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根据我国农村经济及农村家庭能源消费的基本状况及相互关系,阐明了农村家庭能源消费的一般特性,分析了小康地区农村家庭能源消费的基本特征,提出了将人均有效热消费、商品能所占比重及人均电力消费作为家庭能源消费特征评价指标,进而给出了不同经济类型区家庭能源消费评价指标值。  相似文献   

2.
中国农村家庭能源消费研究——消费水平与影响因素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13  
为探讨中国农村家庭能源消费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规律,根据全国30个省市农村能源消费统计数据,给出了1996年农村家庭能源消费水平和结构,在相关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用人均有效热、人均电力及商品能比例作为农村家庭能源消费的特征指标,进而分析了这些指标与人均收入和年均气温的相关关系。人均电力消费(Y,元)与人均收入(X,元)的回归方程为Y=22.964+3.956×10-2X。  相似文献   

3.
农村家庭能源消费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研究中国农村家庭能源消费的影响因素,对江苏省涟水县农村家庭进行了入户调查。数据统计分析表明,与人均能耗相关程度较高的是家庭人口,且呈负相关;而生猪饲养头数、人均粮食收获量以及人均收入与人均能耗没有明显的相关性;人均电力消费与人均收入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商品能比例和人均有效热与人均收入均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该研究通过非线性回归建立了家庭人均能耗与家庭人口模型,并选择三次函数Cubic进行拟合建立了人均电力消耗与人均收入的模型。为研究中国农村地区家庭能源消费基本特征、农村可再生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基于典型县入户调查的中国农村家庭能源消费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农村家庭能源消费是国家能源消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农村社会、生态环境的发展有重要影响。该研究对中国8大经济区的典型县的1 440个家庭进行了派员式入户调查。调查数据分析表明,不同区域的农村家庭能源消费水平和结构有很大差异,8县年人均能源消费平均为26.7 GJ,最低10.4 GJ(上杭县),最高86.6 GJ(舒兰县)。在能源消费中秸秆、沼气、薪柴、电力所占比例8县平均分别为44.33%、23.13%、12.79%、9.61%。收入较高的农村家庭使用着更多的电力、液化石油气等商品能源,较少使用秸秆、薪柴等生物质能;从总体上,传统生物质能仍然是中国农村家庭的主要能源。该研究为掌握中国农村地区家庭能源消费现状和未来发展,制定相关能源、环境政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前对中国北方地区农村家庭能源消费结构演变的研究较少.该文根据实地调查数据,从能源品种和最终用能类型两个角度对桓台县农村(北方典型小康农村)家庭能源消费结构演变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在能源品种上,表现为煤炭消耗大量增加,持续占据统治地位,电、汽油、液化气消费快速提升,秸秆等生物质能用量减少;在最终用能类型上,炊事用能由占主导地位演变为与取暖用能并驾齐驱,生活享受用能快速增加.短期内,除了液化气用量将有所减少外,其余能源品种消费都将保持上述演变特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桓台县可以作为北方地区农村家庭能源消费发展趋势的一个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6.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扬中县四个乡的十二个村对384户农村家庭进行问卷调查,统计结果分析表明:农村家庭人均用能8.76GJ,日获有效能4.41MJ;用能品种主要是秸秆(62.2%),并表现出多元性结构;人均用能随收入、秸秆收获量、家庭人口、生猪头数的变化而变化,在不同的收入段表现出不同的增长速度;家庭能源消费态度和行为表现出对高质量、高品位、方便性能源的追求。  相似文献   

7.
中国农村地区能源消费关系到生产、生活和环境质量,该文着重分析了农村地区能源消费形势,1995年农村能源消费总量折标煤6.9亿t,但人均商品能源消费仍然很低。通过农村能源建设,现已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折标煤3000万t。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优质能源需求也随之增加。文章客观分析了存在的能源、经济和环境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中国农村地区能源消费关系到生产、生活和环境质量,该文着重分析了农村地区能源消费形势,1995年农村能源消费总量折标煤6.9亿t,但人均商品能源消费仍然很低。通过农村能源建设,现已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折标煤3000万t。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优质能源需求也随之增加。文章客观分析了存在的能源、经济和环境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目前对中国北方地区农村家庭能源消费结构演变的研究较少。该文根据实地调查数据,从能源品种和最终用能类型两个角度对桓台县农村(北方典型小康农村)家庭能源消费结构演变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在能源品种上,表现为煤炭消耗大量增加,持续占据统治地位,电、汽油、液化气消费快速提升,秸秆等生物质能用量减少;在最终用能类型上,炊事用能由占主导地位演变为与取暖用能并驾齐驱,生活享受用能快速增加。短期内,除了液化气用量将有所减少外,其余能源品种消费都将保持上述演变特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桓台县可以作为北方地区农村家庭能源消费发展趋势的一个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农村能源消费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政策演变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对中国农村能源消费的可获得历史数据进行整理,系统分析了农村能源消费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政策演变。从总量看,中国农村能源消费总量(标准煤)从1979年的307.19 Mt上升到2008年的998.51 Mt,增加了3倍多;从消费结构看,非商品能源消费所占的比重有所下降,商品能源消费比重稳步上升,生物质能源已不再占农村能源消费的主导地位;从空间分布来看,中国农村地区人均用能呈现出北多南少、东多西少的分布特征,区域资源禀赋是影响各省能源消费结构的重要原因。总体而言,当前农村能源仍然游离于国家商品性能源供给体系之外,没有真正上升到国家的能源战略体系中。农村能源政策体系受制于“二元结构”以及能源“分业管理模式”,其实施和安排以少量的技术政策为主,致使政策体系缺乏系统性、稳定性、协调性和连续性,呈现多部门、多目标管理与多主体的管理。  相似文献   

11.
户用沼气产气量估算及能源经济效益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该文利用能值潜力估算动物数据库(ABEPE)的模型理念,并结合实地调查数据,探索了2007年中国农村户用沼气池产气量的估算方法,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了沼气池建设前后,农户家庭能源消费结构、能源经济支出和生态环境的差异。结果显示:2007年中国农村户用沼气的年均产气量达到450 m3,年均正常产气时间仅为9个月;生猪的饲养规模与产气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沼气农户与无沼气农户人均能耗差异显著,沼气在家庭生活能源消费的比例达到18%,提供了40%的人均有效热,替代了15%左右的商品能源;使用沼气后,人均能耗折合标煤419.56 kg,比使用前下降了16%左右,节省能源开支2%;通过使用沼气,农户可创造559~938元的经济价值,节约林地0.314 hm2。由此可见,发展沼气具有显著的能源、经济、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2.
不同生计方式农户生活能源消费行为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不同生计方式下农户生活能源消费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为区域制定能源利用与环境保护规划及政策提供参考。[方法]基于西安市城郊地区381份调查问卷,采用优势能源系数法与Tobit模型开展研究。[结果](1)纯农户主要使用秸秆、玉米芯、薪柴等生物质能源,经济性、可获性优先;兼业户生物质能、液化气和太阳能使用突出,可获性与便捷性兼顾,呈现互补性消费;非农户优势能源为煤及其制品、电能、太阳能等商品能源,便捷性、清洁性与高效性优先。(2)可获得性是影响纯农户生物质能消费的关键因素,主要体现在作物种植面积的多少,人均收入提高会减少其消耗;非农户生物质资源缺乏,煤及其制品、电能为主要生活用能,常住人口越多,煤炭、电能消费量越大,人均收入、家庭有效最高受教育程度对电能消费正向影响;兼业户液化气、太阳能消费受家庭规模与人均收入影响明显。[结论]农户生活能源消费行为受家庭特征、人均收入、能源可获得性等方面影响,纯农、兼业、非农3种生计方式伴随收入水平提高以及商品化、高质化用能的演替过程,呈现了生活用能的阶梯提高。城郊农户大量使用排放系数较高的煤及其制品,不利于城市地区环境改善,应重视这类群体的用能导向和管理。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黑龙江省农村能源消耗及效益, 将生态足迹指标应用于农村能源消耗评价中,研究1998~2007 年间黑龙江省农村能源利用动态。结果表明: 10 年间各类能源利用都明显增加, 其中电力和沼气增加最为明显,其人均消费量分别由1998 年的183.51 kWh 和0.001 m3 增加到2007 年的279.03 kWh 和2.445 m3; 对应的能源人均生态足迹也均呈增加趋势, 从1998 年的0.278 9 hm2 增加到2007 年的0.549 8 hm2,其中电力和沼气生态足迹增加明显高于其他能源类型, 这种趋势与我国农电政策的变化和对农村生物质能源扶持政策有关。能源生态效益不断增加, 从1998 年的2 472.34 元·hm-2 增加到2007 年的5 192.58 元·hm-2, 表明资源利用效率明显增加,但仍有增加的空间。农村能源消耗不断增加, 政府应从政策、资金等方面调节农村能源消耗, 扶持各类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 加强农村生物质能源利用管理, 并通过新技术进一步提高能源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4.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均能源资源相对贫乏。目前中国总面积为96亿hm2,耕地面积只有1.2亿hm2,人均耕地面积才只有933.8 m2。每年城乡新建建筑竣工面积约为15亿至20亿m2;建筑能源耗能占全社会总耗能近37%,其中建材的生产能耗占16.7%,用水占城市用水的47%,建筑使用的钢材占全国用钢量的30%,水泥占25%。目前,在中国已建成的近400亿m2的建筑中,99%为高耗能建筑,新建建筑中95%以上也仍属于高耗能建筑,因而建筑节能就成为重中之重。随着节能省地型建筑的大面积推广,高层住宅建筑在城镇建筑中越来越广泛,如何推广太阳能在高层节能建筑中的应用,成为政府、建筑商关注的一个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