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观察并详细记录了血鹦鹉的形态特征和内部结构:(1)血鹦鹉体高与体长的比为0.617,十分接近黄金分割点0.618;(2)胃U形,肝脏发达:以头肾细胞为材料,采用秋水仙素-低渗-空气干燥法制作染色体标木,首次报道了血鹦鹉的核型,研究表明血鹦鹉的染色体数量是2n=48,核型公式为是4sm+44stt,NF=52.  相似文献   

2.
芒草染色体核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根尖压片法对芒草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进行了研究,核型分析按李懋学标准进行,核型类型根据Stebbins标准划分,核型不对称性系数(As.K%)按Artmo的方法计算。结果表明:芒草的染色体数目为2n=48,染色体基数为x=24,核型中有13对m染色体、8对Sm染色体及3对St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n=2x=48=26m+16Sm+6St。染色体的相对长度变化范围为0.45%-2.45%,臂比变化范围为1.10-3.97。最长与最短的染色体的长度比为5.74。核型不对称性系数(As.K%)为63.07%,核型属“2C”型。  相似文献   

3.
对甘蔗斑茅杂种BC1后代崖城01-21和崖城01-36进行内转录间隔(ITS)鉴定和染色体计数与核型分析,探讨甘蔗斑茅杂交后代的染色体遗传行为。结果表明,崖城01-21的体细胞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n=104=100m+4sm(4SAT),最长与最短染色体的长度比为4.25,平均臂比1.35,染色体属2C型,分子鉴定结合细胞学研究表明其为斑茅的真实后代,其染色体遗传为n+n;崖城01-36经ITS鉴定为真实杂种,其体细胞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n=132=130m+2sm,最长与最短染色体的长度比为3.94,平均臂比1.27,染色体属2B型,结合其性状的进展,推断亲本向其传递染色体可能以2n+n的方式进行.  相似文献   

4.
对桔梗体细胞染色体计数,并进行核型分析.结果表明:桔梗染色体的数目为2n=18,核型公式K(2n)=2X=6m(2SAT)+12sm,核型类型属于2A型,较不对称,为较原始类型.  相似文献   

5.
大花蕙兰优化施肥技术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试验研究了大花蕙兰优化施肥技术,在不同施肥水平和不同NPK比例下,测定了叶面积增长速率(LAIR)、叶绿素含量(Ch1)、光和速率(NPR)和单枝小花数量(FNPR)。结果表明,LAIR与NPK的回归模型为:Y1=209.664+9.170x1-0.216x2+3.138x3-6.382x^2-14.752x2^2-2.297x3^2+1.352x1x2+1.718x1x3+1.952x2x3,影响营养生长的限制因子为N素营养,方程求解得N=519.316(mg/L),P2O5=393.4847(mg/L),K2O=661.072(mg/L)时获得的最大的叶面积增长率。过多施用N素,叶片生长速度快,叶面积大,但叶片过长,影响观赏和商品价值,营养生长期控制N素用量以N453(mg/L)为宜,ρ(N):ρ(P):ρ(K)=1.7:1.5:1。FNPR与NPK的回归方程为Y7=14.771—1.030x1+2.737x2+0.625x3-0.497x1^2-0.249x2^2+0.531x3^2-0.030x1x3—0.263x2x3。影响FNPR的关键因子是P素。在植株生长进入生殖生长阶段,及时调整NPK比例,适宜的N素浓度为N=196(mg/L),P2O5=648(mg/L),K2O=24l(mg/L)ρ(N):ρ(P):ρ(K)=1:3.3:1.2时形成最优组合,获得更多的单枝花朵数量。  相似文献   

6.
洋葱核型分析及有关制片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秋元  杨约田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5):12341-12343
[目的]研究洋葱核型并探索其较佳的制片方法,为进一步研究洋葱遗传改良奠定基础。[方法]进行洋葱核型分析,其根尖细胞制片技术则是关键。研究比较了不同的预处理时间(1.5、2.0、3.0h)、不同固定时间(18.0、21.0、24.0h)、不同的染液(醋酸洋红染液、碱性品红染液)对洋葱根尖细胞染色体制片效果的影响。[结果]结果发现,洋葱根尖的较好的预处理时间为3.0h,较好的染液为碱性品红染液;在此基础上,通过洋葱根尖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发现试验所用洋葱的染色体数为2n=2x=16。在洋葱的16条染色体中没有发现具有随体的染色体,但发现有端部着丝点染色体;经过对染色体的测量与计算,该研究中洋葱的核型公式为2n=2x=16=14m+2t,核型不对称系数为58.2%。[结论]这种核型公式及核型不对称系数对洋葱品种资源的鉴定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旱地甘蔗配方施肥研究初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3因子5水平3次重复回归最优设计方案,研究旱地甘蔗平衡施肥。结果表明:(1)氮、磷对产量的影响相对较大,采用SAS进行二次响应曲面统计分析,得产量与施肥量回归方程:Y=103.75+86.08X1+552.18X2+168.71X3-2.01X1^2+4.34X2^2-1.15X1X3-6.78X2X3-1.70X3^2,差异达极显著(F=35.09),当氮、磷、钾的施用量分别为34.30、14.40、9.30kg/0.067hm^2时获得预期的最高产量6132.7kg/0.067hm^2。(2)配方施肥极显著影响单位面积产糖量,用SAS进行二次响应曲面统计分析,得单位面积产糖量与施肥量回归方程:Y-61.99+13.32X1+89.97X2+29.14X3-0.26X1^2+0.45X2X1-3.08X2^2—0.0022X3X1-1.18X3X2-0.26X3^2,差异达极显著(F=32.90),当氮、磷、钾的施用量分别为28.30、13.40、13.61kg/0.067hm^2时获得预期的最大产糖量971.6kg/0.067hm^2。(3)对于产量的经济最佳施肥量方案为:N=26.89kg/0.067hm^2,P2O3=13.35kg/0.067hm^2,K2O=8.70kg/0.067hm^2,N:P2o5:K2O=1.00:0.50:0.32。  相似文献   

8.
花生四个类型的染色体组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花生(Arachis hypogaea L.)四类型的染色体组型分析表明:⑴四类型的染色体数,2n = 4x = AABB = 40,20对的同源染色体中,有1对具随体的B染色体的B染色体组和1对最小的A染色体的A染色体组。⑵四类型的染色体长度范围分别为5.7-15.1μ(西班牙型),4.9-14.4μ(秘鲁型),5.30-14.7μ(巴伦西亚型)和4.5-12.1μ(弗吉尼亚型)。四类型的染色体组型都不同,西班牙型2n = 4x = 17m + 1sm(SAT)+ 2 st,秘鲁型2n = 4x = 17m + 2sm(1SAT)+1st,巴伦西亚型2n = 4x = 12m + 7sm(1SAT)+1st和弗吉尼亚型2n = 4x = 16m + 3sm(1SAT)+1st。  相似文献   

9.
匙吻鲟幼鱼耗氧率与窒息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水温19—28℃下,测定了匙吻鲟Polyodon spathula(14.98g±1.35g~156.42g±23.46g)的耗氧率和窒息点。结果表明:匙吻鲟幼鱼耗氧率有昼夜节律性,一昼夜出现两个高峰值,分别在8:00和18:00,低峰值出现在0:00。耗氧率(Y)与水温(T)呈显著正相关,Y=0.2918T^0.2818(R^2=0.9477);耗氧率(Y)与鱼体重(W)呈显著负相关,Y=0.2924W^-0.1663(R^=0.9326);耗氧量(Y')则与体重呈显著正相关,Y'=4.675W^1.5136(R^2=0.9332);匙吻鲟的窒息点为(2.813±0.056)-(3.468±0.072)mg/L(以O2计)。  相似文献   

10.
西昌市高枧乡水稻氮磷钾“3414”肥料效应模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3414”设计方案是吸收回归最优设计处理少、效率高的优点,全国测土配方施肥推荐采用试验方案。本文采用“3414”完全实施方案,以“Ⅱ优838”杂交水稻品种为材料,在全市大宗土壤上进行氮、磷、钾肥料效应田间试验。采用肥料效应函数法原理进行回归模型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西昌市高枧乡水稻产量(Y)与氮(N)、磷(P)、钾(K)肥料效应回归模型为:Y=7426.73+14.87N+32.79P+35.47K+0.12NP+0.09NK-0.19PK-0.16N^2-0.11P^2-0.14K^2。通过微分法求得:N=117.1139kg/hm^2、P205=166.2749kg/hm^2,K2O=51.1646kg/hm^2时水稻产量最高,为12092.62kg/hm^2;氮磷、氮钾、磷钾与产量(Y)存在脊背型关系,二者施用量配合适宜时有利于提高产量;氮、磷、钾施用量与水稻产量(Y)存在显著的上抛物线关系。  相似文献   

11.
以丙烯酰胺(AM)和马来酸酐(MAH)为单体M,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C,过硫酸钾为引发剂I,在一定中和度下采用溶液聚合法,合成了丙烯酰胺/马来酸酐共聚高吸水树脂PAMMAH.并进行了吸液性能研究,得到最优合成条件为:R(n(AM):n(MAH))=5:1,WM=25%,Wc=0.02%,WI=0.4%,N=130%,30℃(4h)→60℃(4h)→80℃(3h).最大吸液性能为,吸蒸馏水倍率Qw=3193g/g,吸0.9%NaCl盐水倍率Qs=213g/g.PAMMAH树脂的吸蒸馏水倍率、吸0.9%NaCl盐水倍率与吸液时间的关系为:Qw=1174.15f^0.2511和Qs=68.86t^0.2127.  相似文献   

12.
温度、体重和饵料密度对河蚬滤食率与同化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室内实验条件下,研究了温度、体重和饵料密度对河蚬滤食率和同化率的影响,此外还进行了饵料质量(POM/TPM)对河蚬同化率影响的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实验温度(10~30℃)条件下,河蚬的滤食率(IR)与河蚬软体部干重(W)呈明显正相关幂指数关系:IR=aW^b,其中b值的范围是0.4227~0.5888,平均值为0.4842,温度的上升使得河蚬的滤食率明显增大,除温度对小规格[体重为(0.0764±0.0038)g]的同化率有显著影响外,温度和体重对同化率的影响均不显著;随着藻类密度的增加,河蚬的滤食率增加而同化率减小,两者分别符合下列关系式:IR=65.1204C^0.3260(R^2=0.900,P〈0.05)和AE=55.2865C^-0.1513(R^2=0.925,P〈0.05);河蚬的同化率随着饵料中有机物含量(POM/TPM)的增加而增加,两者间的回归方程为:AE=85.1120+23.3375lnX(R^2=0.958,P〈0.05)。  相似文献   

13.
在室内实验条件下,研究了温度、体重和饵料密度对河蚬滤食率和同化率的影响,此外还进行了饵料质量(POM/TPM)对河蚬同化率影响的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实验温度(10~30℃)条件下,河蚬的滤食率(IR)与河蚬软体部干重(W)呈明显正相关幂指数关系:IR=aW^b,其中b值的范围是0.4227~0.5888,平均值为0.4842,温度的上升使得河蚬的滤食率明显增大,除温度对小规格[体重为(0.0764±0.0038)g]的同化率有显著影响外,温度和体重对同化率的影响均不显著;随着藻类密度的增加,河蚬的滤食率增加而同化率减小,两者分别符合下列关系式:IR=65.1204C^0.3260(R^2=0.900,P〈0.05)和AE=55.2865C^-0.1513(R^2=0.925,P〈0.05);河蚬的同化率随着饵料中有机物含量(POM/TPM)的增加而增加,两者间的回归方程为:AE=85.1120+23.3375lnX(R^2=0.958,P〈0.05)。  相似文献   

14.
为阐明不同树种木材性质对抗台风效果的影响规律,确定影响林木风害的主要材性因子,采用相关分析、逐步回归分析等方法对强台风过后6个树种风害情况及8个材性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台风对沿海防护林的破坏以1级风害(风折或风倒)和2级风害(严重风斜)为主;琼崖海棠Calophyllum inophyllure,木麻黄Casuarinaequisetifolia最抗台风,马占相思Acacia mangium,巨尾桉Eucalyptus grculdis × Eu.urophylla次之,厚荚相思Acaciacrassicarpa最不抗风;树种总风害率分别与纤维宽度(r=O.958 0,P〈O.05),纤维长宽比(r=-0.868 0,P〈0.05)存在显著相关;树种抗风值分别与纤维宽度(r=-0.944 0,P〈O.05),纤维长宽比(r=0.890 0,P〈0.05)存在显著相关。逐步回归分析表明:以总风害率为因变量,只有纤维宽度(r^2=0.917 8,P=0.002 6),抗弯弹性模量(r^2=0.972 5,P=0.009 2)这2个性状纳入了方程,它们对总风害率影响最大;以抗风值为因变量,只有纤维宽度(r^2=0.890 5,P=0.004 7)这个性状纳入方程,其对树种抗风值影响最大;以1级风害率为因变量,纤维长宽比(r^2=0.825 9,P=0.012 1),顺纹剪切强度(r^2=0.974 0,P=0.176 9),抗弯弹性模量(r^2=0.919 5,P=0.158 6)纳入回归方程,回归方程达到显著水平;纤维宽度(r^2=0.818 8,P=0.106 4),冲击韧性(r^2=0.882 4,P=0.055 6)对2级凤害率影响最大。建立的回归方程可用于其他树种抗凤性能的预测及评价。图2表4参19  相似文献   

15.
刘旭  迟春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3,(28):11592-11594
以78份土样数据对我国半荒漠地区土壤盐度指标的换算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域土壤1:5浸提液电导率(EC1:5)与盐分摩尔总浓度(TEC1:5)的换算幕系为TEC1/5=11.28×EC1:5(r^2=0.99,P〈0.01),TEC1:5与盐分质量总浓度(TDS1:5)的关系方程为TDS1:5=63.37×TEC1:5(r^2=0.99,P〈0.01),由EC1:5推算土壤全盐量(St)的经验方程为Sk=3.60×EC1:5(r^2=0.99,P〈0.01)。  相似文献   

16.
温度和体重对脉红螺呼吸和排泄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温度和体重对脉红螺Rapana venosa呼吸和排泄的影响。试验设置6个温度梯度(12、18、24、28、30、32℃),按脉红螺软体干重设L组(9.6185g±0.3257g)、M组(5.5430g±0.3071g)、S组(2.6036g±0.2605g)3个组别。结果表明:1)当水温为12~30℃时,不同体重的脉红螺的耗氧率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但当温度达到32℃时,各体重组的脉红螺耗氧率均明显下降;耗氧率(Ro)与软体干重(W)呈负幂函数关系,Ro=aW^b-1,其中a=0.1569~0.9363,平均值为0.6585,b-1=-0.7419~-0.3374,平均值为-0.3415。2)在12~32℃下,不同体重的脉红螺排氨率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排氨率(Rn)与软体干重(W)呈负幂函数关系,Rn=cW^d-1,其中C=2.6974—87.5500,d—1=-0.4189~-0.1556,平均值为-0.3290。3)温度、体重以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均对其耗氧率和排氨率具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4)经逐步回归分析,得到耗氧率(Ro)和排氨率(RN)与温度(T)、软体干重(W)的二元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Ro=-0.087+0.024T-0.026W(r=0.914,P〈0.01),RN=-25.667+2.337T-1.205W(r=0.908,P〈0.01)。  相似文献   

17.
 对以色列野生二粒小麦(母本)和光稃野燕麦(父本)远缘杂交亲本与后代的核型及进化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母本的染色体长度比为1626,核型公式为2n=4x=28=18m(2SAT)+10sm(2SAT),核型为1A。父本的染色体长度比为2526,核型公式为2n=6x=42=20m(2SAT)+22sm(4SAT),核型类型为2B。以色列野生二粒小麦和光稃野燕麦杂交后代0878株系的染色体数目为42,染色体长度比为1.802,核型公式为2n=6x=42=22m(2SAT)+20sm(2SAT),核型为2A。 0878-1株系的染色体数目为42,染色体长度比为2.057,核型公式为2n=6x=42=38m+4sm(4SAT),核型为2B。由于光稃野燕麦遗传物质渗入到该杂交后代,获得了进化程度高于其母本的普通小麦型小麦新种质。  相似文献   

18.
对加拿大披碱草与老芒麦种间杂种F1的形态学和细胞学特征进行研究。形态学观察结果表明,杂种F1的穗形介于双亲之间,呈半弯曲形,其母本加拿大披碱草植株浅绿色,茎粗糙,穗粗大而弯曲,每节2~3小穗,颖和外稃粗糙具短毛。父本老芒麦全株粉绿色,穗状花序疏松下垂,每节2小穗,每小穗3~5小花。杂种F1植株灰绿色,粗糙,外稃和颖具柔毛,偏向母本加拿大披碱草。加拿大披碱草染色体都是由中部着丝粒染色体组成,染色体相对长度范嗣在10~4.65,最长染色体与最短染色体之比为2.2:1,臂比介于1.14~1.35。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n=4x=28m,属于1A类型。老芒麦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n=4x=22m+6sin,属于1B型;F1的染色体数为2n=4x=28,染色体相对长度的变异范围在8.83~4.42,臂比疽变化在1.00~3.33。其中,第1、5、7、9、11、12、13、14对染色体为正中着丝粒(M)染色体,第3对为近端着丝粒染色体,剩下的染色体为中部着丝粒染色体,其中,正中着丝粒(M)染色体的数目增加,近中着丝粒染色体(sm)已不存在。L/S恰好为2:1,核型类型为2B。核型公式为2i=4x=16M+lOre+2st。通过形态学和染色体的核型分析可以初步确定,F1是真杂种;但杂种F1不结实。加拿大披碱草和老芒麦含有落后染色体细胞的频率较低,分别为0.96%和2.76%;F1减数分裂后期染色体的分配出现了异常行为,染色体有落后现象,落后的染色体细胞频率较高,达87.37%,F1在减数分裂中期一部分染色体也能配对形成二价体,但染色体配对杂乱无章,棒状二价体占多数,环状二价体较少,且出现多价体。  相似文献   

19.
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技术及C带显带技术,对剑白香猪Ⅰ系和Ⅱ系的染色体核型及C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剑白香猪两品系细胞染色体数均为2n=38,二者的第3、4、7、9、10、11号染色体的部分核型参数差异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其余染色体参数差异不显著(P〉0.05);核型似近系数为0.9692,进化距离为0.0313,说明亲缘程度很高;染色体条比值均为1.01~1.05,其纯合性高;染色体C带发生位点均一致。C带的发生频率、带型特征具有多态性。  相似文献   

20.
气相色谱法测定皮炎平软膏中薄荷脑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用气相色谱法测定皮炎平软膏中薄荷脑的含量。方法:聚乙二醇-20000为固定相,白色硅藻土作载体,乙酸乙酯为溶剂,环己酮为内标,涂布质量分数10%(g/g),柱温130℃,氢火焰检测器进行测定。结果:薄荷脑在2~12mg/ml的浓度范围内,吸收峰面积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K=1.008C+0.0443,r=0.9989,平均回收率为99.4%,RSD为1.2%(n=5)。结论:该方法结果较准、方便、快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