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4 毫秒
1.
一、技术功效 水稻直播就是播种直接播入大田的一种稻作方式,无需育秧、拨秧、移栽等程序,具有省工、省力、省秧苗等优点,是一种轻型、简化的低成本稻作新技术。直播水稻生长发育与常规稻作方式有许多不同之处,表现为出苗慢、全苗难,全生育期缩短,成熟期延迟;分蘖节较多,分蘖节位低;根系分布浅,根量大,活力强;穗数多、穗型水等特点。水稻直播又分为旱直播和水直播,机械化水(旱)直播是直播稻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正>水稻直播是指水稻不经过催芽、育秧和移栽环节,直接把种子播种在大田的一种简约栽培方法。它是水稻种植史上最早应用,目前各水稻种植还均有应用并逐渐扩大应用的一种水稻生产技术。根据大田整地和水分管理,水稻直播可分为水直播、旱直播、半旱直播和旱播旱管四个类型。水直播是固始县目前应用较普遍的直播方式,产量水平与常规生产相当,每667m2产生经济效益120元。20世纪90年代,固始县农技人员在分水乡进行小面积试验,取得了初步成功,积累了一定经验。近年来直播技术逐步推广到东、南部张广、郭陆滩、南大桥等乡镇,面积400hm2,主要应用在籼型水稻种植、籼改粳水稻种植和专业合作社水稻直播生产。  相似文献   

3.
本文重点阐述了金衢地区主要稻作模式,以常规的单季稻、早--晚双季稻种植模式作对照,对早稻--鲜食大豆,单季稻--马铃薯轮作新种植模式进行投入成本和产品收入的比较分析,客观地评价了不同模式的种植经济效益,指出了不同种植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为规模经营主体组织生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水稻旱直播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一直以来我国水稻以育秧移栽淹水种植为主,水资源不足成为限制我国水稻生产的主要因素。为解决该问题,水稻旱直播迅速发展起来。为促进我国水稻产业更好更快地发展,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综述了水稻旱直播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表明水稻旱直播是一项节水、节本、增效的可持续发展栽培模式。同时也阐述了水稻旱直播关键技术,分析了水稻旱直播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发展前景,为今后水稻旱直播的研究与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种植方式对水稻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直立穗、弯曲穗2种穗型水稻品系为试验材料,研究育苗移栽、水直播、旱直播3种种植方式下水稻产量及其他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弯穗型水稻品系沈稻121育苗的移栽产量显著高于水直播,水直播产量显著高于旱直播;直穗型水稻品系沈稻528水直播、育苗移栽的产量高于或显著高于旱直播;直播稻穗长、二次枝梗数、每穗颖花数、每穗成粒数均低于育苗移栽,但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显著高于育苗移栽;直播栽培稻抽穗期水稻叶面积指数、剑叶光合速率、倒二叶光合速率、单株干物质质量、群体干物质质量均低于育苗移栽。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洪泽县直播水稻发展现状,通过对直播水稻与机插水稻、手工移栽水稻等不同稻作方式产量、效益的比较,在有效控制直播水稻种植面积的同时,提出了直播水稻风险防范技术,以期为洪泽县及其他直播水稻种植地区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7.
山区单季稻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景宁县位于浙江省西南山区,境内海拔1000m以上的山峰有779座,是单季稻、双季稻混栽地区。近几年以种植单季晚稻为主。熟制主要有:“油菜—单季晚稻—冬菜”、“春马铃薯(春大豆)—单季晚稻”、“西瓜—单季稻—冬菜”等。这些二旱(或三旱)一水的耕作制度,实现了旱水轮作,有利于  相似文献   

8.
<正> 信阳地区具有悠久的种稻历史,属于我国华中单双季稻作带的单季稻作区。当地农民素有籼稻种植和以籼米为主食的习惯,故籼稻生产是当地的第一需要。全区水稻常年种植面积450万亩左右,占粮食作物总面积的50%,总产17亿公斤,占粮食总产的70%。现将建国后信阳地区水稻品种沿革综述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水稻旱直播的节水性能及经济效益,2019~2020年对水稻旱直播的用水情况和种植成本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水稻旱直播的用水量显著低于移栽稻的用水量,节约用水达40%以上,水稻旱直播产量比移栽稻低0.7 t/hm~2,种植成本比移栽稻低2 220元/hm~2,经济效益比移栽稻高400元/hm~2。  相似文献   

10.
为了减轻水稻生产的劳动强度,促使农村劳力转移,我市近几年进行了单季稻机械直播的试验示范,现总结如下。 (一)机械直播水稻的产量表现 1984年,我市进行的水稻机械直播试验,有水播和旱播两种,都获得了成功。国营常阴沙农场在连续二年试种的基础上,1984年机械水直播3250亩,平均单产945斤,比移栽稻增产4.5~7.2%。  相似文献   

11.
水稻直播栽培省去了育秧和移栽带来的人工劳累的用工环节,使水稻栽培过程得以简化,受到了广大农民的欢迎[1-2].尤其是旱直播种植水稻又比水直播省却了水田中操作的麻烦,更受到农民的青睐[3-4].近10年来江苏省丹阳市的水稻直播面积迅速扩大,旱直播逐渐替代了水直播.  相似文献   

12.
随着淡水资源和农村劳动力资源的日益紧张,抗旱种稻法,即水稻旱直播将逐步取代育秧、插秧作业,成为稻作生产的主要栽培方式,而播种技术的好坏则成为旱直播水稻种植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撒直播"就是直接把浸种消毒催好芽的水稻种子撒播在大田里,不用育秧和插秧移栽,省工、省力、省本.此项轻型栽培技术前几年主要应用于早稻生产,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大幅度调整,双季稻种植模式减少,单季稻为主的种植模式比较普遍.  相似文献   

14.
寒地直播水稻钾素吸收与分配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稻花香2号为试验材料,采用大田试验,设置手工移栽、起垄旱直播和免耕旱直播3种处理,研究优化施肥条件下直播水稻钾素吸收、分配规律,以期为寒地直播水稻合理施用钾肥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抽穗期之前,直播处理水稻叶片钾含量低于手工移栽处理,茎鞘钾含量高于手工移栽处理;抽穗期以后,直播处理水稻叶片和穗的钾含量均高于手工移栽处理,而茎鞘钾含量低于手工移栽处理,起垄旱直播处理水稻茎鞘的钾含量高于免耕旱直播处理。在整个生育期,直播处理水稻叶片、茎鞘、穗及地上部分钾积累量总体上均低于手工移栽处理,且免耕旱直播处理低于起垄旱直播处理。在整个生育期,直播处理水稻各器官中钾的分配规律与手工移栽处理相同,钾素均主要分布在茎鞘中,叶片次之,穗中最少。抽穗期之后,直播处理水稻叶片中钾分配比例高于手工移栽处理,茎鞘中钾分配比例低于手工移栽处理,抽穗期之前趋势总体相反;抽穗后15 d之后,直播处理水稻穗中钾素分配比例高于手工移栽处理。虽然起垄和免耕旱直播处理较手工移栽处理极显著降低了水稻有效穗数,但同时极显著提高了穗粒数和结实率,且千粒质量和产量均与手工移栽处理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5.
正水稻旱直播也叫旱种水管,它是在水直播与旱育移栽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一种新型水稻种植方式,它不经过水整地、育苗和插秧作业程序,直接把种子播在地里,实现了优质、高效、轻简农业所需的基本要件。这项技术是将旱田整地、精量播种、侧深施肥、喷灌等技术有机结合的技术模式。由喷灌结合降雨满足水稻全生育期需水,需水量仅是传统水稻种植25%水量,水生产效率较常规水稻栽培提高2-3倍左右。一、种植情况  相似文献   

16.
水稻旱直播就是稻种直接播人大田的一种稻作方式,无须育秧、拔秧、移栽等程序,具有省工、省力、省秧田等优点,一是种轻型、简化的低成本稻作新技术.  相似文献   

17.
旱直播水稻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旱直播就是稻种直接播人大田的一种稻作方式,无须育秧、拔秧、移栽等程序,具有省工、省力、省秧田等优点,一是种轻型、简化的低成本稻作新技术。  相似文献   

18.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南方的原双季稻区由于农村劳动人口的大量外流,加之双抢季节的劳动强度大,双季稻的种植面积大大缩小,逐渐转向单季稻的种植,这未免造成自然资源的浪费.为此,顺应轻型化的栽培潮流,在南方双季稻区采用"杂交中稻一再生稻"的种植模式发展直播再生技术具有较好的效益.直播再生栽培无需育秧、移栽,避免了"双抢",省工、省力、省成本,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同时,直播稻一般分蘖早,分蘖节位低,成穗率高,在栽培时合理解决几个主要问题是可以获得高产的.  相似文献   

19.
<正>在豫南稻区旱直播稻是具有省时、省工、省力、省钱等优点的稻作模式,无需育秧、拔秧、大田移栽等环节,直接把稻种播入2~3cm的浅土层,播种后3天内无有效降雨须灌水、湿润出苗,适于平整、沟系配套的麦、油茬种植。但是,由于旱直播稻在2叶期以前田面保持湿润,十分有利于各种杂草的发生和发展,表现为杂草出土早、种类多、数量大等特点,如果不能很好地掌握除草技术,旱直播稻的产量会受到很大影响,甚至绝收。笔者根据生产实践,总结出旱直播稻田关键化除技术,以期为广大农民朋  相似文献   

20.
<正>在我国粮食生产的过程中,水稻占据的位置非常重要,其是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粮食作物。水稻机械化旱直播轻简栽培技术在进行种植的时候,不需要进行移栽、拔秧、育秧,这不仅节省了种植水稻的成本,同时还提高了种植水稻的经济效益。水稻机械化旱直播轻简栽培技术是一种非常简单的水稻种植模式,其不仅能够节约水稻生产过程中的农业用水,同时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水稻的耐旱性,提高水稻种植的经济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