 《草地学报》2023,31(4):1089-1098
本研究以13个饲草燕麦(Avena sativa)品种为材料,连续3年进行产量、品质及饲喂性能综合评价,为甘肃中部地区饲草燕麦育种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供试燕麦产量及其构成性状受年际、品种及其互作效应影响极显著(P<0.01),穗粒重变异系数最大,为31.21%,叶片数和茎节数平均变异小于5%;不同品种间粗蛋白、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以及相对饲用价值、相对饲草品质、产乳净能与饲草分级指数存在显著差异,‘张燕四号’相对饲用价值和相对饲草品质最大,分别为126.18,178.99,‘白燕7号’饲草分级指数最大,为35.01 MJ·d-1,13个燕麦品种产乳净能值平均为7.08 MJ·kg-1,达到特级饲草标准。结合产量与品质的相关性分析,在主成分分析基础上构建线性评价函数模型,得出‘陇燕3号’‘坝燕6号’‘定燕2号’‘张燕四号’与‘白燕7号’产量稳定,饲喂性能突出,适宜推广并具有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8.
7个燕麦品种在甘肃二阴区的适应性评价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在甘肃通渭县华家岭二阴区对7个燕麦(Avena sativa)品种的生产性能和种子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筛选适宜在华家岭种植的燕麦品种.结果表明:供试品种的农艺性状对当地的适应性均较好,品种的平均生育期为107 d,在当地均能成熟.品种籽粒粗蛋白含量、β-葡聚糖含量及粗脂肪含量差异显著(P<0.05),籽粒β<葡聚糖含量和...  相似文献   

19.
紫花苜蓿生产性能构成因子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在甘肃兰州地区对国内外20个紫花苜蓿种质材料的生长高度、生长速度、再生速度、分枝数和草产量等多个生产性能构成因子进行了综合比较分析,评价出了供试苜蓿材料在该地区生产性能的高低。结果表明:国外材料游客、雷西斯、阿根廷、阿尔冈金、牧歌、大西洋和国内材料萨尔图、富平、新疆大叶综合表现良好,适合在该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