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选用优质高产品种我市引进了晋豆15号、晋豆25号两个主干品种,通过几年来的努力,这两个品种已成为我市复播大豆的主栽品种,推广面积达到3.5万公顷占复播大豆总面积的95%以上。二、狠抓生育期栽培技术1.播种根据不同的土地条件和机械化程度的高低,重点推广了3种播种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2.
<正>夏大豆播种一般在麦收后,即6月上旬播种。为使大豆早日形成壮苗,保证大豆的苗期生长发育,应该抓紧时间做好大豆苗期和中后期的田间管理。根据我市气候特点,7月到8月上旬,是全年降雨最多的时间,应及时进行间定苗、追肥、病虫草害防治、排灌水等环节的管理。苗期管理是决定产量的重中之重,根据不同大豆品种生育期特性对环境的不同要求,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才能获得高产,大豆苗期管理技术如下。一、及时查苗补缺,合理定苗大豆出苗后,及时查看田间缺垄、断垄情况,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介绍黑龙江省的大豆生产概况、典型的种植模式.并从大豆种植中的播种技术入手,介绍了大豆播种的机械类型、农艺要求和使用方法。并提出了大豆种植机械的发展方向和展望。  相似文献   

4.
大豆是很好的油料作物,蛋白质含量丰富,经济价值高,工业用途广。大豆的种植在我省有着悠久的历史,要进一步提高大豆的产量,必须抓好播种技术。本文针对大豆的播种技术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有效的高产和稳产的方案,旨对提高我国的大豆栽培技术及大豆产量、质量献言纳谏。  相似文献   

5.
天津市大豆生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我市大豆生产历史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今后大豆生产的目标和对策措施,全面提高大豆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6.
《山东农业科学》2019,(7):45-47
以齐黄34大豆品种为材料,研究三种播种机(派克、马特马克和嘉祥大豆播种机)在相同行株距播种条件下收获期大豆的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及产量。结果表明:用派克播种机播种,大豆密度最高,虽单株荚数和粒数下降,但因播种均匀度较好,产量最高;马特马克播种机播种,密度最低,但单株荚数和粒数最多,播种均匀度也较好,产量次之;嘉祥大豆播种机播种,密度较高,但均匀度较差,产量最低。  相似文献   

7.
大豆种植是我国农业领域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无论是对于人们的生活粮食的供应,还是对我国的经济发展都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因此,对于大豆的选种及播种技术的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本研究主要围绕大豆的高产栽培技术,分别探究了大豆的选种技术以及大豆的播种技术,旨在为提高我国大豆的栽培技术水平提出一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8.
2BD-7型多功能精密耕播机是与大豆“暗垄密”高产栽培技术相配套的播种机械,该机施肥采用滑刀式开沟器,可实现种、底肥的分层施撒;播种采用双条精量点播,可一次完成开沟、施肥、播种、覆土工序。生产试验表明,各行排量一致性、总排量稳定性均达到国标对播种大豆的播种质量指标。各项技术性能满足大豆“暗垄密”高产栽培技术所提出的农艺要求。  相似文献   

9.
针对西北旱区大豆玉米复合种植机具短缺、机械化程度低等问题,设计西北旱区大豆玉米复合种植联合播种机。该机由旋耕装置、起垄装置、覆土装置、施肥装置、播种装置及机架等组成,能够实现旋耕、起垄、施肥、双幅覆膜覆土、镇压及播种等多个作业过程。对播种机关键部件进行设计与分析,利用离散元模型对覆土过程进行模拟仿真,分析覆土过程中膜边膜上覆土均匀性;采用DEM-MBD对大豆玉米播种装置耦合仿真,分析大豆玉米播种装置播种均匀性。仿真结果表明:1)土壤因跳跃和泼撒而落到垄面的颗粒数≤1.3%;2)播种装置对大豆和玉米种子挤压力≤10 N,土壤颗粒对鸭嘴的阻力≤50 N。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玉米播种装置播种合格率、漏播率和重播率分别为95.63%、1.65%和2.72%,大豆播种装置播种合格率、漏播率和重播率分别为91.24%、0%和8.76%,机组作业期间运行稳定,具有良好的作业效果,满足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需求。  相似文献   

10.
大豆根腐病发生原因及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省虎林市大豆种植面积为40万亩。大豆根腐病是虎林市大豆生产上的常发性病害,严重制约着我市的大豆生产,不仅可导致大豆减产,常年可使我市大豆减产13.7%左右,而且还造成大豆  相似文献   

11.
<正>不同播种方式是影响大豆产量的一个因子,适宜的播种密度是大豆高产的有效措施,且播种密度受气象、肥力、品种等很多因素影响,通过大豆同一品种不同播种密度、不同播种行数,在110cm垄上进行栽培试验,归纳出该品种最佳播种密度与最适宜播种行数,探索大豆大垄种植高效增产模式。  相似文献   

12.
正目前,正是"三夏"生产的大忙时节。黄淮海南部地区土壤墒情较好,为夏大豆适期播种创造了有利条件;但黄淮海中部、北部部分地区墒情偏差,不利于适期适墒播种。为指导黄淮海地区抓好夏大豆生产,农业部大豆专家指导组和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会商提出如下生产技术指导意见。一、精选良种,注重优质。为满足食用大豆消费需求和轻简化栽培需要,应大力推广高产、高  相似文献   

13.
关于大豆栽培技术中几个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黑龙江省大豆栽培中的问题,提出选用稳产高产品种,一次播种保全苗,扩大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术的推广和积极发展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几点思考,旨在加快持续农业的发展,不断提高大豆产量。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兴安盟大豆适宜播种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2010—2017年兴安盟科右前旗农业观测站大豆观测数据及2018年大豆分期播种试验观测数据,并结合历年春播、秋收期间的气候条件,运用数理统计及气候诊断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播种期的出苗天数和全生育期不同,大豆延期播种可使出苗天数和全生育期呈缩短趋势;随着平均气温的升高,完成出苗的时间呈减少趋势。平均气温在20℃以上时,大豆出苗仅需要7~9 d,播种至出苗需要≥10℃活动积温在148.9℃以上。兴安盟日平均气温达15℃以上,大豆即可播种,当日平均气温达20℃左右时播种最佳;依据分期播种试验并结合春播期和成熟期气候分析,兴安盟地区大豆适宜播种期为5月10—20日。  相似文献   

15.
浅谈河南夏大豆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地处中原,大部分地区适宜种植小麦和大豆,长期以来的小麦—夏大豆的轮作制度,有助于保持土壤的活力提高土地的利用率。本文从夏大豆无公害高产栽培前所需要的准备工作入手,介绍了选地整地、灌溉施肥和选种拌种等前期准备工作。并根据夏大豆自身的生长特点,提出适时早播、合理密植以及科学播种方法等三方面的播种建议。根据夏大豆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不同的生长阶段,详细介绍了不同阶段的田间管理方法。并根据河南夏大豆常见的病虫害提出防治建议和储存建议。  相似文献   

16.
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但是大豆种子生产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种子质量差、含水量高、不合格粒多等,因此在播种前要选择好大豆种子,以提高产量及品质。文章结合实践经验分析大豆种子选择的必要性,总结大豆种子生产存在的问题,提出提高种子质量的措施及选择种子的方法,并对后续的播种技术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大豆玉米供需矛盾是国家粮食安全面临的重要难题。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并将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支持并推广该技术。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采用大豆带与玉米带间套作,充分利用玉米的边行优势,实现作物间的协同共生,是现代高效集约化、新型立体农业的创新发展。本文对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中以地域划分的间作或套作种植模式及其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对大豆和玉米适宜品种选配按地区进行了阐述,对田间配置参数中的带宽、行比、带间距、密度与播期按种植模式进行了归纳,对田间管理的施肥、控旺、病虫草害防治方法进行了详述,对复合种植技术中所选用的播种机械和收获机械进行了综述,并着重对国内外播种机械和大豆玉米带状复合播种机进行探究,指出目前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没有规范的指引、复合播种机过于简单等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完善标准化种植技术和精密化播种机械的建议,以期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播种技术创新和设备研发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大豆作为我国非常重要的一种经济作物,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因而大豆在我国的种植 面积极为广大,特别是在北方地区。我国北方地区普遍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具备适宜种植大豆 的气候条件。北方地区种植出来的大豆,不仅单位面积产量高,而且质量也比较好。但是在北 方地区大豆种子播种前,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成为北方地区的大豆大规模种植的阻碍, 本研究将对北方地区大豆种子播种前处理措施进行基本介绍,分析处理大豆种子出现的原因, 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9.
<正>"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技术"是农作物在播种前用等离子体机对种子进行处理,使农作物产量达到显著增产的高新技术。舒兰市从2006年开始推广该技术。现就我市种植的水稻、玉米、大豆处理组与对照组的比较,阐述"等离子体种子处理  相似文献   

20.
果树幼园套种大豆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延安苹果、枣、梨等果树生产现状的深入调查,全市有16.02万hm2苹果、枣、核桃、梨等果树幼园可以套种大豆。套种时要选择适合的大豆品种、确定合理的留苗密度,规范合理施肥、适期播种、间作套种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及适时收获五项技术措施,对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农民收入,实现更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对促进我市农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