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8年6月24日,我国著名的树木生理学家、林业教育家、我国树木生理学的奠基人汪振儒先生与世长辞。  相似文献   

2.
张泉鑫 《农业考古》2004,(1):268-271
今天我们在这里欢聚一堂,祝贺于船先生的八十大寿,我们作为先生的学生弟子感到十分的幸福。先生作为我国现代中兽医学奠基人,为促进中兽医事业的发展,推动中兽医学术的繁荣作出了突出贡献。在祝贺先生八十寿辰之际,我们要特别感谢的是先生学术思想对我们的感染和教育。关于先生的学术思想,我们认为突出地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正>在2016年9月27日至29日举行的第4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上,颁发了"第7届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和"第6届梁希青年论文奖",浙江农林大学共有7项成果喜获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15篇论文获梁希青年论文奖。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获奖成果中,浙江农林大学主持的"枇杷优异种质利用及产业化关键技术"等4项成果获二等奖,"珍稀观赏竹产业化开发关键技术研究与推广"等3项成果获三等奖。梁希青年论文奖获奖论文中,浙江农林大学获一等奖论文1篇,二等奖论文4篇,三等奖论文10篇。这些成果的  相似文献   

4.
王万茂先生的土地规划思想的创新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其绿图规划理念,奠定了我国第三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模式转变的思想基础;用规划悖论点拨规划迷津,厘清了土地规划的若干认识。其次,其提出的“三规(多规)”之间 “是协调关系不是替代关系”之观点,是规划理念上的一次拨乱反正;基于我国“总体规划越位,详细规划缺位”的现实,完善了我国土地利用规划体系。再次,其多维土地利用规划理念,阐明了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与布局优化的内在机制;提出的多维土地利用规划目标,推动了我国土地利用规划由单目标向多目标转变。  相似文献   

5.
正你的头脑是一个"思想制造工厂",一个非常忙碌、每日制造无数思想的工厂。工厂由两位工头负责,一位我们称他为成功先生,另一位我们称他为失败先生。成功先生负责正面思想的生产,失败先生负责生产负面、自贬的思想。成功先生和失败先生都非常听话,你只要稍稍给他们信号,他们就马上采取行动。如果讯号是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梨先生"品牌的发展现状及所面临的发展问题,文章对"梨先生"的种植规模、种植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对品牌打造、配套服务、销售渠道、品牌归属与经营者关系等方面进行了调查;针对调查的问题,对"梨先生"品牌的发展提出了建议;最后,从从品牌形象、品牌广告语、产业链延伸等方面对"梨先生"的品牌建设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的林业管理工作中,林业调查工作是一个占据重要地位的工作。林业调查规划工作可以让林业管理在监管、检测等方面的工作更加有秩序的进行;同时,还能结合我国对林业管理工作实施的政策条列做出应对措施,以此来促进我国的林业管理工作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今年是我院建校五十周年,也是我院创办人之一的首任院长辛树帜先生诞辰九十周年。为了庆祝校庆,缅怀先驱,本刊特将我院农业经济系前任教授刘宗鹤同志(现为北京农业大学教授)撰写的《辛树帜先生传略》一文刊出,以志纪念。辛树帜先生一生热心教育事业,对西北的教育事业和西北农学院的诞生和发展,都作出了很大贡献;在学术上的成就也是很广泛的,尤其在动、植物学和古农学的研究上,很有建树,是一位可敬的教育家、生物学家和农史学家。他在办学和治学方面的精神和事迹是值得我们很好学习的。  相似文献   

9.
<正>陈俊愉先生是北京林业大学教授,中国花协梅花蜡梅分会第一任会长,1997年被评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8年6月转为资深院士,是我国两院院士中唯一一位花卉专家。因工作需要我有幸在2000年认识了陈先生,2001年加入中国花协梅花蜡梅分会后与陈先生的交往也逐年增多。2012年6月8日,陈先生逝世后,我前往北京八宝山吊唁。陈先生离开我们已经三年多了,但是先生的音容笑貌时常浮现在我眼前。1958年,他带领北京林学院(北京林  相似文献   

10.
胡道静先生传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虞信棠 《农业考古》2004,(1):272-279
我国著名科技史和古典文献专家胡道静先生于2003年11月5日在上海逝世,享年90岁。这是我国学术界的重大损失。胡老生前对本刊十分关心,常加指点,备加爱护,使我们终身难忘。胡老仙逝时,本刊主编陈文华研究员正出访欧洲各国,未能及时发去唁电,深以为憾。现将虞信棠先生撰写的《胡道静先生传略》重新发表,以表达本刊全体同仁对胡老的沉痛哀悼和深切的怀念。  相似文献   

11.
<正>林业是我国的基础性产业之一,既能够作为经济产业创造收入,也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林业技术推广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和手段。然而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林业科技推广的程度还难以满足要求。因此,要促进林业科技水平提升,推动林业长期可持续发展,就要重视新形势下林业科技的推广,并对其存在的不足与解决方法有全面、深入的认识。本文就新形势下林业科技推广面临的问题与对策进行探究,为消除林业科技推广方面的阻碍、促进林业科技发展  相似文献   

12.
对于林业生物灾害管理而言,时间管理、空间管理、生态调控等措施以及精确管理措施的综合运用,是实行重大林业生物灾害宏观管理的重要措施。我国当前重大林业生物灾害的宏观管理,在防治、检疫与生态调控等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需要从加强防治管理,压低重大林业生物灾害高发态势;强化产地检疫拦截,逐渐弱化直至取代现有公路调运检疫,严密拦截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的扩散蔓延;认清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发展的自然属性,扭转"剿灭"式防治思维,着重生态调控培育健康森林;整合基层应急处置资源;强化责任追溯与损失赔偿,实行疫情实时发布;研发新技术尤其是推广使用移动式切片机进行现场处理疫木等方面着手,遏制我国重大林业生物灾害高发频发态势。  相似文献   

13.
正2016年8月4日,中国常驻联合国粮农机构代表处牛盾大使会见了FAO前林业委员会主席、罗马论坛现任主席马哈拉·穆图先生、FAO总干事办公室副主任拉克什·穆图先生和国际农业发展基金(IFAD)全球知识与战略司司长阿什瓦尼·穆图先生一行,就加强中国与罗马论坛、FAO、IFAD战略合作事宜深入交换意见。牛盾大使对马哈拉·穆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进步,我国对林业建设愈加重视。林业不仅是我国社会建设必备的木材来源,更是我国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保障。现阶段,我国林业建设仍有诸多问题存在,如林业技术推广工程、林业病虫害防治效果等都是现今林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林业技术在推广方面的供需矛盾,更是我国林业建设部门所面临的最大挑战。如何加强林业技术推广,提高林业技术推广效能,是当今我国林业建设者和相关部门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5.
正众所周知,我们如果称呼对方为"先生",那么对方通常是一名男性,可是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在民国时期,女性也可以被称为先生,这样的情况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为什么女性可以被叫作先生呢?"先生"这一词一般是指男性,这是众所皆知的,但有时却也称女性为"先生",如"庆龄先生""冰心先生"。这种叫法始于中国近代。在我国,上一辈的女性中,有出身书香门第,后来德高望重的,到老年可被尊称为"先生"。这个称谓对一  相似文献   

16.
刘敦愿先生生平我国著名的考古学家刘敦愿先生,因患肺心病经抢救无效,于1997年1月15日7时55分在济南逝世,终年79岁。刘敦愿先生,湖北省汉阳人,1918年6月出生于一个铁路职员家庭1939年在昆明考入国立艺术专科学校西画科,1944年毕业,期间曾...  相似文献   

17.
人才是一个国家发展最重要的资源,林业人才在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推动林业科学发展等方面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近年来,林业人才总量增加,素质不断提升;林业教育不断发展,林业培训规模扩大;林业人才开发环境明显优化,林业人才效能得到有效发挥。但是,我国林业人才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未来要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林、人才强林战略。  相似文献   

18.
我国林业人才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才是一个国家发展最重要的资源,林业人才在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推动林业科学发展等方面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近年来,林业人才总量增加,素质不断提升;林业教育不断发展,林业培训规模扩大;林业人才开发环境明显优化,林业人才效能得到有效发挥。但是,我国林业人才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未来要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林、人才强林战略。  相似文献   

19.
徐燕千是华南农业大学教授。我国现代著名林学家和林业教育家,1912年5月生于广东省蕉岭县,1936年毕业于国立中山大学农学院森林系。他毕生致力于高等林业教育和科学研究,治学严谨,身教言传,培养出大批林业科技人才,为我国林业科学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把林业科学理论同我国的林业生产实践相结合,在开拓我国橡胶垦殖事业、建立森林生态系统、改进营林技术措施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1989年出版的《中国农业百科全书·林业》卷上,介绍了古今中外林业科学家29人,徐燕千就是其中一人。  相似文献   

20.
<正>从我国林业建设角度来讲,林业病虫害直接影响林业建设和发展,我国政府想要进一步推进林业建设的全方面发展,必须要加大力度做好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既需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也需要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完善当前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