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苏省杂交水稻育种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江苏省杂交水稻研究始于1970年。35年来,江苏的杂交稻育种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其间经历了起步、发展和突破三个阶段。20世纪70年代为起步阶段,以不育系选育为主;80年代至90年代前半期为发展阶段,杂交籼稻育种和生产迅速发展,杂交粳稻育种进入实用化阶段;1996年以后,以特优559、9优138和两优培九的育成为标志,三系杂交籼稻、杂交粳稻和两系杂交稻的选育均取得突破性进展。文中对江苏省杂交水稻育种的发展趋向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我国水稻育种,迄今已有两次突破,第一次是60年代初矮化育种的成功,把水稻产量提高了20%~30%;第二次是70年代中期杂交水稻的研究成功,水稻产量又在矮秆良种的基础上增长了20%左右.科学技术的发展无止境.当前,我国的水稻育种正在酝酿着第三次突破,即利用水稻亚种间杂种优势的研究已取得重大进展,预计在2~3年内,具有更强大杂种优势的两系法亚种间超级杂交稻就能培育成功,其日产量潜力为6.5公斤/667米2(1亩),要比目前生产上应用的品种间杂交水稻高30%左右,中熟组合每667米2可超过800公斤.  相似文献   

3.
由广西象州黄氏水稻研究所水稻育种专家黄日辉率领的水稻育种课题组,经过近10年的艰苦努力,采用亲本杂交、回交、转育、聚合选育,育成了“三系”均为红香米的杂交稻,使广西的杂交水稻育种又上一个新台阶。红香米杂交稻系列组合目前已参加广西水稻区试,不久将大面积投入生产应用  相似文献   

4.
两系杂交水稻是继水稻矮化育种和三系杂交稻后的第3次重大突破,它蕴藏着巨大的杂种优势.然而制种纯度的高低关系到两系杂交水稻杂种优势水平的发挥.杂交稻种子纯度每下降1个百分点,大田产量每亩可降低4~5千克.为确保生产优质杂交稻种子,除了前期采取隔离和高纯度的亲本外,在水稻生产后期,还应认真抓好以下防杂保纯措施.  相似文献   

5.
正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表示,第三代杂交水稻育种技术兼具配组自由度高和育性稳定的优点,将成为我国杂交水稻育种技术的发展方向。在最近召开的第三届中国(三亚)国际水稻论坛上,袁隆平说,第三代杂交水稻是今后发展的方向。第三代杂交水稻是以遗传工程不育系为遗传工具的两系法杂交稻,克服了  相似文献   

6.
袁隆平简介1930年9月1日,袁隆平出生于北平。1953年,袁隆平从西南农学院农学系毕业后,来到湖南省安江农校教书。1964年袁隆平开始研究杂交水稻,1973年实现三系配套,1974年育成第1个杂交水稻强优组合南优2号,1975年研制成功杂交水稻制种技术,从而为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奠定了基础。1981年,袁隆平和籼型杂交水稻获国内第1个特等发明奖。1982年,袁隆平被聘为农牧渔业部技术顾问、全国杂交稻专家顾问组副组长。同年,被国际同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1985年,袁隆平提出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设想,为杂交水稻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1987年袁隆平任863计划两系杂交稻专题的责任专家,1995年研制成功两系杂交水稻,1997年提出超级杂交稻育种技术路线,2000年实现了农业部制定的中国超级稻育种的第1期目标,2004年提前1年实现了超级稻第2期目标。1995年袁隆平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他先后获得首届"何梁何利基金生物学奖"、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等多项国内奖项和联合国"科学奖"、以色列"沃尔夫奖"世界粮食奖"拯救饥饿奖"等11项国际大奖。2006年,袁隆平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姆博先生赞扬袁隆平取得的科研成果,是继20世纪70年代国际培育半矮秆水稻之后的"第二次绿色革命"。  相似文献   

7.
袁隆平简介1930年9月1日,袁隆平出生于北平。1953年,袁隆平从西南农学院农学系毕业后,来到湖南省安江农校教书。1964年袁隆平开始研究杂交水稻,1973年实现三系配套,1974年育成第1个杂交水稻强优组合南优2号,1975年研制成功杂交水稻制种技术,从而为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奠定了基础。1981年,袁隆平和籼型杂交水稻获国内第1个特等发明奖。1982年,袁隆平被聘为农牧渔业部技术顾问、全国杂交稻专家顾问组副组长。同年,被国际同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1985年,袁隆平提出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设想,为杂交水稻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1987年袁隆平任863计划两系杂交稻专题的责任专家,1995年研制成功两系杂交水稻,1997年提出超级杂交稻育种技术路线,2000年实现了农业部制定的中国超级稻育种的第1期目标,2004年提前1年实现了超级稻第2期目标。1995年袁隆平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他先后获得首届"何梁何利基金生物学奖"、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等多项国内奖项和联合国"科学奖"、以色列"沃尔夫奖""世界粮食奖""拯救饥饿奖"等11项国际大奖。2006年,袁隆平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姆博先生赞扬袁隆平取得的科研成果,是继20世纪70年代国际培育半矮秆水稻之后的"第二次绿色革命"。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我国水稻的研究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两系杂交水稻是继三系杂交稻之后在水稻育种上的又一次革命。两系杂交稻以其高产、优质、多抗、高效的优势必然取代低产、质差、低效的三系杂交稻组合,成为我国粮食产业上一个新的里程碑。在“十五”期间,两系杂交水稻的示范推广工作必将进入一个大发展时期。由于籼粳两系杂交稻现已配套,两系杂交籼稻在熟期上早、中、晚配套;超级稻苗头组合示范取得成功;两系杂交稻技术工程化、中试开发及产业化速度加快,繁殖制种与高产栽培配套技术日臻成熟和完善,建立了适合两系杂交稻特点的原种生产和…  相似文献   

9.
备受党和国家领导关注,由两届总理基金直接拨款支持的超级杂交稻选育工程,已经取得实质性重大进展。超级稻是国内外农业专家们梦寐以求、力图攻克的世界难题。有专家断言,超级稻是继矮秆稻和杂交稻之后,水稻生产的第三次革命。1987年,袁隆平院士发表了被人称为“农业里程碑意义的重要论文”——“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设想”。这是杂交水稻育种研究上新的战略设想。他科学地把杂交水稻育种分为互相衔接的3个战略发展阶段:从以三系法为主的品种间杂种优势利用,到以两系法为主的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再到以一系法为主的远缘杂种…  相似文献   

10.
从50年代的水稻矮化育种到70年代的杂种优势利用,产量性状改良一直是水稻育种的第一目标,在杂交稻选配成功后的二十多年里所推出众多品种的单产潜力并未明显超过早期培育出来的水稻品种,而常规育种由于新种质资源的不断拓展与应用,其产量不断得到提高,部分常规稻品种的产量水平超出杂交水稻.为明确常规稻与杂交稻品种的产量差异性,重新评价和定位常规稻品种.以相同遗传背景的常规稻与杂交稻组合为比较对象,比较分析了12个组合的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研究结果显示,12组常规稻与杂交稻的的对比试验中,杂交种产量明显高于常规种的占总数的41.7%,常规种产量高于杂交种的占16.6%,二者产量差异不明显的占总数的41.7%.部分常规品种在产量上与同类型杂交稻产量相当甚至高于杂交稻,这为常规稻的遗传育种及其推广应用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从50年代的水稻矮化育种到70年代的杂种优势利用,产量性状改良一直是水稻育种的第一目标,在杂交稻选配成功后的二十多年里所推出众多品种的单产潜力并未明显超过早期培育出来的水稻品种,而常规育种由于新种质资源的不断拓展与应用,其产量不断得到提高,部分常规稻品种的产量水平超出杂交水稻。为明确常规稻与杂交稻品种的产量差异性,重新评价和定位常规稻品种。以相同遗传背景的常规稻与杂交稻组合为比较对象,比较分析了12个组合的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研究结果显示,12组常规稻与杂交稻的的对比试验中,杂交种产量明显高于常规种的占总数的41.7%,常规种产量高于杂交种的占16.6%,二者产量差异不明显的占总数的41.7%。部分常规品种在产量上与同类型杂交稻产量相当甚至高于杂交稻,这为常规稻的遗传育种及其推广应用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杂交水稻为我国稻米生产和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杂交水稻育种队伍越来越壮大,全国各地每年育成的杂交水稻亲本和组合也越来越多。据农业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统计,当年种植面积在6666.7hm2以上的杂交稻组合,由1989年的39个增加到2005年的379个,增加了近8倍。我国主要杂交水稻省区,目前每年申请参加区试的杂交稻新组合都是数十上百,甚至数以百计。但是组合数的增多,并没有使杂交稻面积增加,每个组合的平均种植面积反而越来越少,新组合中有重大突破的也极少,组合的平均使用寿命也缩短许多,这说明目前我国杂交水稻育种和组合应用效率在下降。如何提高杂交水稻育种和组合应用效率,变得非常重要,因此,文章针对这个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根据水稻遗传育种理论与实践, 利用重穗型高结实率恢复系组配重穗型杂交稻是提高水稻产量潜力的有效途径。我所在1991年利用云南偏粳型地方紫稻与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选育的抗病优质型恢复系R16杂交,于 1995年成功地育成了重穗型高配合力恢复系宜恢1577,为三系杂交稻利用组配重穗型杂交水稻强优组合奠定了  相似文献   

14.
王海 《江西农业学报》2005,17(4):122-126
作者认为中国杂交水稻的育种技术体系需在解决五大实际问题的基础上加以完善,包括实用不育系选育、双季稻区超级杂交稻组合选育、杂交水稻优质化、杂交水稻的抗逆性和适应性育种、以及长江流域杂交早稻育种。健全杂交水稻种子管理体系,需要规范品种管理,推进国际合作和国际商贸。杂交水稻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工作重点是强化配套栽培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广西杂交稻产量、米质及抗性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谢丽萍 《广西农业科学》2009,40(9):1262-1264
以2000~2005年通过广西区农作物品种审定的部分杂交稻组合为依据,从产量、米质、抗性等方面分析了广西杂交稻选育的概况,指出当前广西杂交水稻在产量、抗性、米质等方面还不能完全适应现实的需要。提出野生稻优异种质是今后杂交水稻突破性育种的必需种质,应加强对超级杂交稻的选育工作,并充分利用广西野生稻种质资源,选育适合广西生态条件的超级杂交稻组合,以丰富广西杂交稻类型,进一步提高杂交水稻的单产、品质和抗性。  相似文献   

16.
陈圣柱  陈丹 《农村经济与科技》2007,18(9):113-114,117
我国水稻高产和超高产育种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即:矮化育种、杂交稻育种和超高产(超级稻)育种。水稻超高产(超级稻)育种被认为是水稻育种史上的第三次革命。本文回顾、分析了国内外水稻高产和超高产育种现状,对株型育种的主要理论及存在问题,提出了动态理想株型的观点和水稻动态理想株型的塑造途径,对水稻超高产动态育种理想株型育种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水稻育种目标必须适应水稻生产发展的形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稻米品质的要求。70年代初,中籼稻育种主要是围绕高产稳产、熟期适中、适应性强的目标进行的。进入80年代以来,随着杂交水稻的迅速推广,中籼稻逐渐处于与杂交稻搭配种植的位置,对中籼稻品种的选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育种目标则以高产、多抗、优质为主攻方向,熟期上要求与杂交稻错开季节。盐稻2号就是基本符合上述目标的“丰、抗、优”兼备的中熟中籼稻品种。  相似文献   

18.
一.高产水稻育种研究目前,我国杂交水稻年种植面积占水稻种植总面积的51%,产量约占水稻总产量的60%,中国亚种间杂交稻一般比品种问杂交稻具有20%以上的增产潜力。利用水稻亚种间杂交优势是现阶段战略重点,二系法杂交水稻研究已取得突破性进展。从长远而  相似文献   

19.
高产还是优质?--浅谈当前杂交水稻育种的主攻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杂交水稻是继矮化育种之后我国水稻育种史上的第二次革命,杂交水稻的单产一般比常规品种增产20%以上.近年来,我国杂交水稻年种植面积占水稻种面积的50%左右,而产量约占水稻总产的60%,为我国粮食生产作出了巨大贡献.近几年,我国粮食压库问题越来越严重,不仅江西、湖南、湖北等产粮大省稻谷严重积压,缺粮省份广西竟也积压早籼稻谷.市场要求优质米的呼声越来越高.但是,继"863"计划"两系法亚种间杂交水稻选育"项目实施之后,1999年中国"超级杂交稻选育"项目正式启动,该项目的产量指标从前者的增产20%提高到30%.与"863"计划一样,"超级杂交稻选育"项目也配有巨额经费.一时间,"超级稻"、"超高产育种"成为了热门,每个育种单位都希望能跻身于此项目行列中.看来,育种家们的目标与市场的要求存在较大差别,那么,究竟目前杂交水稻育种的重点是高产还是优质呢?  相似文献   

20.
一、引言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水稻育种发生了两次大的突破:第一次是50年代开始的"矮秆多穗育种"(即"矮化育种",下同);第二次是70年代开始的"半矮秆穗粒兼顾育种"(含杂种F1代优势利用--"杂交稻育种"和杂种非F1代优势重组的纯合利利用--"理想株型育种",下同).这两次水稻育种突破都首先发生在我国,都是以提高经济系数为主要增产途径,即第一次绿色革命.这两次突破使水稻育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也使我国及世界的水稻生产发生了两次大的飞跃,对于满足不断增长的人类对粮食的需要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