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研究不同播期、种植密度和追肥等因素对青贮玉米生物学性状的影响,为其适宜配套栽培技术措施提供参考.[方法]以青贮玉米品种渝青青贮1号为试验材料,采用L16(43)混合正交试验设计,分播期A1(3月18日)、A2(3月25日)、A3(4月1日)、A4(4月6日),种植密度B1(株距24.7 cm、67500株/ha)、B2(株距22.2 cm、75000株/ha)、B3(株距20.2 cm、82500株/ha)、B4(株距18.5 cm、90000株/ha)和追肥C1(N 68.25 kg/ha)、C2(N 96.75 kg/ha)、C3(N 125.25 kg/ha)、C4(N153.75 kg/ha)3因素4水平进行试验,观察记载苗期、抽雄吐丝期、收刈期,株高、茎粗、穗位高、收获期绿叶数、生物产量等指标.[结果]不同种植密度、追肥水平和播期对青贮玉米生物学性状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3因素中种植密度的极差R居首位,是影响青贮玉米生物产量的关键因子,其次是追肥用量和播期.3因素各水平间以3月25日播种、种植密度为75000株/ha、施N量为153.75 kg/ha的生物产量最高(74475 kg/ha).在栽培技术上采取适时播种(3月25~31日)、合理密植(75000~80000株/ha)、适当增加追肥用量(N130~150 kg/ha),能获得最佳的生物产量和理想的株型.[结论]不同种植密度、追肥水平和播期对玉米生物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种植密度因素对生物产量的影响最大,其次是追肥用量和播期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优化玉米新品种兆丰588的种植密度和施肥水平,为进一步推广玉米新品种兆丰588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四元二次正交旋转回归组合设计方法,研究不同种植密度、氮素水平、磷素水平和钾素水平下对玉米新品种兆丰588产量的影响.[结果]4种栽培因素对兆丰588产量的影响顺序为:氮素水平>种植密度>磷素水平>钾素水平.兆丰588的高产综合配套栽培措施为密度4.8万~~5.2万株/ha,施尿素560.0~660.0 kg/ha,施过磷酸钙450.0~550.0 kg/ha,施氯化钾240.0~300.0 kg/ha,可获得8250.0 kg/ha以上目标产量.[结论]兆丰588在中等种植密度、氮肥充足时可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3.
随着农业种植结构的进一步调整,我县冬种蔬菜面积逐年加大,效益也明显提高。特别是大棚瓠瓜,2005年种植面积达466.7hm2,产量在4.5×104~7.5×104kg/hm2,产值9.0×104~1.5×104元/hm2。1选择高产、早熟品种,适时提早播种(1)目前我县主要种植的品种有两大类:福州瓠瓜和杭州瓠瓜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不同播期、种植密度和追肥等因素对青贮玉米生物学性状的影响,为其适宜配套栽培技术措施提供参考.[方法]以青贮玉米品种渝青青贮1号为试验材料,采用L16(43)混合正交试验设计,分播期A1(3月18日)、A2(3月25日)、A3(4月1日)、A4(4月6日),种植密度B1(株距24.7 cm、67500株/ha)、B2(株距22.2 cm、75000株/ha)、B3(株距20.2 cm、82500株/ha)、B4(株距18.5 cm、90000株/ha)和追肥C1(N 68.25 kg/ha)、C2(N 96.75 kg/ha)、C3(N 125.25 kg/ha)、C4(N153.75 kg/ha)3因素4水平进行试验,观察记载苗期、抽雄吐丝期、收刈期,株高、茎粗、穗位高、收获期绿叶数、生物产量等指标.[结果]不同种植密度、追肥水平和播期对青贮玉米生物学性状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3因素中种植密度的极差R居首位,是影响青贮玉米生物产量的关键因子,其次是追肥用量和播期.3因素各水平间以3月25日播种、种植密度为75000株/ha、施N量为153.75 kg/ha的生物产量最高(74475 kg/ha).在栽培技术上采取适时播种(3月25~31日)、合理密植(75000~80000株/ha)、适当增加追肥用量(N130~150 kg/ha),能获得最佳的生物产量和理想的株型.[结论]不同种植密度、追肥水平和播期对玉米生物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种植密度因素对生物产量的影响最大,其次是追肥用量和播期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3种不同株型鲜食糯玉米品种的适宜种植密度,为鲜食糯玉米的种植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双因素裂区设计,主处理设5个密度,副处理设3个品种,调查鲜食糯玉米生育期、株高、穗长和产量等性状.[结果]随着密度的增加,穗长、穗粗、行数、行粒数、千粒重逐渐减小,秃尖长、株高和穗位高逐渐增加,生育期略有延长.高秆大穗型品种京科糯2000种植密度为48000株/ha时产量最高,达12787.7 kg/ha;矮秆型品种都市丽人种植密度为60000株/ha时产量最高,达10473.0 kg/ha;紧凑型品种玉美头601种植密度为54000株/ha时产量最高,达12214.4 kg/ha.[结论]高秆大穗型品种京科糯2000、矮秆型品种都市丽人和紧凑型品种玉美头601的适宜种植密度分别为48000~54000、54000~60000和54000~60000株/ha.  相似文献   

6.
玉米新品种迪卡008种植密度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迪卡008适宜的种植密度,进行了4个不同种植密度对迪卡008的生育期、抗病性、植株性状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对迪卡008的生育期、抗病性影响不大;对产量影响显著,在中等以上肥力条件下,适宜的种植密度为5.25万~6.00万株/ha,最佳种植密度为5.70万株/ha,种植密度超过6.00万株/ha时产量下降极显著。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县设施农业产业的不断壮大,温室越冬茬蔬菜栽培面积也大幅度增加,在栽培管理中存在茬口安排不合理、病虫害严重,导致蔬菜产量低、经济效益不高等问题.根据我县设施蔬菜多年种植经验,特制定莎车县日光温室茄子栽培技术. 一、品种选择与茬口安排 1.品种选择 以红茄(靓美等)和黑茄及我县土茄品种为主. 2.茬口安排 早春茬12月下旬开始播种育苗,1月中旬~2月上旬移栽定植,3月中下旬开始采收.  相似文献   

8.
超级杂交稻Y两优1号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2009年在陆川县2年4造共示范推广种植超级杂交稻Y两优1号10632.7ha,其表现生育期适中、产量高、米质优、抗逆性强等优点,为探索其高产栽培技术,开展了该品种在陆川县的适宜播期、移栽密度和施肥量试验。结果表明,移栽密度为24.0万穴/ha时产量最高,达7.44t/ha;播期以3月1日播种处理生育期最长,为138d,产量最高,达7.13t/ha;每公顷施纯N210kg时有效穗、每穗实粒数和产量最高,分别为247.5万穗/ha、120.4粒/穗和7.38t/ha。高产栽培技术:适时播种、壮秧剂塑盘培育嫩壮秧、适时,甲抛、科学施肥控水、综合防治病虫害等。  相似文献   

9.
玉米皖玉4号高产栽培技术初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探索皖玉4号9000kg/ha以上最佳栽培方案,对其种植密度、播期、磷肥、氮肥4项栽培措施进行五水平试验。采取正交回归旋转设计,利用微机进行模型分析和模拟寻优,得到其在本试验地区的最佳栽培方案为:密度79395~82500株/ha,6月12~14日播种,施磷酸钙(作基肥)600~690kg/ha,施尿素405~435kg/ha,其中20%作基肥,80%作追肥,于播种后30d施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在"稻鸭共育"有机稻生产模式基础上,结合广西在优质稻生产优势,探索"猪—鸭—蚯蚓—优质稻"有机稻生产模式,并对该模式下的有机稻栽培技术进行研究,以丰富广西的有机稻生产模式,为广西有机稻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桂育4号"为参试品种,采用裂区设计,设3个施肥量(3750、4500、5250kg/ha)与3种种植密度(30.0、33.0、37.5万穴/ha),测定株高、有效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和产量等。【结果】各处理产量都在5.25t/ha以上,最高产量达到6972.0kg/ha。施肥量从3750.0~5250.0kg/ha,种植密度从30.0万~37.5万穴/ha,产量均逐渐增加,早、晚季施肥量为5250.0kg/ha、种植密度为37.5万穴/ha的产量最高。【结论】"猪—鸭—蚯蚓—优质稻"有机栽培模式及有机稻栽培技术能获得较高产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红小豆高产栽培数学模型,为改进红小豆高产栽培技术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五因素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建立红小豆产量(Y)与播种期(X1)、种植密度(X2)、N(X3)、P2O5(X4)和K20(X5)之间的数学模型,模拟寻优。【结果】采用4月下旬播种、密度11.66万~12.34万株/ha、纯N43.92~50.37kg/ha、P20557.353~62.998kg/ha、K2028.335~31.665kg/ha的综合栽培措施,可使红小豆获得高于1255.09kg/ha的产量。【结论】采用五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建立基于播期、种植密度及N、P、K施用量5个因子的红小豆高产栽培数学模型具有可行性。在重庆万州生态条件下,红小豆生产上还需增施P肥。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玉米新品种南校969不同种植密度和施肥量对其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为南校969玉米的高产高效栽培提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试验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设主处理肥料因子为A共4个水平,即A1(纯N321.20 kg/ha、P2O5 107.10 kg/ha、K2O 267.90 kg/ha)、A2(纯N 225.00 kg/ha、P2O5 75.00 kg/ha、K2O 187.50 kg/ha)、A3(纯N 160.65 kg/ha、P2O5 53.55 kg/ha、K2O 133.95 kg/ha)、A4不施肥.设副处理密度因子为B共4个水平,B1:45000株/ha、B2:52500株/ha、B3:60000株/ha、B4:67500株/ha,随机排列,3次重复.测定叶面积指数等玉米主要农艺性状,收获后测定产量.[结果]不同种植密度和施肥量对南校969的产量有显著影响.在A1 ~A4施肥水平范围内,随着施肥量的减少不同种植密度处理的玉米行粒数、千粒重、出籽率逐渐下降,以A2施肥水平的产量最高,为6239.40 kg/ha.种植密度对穗长、穗粗、行粒数、千粒重及产量均有显著影响,穗长、穗粗、穗粒数、千粒重整体上均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降低,产量却随着密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当密度为67500株/ha时产量最高,达6484.50 kg/ha.[结论]南校969玉米在种植密度为67500株/ha,施纯N 321.30 kg/ha,P2O5 107.10 kg/ha,K2O 267.90 kg/ha时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春小麦在苏南地区的种植适应性,为增加该地区周年粮食生产的稳定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2016—2017年的田间分期播种试验和WOFOST作物生长模型(简称WOFOST模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江苏南部代表地区南京地区1—4月不同播期春小麦的生长发育动态和产量表现.以1980—2010年气象数据驱动WO-FOST模型,对春小麦产量进行动态模拟,分析最佳播期,并计算最佳播期的适宜播种量.[结果]在1—4月随着播期的推迟,春小麦的生育期长度缩短,其中出苗—开花期阶段最大缩短23 d,开花—成熟期最大缩短8 d,出苗—开花阶段缩短的时间大于开花—成熟阶段,导致春小麦叶片和茎秆的干物质积累量明显减少,产量降低.在冬小麦无法播种的条件下,南京地区春小麦的适宜播种时间为1月1—20日,在该时间段内播种,合理的播种量为180 kg/ha,最高产量为4124.80 kg/ha,生育期长度为146 d,对下季水稻种植和生长无影响.[结论]在苏南地区种植春小麦具有可行性,在冬前无法正常播种冬小麦的情况下,可将种植春小麦作为备选方案.  相似文献   

14.
1播种技术 1.1品种 适合我县种植的优质强筋小麦品种有:烟农19、济南17、烟95-9. 1.2播期 在小麦正常播期范围内(10月初至10月下旬),随着播期的推迟,小麦品质有所提高,而籽产量呈下降的趋势.因此,应根据具体生态条件,协调播期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我县强筋小麦品种宜在10月5~15日的范围内适当迟播.  相似文献   

15.
以马铃薯新品种紫花851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其群体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紫花851种植密度为52500株/ha时商品薯产量最高,达29850 kg/ha;种植密度为75000株/ha时单位面积结薯数最多,达62.4个/m^2;最佳生理质量指标为:出苗后65 d叶面积指数2.40~2.55、出苗后80 d干物质积累量5373 kg/ha。因此,紫花851作商品薯生产时,最适种植密度为52500株/ha;作种薯生产时,最适种植密度为75000株/ha。  相似文献   

16.
试验结果显示,免耕马铃薯不同种植密度对比试验中,在一定的种植密度范围内,密度越大,产量越高,广西免耕马铃薯采用每ha78000~94000株的种植密度,综合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17.
<正>在盐池县5个乡镇设立小杂粮示范园区,采用同一品种、不同播种方式对比试验,以筛选出适宜盐池县推广种植的小杂粮新品种、新播种技术,为今后我县小杂粮产业的发展提供依据。一、试验目的:根据实验品种的生育周期、抗病性、产量等表现,筛选出适宜我县推广种植的高产、稳产、抗病性好的甜荞品种。二、对比试验品种与方法:1、试验品种:试验品种由盐池县嘉丰种业有限公司提供,选择近年来在我县试验种植表现比较好的甜荞5个品种进行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我县农民为提高经济收入,逐渐开始种植除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以外的经济作物。其中韭菜营养丰富,气味芳香,人们一年四季喜欢食用,据了解露地韭菜投资少,效益高,若巧妙种植,精心管理,可达到很好的收益。现将其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1品种选择选用抗寒、抗病产量高的优良品种,如我县普遍种植的平韭四号、791雪韭王等品种。2适时播种,培育壮苗2.1在我县最佳播种时间为3月下旬至5月上旬,保持地  相似文献   

19.
[目的]确定甘蔗新品种“桂糖29号”最佳施肥量与种植密度,为生产上推广种植该品种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施肥量与种植密度两因素裂区试验,施肥量为主区,设3个施用复合肥水平,分别为2250、3750、5250 kg/ha,种植密度为副区,设7.5、9.0、10.5、12.0万芽/ha 4个水平,调查各处理甘蔗总苗数、有效茎数、株高、茎径、蔗糖分、产量等性状,分析不同施肥量与种植密度对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施肥量2250 kg/ha、种植密度9.0万芽/ha处理的产量最高,为95.34 t/ha;施肥量3750 kg/ha、密度7.5万芽/ha处理的株高最高,为209 cm,显著高于施肥量5250 kg/ha、密度10.5万芽/ha处理(193 cm);各处理间产量、分蘖率、茎径、蔗糖分差异均不显著;产量与单位面积内有效茎数呈正相关.[结论]桂糖29号适宜施肥量为N 260 kg/ha、P2O5 130 kg/ha、K2O 150 kg/ha(N∶P2O5∶K2O=12∶6∶7),最适种植密度为9.0万芽/ha.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县尖椒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尖椒疮痂病的发生也日趋加重.一般发病率在5%~10%,严重时达20%以上,对尖椒产量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