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杂交水稻种子浸种催芽实用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杂交水稻种子因其颖壳吻合不好,种子内淀粉较疏松,吸水比常规种快。因此,每年的播种时节,总有少部分农户由于浸种时间过长,或催芽过程中因操作不当,造成种子发酸发臭、出芽不好等问题。为便于广大农民朋友正确实际操作,特详细介绍杂交水稻种子浸种催芽实用技术。  相似文献   

2.
针对杂交早、中稻带病较多,颖壳闭合不完全,活力低于常规稻,导致其对贮藏、浸种、催芽、育秧等过程中的不良环境条件反应特别敏感的特点,对杂交早、中稻几种浸种催芽方法及其发芽率进行了比较。结果:湿润吸水浸种催芽法成秧率和壮秧率都高,符合省种、增产增收的要求;其次为多浸多露法,第三为三浸三露法。  相似文献   

3.
杂交水稻种子播种品质较常规种子低,表现在发芽率、成苗率较低,浸种催芽、播种育秧生产环节中技术难度较常规稻种子大.种子裂颖率、穗萌芽率、种子带菌率较高等是影响播种品质的主要因素.作者综述了杂交水稻种子裂颖的原因、裂颖种子的测定和分级方法、贮藏特性与种用价值;杂交水稻制种穗萌发芽的表现和影响因素.提出了控制裂颖和穗萌动发芽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4.
"穗萌抑制剂"在杂交稻制种田应用简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杂交水稻制种中由于大量使用"九二○",加上种子本身颖壳封闭不严,颖壳较薄,裂壳较多,种子容易吸水,使母本植株上的种子过早突破休眠,造成收获前穗上发芽.一般年份穗上发芽率为2%~5%,多阴雨年份芽谷率可达50%以上,严重影响杂交水稻种子的商品价值和播种质量.  相似文献   

5.
杂交早稻浸种催芽过程中的哑种(不发芽)烂芽问题一直困扰着粮农,经调查,大多数是因为浸种催芽方式不当引起的,因为不少农户将传统的浸种催芽方法套用于杂交早稻种子.传统浸种催芽方法是利用种子吸水后自身呼吸作用产生的热量来提高谷堆温度,促使种子发芽的.由于杂交早稻用种量小,谷堆升温达不到催芽的要求,常导致发芽率低,哑谷多,最终因催芽时间过长引起滑壳、霉菌感染,直至烂芽坏种.  相似文献   

6.
[目的]由于不育系的一种遗传特征,杂交水稻种子存在较严重的裂颖现象,本文旨在研究一种杂交水稻裂颖种子有效识别方法,以达到减少、防止裂颖,提高种子储藏质量和秧苗素质及大田生产产量。[方法]利用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获取杂交水稻种子下落撞击以65Mn钢为薄板材料的金属板悬臂梁产生的振动信号,并对撞击信号进行分析,实现水稻种子正常籽粒与裂颖籽粒的识别。通过正交试验分析钢板厚度、长度和种子下落高度对水稻裂颖籽粒识别率的影响。[结果]撞击振动信号的时域特征参数:电压最大值、极差、能量、均方根、峰度等可以作为区分水稻正常种子与裂颖种子的特征值,其中以能量作为区分标准效果最好,正常籽粒撞击钢板产生的能量普遍大于裂颖籽粒。钢板厚度为0.25 mm、板长为200mm,种子下落高度为250 mm时,检测综合识别率最大,其中,‘珍稻’综合识别率为85.10%;‘川优6203’的综合识别率为85.50%;‘荃优123’的综合识别率为84.40%;‘中1优188’的综合识别率为83.40%。[结论]通过分析杂交水稻种子下落撞击金属板的振动信号来识别水稻种子裂颖籽粒的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7.
两系杂交早稻因其熟期适中、产量高、米质优、抗性强,深受双季稻种植区农民喜爱.早稻播种时间一般在3月20日左右,这时气温较低,若遇上倒春寒,容易出现烂种现象.而两系杂交早稻种子一般颖壳较薄,闭合不严,易受外界环境影响降低发芽率;在制种过程中母本对赤霉素敏感,易引起穗萌现象.一般来说,两系杂交早稻种子发芽势比三系杂交早稻种子稍差,浸种催芽技术性较强,操作不慎易出现"现糖"滑壳、烧芽、烂种现象.现将两系杂交早稻浸种催芽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1.晒种:浸种前应将种子翻晒4~6小时,提高种子发芽势.  相似文献   

8.
杂交水稻种子的生理特点及杂交早稻的催芽方法安徽省宣城行署农村能源办公室袁炳富安徽省宁国县种子公司汪立农一、杂交水稻种子的生理特点实践证明,杂交水稻种子较常规水稻种子有四个不同的生理特点:一是杂交水稻制种时因强势花与弱势花的不同,故在开花授粉过程中,种...  相似文献   

9.
1.浸种比常规浸种多浸1~2小时,用90℃左右的热水烫种4~5秒钟,再加入凉水降温至55℃左右浸种30分钟,自然冷却后换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代森铵水剂600倍液浸种2~3小时,再换用清水浸泡5~6小时,在每次换水时用黄沙狠搓种子,尽量搓去种壳表面的黏液。2.催芽将吸水充足、淘洗干净的种子放在太阳下摊开晾晒或放在火炕边均匀烘烤至种壳外不见明水迹、手摸无滑溜感为宜。然后可选用温箱催芽法、电灯泡催芽法或人体催芽法等常规催芽法,温度掌握在30~35℃之间,24小时出芽率可达95%以上。3.原理①搓种可搓去果胶,搓薄种壳;②干燥的种壳减少…  相似文献   

10.
水稻种子浸种催芽机的推广应用是水稻种子处理上的一次革命,只需要7~8天就可以完成一次水稻种子浸种催芽的全过程,满足水稻种子在浸种催芽时所需的100℃有效积温的生理要求。打破了传统的人工催芽受环境条件限制,浸种时间长,催芽技术难以准确掌握,芽势弱、芽不齐、芽不壮,伤热、发霉现象屡见不鲜的瓶颈。从根本上解决了人工催芽出现的出芽不齐而导致的出苗不齐的问题,为育出壮苗创造了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11.
以高群体小麦品种百农矮抗58为材料,研究了小麦籽粒灌浆速率与颖壳及籽粒叶绿素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籽粒灌浆速率的变化趋势与穗叶绿素含量的变化趋势相似,强势籽粒的颖壳及籽粒的叶绿素含量变化与籽粒灌浆的速率之间的相关系数达到0.8。弱势籽粒受到强势籽粒及空间位置的影响,其灌浆速率与颖壳及籽粒的叶绿素含量变化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水稻颖壳叶绿素含量与籽粒灌浆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4个类型水稻品种为例,对开花后水稻颖壳的叶绿素含量变化与籽粒灌浆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开花当天强势粒的颖壳叶绿素含量高于势弱,但开花10d后强势粒颖壳叶绿素含量下降,弱势粒颖壳叶绿素含量下降慢,开花后颖壳叶绿素含量的变化与籽粒与籽粒尤其是弱势粒的灌浆之间存在着很密切的关系,强,弱势粒颖壳最大的叶绿素含量的差异与最终粒重差异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在开花授粉后,套不透明袋能显著降低谷粒的千粒重,据此推测,水稻颖壳的叶绿素可能参与了光合作用并对最终粒重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水浸入式控温水稻种子浸种催芽设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标准化,针对水稻浸种、催芽生产过程机械化低、生产标准不规范的情况,2007年黑龙江省胜利农场研制了一种水浸入式控温水稻种子浸种催芽设备。该设备是利用水作为导热介质,对水稻种子进行升温、降温、控温、保温等工艺控制,实现在该设备内一次性完成水稻种子的浸种、破胸、催芽等标准化、机械化作业。利用该设备农场可全面实现水稻统一集中浸种、催芽,供芽种。  相似文献   

14.
连续5年对普通小麦108个材料的试验得知,小麦颖壳和籽粒之间都普遍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通过对小麦颖粒系统发育,栽培的不同条件,小麦不同的类别,不同的熟期,不同的粒重的相关研究,通过对同一单株主茎穗分蘖穗,同一单穗的各部位花颖籽粒等变化与相关的研究,进一步查明了其间的关系,以此为据,提出精巧地运用“大颖壳识别法”,此法在搞大粒重穗高产育种过程中,可以确信其必将能有效地加速选育进程。  相似文献   

15.
杂交水稻种子在贮存过程中,因生理代谢异常活跃,呼吸作用旺盛,促使种子劣变加速,结果造成杂交水稻种子生活力和活力下降.目前多采用低温库(15℃)方法来保存杂交水稻种子,但使用成本较大.本试验用成本低、处理简便的贮前浸种回干方法对杂交水稻种子抗劣变能力的...  相似文献   

16.
杂交早稻种子浸种催芽注意事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杂交早稻种子因其生理特性与常规早稻有差异,若按传统的技术浸种催芽,会使种子发芽率低,出苗不整齐,不易培育壮秧。因此.杂交早稻种子在浸种催芽过程中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常年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均占粮食作物的首位。在全世界水稻产中,我国单产和总产都处于先进行列。水稻生产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一、栽培技术1、种子处理用提前晾晒好的清水加浸种药剂(施保克、使百克、咪鲜胺)浸种72~96h,待水稻种子吸水量是种子重量的1/4时催芽。催芽前洗去种子表面的药液,再用温水对种子增  相似文献   

18.
引言 浸种催芽过程是水稻生产过程中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催芽技术是提高育秧质量的保障,过去黑龙江省大都采用传统的土法催芽技术,如地窖催芽法、土温室催芽法、入屯催芽、温室催芽、保湿催芽、温水浸种电热毯催芽、蒸汽催芽、淘种催芽、土坑温床催芽等等,虽然在方法上上五花八门,但对于催芽效果上的要求是基本一致的。这些方法多数适合于农户自家使用或小批量供芽种,若是大批量集中催芽,这些方法均不适合,且费工费时。如大批量催芽易发生烧种、烂种等现象。尤其是近年来黑龙江垦区入春多见一些极端气候自然灾害,如气候异常、持续低温、多雪多雨、回暖偏晚等,这些为寒地水稻芽种的生产带来了难题,农户自己催芽往往出芽率低,达不到要求。为了解决黑龙江垦区寒地水稻农户自主催芽催芽效率低,催芽率无保障的问题,二九0农场于2010年引进了水稻大型智能化程控浸种催芽设备。该设备根据水稻栽培措施的要求及水稻种子浸种、催芽阶段的生长特性,利用水作为导热介质,将水稻种子通过水来升温、降温、控温、保温等过程,实现其在浸种催芽箱内一次性完成标准化、机械化的浸种、破胸、催芽等生产过程。为实现集中商品化生产的发展提供了保障,为大幅度提高水稻产量和增强水稻品质、确保黑龙江省农业战略目标的完成、发挥垦区现代化示范带动作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9.
杂交早稻种子浸种催芽诀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杂交早稻种子因其生理特性与常规早稻有差异,若按传统的技术浸种催芽,会使种子发芽率低,出苗不整齐,不易培育壮秧。因此,杂交早稻种子在浸种催芽过程中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浸种前不宜晒种。常规稻种子浸种前,常常要求晒种1~2天。而杂交稻晒种后接着浸种,发芽率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小麦生长期内,在底肥施用氮、磷、钾肥的基础上,叶面喷施微量元素肥料对产量、籽粒、茎叶中含量的影响.用众麦99为材料,在安阳市农业科学院柏庄基地进行试验,在小麦拔节中期和抽穗初期,对叶面喷施一定含量的锌、铁、硒肥.结果表明,喷施微量元素肥料对产量及其三因素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千粒重提高,有效穗数减少,锌和铁肥在茎叶、颖壳、籽粒都有拮抗作用,硒肥和锌、铁肥之间在茎叶、颖壳、籽粒都有抑制作用;喷施硒肥籽粒、茎叶、颖壳含量都增加,易形成富硒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