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萧县地处淮北北部,年降雨量九百五十八毫米,年平均溫度摄氏十四点八度,无霜期一百九十天(1957—1964年平均)。全县多沙質土壤及两合土,适宜种植棉花,历年来植棉面积占总耕地20%左右。棉鈴虫是萧县地区棉花蕾鈴期主要害虫之一,如不防治,往往使蕾鈴大量脫落以致減产。現将1958—1965年八年来棉鈴虫发生情况及防治經驗总結如下。一、棉铃虫的为害棉鈴虫的幼虫能为害棉花嫩尖、花、蕾、青鈴,初孵幼虫喜食嫩叶尖端,少数还吃叶片,使呈不規則的孔洞,也有为害嫩茎,造成缺刻,但以为害花蕾和鈴为主。在萧县地区以第二代棉鈴虫为害最甚,是形成落蕾的主要原因。如不防治,一般因棉鈴虫造成的落蕾,占盛蕾期落蕾的50—80%;防治棉田  相似文献   

2.
棉花金鋼钻是我国南方棉区的主要害虫,初期蛀食嫩头,棉株現蕾后,轉害花、蕾、青铃。单就江西而言,棉苗因其加害而致断头的达20—80%,蕾鈴被其为害而引起的脫落,占总脫落数25—50%,在开花期,有  相似文献   

3.
棉花落蕾落鈴問题,在世界各国至今还是一个悬而未决的問题。各国农业科学家通过多年試驗提出了一些見解。如英国植物生理学家梅生提出了所謂营养学說来解释蕾鈴脫落現象。他认为,在任何一段生长季节里,脫落的比例是由于植株体内合成养料的速度  相似文献   

4.
油菜蕾、花、莢脫落和阴莢(无效莢)問題,据近几年来全国各地对胜利油菜研究的报道,花、荚脫落(下簡称脫落)和阴莢数,常占花器总数的30—60%,是油菜生产上普遍存在的問題。产生脫落和阴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般認为,与品种生物学特性、气象和营养条件、栽培技术等等都有密切关系。油菜是我省主要油料作物,一般年份花、莢脫落和阴莢发生亦相当严重,怎样克服和減輕脫落和阴莢的发生,从而提高油菜产量,是当前研究工作一个迫切任务。目前省外研究多偏重于甘兰型油菜,对生产上普遍栽培的白菜型油菜研究的还不多。为此我們特用白菜型油菜为材料,于1961—1962年在合肥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进行这一研究,希望通过研究,逐步找出規律,查明原因,提出相应的防止措施,供生产上参考。現将研究結果初报如下:  相似文献   

5.
1.根据外形及解剖观察,初步将核桃芽分成雌花芽、雄花芽、叶芽、中間芽及潜芽五种类型。将枝条分为发育枝及結果枝两大类,根据性质将发育枝分成徒长枝、发育枝及雄花枝。根据长度将結果枝分成长果枝、中果枝及短果枝。 2.枝条种类抽生規律与树龄、品种、母枝状况及节位有关。一般表現树龄由幼到老,到更新前发育枝逐年减少,而結果枝逐年增加。在不同母枝粗度与抽枝种类上,凡粗者抽生果枝%高,反之則低。母枝不同节位中1—2节多着生果枝,3—4节多生发育枝,不同品种表現差別很大。 3.1—5年生枝长粗度平均数值变化是随年龄增加而减少,在第一次更新时又出現新的高峰,使长粗度有暫时的增加,但从总的趋势上看,仍是不能恢复年輕时的生活力。 4.雌雄芽着生比例:一般品种表現为1.3:1(最高2.2:1最低0.48:1)。但着生規律与树龄、品种、果枝种类、粗度及管理措施而有不同,但一般雌花芽集中生于頂部1—2节,雄花芽多生于2—10节。 5.核桃以頂芽生长和結果为主,这是其枝条少內膛空的原因,而潜伏芽寿命长、量大、易萌发又是其容易更新的有利条件。同一地区表現100年生以前1—5年生枝枯死多,而百年以后骨干枝开始大量死亡,但这与品种及栽培条件有关。 6.核桃一般以外围树冠着生果枝最多。在各种果枝中以中、短果枝着果为主,长果枝較少。同一母枝上以第1、2座果最多、向下則依次递减,但凡健壮果枝其座果率均高。每果枝上以着生2果者居多,1、3、4者均少。  相似文献   

6.
水罐子病是紫玫瑰香葡萄的一种非传染性的生理病害,常因此病引起严重落果,減产达20—45%。典型病穗的外部症状是,果粒着色不正、红而不紫,果柄与果粒处产生离层而脫落,病粒易感染白腐病,促使腐烂脫落。其內部病变則是。果肉与果皮很易脫离成水糊状,用手輕捏即有水滴出,糖度降低,酸淡无味,相对水分增多。水罐子病一般从7月下旬至8月上旬逐日增加,8月上旬达最高峰,以后逐漸平稳。发病至落果的时間不一,初发病的为五至七天,发病迟的时間相对縮短,所以在8月上旬发病的果粒落果最多最快。据观察,当温度在摄氏二十五度以上、相对湿度在85%以上,病害就有可能急驟上升。在此溫湿度范围內,发病率又取决于降雨天数及降雨量多少,連續阴雨則能酿成严重病害。如1963年8月1日至5日連續降雨五天,五天降雨量达二百三十六点九毫米,发病率則由原来的2%上升到21%。土壤含  相似文献   

7.
(1)在南方作畦地区,雜草不多的一般土壤:經过耕翻后可用本設計的开溝作畦器同时开溝作畦,如雜草較多或粘湿,則工作时將發生挂草、壅土及碎土等不良現象。(2)开溝犂头β角起初較步犁为小,到一定高度时逐漸發展較大,γ角的变化随高度而遞增,到一定高度后又逐漸遞減。如此可使土壤升到一定的高度后而滑移,減少犁头壅土現象。(3)翼板夾角大小随土壤而異,在華家池砂壤土試驗不宜大于90°,釘齒为減輕重量宜成三角形,为避免挂草,宜成弧形,向后傾斜,与地面成角应小于65°。(4)为使溝牆穩定平整,則侧板与地面所成角度不宜大于60°,同时兩側板底部后端寬度与前端宽度必須有一定的差额,約为3—4公分。为改善入土性能在兩侧板后部須有0.8公分的垂直間隙。(5)以开溝質量论,开溝作畦器优于人工,以畦碎土情况論,則人工的优于开溝作畦器。(6)开溝作畦器可能配合步犂,双轮双铧犁等工作。(7)开溝重复次數不宜超过二次,使用时間应接着耕翻之后,不然質量不佳。(8)开溝作畦器的效率随地区增長而逐漸提高,当地区長为65—515尺,开溝作畦器工作一次,可提高效率2.0—14.3倍,工作二次可提高效率1.5—9.9倍,即使碎土困难,工作一次再由人輔助碎土,仍可提高工作效率0.9—2.3倍。(9)在耕翻后的砂質壤土上工作,阻力为125—150公斤,体力較强的一头水牛牽引即可,弱的須兩头水牛牽引。  相似文献   

8.
1.油菜菌核病菌核萌发对溫、湿度及雨量的要求比較严格。当春季气溫在8℃以上(以11—18℃为最适)相对湿度在80%;以上,降雨量充沛(月积雨量为60—100公厘左右)时,即可萌发形成了囊盘。此三因素中任何一种因素不能同时得到滿足时,萌发即受抑制。溫度在21—25℃以上,虽雨湿适宜,其萌发也受抑制。湖南地区在常年情况下,病菌子囊盘多在3月上旬始見,中旬或下旬盛发,如果冬末春初气候溫暖、雨湿适宜时,菌核萌发期可提早一月左右。秋末冬初,由于干燥低湿,菌核极少萌发,菌核的大小,埋土深浅以及入土期的长短对菌核的萌发期迟早有影响,测报时需加注意,一般以入土0.3寸为宜。2.油菜菌核病的寄主范圍在湖南已发現者有16科43种,其中蛇床子、牛繁縷、黄鹌菜、剌儿菜、艾、小旋花、油迭子草、石龙蕾、大蒜、蔅草、棒头草、燕麦、水苦荬、益母草等,过去在我国尚无記載。3.湖南地区甜油菜一般于3月中、下旬开始发病,4月上、中旬盛发。胜利油菜始病期与盛发期比甜油菜迟約一周至半个月,苗期尚未发現感染。油菜在謝花結果及成熟初期最感病,此时如气溫在15—18℃左右,相对湿度在80%以上,时晴时雨最适发病,其中任一因素不适时,病害发展亦受抑制。4.病菌子囊盘形成的迟早与数量对油菜叶片发病迟早及受病率的关系密切。病叶增长的高峰与子囊盘增加的高峯相对形成而病叶上的菌絲则为继續在株間蔓延、在油菜莖稈上进行再侵染的主要工具。5.稻田种油菜較旱土种油菜发病輕,旱土連作較轮作发病重,播种过早、过密、偏施氮吧、排水不良,以及移栽技术不良引致成株倒伏者发病重。6.湖南所种甜油菜中以七星劍、洞口油菜、常德南京籽、浠水油菜一般表現較抗病。胜利油菜中早熟品种的抗病,在各地表現和一致。7.每年2—4月气候条件以及子囊盘萌发始盛期和油菜底叶发病与菌絲生长情况是短期測报本病发生与流行的根据,其中又以当时的溫度与降雨量为主。8.大面积防治油菜菌核病应采取綜合措施:开花前作好預防工作,注意改进耕作制度,加强栽培管理技术,进行水旱轮作,进行塩水(比重1.05—1.09)选种,消除菌核,适期播种(甜油菜以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胜利油菜以9月中旬为宜),合理密植(一般每亩种20000株左右),合理施肥,注意氮、磷、钾的配合与清沟排水等;至花期,狠抓测报,結合去除黄、烂底叶及无效分枝,及时噴药, 以撒施賽力散、消石灰(每亩用1∶20—50斤,手撒)或西力生、消石灰(用量同前),以及石灰、硫黄粉(每亩用2∶20—40斤,手撒)收效大。甜油菜一般在3月中旬—下旬各施一次即可,流行年可在4月上旬增施一次。胜利油菜喷药期可較甜油菜抑后一周,菜喷三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