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蒜氨酸酶粗提液的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丹  杨雪飞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0):5210-5211,5234
以安徽舒城大蒜为材料,采用离心、盐析、透析等方法从大蒜匀浆中提取蒜氨酸酶粗提液,以L-半胱氨酸亚砜为底物研究蒜氨酸酶的特性及最佳反应条件。结果表明,离心、盐析、透析纯化的蒜氨酸酶的比活分别为粗提时的2.519,3.497,3.703倍。该粗酶液的最适pH值为6.4,最适温度为30℃。当底物浓度低于3μmol/ml时表现为一级反应;当底物浓度在3~5μmol/ml时表现为混合级反应;当底物浓度大于5μmol/ml时属于零级反应。Zn2+、Ca2+、Fe2+可以提高蒜氨酸酶活性170%~200%;EDTA可以提高20%;Cu2+抑制45%。  相似文献   

2.
滁菊在采收后极易因酶促褐变导致其品质下降,故以滁菊鲜花为原材料,针对影响其品质劣变的多酚氧化酶展开研究,明确其三相分离纯化工艺以及酶学特性.考察了硫酸铵浓度、pH值、提取液与叔丁醇体积比、提取时间等工艺参数对滁菊多酚氧化酶纯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相分离纯化滁菊多酚氧化酶的较佳工艺参数为:硫酸铵质量浓度0.4 g·mL-1,pH值6.0,粗提液与叔丁醇的体积比为1∶1.5;按照此工艺条件对纯化后滁菊中多酚氧化酶的酶学特性进行了分析,滁菊多酚氧化酶最适pH值为6.50,最适反应温度为30℃;以邻苯二酚为滁菊多酚氧化酶反应底物时,底物最适浓度为0.35 mol·L-1,酶促反应米氏常数为0.1749 mol·L-1.  相似文献   

3.
通过正交试验和酶活性测定法研究了落叶松毛虫6 龄幼虫乙酰胆碱酯酶(AChE)最佳反应体系及对3 种杀 虫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落叶松毛虫6 龄幼虫AChE 最佳反应条件为酶液质量浓度0郾2 g/ mL、底物浓度0郾8 mmol/ L、反应体系pH 7郾5、水浴温度35 益和反应时间5 min。敌敌畏、高效氯氟氰菊酯和阿维菌素对落叶松毛虫6 龄幼虫体外AChE 活性产生不同的抑制作用,且抑制效应与杀虫剂呈现明显的剂量鄄效应关系;其中敌敌畏抑制效 果最显著(IC50 =3.018 ·10 -4 mg/ mL),其次是高效氯氟氰菊酯(IC50 = 1.436 ·10 -2 mg/ mL),而阿维菌素对AChE 活性抑制效果最弱。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制取小麦旗叶粗酶液的最佳缓冲体系。[方法]采用不同的缓冲体系制备小麦旗叶粗酶液,测定小麦旗叶中过氧化物酶(POD)、淀粉酶、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脂氧合酶(LOX)的活力。[结果]当pH为6.2时,POD活力最高;当pH为5.8时,淀粉酶活力最高;当pH为7.0时,PAL和LOX活力最高。选用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钠缓冲液为提取缓冲液时,PAL和LOX活力最高。当此缓冲液浓度为0.15 mol/L时,POD活力最高;当此缓冲液浓度为0.10 mol/L时,淀粉酶和LOX活力最高;当此缓冲液浓度为0.05 mol/L时,PAL活力最高。[结论]制取粗酶液的最佳缓冲体系是pH 7.0、0.10 mol/L的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钠缓冲液。  相似文献   

5.
以125Ⅰ标记的、人工合成的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为底物,以鸡肾脏的提取液为粗酶液,研究在不同时间、粗酶液浓度、温度及pH值等条件下的酶促分解反应情况.结果显示:①IGF*.Ⅰ分解酶反应时间以30 min为宜;②粗酶液的含量宜在1.08 μg*μL-1以下;③酶活性在45 ℃时最高;④此酶在50 ℃以下稳定,当温度升至55 ℃时其活性急剧下降,升至60 ℃时将降至最大活性的20%左右;⑤此酶最适pH值为6.5~7.0.  相似文献   

6.
黄皮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pH值、温度、底物浓度及抑制剂等因素时黄皮果实中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黄皮PPO具有同工酶,PPO的最佳底物浓度为0.14mol·L-1,最适pH值为7.0,最适温度为40℃,当温度高于60℃时,PPO的活性明显降低,亚硫酸钠、抗坏血酸、柠檬酸、L-半胱氨酸等4种抑制剂对黄皮PPO的活性表现出不同的抑制作用,抑制效果为亚硫酸钠抗坏血酸柠檬酸L-半胱氨酸,其中,抗坏血酸随着浓度的增加抑制效果越好,抑制率不断升高.  相似文献   

7.
以菜花为原料制备粗酶液,以邻苯二酚为底物,采用分光光度法在420 nm波长下研究温度、pH值、底物浓度对菜花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建立相应的酶促褐变反应动力学方程,并探讨了氯化镁、十二烷基硫酸钠、亚硫酸氢钠、L-半胱氨酸、抗坏血酸等对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菜花多酚氧化酶的最适pH值为7.0,最适温度为50℃,50℃加热10 min仍保留61%的活性.其米氏常数和最大反应速率分别是0.056 23 mol·L-1和8.650 5U·min-1.氯化镁、十二烷基硫酸钠可增强菜花PPO活性,亚硫酸氢钠、L-半胱氨酸、抗坏血酸可抑制其活性.  相似文献   

8.
研究狗头枣过氧化物酶(POD)的催化特性及抑制剂和激活剂对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愈创木酚为底物时,狗头枣POD最适pH 6.5~7.5左右,最适温度40℃,最适底物浓度0.1mol·L~(-1);抑制剂浓度0~21mol·L~(-1)时,抑制强弱顺序为抗坏血酸L-半胱氨酸EDTA,当抗坏血酸浓度21 mmol·L~(-1)时,狗头枣POD残存酶活为12.8%,狗头枣POD活性随三氯化铁和硫酸铜浓度的升高而增加,三氯化铁的激活效果明显高于硫酸铜;当温度高于55℃时,热处理对狗头枣POD的钝化效果较显著;55℃处理30 min,POD残存活力68.2%;80℃处理25 min、85℃处理20 min或90℃处理10 min可以完全钝化狗头枣POD。  相似文献   

9.
苦瓜几丁质酶基因的克隆、表达及酶学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一步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以苦瓜幼叶为材料克隆几丁质酶基因的cDNA序列,序列分析表明其包含了基因完整的编码序列,编码由333个氨基酸组成的几丁质酶,对所克隆的基因进行了原核表达和纯化.纯化的几丁质酶具有分解几丁质的生物活性.当底物质量浓度在100~400 mg·L-1时,几丁质酶分解底物的能力随底物浓度增加而增大;大于400 mg·L-1时,几丁质酶分解底物的能力反而降低;当底物质量浓度固定时,几丁质酶分解底物的量随反应时间延长而增多.苦瓜几丁质酶基因的克隆和表达将为研究其结构和生物学功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Meyer-Dür)]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测定的最佳反应条件,采用正交试验研究了酶浓度、底物浓度、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反应体系pH值5个因素对绿盲蝽三龄若虫AChE活性测定的影响。通过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发现,各因素对AChE活性测定影响的大小顺序为:反应时间酶浓度底物浓度pH值反应温度。绿盲蝽若虫AChE活性测定的最适反应条件为:酶浓度6头/mL、底物浓度6mmol/L、反应时间5min、反应温度35℃、pH值8.0。  相似文献   

11.
采用生物测定和酶活力测定方法,研究苦参碱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的胃毒活性及其对幼虫体内谷胱甘肽-S-转移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苦参碱对小菜蛾幼虫具有一定的胃毒作用。2mg/mL苦参碱处理叶片饲喂小菜蛾幼虫12h校正死亡率为37.93%,72h后小菜蛾幼虫的校正死亡率为95.83%。不同质量浓度苦参碱处理小菜蛾幼虫后,幼虫体内的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和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力与对照相比均产生波动。经125×10 -3mg/mL苦参碱处理4h,小菜蛾体内GSTs活力最高,为1610.72U/(mg·min)。经125×10mg/mL苦参碱处理16h,小菜蛾体内的AChE酶活力最高,为10.63U/(mg·min)。各处理24h,小菜蛾体内GSTs活力和AChE酶活力均有明显降低。说明苦参碱对小菜蛾幼虫体内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力和乙酰胆碱酯酶活力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采用生物测定和酶活力测定方法,研究了蛇床子素对敏感品系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L.的胃毒作用及其对小菜蛾幼虫体内谷胱甘肽-S-转移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蛇床子素对小菜蛾幼虫具有一定的胃毒作用。2 mg/mL的蛇床子素处理萝卜苗叶片后饲喂小菜蛾幼虫12 h校正死亡率为37%,72 h时后小菜蛾幼虫的校正死亡率为93%。处理24 h时,LC50为1 521.25 mg/mL,处理48 h时,LC50为865.93 mg/mL。处理72 h时,LC50为515.5 mg/mL。不同浓度蛇床子素和不同时间处理小菜蛾幼虫后,幼虫体内的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乙酰胆碱酯酶活力均产生了消长变化。经125×10-3mg/mL蛇床子素处理16 h时,小菜蛾体内的GSTs活力最高为209.15 U.mg-1prot.min-1。经125×10-3mg/mL蛇床子素处理4 h时,小菜蛾体内的AchE酶活力最高,为0.648 1 U.mg-1prot.min-1。各处理在24 h时,小菜蛾体内的GSTs活力和AchE酶活力均有明显的降低。说明蛇床子素对小菜蛾幼虫体内的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乙酰胆碱酯酶活力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乙酰胆碱酯酶是监测环境中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重要靶标物质.应用聚乙二醇(PEG)/磷酸氢二钾(K2HPO4)双水相体系对罗非鱼肝脏乙酰胆碱酯酶的萃取分离进行了研究.采用单因素试验,探讨了PEG1000的质量分数、K2HPO4的质量分数、pH值及NaCl的质量分数对酶萃取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进一步优化萃取条件.结果表明:K2HPO4质量分数、PEG质量分数、pH值对酶的萃取影响最大.室温下在K2HPO4质量分数为15.0%、PEG1000质量分数为22.0%、pH值为7.0的双水相体系中,酶的分配系数最大、可达5.65,萃取率为72%.放大试验结果表明,该双水相体系对乙酰胆碱酯酶的萃取效果比较稳定,是提取分离乙酰胆碱酯酶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张轶辉  崔小伟  毕亚玲  王波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5):15342-15344
采用体外试验方法,以蚯蚓和家兔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了Cu2+对二者AChE的半抑制浓度(IC50)和双分子速率Ki。结果表明,在抑制时间为10 min时Cu2+对蚯蚓AChE和家兔脑部AChE的IC50分别为3.6和2.4 mmol/L;在IC50浓度的Cu2+作用下,Cu2+对家兔脑部AChE的Ki值较大,为Cu2+对蚯蚓AChE的3.59倍,表明家兔脑部AChE较蚯蚓AchE对Cu2+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5.
分别对采自重庆市北碚、忠县、万州和长寿四个地区的桔全爪螨雌成螨对双甲脒的敏感性进行了生物测定,其LD50分别为0.014、0.031、0.111和0.007mg/L。同时测定了四个地区桔全爪螨成螨体内羧酸酯酶和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其中羧酸酯酶活性依次为7.78、3.15、6.56和6.00nmol/(min·insect),乙酰胆碱酯酶比活力依次为1.07、0.49、0.50和0.37nmol/(min·mg)。四个地区桔全爪螨体内羧酸酯酶和乙酰胆碱酯酶的动力学常数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离体抑制作用表明,双甲脒对四个地区桔全爪螨羧酸酯酶和乙酰胆碱酯酶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当双甲脒浓度达到14.67mmol/L时,抑制作用最强,对北碚、忠县、万州和长寿四个地区桔全爪螨羧酸酯酶的抑制率分别为65.27%、73.84%、81.44%和88.36%,对乙酰胆碱酯酶的抑制率分别为86.84%、84.36%、73.32%和70.85%。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不同提取方法对桦褐孔菌多糖抗氧化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水煮醇沉法和碱液醇沉法提取粗多糖;采用三氯乙酸法纯化水溶和碱溶粗多糖;采用羟基自由基清除试验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试验进行抗氧化活性对比研究。[结果]水溶粗多糖、碱溶粗多糖、水溶纯多糖、碱溶纯多糖的多糖得率分别为14.0%、27.7%、7.0%、6.2%。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水溶粗多糖在0.9 mg/ml时有最大清除率,为54.3%,碱溶纯多糖在0.06 mg/ml时有最大清除率,为10.9%;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水溶粗多糖在0.1mg/ml时有最大清除率,为24.2%,水溶纯多糖在0.07 mg/ml时有最大清除率,为27.2%。[结论]水溶多糖比碱溶多糖抗氧化能力强,桦褐孔菌可成为一种新的高效天然抗氧化药用真菌。  相似文献   

17.
Al^3+对蚯蚓和家兔乙酰胆碱酯酶的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轶辉  王波  崔小伟  毕亚玲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3):14180-14182
[目的]探讨Al3+对蚯蚓和家兔乙酰胆碱酯酶的毒性。[方法]通过体外试验,分别研究了Al3+对蚯蚓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家兔脑部AChE的毒力(IC50)和双分子速率Ki的影响。[结果]Al3+对蚯蚓AChE和家兔脑部AChE的IC50分别为5.4和4.2 mmol/L;4.2mmol/LAl3+对家兔大脑AChE的双分子速率Ki值为5.4mmol/LAl3+对蚯蚓AChE双分子速率Ki值的1.02倍,表明家兔脑部AChE对A l3+的敏感性较蚯蚓AChE对Al3+的敏感性强。[结论]为从整个动物界层面阐明铝对AChE的毒性性质以及利用AChE快速检测铝的污染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溴氰菊酯和辛硫磷亚致死剂量对甜菜夜蛾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溴氰菊酯和辛硫磷亚致死剂量处理后,甜菜夜蛾羧酸酯酶(CarE)、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活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经辛硫磷亚致死剂量5.20mg/kg和溴氰菊酯亚致死剂量0.73mg/kg处理后,甜菜夜蛾体内CarE和GST均被不同程度的抑制,辛硫磷处理后24h时与对照相比AChE活性下降了24.87%,而溴氰菊酯对AChE活性没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紫外线胁迫对棉铃虫成虫乙酰胆碱酯酶和羧酸酯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紫外线胁迫与棉铃虫体内乙酰胆碱酯酶(ACHE)及羧酸酯酶(CarE)活性之间的关系,分析比较了两种酶活性在紫外线照射不同时间(0min,30min,60min,90min)下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棉铃虫经过紫外线照射不同时间后,体内的AChE活性均有所降低,且在30min时达到显著水平;紫外线照射对棉铃虫体内的CarE活性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紫外线30min、60min和90min CarE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  相似文献   

20.
LdNPV对CO2胁迫下舞毒蛾生长发育及生化酶活性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以森林害虫舞毒蛾为对象,研究CO2介导下LdNPV病毒对舞毒蛾生长发育、解毒酶和保护酶的影响。方法利用密闭式CO2人工气候箱研究了不同CO2含量(397、550和750 μL/L)条件下饲养的舞毒蛾幼虫,LdNPV对其生长发育指标的影响,并采用分光光度计法测定体内保护酶和解毒酶活性。结果高CO2含量胁迫下舞毒蛾3龄幼虫体重累计增长率降低。LdNPV胁迫导致不同CO2含量(397、550和750 μL/L)条件下饲养的舞毒蛾3龄幼虫体重累计增长率分别比对照组增加81.27%、71.63%和68.41%;随着CO2含量升高幼虫感染LdNPV死亡率增加,750 μL/L高含量处理组死亡率为27.09%。高CO2含量胁迫下舞毒蛾3龄幼虫体内解毒酶CarE和AChE活性随着CO2含量升高而诱导增加,ALP活性随CO2含量增加抑制下降;保护酶CAT活性随着CO2含量升高诱导增加,而SOD活性随着CO2含量升高抑制减少。高CO2含量条件下生长的舞毒蛾3龄幼虫接种LdNPV后,随着CO2含量升高体内CarE、ALP、AChE和CAT活性被抑制,而SOD活性表现为诱导增加。结论不同CO2含量下舞毒蛾饲养至3龄幼虫接种LdNPV,随着CO2含量增加,幼虫体重累计增长率减少、死亡率增加。舞毒蛾幼虫CarE、AChE、ALP和CAT活性随着LdNPV处理时间和CO2含量增加而主要表现为抑制减少;SOD活性则主要表现为诱导增加。CO2含量升高可能通过影响生长发育和生理生化增加LdNPV对舞毒蛾幼虫的致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