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鸡白细胞介素-2(IL-2)是由激活的T细胞分泌产生的糖蛋白,具有显著的免疫增强作用,不仅在T、B细胞的生长与分化和NK细胞的激活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而且与其他细胞因子一起发挥免疫功能,是一种能影响机体免疫反应各个方面的调节因子,因而在疾病的治疗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集约化家禽养殖集现代遗传育种、饲料饲养、疾病防疫、环境控制等先进技术于一体,鸡IL-2的应用可实现有效的组装配套与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使用酶标仪检测白僵菌多糖刺激B淋巴细胞和小鼠结肠癌细胞CT26.WT后分别得到的OD值,对白僵菌多糖在机体免疫活性和抗肿瘤方面的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用不同浓度的白僵局多糖刺激B淋巴细胞时,细胞数量增加,成团量变大;用不同浓度的白僵菌多糖刺激CT26.WT细胞时,细胞数量减少或有被抑制的趋势。由此说明,白僵菌多糖能够促进B细胞的增殖,抑制CT26.WT细胞的生长。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研究了130只健康滨白雏鸡新城疫1次、2次免疫后,外周血液 T,B细胞数量及其功能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次免疫后其外周血液 T,B 淋巴细胞数量明显上升,T,B 细胞功能增强;2次免疫后外周血液 T,B 淋巴细胞数量及功能均明显高于1次免疫。说明健康鸡 ND 免疫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均参与免疫应答,2次免疫具有免疫增强作用。新城疫强毒攻击后,免疫鸡呈现良好的免疫保护,其血液 T,B 细胞数量略有上升,维持较高水平,未免疫鸡全部发病死亡,其血液 T,B 细胞数量明显下降。说明攻毒后鸡的免疫保护力与其血液 T、B 细胞数量高低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4.
T 淋巴细胞是参与细胞免疫的免疫活性细胞,机体内T细胞值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状态。实验室测定T细胞的方法多用E玫瑰花结试验、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免  相似文献   

5.
面筋蛋白外啡肽B5是一种通过面筋蛋白的体外酶解所获得的阿片肽,具有一定的免疫学功能,有望成为一新型免疫增强剂。本研究通过化学合成方法制备,并将其加入鸡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以观察其对淋巴细胞的增殖效应和对IFN-γ和IL-4mRNA水平影响。结果显示,化学合成获得了高纯度的外啡肽B5(HPLC质量分数大于98.435 7%);外啡肽B5能显著促进鸡淋巴细胞的增殖,并能显著提高IFN-γ的mRNA水平(P0.05),对IL-4mRNA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蜂胶抗衰老机理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蜂胶对高龄小鼠抗衰老机理。以自然衰老小鼠为模型,分别用20,33,80 mg/kg剂量的蜂胶给小鼠灌胃24 d,MTT法观察脾脏淋巴细胞增殖;乳酸脱氢酶法(LDH)观察脾脏NK细胞及腹腔MΦ细胞对YAC-1的杀伤活性;胸腺细胞增殖法观察脾脏淋巴细胞IL-2及腹腔MΦ细胞IL-1的活性水平;采用化学比色法观察小鼠脑组织丙二醛(MDA)的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力。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剂量蜂胶均可以提高小鼠抗氧化及免疫功能,其中中剂量蜂胶(33 mg/kg)明显提高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增殖(P<0.01)和NK细胞、Mφ细胞杀靶活性(P<0.01);同时,IL-1和IL-2产生也明显增加(P<0.01);丙二醛(MDA)的含量降低(P<0.01);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力显著增加(P<0.01)。适量剂量蜂胶具有明显提高高龄小鼠抗氧化及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IL-35+调节性B细胞(i35-Breg)在桥本甲状腺炎(HT)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6例HT患者及32例对照者外周血CD 19+IL-12p35+IL-27EBI3+细胞比例及PD-L1、CD169、PD-1、CD43、IL-12p35、IL-27EBI3、IL-12Rp2、IL-27Rα、pSTAT1、pSTAT3蛋白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CD19+细胞SHP-2、Vav mRNA表达,ELISA检测血浆中IL-35、TNF-α、IL-12水平.结果 HT患者外周血CD 19+IL-12p35+IL-27EBI3+细胞比例及IL-12p35、IL-27EBI3、IL-10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HT患者血浆IL-35水平及CD19+B细胞IL-12Rβ2、IL-27Rα、pSTAT1、pSTAT3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血浆TNF-α、IL-12水平及CD14+细胞PD-L1、CD169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i35-Breg细胞数量及功能异常可能是导致HT患者免疫功能紊乱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免疫系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对初次接触抗原产生初次应答而对再次接触同一抗原则形成回忆反应。搞清这个特点的关键在于了解淋巴细胞的寿命.评估淋巴细胞寿命及其生物学意义的难点在于T和B细胞是由不同分化阶段的异质性细胞群组成。近年来.利用特异性细胞表面标记和转基因鼠,结合直接检测淋巴细胞亚群寿命的方法,大大提高了分析淋巴细胞异质性的能力。本文就淋巴细胞寿命的研究作一综述,并着重阐述不同分化阶段的T细胞和B细胞。IT细胞在门腺中的选择在胸腺,T细胞的成熟受到两个不同的选择作用的影响,即阴性选择和阳性选择”‘。主要…  相似文献   

9.
T 淋巴细胞的酸性非特异性酯酶标记及其定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淋巴细胞参与机体免疫反应的作用和意义已为人们所重视。根据淋巴细胞的来源、发生和功能的不同,主要可区分为 T.B 两大类以及其它亚群、株等。以往区别 T 淋巴细胞与 B 淋巴细胞的方法,多采用 E——玫瑰花试验、萤光抗体法、细胞毒性试验、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及电镜观察等。由于这些方法需要专门的、昂贵的设备以及相当的技术要求,因此,只能在专门的实验室进行。  相似文献   

10.
淋巴细胞增殖足反映细胞免疫最直接的指标.T细胞和B细胞受到抗原物质刺激后能分裂增殖、发牛特异性免疫应答、产生抗体或淋巴因子,是机体最重要的免疫效应细胞.  相似文献   

11.
酵母多糖对小鼠免疫功能影响的体外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酵母多糖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为酵母多糖相关产品的开发利用提供可靠的实验依据。[方法]分离提取小鼠的脾细胞,分为添加酵母多糖组和不加酵母多糖的对照组,检测小鼠脾细胞的增殖活性;留取细胞上清液,测定白细胞介素2(IL-2)、γ干扰素(IFN-γ)含量;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数量,观察酵母多糖对T、B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酵母多糖组增殖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在一定剂量范围内,该组IL-2、IFN-γ的含量与酵母多糖呈剂量依赖关系,另外酵母多糖对T、B细胞均有明显的增殖效果。[结论]酵母多糖可显著提高小鼠免疫系统的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不同生长阶段正常鸡法氏囊内B淋巴细胞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以海兰白鸡的200枚种蛋为试验材料,利用免疫组化法研究了IgM、IgG和IgA3种B淋巴细胞在法氏囊内的发育变化规律。[结果]在胚胎13日龄时,法氏囊内可检测到IgM+和IgG+2种B细胞,但IgM+B细胞的数量显著高于IgG+B细胞,而IgA+B细胞在胚胎18日龄的法氏囊内才可检测到。随着日龄的增长,IgM+、IgG+、IgA+3种B淋巴细胞整体变化呈上升趋势,并在21日龄时达到稳定。IgM+、IgG+、IgA+3种B细胞分布部位相似,开始均出现在粘膜上皮内,随后分布在皮质中,而在成熟后主要分布在髓质中。[结论]在胚胎13日龄前,IgM+B细胞可能在法氏囊内已经出现;鸡出壳后初期,法氏囊的体液免疫功能迅速增强,并在21日龄时达到成熟水平。  相似文献   

13.
探讨牛磺胆酸TCA)对小鼠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采用吞噬鸡红细胞法、MTT法和ELISA法检测了体内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和体外腹腔巨噬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的含量;采用流式细胞术、MTT法和ELISA法检测了脾脏中脾淋巴细胞的百分率、增值活性和IGg的分泌量.高剂量TCA (0.25g/kg)和低剂量TCA (0.15g/kg)均能显著提高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和小鼠血清中IL- 1β、IgG和TNF-α的分泌量(P <0.05);TCA对腹腔巨噬细胞的增殖反应呈现上抛物线形式的促进作用,对腹腔巨噬细胞中IL - 1β的分泌呈现向上抛物线形式的增强和调节作用;高低剂量TCA均极显著地提高机体脾脏CD4 +/CD8+的比值及CD19+细胞百分率(P <0.01);TCA对脾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和分泌IgG呈现向上抛物线形式的调节作用.TCA通过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及细胞因子分泌功能和提高脾脏T、B淋巴细胞的增殖和IgG分泌来发挥对小鼠机体非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4.
<正>脾脏是体内最大的单个淋巴器官,约占全身淋巴组织总重的1/4,拥有大量免疫细胞,其中包括Mφ、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淋巴细胞等。DC是机体目前所知的功能最强大的抗原提呈细胞,也是唯一能激活初始型T淋巴细胞的抗原提呈细胞,对机体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反应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机体的免疫应答中处于中心地位,并控制着体内免疫反应的进展过程,因而成为肿瘤免疫反应的中心环节。目前DC已经成为生物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对DC的研究日趋深入而广泛。现就脾脏DC的研究状况进行简要的回顾与展望。  相似文献   

15.
IL-18在IL-12的协同下能诱导T、B、NK细胞产生大量的IFN-γ,促进Th1细胞产生IFN-γ、IL-12、GM-CSF及上调IL-2Rα的表达;IL-18在没有IL-12的协同下,能诱导T细胞、NK细胞、嗜碱性细胞和肥大细胞产生IL-13和(或者)IL-L等Th2相关细胞因子,促进Th2细胞的分化。所以IL-12和IL-4等主要细胞因子对IL-18Ra的这种正负调节决定了IL-18在免疫反应中的不同作用。因此,IL-18能增强Th1和Th2引起的免疫应答。本文就IL-18对小鼠Th1和Th2细胞免疫应答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鸡包涵体肝炎(InclusionbodyHepatitis,IBH)的发病过程中,机体受IBHV刺激后B淋巴细胞在脾脏中的消长规律。将180只1日龄SPF雏鸡随机分成对照组90只,攻毒组90只,分别在攻毒后1d、3d、5d、7d、9d、12d、15d、20d、25d,心脏采血致死,取其脾脏,分离其淋巴细胞并制成悬浮液,在流式细胞仪上用双染色法检测脾脏中Bu-1+B淋巴细胞。结果表明:脾脏Bu-1+B淋巴细胞1dpi就显著升高(p<0.05)。在病情最重的5dPi、7dPi、12dPi、25dPi(dayspostinfection)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说明对IBH的免疫起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锌对动物免疫细胞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锌是动物体内一种重要的必需微量元素,对机体免疫系统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其一,锌具有维持免疫器官的正常功能的作用;其二,锌可以促进免疫细胞增殖和分化,并对多种细胞因子的分泌和活性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如白细胞介素(IL-1,IL-2,IL-3,IL-4,IL-6)、干扰素(INF-γ、INF-α)等。锌主要通过细胞内信使分子环腺苷酸(cAMP)和环鸟苷酸(cGMP)的作用途径而发挥对免疫细胞增殖的调控;另一方面,胞内钙离子由静态被激活,与钙调蛋白结合后作用于靶酶而促进细胞增殖;其三,锌对免疫细胞的凋亡有调节作用,在体外免疫细胞培养时,低锌或适锌可以诱导细胞凋亡,而高锌则对细胞凋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锌对细胞凋亡的调节主要通过影响胞内钙离子浓度、核酸内切酶活性或蛋白激酶C(PKC)系统而发挥效应。  相似文献   

18.
实验设计了四种直径和三种剂量12个组合的胶体金(CG)对小白鼠进行注射处理;采用MTT法、放射性免疫法、LDH短程释放法,测定了T、B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及其腹腔巨嗜细胞活性,外周血血清和脾脏淋巴细胞诱导白介素2含量和脾脏NK细胞活性,结果表明:不同直径和剂量的CG对机体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直径15nm、10nmCG的0.3mL和0.2mL剂量组不仅对T、B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和血清中IL-2含量有显著促进,也可显著提高腹腔巨噬细胞活性及脾脏NK细胞杀伤活性,0.1mL剂量组虽有提高但不显著;直径5nm、20nm各个剂量组效果的波动较大,中、高剂量组对四项指标起促进作用但不显著,低剂量组则没有促进作用。证明了15nm和10nm中高剂量的胶体金可显著提高小鼠机体特异性和非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桔梗皂苷D对小鼠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无菌分离小鼠脾淋巴细胞和腹腔巨噬细胞,制备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悬液。分别培养这2类细胞,并分为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左旋咪唑处理细胞)及25,50,75和100μg/mL桔梗皂苷D组,采用MTT法检测桔梗皂苷D对淋巴细胞增殖和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采用ELISA法检测桔梗皂苷D对淋巴细胞IL-2、IL-4和巨噬细胞TNF-α、IL-12分泌的影响。【结果】桔梗皂苷D能够促进淋巴细胞增殖,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并可刺激淋巴细胞IL-2、IL-4和巨噬细胞TNF-α、IL-12的分泌,其中以50μg/mL组效果最佳。【结论】桔梗皂苷D能增强小鼠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免疫调节活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中华鲟B细胞活化因子(CsBAFF)的分子表征及其与免疫反应相关的潜在功能.[方法]通过免疫刺激后获得中华鲟各组织.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构建和筛选CsBAFF的cDNA文库,并采用定量RT-PCR进行验证分析.采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进行CsBAFF的质粒构建及重组sCsBAFF的制备.采用MTT试验检测细胞的增殖,以及结合免疫印迹分析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克隆了CsBAFF的cDNA,包含765个核苷酸的开放阅读框,编码255个氨基酸,分子量为28.9 kD.CsBAFF具有跨膜结构域、TNF结构域、furin蛋白酶裂解位点、长D-E环、1个潜在的N-连接糖基化位点和2个保守的半胱氨酸残基.CsBAFF基因主要表达于头肾和脾脏,且三价灭活疫苗和聚肌苷酸均能诱导CsBAFF基因表达.重组CsBAFF能促进中华鲟和小鼠淋巴细胞的增殖,其中保守的半胱氨酸残基Cys201和Cys214是CsBAFF发挥生理功能必不可少的位点.[结论]B细胞活化因子(BAFF)是肿瘤坏死因子(TNF)家族成员之一,在B淋巴细胞的增殖、存活、分化和成熟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