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江苏省2007~2013年审定的101个水稻品种的纹枯病抗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01个水稻品种对纹枯病的抗性总体表现偏差,抗病和中抗类型的仅占3.0%、5.9%,而中感、感病以及高感类型的分别占24.8%、38.6%和27.7%。不同类型水稻品种对纹枯病的抗感差异明显,籼稻品种对纹枯病的抗性高于粳稻品种;粳稻品种中,杂交晚粳的抗性水平相对较好,其后依次为中熟晚粳、早熟晚粳,中熟中粳、迟熟中粳,以杂交中粳对纹枯病的抗性最差,后3种类型品种均表现中感至高度感病。不同年份间育成水稻品种的抗性分布无明显规律性,显示全省水稻抗纹枯病育种工作没有实质性开展或进展。对水稻抗纹枯病育种策略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江苏省水稻主栽及区试品种对水稻纹枯病的抗性分析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通过对2001~2004年592份水稻主栽及区试品种(组合)对纹枯病的抗性分析,明确了江苏省水稻品种对水稻纹枯病的抗性现状。结果显示,2001~2004年中抗的品种(组合)所占的比率分别为32%、46.5%、57.7%、59.5%,感病的品种(组合)所占的比率分别为28%、33.3%、33.7%、21.1%。表现高抗纹枯病的品种较少,说明江苏省仍然缺乏高抗水稻纹枯病的基因。不同类型的水稻品种(组合)对纹枯病的抗性差异较大,其中以常规籼稻、杂交籼稻、杂交中粳、中熟晚粳和早熟晚粳等对水稻纹枯病的抗性较好,中熟中粳、迟熟中粳对纹枯病的抗性较弱。  相似文献   

3.
选用湖北省主栽水稻品种88份,分别在崇阳、远安、武汉三地进行田间自然诱发稻瘟病和纹枯病。抗性鉴定试验结果表明,武汉地区未发生稻瘟病,崇阳、远安两地88个品种除武运粳7号外几乎全部发病,发病率达98.86%。抗稻瘟病的早、中晚稻品种数分别为14份和23份,分别占参试品种的45.16%和40.35%。崇阳、远安、武汉三地综合分析显示,88份水稻品种中抗纹枯病品种13份,占参试品种的14.77%。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玉米新品种对穗腐病的抗性,采用双牙签接种法,对2016~2019年参加山西省品种比较试验的818个玉米杂交种进行了穗腐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的穗腐病抗性整体水平较高,中抗及以上品种数占鉴定品种总数的91.56%。高抗品种占比在年际间变化幅度较大。高抗材料中,特早熟品种所占比例最高,达到了24.24%;中抗材料中,不同熟期类型品种所占比例差异较小,为42%左右。  相似文献   

5.
文章对扬州市近年主栽的6个水稻粳稻品种的纹枯病抗性性状进行了鉴定,结果得出武运粳23、南粳44、南粳5055及武运粳24为中感类型品种,南粳9108和淮稻5号为易感类型品种。其结果对今后扬州市水稻品种布局及纹枯病防治指导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文章对扬州市近年主栽的6 个水稻粳稻品种的纹枯病抗性性状进行了鉴定,结果得出武运粳23、南粳44、南粳5055 及武运粳24 为中感类型品种,南粳9108 和淮稻5 号为易感类型品种。其结果对今后扬州市水稻品种布局及纹枯病防治指导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纹枯病是江苏省小麦的重要病害,为了解目前江苏省小麦品种(系)对纹枯病的抗性现状,为全省小麦抗病育种和抗病品种的合理利用及病害控制提供科学依据,该研究对参加2004~2009年度江苏省小麦区域试验和预备试验的415个品种(系)进行了纹枯病抗性鉴定与分析。结果表明:目前江苏省小麦品种(系)对纹枯病的抗性普遍较弱,尚未发现免疫和高抗(HR)纹枯病的品种(系),抗(R)纹枯病品种(系)仅占1.45%,中抗(MR)品种(系)占15.66%,80%以上的品种(系)对纹枯病表现为感病或中感;不同生态类型的小麦品种对纹枯病的抗性存在明显差异,淮北品种和淮北迟播品种对纹枯病的抗性较好,绝大多数淮南品种对纹枯病的抗性较差。结果还显示,淮北品种(系)淮核0303、徐麦4036、徐金麦3号、良星99、丰华8829和铜原0033能稳定中抗纹枯病,在丰产性和纹枯病抗性同步改良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8.
为选育出四川地区具有优秀抗性的小麦品种,进一步完善四川小麦品种的种质资源,选取110个四川地区主栽小麦品种,对每个品种的抗条锈性进行了大田成株期抗条锈性鉴定,对反应型、普遍率、终期病情指数进行相关分析,并对所有参试品种进行聚类分析,系统地对不同品种间的抗性水平进行分类筛选.结果显示:反应型、普遍率和终期病情指数三者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10个品种中,高抗品种有21个,占参试品种的19.1%;中抗品种26个,占参试品种的23.6%;中感品种31个,占参试品种的28.2%;高感品种32个,占参试品种的29.1%.  相似文献   

9.
对2013年江苏省的445个水稻区试和预试品种进行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水稻白叶枯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粳稻对细菌性条斑病的抗性明显强于籼稻;中粳、迟粳对细菌性条斑细菌的抗性品种比例分别为53.3%、65.5%;中粳、淮南迟播中的抗性品种所占比例多于迟粳、早熟晚粳;江苏省大面积种植的中粳抗性相对较差,抗性品种比例为66.9%。  相似文献   

10.
用离体接种法检测20个品种对55个菌株的稻瘟病抗性,通过抗性频率、联合致病性系数、联合抗病性系数探讨品种的抗稻瘟病性及品种的利用价值。结果表明:参试的水稻品种对稻瘟病菌菌株的抗性总体表现不高,且具有差异,平均抗性频率为44.70%,范围从24.09%~66.45%,差距达2.76倍;抗性表现最好的是松粳10号,其抗性频率为66.45%。通过联合致病性系数、联合抗病性系数分析品种组合与稻瘟病菌群体间的互作,结果表明,其中20个品种组合间两两搭配的联合致病性系数相对较高(最低0.40),联合抗病性系数相对较低(最高0.45),说明抗性水平一般。最后对品种组合的利用价值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