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瓦氏黄颡鱼(嘎呀子)在分类学上属于鱼鲶形目,鲑科鱼类,在中国长江、珠江、黑龙江流域的江河、湖泊等水域中均有分布,均能形成自然种群,瓦氏黄颡鱼是中国江河流域水体中重要的野生经济型鱼类。瓦氏黄颡鱼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无肌间刺、营养丰富,极受消费者欢迎。养殖池塘以每口3~5亩、水深1.5~2.0米为宜,换水条件良好,并配套增氧机。  相似文献   

2.
光倒刺鲍在鱼类分类学上隶属鲤形目鲤科鲤亚科四须鲤属,也叫青棍、光眼鱼、黄娟、粗鳞鱼等,广泛分布于我国长江以南各省的江河水系中,长期以来是野生鱼类中很有特色的著名经济鱼类之一。该鱼含有较高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及丰富的维生素、微量元素,肌肉纤维细致、紧密,肉质极富弹性,鱼皮、鳞片爽滑可口而备受消费者青睐。但由于滥捕及水环境污染等原因,造成该鱼自然资源不断减少。因此,近年来我省内陆山区的梅州、韶关等地致力于开展人工养殖光倒刺钯,并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3.
胭脂鱼属于鲤形目胭脂鱼科或称亚口鱼科.本科大多数属种分部于北美洲,现存约14属,近80种.本种是迄今所知亚口鱼科分布于我国也是亚洲大陆唯一的种.为单型属、种.分布在长江、闽江两大水系.目前,闽江中已属少见,现存个体多见于长江水系.在鱼类系统分类和动物地理学上有着极为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4.
太湖自然渔业结构特征及其变化驱动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2007年太湖鱼类资源调查及太湖历年鱼类资料,结合太湖水域环境演变,分析了太湖自然渔业结构特征及其变化驱动机制.调查结果显示:2007年太湖鱼类调查采集到鱼类57种,与历史资料比较,种类明显减少;主要经济鱼类鲢、鳙、鲤和草鱼年龄组成以Ⅰ~Ⅱ龄的低龄为主,Ⅰ龄和Ⅱ龄鱼分别占25%和70%左右,鱼类种群低龄化趋势十分明显.1987-2006年20年渔业资料的统计结果表明,太湖经济鱼类产量和组成均以刀鲚为优势,四大家鱼、银鱼和鲌的产量和组成均较低,并且银鱼和鲌产量有明显的下降趋势.江湖阻隔等自然环境改变以及河网水系的严重污染是导致太湖鱼类种数减少的主要原因;太湖水体逐渐富营养化、过高的捕捞强度和不合理的捕捞方式以及鱼类沿岸产卵繁殖场所的破坏等因素是造成太湖鱼类小型化、低龄化、低值化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乌伦古湖鱼类资源现状及保护与开发对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乌伦古湖鱼类资源现状进行了调研。结果表明有土著鱼类7种,引种移植和引水入湖后增加到22种,其中经济鱼类18种,优势种由土著鱼类贝加尔雅罗鱼(Leuciscus leuciscus baicalensis (Dybowski))转变为池沼公鱼(Hypomesus olidas (Pallas)),鱼类区系组成由2个增加到6个。40多年来,年鱼产量在800—4400t之间波动。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水域环境发生变化,鱼类资源失衡,尤其特优土著经济鱼类资源衰退显著。为此采取加强依法管渔,科技兴渔即降低捕捞强度、保护渔业水域环境、改变仅依靠自然繁衍来补充资源的局面、科学对待引种移植、充分利用渔产潜力、建设优质鱼类种质资源库、重视加工保鲜业、发展休闲渔业等对策,可达到该湖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6.
苏北浅滩南部海域鱼类资源密度季节变化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根据2010年春季(5月)和秋季(9月)在苏北浅滩南部如东水域获得的鱼类资源调查资料,分析苏北浅滩如东海域鱼类密度的时空分布,研究鱼类优势种对总资源密度的贡献和水域环境对鱼类分布、产卵及索饵习性的影响,探讨这些特征反映这一水域的渔场属性。结果显示:5月和9月鱼类尾数密度分别为1.33×103ind/km2和2.02×103ind/km2、重量密度分别为76.35 kg/km2和35.12 kg/km2;两个季节鱼类资源密度平面分布特征呈现相同的规律,都是东部外海水域高于西部沿岸一侧水域;鱼类种类数秋季高于春季;种类数与多样性的分布格局与资源密度相似,也是东部外海水域高于西部沿岸一侧水域。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水深对资源密度相关关系较显著,水深较高的海域往往是资源密度集中分布的区域。5月,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对尾数和重量贡献率均较大,为最重要的优势种,而鱼(Miichthys miiuy)对鱼类尾数贡献率最大,也为该季重要的优势种;9月,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对尾数贡献率最大,对重量贡献率也较大,为9月最重要的优势种。相比我国其他海域,优势种几乎都为我国近海主要经济鱼类。因而可以认为,苏北浅滩以及外侧吕泗渔场海域是经济鱼类的产卵场和索饵场,苏北浅滩对于吕泗渔场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对乌伦古湖鱼类资源现状进行了调研。结果表明有土著鱼类7种,引种移植和引水入湖后增加到22种,其中经济鱼类18种,优势种由土著鱼类贝加尔雅罗鱼(Leuciscus leuciscus baicalensis (Dybowski))转变为池沼公鱼(Hypomesus olidas (Pallas)),鱼类区系组成由2个增加到6个。40多年来,年鱼产量在800—4400t之间波动。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水域环境发生变化,鱼类资源失衡,尤其特优土著经济鱼类资源衰退显著。为此采取加强依法管渔,科技兴渔即降低捕捞强度、保护渔业水域环境、改变仅依靠自然繁衍来补充资源的局面、科学对待引种移植、充分利用渔产潜力、建设优质鱼类种质资源库、重视加工保鲜业、发展休闲渔业等对策,可达到该湖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8.
从老江河故道四大家鱼种质资源天然生态库的原理与结构着手,在对老江河故道水域生态环境的动态监测基础上,提出了合理调控四大家鱼的放养结构和密度,保持故道水域生态系统的结构稳定,定期监测四大家鱼的种质状况,建立健全生态库管理机制等一系列调控对策。  相似文献   

9.
阳连贵 《北京农业》2013,(9):139-140
黄颡鱼肉质细嫩、少细刺、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广分布于我国河流、湖泊等水域中,是一种优质名贵经济鱼类。以前市场上所销售的黄颡鱼主要从天然水体中捕获,近年来,黄颡鱼的市场需求量日渐增大,自然水域中的资源不断减少,因而开展黄颡鱼的人工养殖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养殖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10.
林达 《农家致富》2004,(12):39-39
黄颡鱼,又名江颡、嘎芽子、盎斯鱼,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天然水域中均有分布。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小刺、多脂,钙、磷含量居江河鱼类之冠,有益体强身、发奶之功效。由于受苗种来源和饲料等原因的限制,人工养殖历史较短,具有较好的发展前途。  相似文献   

11.
鳡鱼     
<正>鳡鱼,俗称黄钻、黄颊鱼,是大型淡水经济鱼类。鳡鱼性情凶猛,捕食其他鱼类,属掠食性鱼种。鳡鱼分布甚广,自北至南的平原地区各水系皆有分布,其肉质鲜美,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并具有药用价值。1.外形特点鳡鱼身形如梭,体色微黄。体细长,稍侧扁,腹部圆,无腹棱。头长而前端尖,吻长远超过吻宽。口大,端位,口裂末  相似文献   

12.
正热带鱼,实际上是养鱼爱好者为区别于其他观赏鱼类,将热带、亚热带等地特有的这部分观赏鱼类统称为热带鱼。它们生活在江河、溪流、湖沼等淡水水域中。热带鱼的老家,主要在东南亚、中美洲、南美洲和非洲等地,其中,以南美洲的亚马逊河水系出产的种类最多、形态最美,如被誉为热带鱼中的皇后枣神仙鱼,就出生在那里。在我国的广东、云南等省的南部,也有很漂亮的观赏鱼类,如白云金丝鱼、西双版纳的蓝星鱼等。在本期介绍孔雀鱼品系和燕鱼品系。  相似文献   

13.
长吻(鱼危)俗称江团、肥沱、沱鱼、甘鱼等,属鲈形目、鲶科、(鱼危)属,是我国特有的淡水名贵鱼类之一,主要分布于长江干流和各大支流的下游水域.该鱼肉嫩味美,无细刺,且鳔干制成的鱼肚还是一种名贵药材.近年来野生资源日渐枯竭,人工养殖发展较快,是一种具有很高经济价值和广阔市场前景的开发品种.  相似文献   

14.
陈世荣  李彦 《云南农业》2014,(10):51-53
怒江州具有丰富的水资源和鱼类资源,由于受水域污染、人为破坏等因素影响,导致水域生态环境恶化,造成鱼类资源严重衰退。为有效保护怒江州鱼类资源,促进渔业持续健康发展,分析鱼类资源的现状、存在问题,提出:选择重点保护鱼类;水电、桥梁等建设项目应落实鱼类资源补偿项目经费;治理工业污染;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设置珍稀、濒危土著鱼产卵场和索饵场保护区;开展野生优质名贵土著鱼类人工驯养繁殖试验研究等一系列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5.
对贵州省主要经济鱼类种类和资源量进行调查,基本掌握了贵州省主要经济鱼类有34种.其中,鲤科鱼类22种,占64.7%;鲿科鱼类5种,占14.7%;鲶科、鮨旨科及鳢科鱼类各2种,各占5.9%;长臀鮠科鱼类1种,占2.9% .主要分布于乌江、赤水河、沅江、北盘江、红水河、柳江等水系.主要土著名特优经济鱼类资源年产量1 977t.目前,国内对翘嘴鲌、鲤、鲫、大口鲇、鲇、黄颡鱼、瓦氏黄颡鱼、长吻鮠、斑鳜、乌鳢和月鳢11种鱼类的研究已较成熟;对中华倒刺鲃、白甲鱼、瓣结鱼、华鲮、唇鲮、昆明裂腹鱼、四川裂腹鱼、岩原鲤、鲤、鲫、斑鳠、长臀鮠和大鳍鳠13种鱼类开展了养殖和繁殖研究,并取得了一些突破;适宜进行开发的鱼类有中华倒刺鲃、白甲鱼、华鲮、昆明裂腹鱼、四川裂腹鱼、岩原鲤、斑鳠、长臀鮠和长吻鮠等.  相似文献   

16.
黄颡鱼属鲶形目鲍科黄颡鱼属,为广布性鱼类,是长江中下游江河、湖泊中常见的经济鱼类之一。黄颡鱼个体虽小,但肉质细嫩,少鱼刺,味鲜美,含肉率高达67%,鱼肉含蛋白质15.3%、脂肪1.6%、灰分0.16%、无氮浸出物0.46%,17种氨基酸总量为14.9%。1.苗种资源  相似文献   

17.
长吻鮠又称江团,分布于我国长江及辽河等水域,在我省准河出产的长吻鮠又被称为"准王鱼",肉味鲜美,是一种大型名贵经济鱼类.  相似文献   

18.
正黄颡鱼,俗名嗄牙子、嗄鱼、黄鳍鱼,黄姑等。在东北分布较广,特别是嫩江流域及附属的湖泊和水库中广泛分布。黄颡鱼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在江河、湖泊、水库、沟渠等水域中都能生存。它喜栖息于静水缓流中,营底栖生活。白天栖息于水底层,夜间则游到上层觅食。生存水温0~38℃,较耐低氧。黄颡鱼是一种广谱的肉食性的中小型鱼类。天然水域中,一般1冬龄鱼体重15~40g,2冬龄体重100g以上。在人  相似文献   

19.
新疆内陆河土著鱼类资源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新疆土著鱼类资源现状,为其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0和2013年对新疆塔里木河、伊犁河和准噶尔三大内陆河水系土著鱼类资源进行了全面调查.【结果】共采集鱼类标本923尾,分属1目2科5属15种,均为中亚高山复合体的裂腹鱼和高原鳅.其中,塔里木河水系13种(8种特有),伊犁河6种(2种特有),而准噶尔水系仅有4种,表现出明显的地域性差异.与历史记录相比,土著鱼类资源显著下降;2个优势种斑重唇鱼(Diptychus maculatus)和新疆裸重唇鱼(Gymnodiptychus dybowskii)(分别占总渔获物数量的23.9%和16.0%)的体长、体质量明显减小,且未采集到扁吻鱼(Aspiorhynchs laticeps)和银色裂腹鱼(Schizothorax(Racoma)argentatus).【结论】新疆内陆河土著鱼类资源衰退主要是由气候持续干旱和人为干扰所致,并对此提出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20.
美国大口胭脂鱼又名巨口牛脂鱼,原产于北美洲的江河、湖泊之中,是当地重要经济鱼类.美国、加拿大、前苏联等地都把该鱼作为重要的养殖对象,广泛饲养于池塘、河道、湖白等淡水水体.我国20世纪90年代初起相继引入苗种和成鱼,进行人工繁殖、苗种培育和成鱼饲养等方面试验和推广,现已成为淡水养殖的一个新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