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2 毫秒
1.
2BP—2B型铺膜点播机排肥器参数设计及性能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论述了排肥置参数的确定及选择,引进了粉状化肥的成拱理论,由此可确定排肥口直径;建立了作用在排肥轴上的扭矩Te与箱内化肥侧压应用应力δx的关系。经过试验,该装置的性能满足设计要求,其理论计算及结论可作为排装置的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论述了排肥装置参数的确定及选择,引进了粉状化肥的成拱理论,由此可确定排肥口直径;建立了作用在排肥轴上的扭矩Te与箱内化肥侧压应力δx的关系。经过试验,该装置的性能满足设计要求,其理论计算及结论可作为排肥装置的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3.
刮板输送式大棚有机肥排肥装置的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解决现有有机肥排肥装置排肥稳定性差的问题,提高大棚内有机肥施撒机械化水平,设计一种刮板输送式大棚有机肥排肥装置。方法 以苏南地区草莓种植大棚为例,依据大棚基本尺寸参数和草莓种植农艺要求,确定排肥装置设计的主要要求。结合散体力学理论对设计的排肥装置关键结构和参数进行分析和确定,确定影响排肥量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为排肥轴转速和排肥器开度。搭建室内有机肥排肥试验平台,进行转速与排肥量单因素试验和两因素五水平的响应面试验。结果 转速与排肥量相关性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设定的转速和开度范围内,不同开度条件下,转速和排肥量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整体的决定系数大于0.9857,排肥量可通过实时调节开度和转速实现调节。响应面试验结果表明,排肥范围内排肥量稳定性较好,排肥轴转速对于排肥稳定性变异系数的影响大于排肥器开度。当排肥器开度为30.42 mm、排肥轴转速为51.5 r/min时,排肥稳定性变异系数结果最优,为1.84%。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变异系数相对误差不大于5%,变异系数相对误差均值仅为2.95%,符合要求。对比验证试验表明,常用的螺旋式有机肥排肥器的排肥稳定性变异系数均值为6.12%,本文设计的刮板输送式有机肥排肥器有效提高了有机肥的排肥稳定性。结论 设计的刮板输送式排肥装置具有较好的排肥性能,能够满足设施大棚内有机肥施肥作业要求。  相似文献   

4.
为达到稳定排肥、排肥流量可调控的目的,设计了改善排肥流量均匀性的叠片式啮合圆弧齿轮排肥器。通过对排肥器结构设计与理论分析确定影响叠片式啮合圆弧齿轮排肥器排肥量的主要因素为排肥器工作槽长与排肥轮转速。设计仿真试验研究排肥器排肥量随影响因素变化规律,对结果进行台架试验验证。结果表明:选取排肥量变化曲线拟合斜率表征排肥流量,发现排肥流量可调控且与工作槽段长度、排肥轮转速存在线性关系,线性拟合结果显示校正决定系数分别为0994、0990;试验值与仿真值相对误差值较小,仿真试验结果可靠;与外槽轮式排肥器相比变异系数平均减小65%,排肥流量均匀性有了较大的提高。该结果对排肥器的创新设计与理论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针对外槽轮排肥装置施肥作业均匀性不高的问题,设计一种风送式集中排肥装置及同步施肥控制系统。通过台架试验比较直槽、交错槽和螺旋槽3种排肥轮结构的排肥性能,并建立排肥轮转速与排肥速率的线性回归方程;基于北斗+GPS系统和限幅平均滤波算法提高行驶速度的监测精度,并据此开发施肥控制系统。结果表明:1)排肥轮转速为10~60 r/min时,螺旋槽结构排肥轮具有较好的排肥性能,排肥量稳定性变异系数和各行排肥量一致性变异系数分别为0.15%和1.57%,排肥量均匀性变异系数<4%。2)排肥轮转速<60 r/min时,施肥控制系统的施肥调整响应时间<0.85 s;当理论施肥量和平均作业速度分别为300~600 kg/hm2和5.22 km/h时,施肥准确率>95%。该风送式集中排肥装置及施肥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同步、精量和均匀施肥作业。  相似文献   

6.
针对外槽轮式排肥器存在排肥流量均匀性较差的问题,设计一种圆弧齿轮排肥器。对排肥轮结构进行理论分析,建立排肥量数学模型,并确定在结构参数不变的情况下,影响排肥器排肥量的工作参数。设计仿真试验,研究工作参数对圆弧齿轮排肥器排肥量的影响、对比圆弧齿轮排肥器与外槽轮式排肥器排肥流量均匀性高低;设计验证试验,检验仿真试验可靠性;结果表明:1)因调肥隔板与排肥轮间存在间隙,导致肥料堆积产生滑移现象,排肥器无法通过改变工作槽段长度对排肥量进行稳定调节,但排肥轮转速可线性改变排肥器排肥量,且排肥轮转速与排肥流量间存在线性关系;2)圆弧齿轮排肥器较外槽轮式排肥器排肥流量变异系数平均减小30.14%,排肥流量均匀性有了较大的提高;3)台架试验值与离散元仿真值相对误差值均小于2.5%,离散元仿真试验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7.
20200201气力集排式变量排肥系统分层施肥量调节装置研制/杨庆璐(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王庆杰,李洪文...//农业工程学报,2020,36(1):1-10. DOI:10.11975/j.issn.1002-6819.2020.01.001为提高分层施肥作业中肥料分配的精确性和稳定性,实现化肥按比例分层施用,该文设计了一种气力集排式变量排肥系统分层施肥量调节装置,通过理论分析与参数计算确定了分层施肥量调节装置关键部件的结构和基本工作参数。  相似文献   

8.
2BJ-2型精密播种机是与8.8~18.4kW四轮拖拉机配套使用的全悬挂式机型.该机由2组播种单体组成,每组单体以垂直型孔轮式排种器为核心部件,配以框架平行四杆机构和可调刮板槽轮式排肥器及其它部件.更换不同的排种部件,可播种大豆、玉米、高粱、谷子、甜菜及向日葵等作物.  相似文献   

9.
基于微型开沟机的施肥覆土装置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开沟施肥覆土一体化联合作业,在微型手扶开沟机基础上,设计了排肥装置和覆土装置,主要有排肥装置的肥料箱、重心配置、覆土板和仿形装置结构设计。实现了动力从行走轮传到排肥器、肥料箱重心稳定、排肥量可调、覆土板能在上下高度差约80 cm实现仿形功能。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设计配有排肥和覆土装置的开沟机工作时施肥量达到50 kg/h, 覆土率达78.3%, 覆土均匀度较好。  相似文献   

10.
针对我国黄淮海地区马铃薯种植模式特点和农艺要求,设计了一种两垄四行马铃薯播种机.该机主要由机架总成、整地装置、地轮动力驱动装置、施肥装置、排种装置、覆膜装置、开沟器等组成,可一次性完成开沟、施肥、播种、起垄和覆膜等作业.通过对关键零部件的研究分析,确定了其相关结构和工作参数.样机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该机性能稳定、作业效果较好,种薯间距合格指数为95.0%,重种指数为2.7%,漏种指数为2.3%,种植深度合格率为91.1%,各行排肥量一致性变异系数为6.5%,总排肥量稳定性变异系数为5.2%,各项性能指标均优于马铃薯播种相关要求.  相似文献   

11.
2FL-2农家肥和化肥联合施用机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农家肥和化肥混合施用的机械化状况进行调查后,利用施肥技术,对垄上农家肥和化肥施肥机械进行研究,研制出了垄上农家肥和化肥联合施肥机械,用于底肥和追肥施用,并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该机具设计合理,具有结构紧凑、调整方便等特点。通过性能测验得出农家肥施肥深度为100~150 mm、化肥施肥深度50~70 mm、农家肥施肥量0.5~0.7 kg·m-2、化肥施肥量0.015~0.03 kg·m-2、作业速度1.94 m·s-1。该机施用于农家肥和化肥垄作施肥,主要用于起垄机和播种机的配套施肥装置,其使用有利于提高液态肥料的利用率、保护环境、减少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12.
为探索转基因棉在丰产栽培模式,应用农业系统原理和方法,采用四元二次旋转组合设计,以密度、施氮量、施钾量、缩节安为决策变量,转基因棉产量及构成因素为目标函数,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剖析了密度、施氮量、施钾量、缩节安四项综合农艺措施的主效应和交互效应与产量的关系。分析表明,栽培因子对F1产量的影响大小顺序是:密度>缩节安>施氮量>施钾量。对F2产量影响大小顺序是:施钾量>施氮量>密度>缩节安。并寻求了定量生产水平下F1、F2的最佳农艺措施,即F1当密度为21500株/hm2、施氮量为450kg/hm2、施钾量为450kg/hm2、缩节安量为75g/hm2,可能取得最佳产量1556kg/hm2,F2密度为15000株/hm2、施氮量为750kg/hm2、施钾量为300kg/hm2、缩节安量为135g/hm2可获得最高的皮棉产量1219.35kg/hm2。  相似文献   

13.
2BLZ-2型垄上镇压精密播种机的研制与试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BLZ-2型垄上镇压精密播种机是为SZL-2型深施肥整地联合作业机研制的配套机具。对该机的结构设计与技术参数做一介绍,并对田间试验进行了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不同施肥处理对龙香稻2号品质的影响,采取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相对常规化肥处理,基施腐植酸有机肥有利于降低稻米垩白率、垩白度、蛋白质和直链淀粉含量,对整精米率影响不大。在供试土壤条件下,基施腐植酸450kg·hm^2香稻2号的外观品质及食味品质明显改善,可应用于寒地水稻优质米生产。  相似文献   

15.
赵玉凤  纪永民 《安徽农业科学》2012,(36):17519-17521
[目的]探明夏大豆(Glycine max)获得3000 kg/hm2产量的适宜种植密度和施肥技术.[方法]采用四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密度和施肥量对夏大豆产量的影响,并进行寻优.[结果]影响夏大豆产量的顺序是:施氮量>施磷量>密度>施钾量.夏大豆获得3000 kg/hm2以上产量的各因素最佳取值范围是:种植密度20.6万~23.2 万/hm2,施氮量83.5 ~ 95.2 kg/hm2,施磷量57.1~73.1 kg/hm2,施钾量43.0~ 52.0 kg/hm2.[结论]该研究可为夏大豆高产栽培技术集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索省工棉2号的高产栽培技术,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对其最佳种植密度和最适施肥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桃园县地区,省工棉2号的最佳种植密度为5.25万株/hm^2,在该种植密度下,司尔特棉花专用缓释肥的最佳施用量为900kg/hm^2,籽棉产量可达3422.5kg/hm^2。  相似文献   

17.
采用四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密度、氮肥、磷肥和钾肥4个栽培因子对泉豆7号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试验因子对泉豆7号产量的影响大小顺序为氮肥>磷肥>钾肥>密度。泉豆7号产量要获得超过2147.25 kg · hm ^-2的最佳农艺措施为:种植密度35.48万~37.82万株· hm ^-2,尿素79.02~88.71 kg · hm ^-2,钙镁磷肥438.75~484.50 kg · hm ^-2,氯化钾64.17~75.27 kg · hm ^-2。  相似文献   

18.
经2002~2004年田间试验,对黔草2号苇状羊茅种子产量与主要栽培因子之间的数量关系,利用回归设计与分析方法建立了数学模型,并作了相关的增产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在播种量为1.0 kg/667m2,施有机肥500 kg/667m2、氮肥0 kg/667m2、磷肥20 kg/667m2、钾肥30 kg/667m2的水平下,种子产量可达127 kg/667m2。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采用大田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基施氮肥用量对皖麦36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基施纯氮量在184kg/hm2范围内,增加氮肥用量能够促进皖麦36主茎叶片数、伸长节数、株高等生物学产量提高和有效穗数、穗实粒数增加.当基施纯氮用量超过184kg/hm2时,植株生长过旺,产量下降.因此,皖麦36基施纯氮应控制在184kg/hm2以内.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葫芦巴的生物产量以及籽粒产量,采用L_9(3~4)正交试验设计,进行不同施肥种类和肥料最佳组合试验。结果表明:有机肥、氮肥、磷肥和钾肥4个因素对葫芦巴生物产量的影响为磷肥有机肥氮肥钾肥,对葫芦巴籽粒产量影响为磷肥氮肥有机肥钾肥;经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试验条件下,葫芦巴最高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的最佳施肥组合为施用有机肥400kg/667m~2、磷肥17kg/667m~2、钾肥7.5kg/667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