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3 毫秒
1.
火龙果 ,又称红龙果、仙人掌果 ,是原产于美洲的仙人掌类植物。越南和我国的台湾也有种植。火龙果外观独特 ,色泽艳丽。1 品种类型火龙果说其果皮果肉颜色可分为红皮白肉、红皮红肉、黄皮白肉 3类。栽培种红肉火龙果 ,比白肉果更有经济价值。在台湾 ,红肉火龙果的地方品种有尊龙 (单果重 6 0 0~ 15 0 0g)、大龙 (单果重 6 0 0~ 12 0 0g)、祥龙 (单果重 40 0~ 80 0g)及香龙 (又称珠龙、莲花果 )、天龙(又称西龙 )等。野生资源在台湾三角柱 (俗称番花 )白肉火龙果等。2 种苗选择采用实生苗或嫁接苗种植。实生苗目前多用性状稳定、自花…  相似文献   

2.
研究不同花粉源对仙蜜6号火龙果坐果率、产量、单果重及内在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自花花粉处理的坐果率显著低于对照及其它处理;花粉源为异品种、同品种处理的产量、果实纵横径、平均单果重、可食率显著高于对照(自然坐果),而内在品质(可溶性固形物)与对照相当;表明仙蜜6号火龙果具备一定的自花亲合性,自然条件下能取得一定的经济产量,采集异品种或同品种的花粉进行人工授粉,有利于提高仙蜜6号火龙果的产量,而对其品质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不同品种火龙果引种栽培比较试验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齐清琳 《福建林业科技》2004,31(4):48-50,66
通过对引进的火龙果红肉品种和白肉品种栽培试验和品质测定 ,从生长习性、适应性、丰产性、抗逆性、营养性等方面对不同品种火龙果进行比较。试验表明 ,引进的红皮红肉品种和红皮白肉品种火龙果具速生、早实、丰产的优良特性 ,并具抗风、抗病虫害的能力。其中红皮红肉品种在风味品质和产量上优于红皮白肉品种。  相似文献   

4.
火龙果栽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品种类型火龙果说其果皮果肉颜色可分为红皮白肉、红皮红肉、黄皮白肉3类。栽种红肉火龙果,比白肉果更有经济价值。在台湾,红肉火龙果的地方品种有尊龙(单果重600-1500克)、大龙(单果重600-1200克)、祥龙(单果重400-800克)及香龙(又称珠龙、莲花果)、天龙(又称西龙)等。野生品种有台湾三角柱(俗称番花)、白肉火龙果等。 二、种苗选择采用实生苗或嫁接苗种植。实生苗目前多用性状稳定。自花结实的种子播种。也有用白肉火龙果与台湾三角柱杂交,用杂交种了繁殖,但因自花结实率低、易裂果、甜度不…  相似文献   

5.
通过10种不同花粉对翡翠柚座果率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花粉处理对翡翠柚座果率有明显的影响,其中以胡柚、处州早红柚、早香柚、楚晶文旦花粉授粉翡翠柚座果率最高;脐橙、本地香柚、天草次之;椪柑较差;翡翠柚最差,座果率为零;对照(自然授粉)座果率为4.6%.  相似文献   

6.
火龙果的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为了解不同产地、不同种类火龙果的营养成分含量,以广东从化、贵州罗甸山区产的红肉火龙果和白肉火龙果为实验材料,测定了火龙果中营养成分的含量。结果表明:火龙果含有丰富的糖、有机酸、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矿质元素及膳食纤维(2.33%),是一种果形优美、颜色鲜亮,风味细腻爽口,香气独特,有益于人类健康的新型水果;从化产火龙果的含糖量高于罗甸产火龙果,红肉火龙果的含糖量高于白肉火龙果。  相似文献   

7.
研究抖授黄连木花粉、自然授粉、套袋不授粉3种授粉方式对黄连木座果率和果实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授粉方式之间座果率有显著差异:抖授黄连木花粉平均座果率最高,达到61.75%;套袋不授粉座果率最低;自然授粉介于二者之间。不同授粉方式对果实性状有显著差异,其中抖授黄连木花粉千粒重、空壳率及含油率最高,套袋不授粉最低,自然授粉介于二者之间。从研究数据可以得出结论,抖授黄连木花粉能显著提高座果率和果实性状,可以在生产上应用。    相似文献   

8.
为给澳洲坚果的授粉品种搭配提供依据,选用4个澳洲坚果品种(‘HAES816’、‘HAES294’、‘HAES863’、‘HAES918’)的花粉给‘O.C’授粉,以自然授粉为对照,观察其对坐果率、果实形态和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品种花粉对‘O.C’授粉,在坐果率、果顶乳头状突起、果柄长度和粗度、壳果横径、果形指数、出仁率及果仁中氨基酸组成、天门冬氨酸含量、油酸含量、亚油酸含量和总糖含量等方面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表现出明显的花粉直感效应;而在果皮颜色、壳果纵径、单个果仁质量、一级果仁率、除天门冬氨酸外的氨基酸含量、除油酸和亚油酸外的脂肪酸含量、粗脂肪、水分、粗蛋白、灰分和矿质元素含量等方面差异不显著,花粉直感效应不明显。坐果率和反映果实品质的出仁率、油酸及总糖含量等重要果实性状存在花粉直感效应,可在澳洲坚果园品种搭配和果实品质提升的研究中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9.
杉木种子园无人机辅助授粉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六轴旋翼无人机(型号SH-X6-10B)进行杉木种子园辅助授粉试验,比较不同飞行高度、飞行速度、授粉介质、花粉与介质配比、不同授粉方法的杉木座果率及作业效率。结果表明:无人机距树梢6~8 m飞行高度授粉的杉木座果率最高,达65.0%;飞行速度2~3 m·s^-1授粉的杉木座果率最高,达67.2%;以滑石粉为授粉介质的杉木座果率最高,达66.0%;花粉与介质(滑石粉)配比1∶50授粉的杉木座果率最高,达66.1%;无人机辅助授粉的杉木座果率比人工辅助授粉提高46.0%,比自然授粉提高117.5%;无人机辅助授粉的山地作业效率是人工辅助授粉的33倍。  相似文献   

10.
研究不同来源花粉对·红阳,猕猴桃坐果率和果实品质的影响 ,为·红阳,猕猴桃合理配置授粉树和杂交育种亲本 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选用·金艳,雄和 17份野生猕猴桃花粉对·红阳,猕猴桃授粉 ,观测各授粉组合坐果率及单果重、纵径 、 横径、果形指数、干物质、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 C、总糖、总酸等果实品质指标 ,运用变异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果 实品质性状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 。野生猕猴桃花粉均能不同程度提高坐果率 ,增长率为 6.7%~33.4%;变异分析表 明·红阳,猕猴桃在果实内外在品质方面都表现花粉直感效应显著差异 ,变异系数为 3.10%~14.69% ,其中单果质量、维生 素 C和糖酸比方面变异程度较大;主成分分析将 10个果实品质指标归为4个主成分 ,累积贡献率达到 85.859% ,可综合概 括 10个果实品质性状的信息 ,并根据综合得分进行排序 。聚类分析将 18个授粉组合划分为 2个类群 ,且主成分分析和聚 类分析结果基本 一致 ,X26和 X32授粉组合的综合花粉直感效应最佳 。不同来源花粉对·红阳,猕猴桃花粉直感效应表现 显著差异 ,通过花粉质感效应提高单果质量、维生素 C和糖酸比的潜力较大 ,整体看 X26和 X32授粉组合的综合花粉直感 效应最佳 ,说明花粉直感效应研究为合理配置授粉树提供了参考依据 ,对促进猕猴桃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同 时 , 在猕猴桃杂交育种的亲本选择过程中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火龙果北方日光温室栽培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义勇  刘海顺 《河北林果研究》2007,22(2):187-188,191
对火龙果在北方日光温室栽培条件下,在品种选择、种苗、栽培技术、产品增值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分析研究,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旨在促进火龙果北方日光温室栽培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海藻素、菜粕和农家绿3种有机肥的不同施肥量配比对中秋酥脆枣叶片光合作用和果实品质的影响,以期筛选出能够提高肥料利用效率、改善中秋酥脆枣果实品质的有机肥施肥配方.[方法]以6年生中秋酥脆枣嫁接苗为试材,设置4个不同梯度的施肥量(0、2.5、5.0和7.5 kg/株)、9种处理(A-I)和1个对照(CK),采用...  相似文献   

13.
采收成熟度对次郎甜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次郎甜柿不同成熟度采收试验结果:在果面橙黄和橙红期采收的产量分别比在緑黄、淡橙黄期采收的增加68.8%、24.8%和92.5%、42.3%;果肉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提高4.1%、2.0%和5.7%、3.6%,果肉硬度分别降低1.7 kg/cm2、0.8 kg/cm2和2.4 kg/cm2、1.5 kg/cm2。橙黄、橙红期采收的果实品质好,无涩味,果肉脆嫩,品质评价中上和上等;緑黄、淡橙黄、橙黄期采收的果实货架期品质无显著变化,橙红期采收的果实货架期硬果率仅55%,其余的软熟,品质降低。因此认为,外销次郎甜柿应于橙黄期采收,本地上市的可迟至橙红期采收。  相似文献   

14.
通过大田对比试验研究了红地球葡萄不同浓度硼和不同处理时期对葡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花中期(50%花朵开放)喷施0.2%的硼有利于提高葡萄的产量和品质,与对照(CK)不喷硼相比,坐果率、单粒重、穗重、单株产量和可溶性固性物含量分别增长了132.47%、24.23%、38.71%、38.71%和30.69%。可滴定酸含量降低了40.82%,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且穗形紧凑。可将此方法作为高寒冷凉区设施红地球葡萄增产提质的参考值。  相似文献   

15.
在苹果开花前释放壁蜂,花后对蜂管进行回收,并对蜂箱、蜂管、壁蜂授粉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在寒地壁蜂的活动时间为7~16点,纸管回收率低于芦苇管回收率,坐果率高于自然授粉果树,果实种子数、单果重和果型指数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6.
Lescourret F  Génard M 《Tree physiology》2005,25(10):1303-1315
A virtual fruit model simulating seasonal changes in several peach (Prunus persica (L.) Batsch) fruit quality traits during the final growth stage is presented. The quality traits considered are fruit size, the proportion of total fruit mass consisting of fruit flesh, dry matter content of the flesh and the concentrations of sucrose, glucose, fructose and sorbitol in the flesh, which are used to calculate a sweetness index. The virtual peach fruit model was developed by adapting and integrating three existing process-based models describing fruit dry mass growth, fruit fresh mass growth and sugar accumulation in the flesh into one complex system. Data sets of peach fruit growth and quality obtained from one field site over several years were used to estimate parameters and evaluate the virtual peach fruit model. Output from the model showed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field data. Insight into the complex nature of the virtual peach fruit model, i.e., its ability to show emergent properties, was accomplished by conducting a series of theoretical experiments. The virtual peach fruit model was shown to be sensitive to management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leaf:fruit ratio, stem water potential and, to a lesser extent, weather). Its ability to generate simple laws relating to physiological variables and quality parameters was also demonstrated. Finally, the virtual peach fruit model was able to reveal complex behaviors resulting from changes in water potentials or leaf:fruit ratios over time.  相似文献   

17.
结合生产实践,在生产温室可控条件下,利用不同种类的外源激素在不同浓度和不同处理方式下对华山松(Pinus armandii)插穗进行扦插试验。结果表明,在浸泡处理下,ABT 1号生根粉在50 mg/L、100 mg/L、200 mg/L浓度处理下,华山松插穗的生根成活率高,与对照差异显著(P<0.05)。在蘸根处理下,ABT 1号生根粉、吲哚—丁酸和萘乙酸之间差异不显著,但在500 mg/L、1 000 mg/L浓度处理下,华山松插条生根率较高,与对照差异显著(P<0.05)。在ABT 1号生根粉100 mg/L浸泡60 min,其生根率最高达88%,且与对照之间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