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白叶病:是一种传播很快的病害,目前许多稻区还没有这个病,所以它被定为国内植物检疫的对象。稻株感染白叶枯病后,在叶尖或叶缘发生绿色或暗绿色斑,病斑沿中脉或叶缘扩展,形成界限分明的病斑。病斑沿叶片枯死后呈灰白色,因此叫白叶枯病。一般在水稻中下部叶片先  相似文献   

2.
正1.水稻白叶枯病水稻白叶枯病是水稻中、后期的重要病害之一,发病轻重及对水稻影响的大小与发病早迟有关,抽穗前发病对产量影响较大。1.1发病症状:白叶枯病主要在叶子上表现症状,有叶缘型和凋萎型。叶缘型常见于分蘖末期至孕穗期发生,病菌多从水孔侵入,病斑从叶尖或叶缘开始发生黄褐或暗绿色短条斑,沿叶脉上、下扩展,病、健交界处有时呈波纹状,以后叶片变为灰白色或黄色而枯死。籼稻病斑为黄褐色,为灰  相似文献   

3.
<正> 白叶枯病、纹枯病和稻瘟病称为水稻的三大病害,特别是前两种病害在我省新老稻区,有逐年加重的趋势,有些年份稻瘟病发生也较重.大发生年,一般减产10-30%,严重的可达50%以上,成为水稻生产上的大障碍.白叶枯病是一种细菌病害,其症状可分为三种类型:病斑从叶尖开始沿中脉或叶缘  相似文献   

4.
<正>水稻是八五四分公司主要经济作物,栽培面积大,其产量高低直接决定全年农业能否增产。多年来,水稻白叶枯病、纹枯病、水稻二化螟、褐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病虫不断蔓延,其发生面积大、危害广,已成为八五四分公司水稻持续增产的一大障碍。为此,必须采取措施加以解决。一、主要病虫发生动态水稻白叶枯病是细菌性病害,主要危害水稻叶片。病菌从叶片水孔侵入,先从叶尖、叶缘或叶脉出现白色条状病斑,发病部与其健全处交界明显,绿白分明。在潮时,病部常溢出  相似文献   

5.
<正>水稻是八五二农场大宗作物,栽培面积大,其产量高低直接决定八五二农场全年农业能否增产。多年来,水稻白叶枯病、纹枯病、水稻二化螟、褐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病虫不断蔓延,其发生面积大、危害广,已成为八五二农场单一季杂交中稻持续增产的一大障碍。为此,必须采取措施加以解决。一、主要病虫发生动态水稻白叶枯病是细菌性病害,主要危害水稻叶片。病菌从叶片水孔侵入,先从叶尖、叶缘或叶脉出现白色条状病斑,  相似文献   

6.
正水稻是主要经济作物,栽培面积大,其产量高低直接决定全年农业能否增产。多年来,水稻白叶枯病、纹枯病、水稻二化螟、褐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病虫不断蔓延,其发生面积大、危害广,已成为水稻持续增产的一大障碍。为此,必须采取措施加以解决。一、主要病虫发生动态水稻白叶枯病是细菌性病害,主要危害水稻叶片。病菌从叶片水孔侵入,先从叶尖、叶缘或叶脉出现白色条状病斑,发病部与其健全处交界明显,绿白分明。在潮时,病部常溢出  相似文献   

7.
正水稻是本地主要经济作物,栽培面积大,其产量高低直接决定全年农业能否增产。多年来,水稻白叶枯病、纹枯病、水稻二化螟、褐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病虫不断蔓延,其发生面积大、危害广,已成为水稻持续增产的一大障碍。为此,必须采取措施加以解决。1主要病虫发生动态水稻白叶枯病是细菌性病害,主要危害水稻叶片。病菌从叶片水孔侵入,先从叶尖、叶缘或叶脉出现白色条状病斑,发病部与其健全处交界明显,绿白分明。在潮时,病部常溢出淡黄色颗粒,称  相似文献   

8.
正多年来,水稻白叶枯病、纹枯病、水稻二化螟、褐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病虫不断蔓延,其发生面积大、危害广,已成为水稻持续增产的一大障碍。为此,必须采取措施加以解决。1主要病虫发生动态水稻白叶枯病是细菌性病害,主要危害水稻叶片。病菌从叶片水孔侵入,先从叶尖、叶缘或叶脉出现白色条状病斑,发病部与其健全处交界明显,绿白分明。在潮时,病部常溢出淡黄色颗粒,称之为"菌脓"。菌脓干后如同鱼籽状,病菌带入  相似文献   

9.
<正>一、症状区别白叶枯病:水稻病害之一,病株叶尖及边缘初生黄绿色斑点,后沿叶脉发展成苍白色、黄褐色长条斑,最后变灰白色而枯死。病株易倒伏,稻穗不实率增加。病菌在种子和有病稻草上越冬传播。分蘖期病害开  相似文献   

10.
<正> 白叶枯病是水稻生产上的严重病害之一。为了充分了解水稻抗白叶枯病主效基因的遗传方式和由微效基因控制病斑扩展的遗传参数,以提高抗病育种的算见性,特进行本试验。  相似文献   

11.
一、症状 1.典型症状 白叶枯病主要为害叶片,由于病菌多从水孔侵入,病害大多从叶尖或叶缘开始,最初形成黄绿色或暗绿色斑点,随即扩展为短条斑,然后沿叶缘或中脉向下延伸,并加宽加大形成波状(籼稻不明显)或长条状斑,可达叶片基部和整个叶片,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品种反应不同,病斑黄色或略带红褐色,最后变灰白色(多见于籼稻)或黄白色(多见于粳稻).有时病菌从中脉伤口侵入,沿中脉蔓延呈淡黄色,即所谓的中脉型,病叶最后纵折枯死.  相似文献   

12.
<正>水稻是世界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我国的水稻播种面占全国粮食作物的1/4。水稻白叶枯病俗称白叶瘟、茅草瘟、地火烧等,我国各稻区均有发生,是水稻上主要病害之一。该病是一种检疫性病害,在全国分布和流传很广,其病株叶尖及边缘初生黄绿色斑点,后沿叶脉发展成苍白色、黄褐色长条斑,最后变灰白色而枯死。病株易倒伏,稻穗不实率增加。病菌在种子和有病稻草上越冬传播,分蘖期病害开始发展,高温多湿,暴风雨,稻田受涝及氮肥过多时有利于病害流  相似文献   

13.
<正>水稻是世界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我国的水稻播种面占全国粮食作物的1/4。水稻白叶枯病俗称白叶瘟、茅草瘟、地火烧等,我国各稻区均有发生,是水稻上主要病害之一。该病是一种检疫性病害,在全国分布和流传很广,其病株叶尖及边缘初生黄绿色斑点,后沿叶脉发展成苍白色、黄褐色长条斑,最后变灰白色而枯死。病株易倒伏,稻穗不实率增加。病菌在种子和有病稻草上越冬传播,分蘖期病害开始发展,高温多湿,暴风雨,稻田受涝及氮肥过多时有利于病害流行。该病对水稻产量影响较大,一旦发生,一般可减产10%左右,严重的可减产50-60%,甚至颗粒无收。下面就水稻白叶枯病的症状特点以及防治技术做如下介绍,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正>水稻是世界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我国的水稻播种面占全国粮食作物的1/4。水稻白叶枯病俗称白叶瘟、茅草瘟、地火烧等,我国各稻区均有发生,是水稻上主要病害之一。该病是一种检疫性病害,在全国分布和流传很广,其病株叶尖及边缘初生黄绿色斑点,后沿叶脉发展成苍白色、黄褐色长条斑,最后变灰白色而枯死。病株易倒伏,稻穗不实率增加。病菌在种子和有病稻草上越冬传播,分蘖期病害开始发展,高温多湿,暴风雨,稻田受涝及氮肥过多时有利于病害流  相似文献   

15.
又称水稻胡麻叶枯病。全国各稻区匀有发生。从秧苗期至收获期均可发病,稻株地上部均可受害,以叶片为多,是引起晚稻后期穗枯的主要病害之一。1症状原因水稻各生育期均可发病,稻株地上部发病,但以叶片发病为主,其次为穗部。1.1叶片:最初为褐色小点,后扩大成褐色至暗褐色椭圆形病斑,似芝麻粒状,病斑中部黄褐色或灰白色,边缘褐色,外国有黄色晕圈,两端钝圆形,但无沿叶缘延伸的坏死  相似文献   

16.
一、水稻稻瘟病、稻曲病、白叶枯病的防治稻瘟病、稻曲病是我省目前水稻的主要病害;白叶枯病在局部区域发生严重。针对这三大病害,建议选用菌立停1%水剂与美生80%可湿性粉剂或农力托25%可湿性粉剂混用,可有效治疗并预防稻瘟病、稻曲病、白叶枯病的发生和蔓延。1.菌立停1%水剂所  相似文献   

17.
正水稻是农民种植的大宗作物,近年来栽培面积在逐年加大,其产量高低直接决定农民一年农业收成的好坏。多年来,水稻白叶枯病、纹枯病、水稻二化螟、褐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病虫在不断蔓延,其发生面积大、危害面广,已成为很多地方影响水稻持续增产的一大障碍。为此,必须帮助种植户采取有利措施加以解决,让农民获得更好的收成。1主要病虫发生动态水稻白叶枯病是细菌性病害,主要危害水稻的叶片。病菌从叶片水孔侵入,先从叶尖、叶缘或叶脉出现白色条状病  相似文献   

18.
水稻是世界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我国的水稻播种面占全国粮食作物的1/4,而产量则占一半以上,为重要粮食作物.水稻白叶枯病俗称白叶瘟、茅草瘟、地火烧等,我国各稻区均有发生,是水稻上主要病害之一.该病是一种检疫性病害,在全国分布和流传很广,其病株叶尖及边缘初生黄绿色斑点,后沿叶脉发展成苍白色、黄褐色长条斑,最后变灰白色而枯死.病株易倒伏,稻穗不实率增加.病菌在种子和有病稻草上越冬传播,分蘖期病害开始发展,高温多湿,暴风雨,稻田受涝及氮肥过多时有利于病害流行.该病对水稻产量影响较大,一旦发生,一般可减产10%左右,严重的可减产50-60%,甚至是颗粒无收.下面就水稻白叶枯病的症状特点以及防治技术做如下介绍,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朱琳 《农民致富之友》2014,(22):198-199
<正>水稻持续增产的一大障碍的病虫有水稻二化螟、水稻二化螟、褐稻飞虱、纹枯病、稻纵卷叶螟等,具有发生面积大、危害广,不断蔓延等特点,为此,必须进行有效的防治措施。一、水稻主要病虫发生动态1.水稻病虫害性状水稻白叶枯病,是细菌性病害,病菌主要从叶片水孔侵入危害水稻叶片。健全部绿色与叶缘、叶脉和叶尖出现白色条状病斑,发病部交界处明显。"菌脓"是在潮时,病部常溢出淡黄色颗粒。干后如同鱼籽状的菌脓将病菌带入大田,侵入秧苗,水稻在  相似文献   

20.
1 发病症状 该病由丁香假单胞杆菌甜瓜致病变种细菌引起。主要危害叶片,也危害叶柄、茎和果实。叶片有三种症状:一是病菌由叶缘水孔侵入,初期在叶片的边缘上形成水浸状病斑,沿叶缘逐渐干枯,最后导致整片叶子干枯,似火烧状;二是由叶缘向叶片内呈“V”字形水浸状病斑或沿叶缘变成坏死斑;三是在叶片上形成多角形或近似圆形的黄褐色大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