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引言 安乡是濱湖地区,地势低窪,当夏季落雨稍久,低处积水增多,容易酿成渍灾。本地农民为了抵抗渍灾,曾广泛地栽培了耐渍品种。它的好处很多:①能充分利用渍水田,扩大种植面积;②产量高,如吴元亮在1949年栽培3亩麻粘子,虽受到了3尺多深的大渍水,但每亩也收到了480斤谷子;③适应性强:耐渍品种一方面“耐得渍”,但在正常的环境条件下,更适合它的生长,如陈长生在1936年栽培了3.5亩泅水稻,因未受到渍灾,每亩产量750斤;④米的营养份高,吃味好。由於它具有这  相似文献   

2.
野芝 1号和刚果野芝麻具有较强的抗病耐渍性。这两个野生芝麻与栽培种正反交F1幼胚在发育过程中 ,均发生早期胚败育 ,导致不能形成正常杂交种子。但利用 1 /2MS培养基对幼胚进行早期胚培养 ,可以获得F1 植株。它对芝麻抗病耐渍育种具有重要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新农村》2017,(1)
<正>我国长江中下游油菜产区,冬、春季多雪、雨,特别是稻茬和地势低洼处,易出现土壤过湿或积水,发生湿(渍)害,轻的根系和地上部植株生长发育不良,病虫害增多,开花和结实不良,产量下降;严重的根部因积水缺氧而腐烂,地上部枯死,颗粒无收。1.湿(渍)害的危害油菜苗期、开花期和角果期对湿(渍)害最敏感。播种期土壤过湿、积水或板结,种子  相似文献   

4.
<正> 实践证明,地膜覆盖栽培,有提高地温、防旱防渍、促进土壤有机质分解、抑制杂草、减轻病害、提早播期、扩大种植区域和促进生长等作用。芝麻采用地膜覆盖,一般亩增产25~40kg,增产幅度30%~60%,旱涝年份增产幅度更大,可达一倍以上,是夺取芝麻高产稳产的一项有效的技术措施,在生产上值得大力推广。芝麻采用地膜覆盖栽培时,要注意抓好以下几项关键措施。 1.严格选地覆膜芝麻,生长旺盛,根、叶生长量大,对肥水需要量较多。所以,芝麻地膜覆盖栽培,应选择耕层深厚、  相似文献   

5.
土壤涝渍主要是因为地表积水现象严重,或者地下水位偏高而引起的土壤含水量在长期或者一段时间内处于水分饱和或者过度饱和的状态,土壤水分含量超过了土壤的承载能力,就会导致土壤的呼吸能力降低,土壤理化性质发生改变,从而严重影响到树木根系呼吸和生长。上世纪我国经济建设严重危害到自然环境,由于自然资源利用不科学,水土流失严重加剧,导致洪涝灾害呈现频繁发生。  相似文献   

6.
涝渍对夏玉米的危害及其防御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淮地区夏玉米种植面积约占玉米面积的80%。常年因夏季雨水集中;地下水位增高而导致涝渍害,对产量影响很大。为此,我们在玉米涝渍危害的地区,进行了夏玉米涝渍形成条件,危害症状、危害时期及其生理反应的研究,并从耕作、栽培、选用品种等方面探讨了综合防御措施。 (一)夏玉米涝渍危害的主要时期 徐淮地处瞬温带,受季风影响很大,常年降雨以7月中下旬为高峰期。由于地势低平,大约有四分之三水分是经过土壤——植物系统贮存,成为地下水。仅有四分之一水分以径流形式入海。据张集水文站1974~  相似文献   

7.
芝麻生理习性喜干怕湿,渍涝是其灾害的元凶,主要生育阶段恰处雨季,降水过多易使低洼及排水不畅地段受淹形成涝害;或虽无积水,但土壤持水饱和致使芝麻受渍形成渍害. 受害表现因生育阶段而异:幼苗期渍涝使叶片变黄,生长停滞或不久死亡,个别幸存者终生矮小,所收无几;盛花期田间积水,初期基叶下垂,继而中上部叶片下垂,全株萎蔫,2天后根群变为黑褐色,3天后根部散出酸味,植株上部弯曲下垂,7天后根部腐烂,全株萎蔫枯死.渍涝还会诱发芝麻茎点枯病、疫病、枯萎病等病害发生及猖獗蔓延.  相似文献   

8.
芝麻田除草,种植面积较少的农户,一般以自行清沟排渍、中耕除草为主,侧重于农业防治;而种植芝麻面积较大的农户,则应以化学药剂防治为主.采取化学药剂防治杂草,在防除步骤上则要分阶段进行. 1.芝麻播种之后出苗之前处理土壤.  相似文献   

9.
研究涝渍胁迫下生姜幼苗生长和体内保护酶活性的变化。结果显示,涝渍胁迫下生姜幼苗生长明显受到抑制,与对照相比,涝渍10 d时生姜地下干质量降低46.45%;地上生物量降低37.69%,根茎比显著下降,根中ADH活性在涝渍5、10 d时均显著升高。涝渍处理下植株体内保护酶活性变化明显,涝渍前期SOD、CAT、APX活性均上升,涝渍后期酶活性下降,而POD活性则一直受到抑制。叶片中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下降。膜脂过氧化产物(MDA)在涝渍5 d后明显升高,显示植株体内氧化压力增加。  相似文献   

10.
江淮地区冬春季节雨水偏多,部分地区小麦渍(湿)害较为严重,对小麦最终的产量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本文综述了小麦渍(湿)害发生的原因,分析了渍(湿)害的形成因素及其对小麦苗期、返青期、孕穗期、灌浆成熟期等小麦生长发育时期的危害,阐述了小麦渍(湿)害的预防措施,包括建立良好的排水系统、选用抗(耐)渍(湿)害性品种、适度深耕、熟化土壤、合理施肥、适当喷施微肥和生长调节物质等,以期为江淮地区小麦渍(湿)害的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摘要:涝渍灾害是江淮地区农作物生育期间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之一。江淮地区涝渍灾害发生频繁,危害作物多,受灾范围广,对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造成巨大困难和损失,严重制约着该地区农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对江淮地区涝渍灾害的特点和致灾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涝防渍措施。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高油芝麻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为了提高产量和品质,应抓好高油芝麻中后期栽培管理:1.科学追肥芝麻中后期应重视蕾花肥,补施磷、钾肥和微肥。追肥。追肥是调节芝麻生育的主要措施之一。芝麻进入蕾花期,处于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阶段,此时需大量的养分,667平方米可酌情追  相似文献   

13.
<正>芝麻是我国古老的栽培油料作物之一,它分布很广,各省都有种植,主要产地在淮河、黄河、长江三大水系流域。河南、安徽、河北、江西、山东芝麻面积约占全国的80%,其中以河南省芝麻种植面积最大。  相似文献   

14.
<正> 涝指的是降水强度过大,农田积水,使作物受淹的现象.渍指的是较长时间内雨量和雨日都多,地面虽然可以没有积水,但耕作层长期含水过多,使作物根系受渍、甚至烂根的现象;群众称之为"哑叭涝",又称暗涝.涝和渍都对小麦后期的生长发育和麦收期的小麦有严重危害. 我省各地都有冬小麦种植,但60%以上在淮北.同时由于地形、土壤、地下水等因素的影响,淮北和沿淮地区比我省其他地方更易受涝渍害影响.  相似文献   

15.
针对泡渍豇豆原料生产中劳动力密集、架材需求大等突出问题,为了实现泡渍豇豆的节本高效栽培,本规程从科学用地、品种选择、培育壮苗、栽培密度、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环节,制订了适宜泡渍豇豆专用品种的节本栽培技术,保证泡豇豆可持续生产。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芝麻产量构成因素中个体与群体的相关性,对豫芝98N09产量构成中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单位面积的芝麻产量受栽培群体总的产量构成影响,单独提高栽培密度或积温,都无法提高产量。除千粒重外,积温也影响单株产量,同时其他单一的单株产量构成因子对单位面积的产量构成因子的提高有限。在积温和栽培密度的影响下,由于芝麻生长的自适应性,个体产量构成各因子互相调整,对产量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17.
以2003~2008年的田间观测资料为基础,研究了易涝易渍棉田水文过程对农业涝渍灾害防治及其评估的特点,探讨了易涝易渍棉田水文过程及其对棉花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易涝易渍棉田具有地下水埋深浅、对降水很敏感的特点。30mm以上降水就可引起地下水位明显抬升;降水可引起棉田间歇性多次受渍、受涝,会引起作物不同程度减产。当受涝(田间积水深度5~15cm)3d,地下水埋深小于30cm的时间累积达到12~22d时,可造成棉花减产13%~22%;当受涝5~6d,地下水埋深小于30cm的时间累积达到21~33d时,可造成棉花减产35%~50%。在不受涝仅受渍的情况下,当地下水埋深小于30cm的时间累积达3~4周时,可造成作物减产14%~31%,5周以上时则造成作物减产过半。回归分析表明,作物减产程度与受涝、受渍程度指标之间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在地下水位长期偏高、田间浅淹3~6d的情况下,渍对作物的影响大于涝。  相似文献   

18.
芝麻两次打顶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正> 芝麻(Sesamum indicum L)产量是一个由多基因控制的复杂性状,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长期被认为是一种低产作物,因而种植面积受到一定限制。研究资料表明,芝麻产量同单株蒴果数及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在合理群体结构条件下,提高单株蒴果数,增加千粒重是芝麻高产的关键所在。芝麻是单茎(少数品种分枝)无限花序作物,由于单茎,限制了单株蒴果数;由于无限花序,使后期花叶生长变得无益,造成养分消耗、粒重降低。河北粮油所的研究证实了”芝麻苗期打顶双茎栽培”可明显提高单产。芝麻生长后期打顶提高产量的做法在生产中也时有应用。我们把芝麻苗期打顶和后期打顶结合起来,于1988—1989年对芝麻两次打顶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探索性试验和示  相似文献   

19.
<正> 芝麻是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但是,它的耐渍性弱,常因涝害影响产量,轻者减产,重者绝收。选育耐渍抗病芝麻品种和改善生态条件是提高产量的重要途径。前者已成为从事芝麻品种改良的主攻目标,而对后者的研究还比较缺乏。本项研究着眼于水渍对芝麻生长发育的影响,试图确立评价耐渍性的指标,为进一步聚类分析芝麻品种的耐渍等级奠定基础。选用芝麻品种豫芝一号。1989年6月初播  相似文献   

20.
针对目前只能用最终产量诊断油菜是否受渍的现实,基于光谱反射曲线能准确反映作物水分胁迫状况,为实现油菜渍害的快速、无损鉴别,通过田间试验,在油菜蕾薹期和花期,利用光谱仪每隔3 d定期采集油菜华油杂668、中双9号2个品种,在不受渍(CK)和充分受渍(地下水近地表)6、9、12、15、18 d后叶片的光谱反射率数据,分析油菜受渍时间对油菜叶片光谱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花期持续受渍的21 d内,叶片光谱反射率相比未受渍油菜,在550~700 nm及1 400~1 500 nm区间内升高,在750~950 nm区间内降低;其NDVI、NDWI指数基本随受渍时间的增加而降低。通过光谱曲线的一阶导数提取红边位置后发现,当渍害胁迫超出了油菜机体自我调节阈值时,其叶片反射光谱的红边位置随受渍时间的增加发生蓝移现象,且蓝移幅度随渍水时间增加而增大。通过比较油菜品种华油杂668、中双9号在蕾薹期、花期的红边位置,结果表明油菜品种华油杂668的抗渍能力比中双9号强。建议用NDVI、NDWI指数变化,结合红边位置是否蓝移诊断油菜是否受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