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0 毫秒
1.
将AMMI模型应用于甘蓝型黄籽油菜8个基因型的黄籽度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可应用于非区试资料品质性状的稳定性分析,且优于传统的回归模型分析法;利用对应分析图可以直观评价各基因型的稳定性和适应环境;品质差(黄籽度低)的基因型稳定性相对较好,而品质好(黄籽度高)的基因型稳定性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2.
将AMMI模型应用于甘蓝型黄籽油菜8个基因型的种子含油量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可应用于非区试资料品质性状的稳定性分析,且优于传统的回归模型分析法;利用对应分析图可以直观评价各基因型的稳定性和适应环境;g6(GH06)是供试材料中含油量最高,且相对最具稳定性的基因型。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以8个不同来源的甘蓝型黄籽油菜基因型为材料,研究了4种不同密、肥(氮素)处理条件下粒色及其它主要品质性状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的甘蓝型黄籽油菜基因型,其粒色等品质性状存在极显著差异;甘蓝型黄籽油菜的品质性状主要决定于基因遗传效应,同时密肥效应和基因型与密肥的互作效应对甘蓝型黄籽油菜的品质也有极显著影响。不同基因型甘蓝型黄籽油菜的品质性状在密肥处理间变异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4.
以8个不同来源的甘蓝型黄籽油菜基因型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密度和氮素水平下粒色及其他主要品质性状的变化.结果发现,施氮可使甘蓝型黄籽油菜黄籽度明显提高,但同时种子含油量有下降趋势;施氮后多数基因型的胚蛋白质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密度对黄籽油菜粒色、种子含油量的影响因基因型而异;密度对胚蛋白质含量有负效应,即密度加大,胚蛋白质含量有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5.
以8个不同来源的甘蓝型黄籽油菜基因型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密度和氮素水平下粒色及其他主要品质性状的变化。结果发现,施氮可使甘蓝型黄籽油菜黄籽度明显提高,但同时种子含油量有下降趋势;施氮后多数基因型的胚蛋白质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密度对黄籽油菜粒色、种子含油量的影响因基因型而异;密度对胚蛋白质含量有负效应,即密度加大,胚蛋白质含量有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6.
为了把黄籽沙逊的黄籽性状同埃塞俄比亚芥菜的优良特性相结合,在对黄籽沙逊和黄籽埃塞俄比亚芥菜种间远缘杂交的基础上,开展了对种间杂种的形态鉴定、染色体倍性检测、根尖染色体制片和分子标记鉴定研究。形态学鉴定结果表明,黄籽沙逊和埃塞俄比亚芥菜真杂种外观明显不同于其父母本,处于中间类型,更多偏向于父本黄籽埃塞俄比亚芥。总共对11株黄籽沙逊与黄籽埃塞俄比亚芥菜种间杂种后代的倍性进行了检测,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表明,阳性植株DNA相对含量(主峰位置125)明显小于对照黄籽埃塞俄比亚芥DNA相对含量(主峰位置200),大于亲本黄籽沙逊DNA相对含量(主峰位置75)。细胞学鉴定结果表明,真杂种植株染色体为27条,为黄籽沙逊(AA,2n=20)和黄籽埃塞俄比亚芥菜(BBCC,2n=34)的单倍体染色体相加之和。分子标记鉴定结果表明,真杂种既有父本也有母本的特异性条带。以上均证实了所获得种间杂种的真实性,其包含了双亲中的遗传信息。所获得的含有芸薹属A、B和C 3个亚基因组的种间杂种可作为育种的中间材料应用到甘蓝型油菜的遗传育种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研究目的】为探讨不同田间环境条件下,同一甘蓝型黄籽油菜基因型各品质性状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以甘蓝型黄籽油菜基因型GH01为材料,研究了由播期与密度形成的9种田间环境条件下粒色及其它主要品质性状间的相关性。【结果】结果表明:黄籽度与胚含油量、种子含油量间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r=-0.6617和r=-0.7458*),胚含油量与胚蛋白质含量、种子含油量之间仍保持着极其显著的负相关和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r=-0.9071**和r=0.8973**)。【结论】甘蓝型黄籽油菜黄籽度、种子含油量之间的相关关系随供试基因型的不同而发生变化,但另一些品质性状(含油量、蛋白质含量)间的相关关系并不因供试基因型间的差异而改变。  相似文献   

8.
甘蓝型油菜黄籽与褐籽发芽率及相关性状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甘蓝型(B.napus)黄籽油菜Y2D5 6相株系及95011、宁油10号、HDY18-4、H9708 4个品种(系)的黄籽和褐发芽率等性状比较分析表明,基因型对发芽率等性状有影响,粒色对发芽率等性状也有影响,一般褐籽优于黄籽。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与黄籽成熟度不够,种皮较薄有关。因此,有甘蓝型油菜黄籽育种中,要特别注意选择高质量的黄籽类型。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播期、密度对甘蓝型黄籽油菜粒色及其他主要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与黄籽油菜粒色变化关系密切,随着播期的推迟,甘蓝型黄籽油菜黄籽度先升高后降低。正常播期范围内,早播有利于提高种子含油量”随播期的推迟,甘蓝型黄籽油菜的胚蛋白质含量却呈上升趋势。随着种植密度的加大,甘蓝型黄籽油菜皮壳率逐渐增加而皮壳舍油量和皮壳纤维素含量则呈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应用品种间杂交,将优质黄籽品系“D180-1”的黄籽性状导入细胞质雄性不育保持系“盐1B”及其不育系“盐1A”中,育成了甘蓝型黄籽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盐2A”和保持系“盐2B”。盐2A黄籽株率达91.0%,黄籽度3.93,不育性彻底,品质双低。与黑籽恢复系及黄籽恢复系材料配组,可选择到强优势组合。  相似文献   

11.
选用中国美利奴(简称中美)羊、襄北细毛羊(简称襄羊)及中美与襄羊的杂交一代羊(简称F1羊),于4月下旬和5月下旬两次剪毛,测试净毛颜色及其相关性状。结果表明:中美的净毛颜色显著地强于襄羊及F1羊,后二者间差异不显著,这与主观评定三者污毛颜色的结果是不一致的;5月份毛样与4月份的对照样相比,中美和F1的羊毛亮度下降(P>0.05)、黄度上升(P<0.01)。羊毛湿度及羊毛的油汗品质是影响净毛颜色的重  相似文献   

12.
杂交稻品质性状的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24个杂交稻组合在四川不同生态区4个试点的11项品质性状数据,研究了杂交稻稻米品质性状的稳定性,结果表明:①各性状在基因型和试点间都有较大差异,基因型效应、试点效应都达到1%显著水平,除糊化温度外的其余性状,基因型与试点的互作效应也达到1%显著水平;②存在基因型与试点互作效应的10个性状中,除整精米率可用AMM I1构建稳定性参数外,其余性状用AMM I2构建,所解释互作效应信息的变幅为57.16%~93.89%;③垩白粒率、垩白度的稳定性最差,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和整精米率的稳定性较差,是品质稳定性改良的主要性状。  相似文献   

13.
The investigation of rice varieties stability for amylose content (AC), gelatinization temperature (GT) and protein content (PC) was carried out using additive main effects and multiplicative interaction (AMMI) model in three locations and two years. Eighteen tested varieties were further clustered and evaluated based on the phenotypic values of three quality traits and their Di values from the AMMI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genotype by environment interactions, the differences of phenotype and stability of AC, GT and PC among different genotypes and environments were all significant at 1% level. Also, only one variety, W002, had high stability for all the three quality traits. Additionally, in consideration with the phenotype of AC, GT and PC, and their stability in rice varieties, etc., four rice varieties, W002, Zaofeng 9,Guangling Xiangjing and Nanjing16, could be also applied as breeding parents to improve eating quality and stability of rice.  相似文献   

14.
若干高白度小麦的色泽优势及形成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以进口的高白度品种澳白麦和山东省现在主要推广的济麦21作对照,研究山东省最新育成的几个高自然白度的小麦品种优麦3号、山农12、山农8355及品系62008的色泽优势,对影响面粉及面制品色泽形成的各种因素进行研究,分析其色泽优势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为面粉及其制品色泽性状的改良和高自然白度优质专用小麦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运用智能白度仪和色彩色差计对面粉、面片和馒头的色泽进行评价。【结果】中国的高白度品种(系)具有很大的色泽优势,在面制品色泽上,和对照澳白麦相比,L*值差异不显著,但b*值极显著降低,特别是62008和山农12加工成馒头后L*值比澳白麦高,b*值比对照澳白麦低。加入增白剂后,中国的高白度品种(系)色泽变化的幅度比澳白麦小。对面粉色泽形成影响因素的研究结果表明,蛋白质含量高的品种,其色泽优势形成的主要原因是PPO活性和黄色素含量低;蛋白质含量低的品种,淀粉含量高是其形成高亮度的主要原因;PPO活性和黄色素含量越高,面粉及面制品黄度越大。【结论】在不用增白剂的情况下,通过选育高白度品种,可以满足人们对面制食品高白度的要求。对蛋白质含量高的材料,不过分追求面粉的白度和亮度,但可通过对低PPO活性和低黄色素含量的选择,培育食品色泽优良的高蛋白小麦新品种。对淀粉含量高的材料,既要重视面粉的白度和亮度,又要重视对低PPO活性和低黄色素含量的选择,培育用于加工中国传统食品的高白度小麦新品种。考虑到面食品的多样化,也可以选择蛋白质含量高、PPO活性低、黄色素含量高的特殊材料,培育加工亮黄色食品的品种,丰富中国的小麦品种类型。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黄淮海地区糯玉米区域试验品种基因型与环境的互作效应,为黄淮海地区糯玉米品种选育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利用AMMI模型和GGE双标图对2018年黄淮海糯玉米区域试验中的18个糯玉米品种(g01~g18)在13个试点的农艺性状(鲜穗产量、穗长、鲜百粒重和出籽率)进行分析,以综合评价参试品种基因型与环境的互作效应。【结果】通过AMMI模型分析发现,鲜穗产量丰产性和稳产性均较好的品种为金跃糯58(g06)和景坡82(g07),苏玉糯2号(g15)是丰产性较差但稳产性最好的品种(对照);出籽率高且稳定性好的品种为斯达糯44(g18)和郑白甜糯3号(g05),对照是出籽率居中但稳定性差的品种;鲜百粒重较重且稳定性好的品种为万糯2018(g04)和金跃糯58(g06),而对照是鲜百粒重居中但稳定性好的品种;穗长较长且稳定性较好的品种为景坡82(g07)和花糯680(g11),对照是穗长较短但稳定性好的品种;鲜穗产量、出籽率和穗长的基因型、环境及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均达极显著影响(P<0.01,下同),鲜百粒重的基因型和环境达极显著影响,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达显著影响(P<0.05);4个农艺性状的3个主成分累计解释基因型和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G+GE)均达60.00%以上,说明AMMI模型可较好地解释基因型与环境的相互作用。通过GGE双标图分析发现,万糯158(g03)、金跃糯58(g06)和景坡82(g07)是鲜穗产量丰产性和稳产性均较好的品种,郑白甜糯1号(g02)是长穗丰产且稳定性最好的品种,万糯2018(g04)是鲜百粒重较高且稳定性好的品种,中糯336(g16)是出籽率高且稳定性好的品种。【结论】AMMI模型和GGE双标图的侧重点不同,可实现优势互补。基于二者分析结果,综合表现较好的品种为景坡82(g07)和金跃糯58(g06),可用于丰产稳产型糯玉米品种选育和推广。  相似文献   

16.
 利用AMMI模型对18个水稻品种的直链淀粉含量(AC)、糊化温度(GT)和蛋白质含量(PC)进行两年三点的稳定性分析,并以AC、GT和PC的表型值及相应的稳定性参数(Di)为性状指标,对供试品种进行聚类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稻米AC、GT和PC在不同品种和环境间的差异以及G×E互作效应都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3项品质性状的稳定性随品种不同而变化较大(0.15≤Di≤2.68),AC、GT和PC稳定性都高的品种仅有W002;综合考虑AC、GT和PC等3项品质性状的表现、稳定性、产量水平等因素,W002、广陵香粳、早丰九号和南京16号等品种可作为育种亲本,以改良水稻品种食味品质及其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杂交水稻基因型与主要性状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杂交稻单株产量,谷草比,株高,精米率及每穗实粒数基因型与环境互作主要表现线性反应,而单株草重,单株有效穗数,每穗着粒数,结实率,千粒重,播种到始穗天数,糙米率及整精米率主要表现非线反应。不同基因型间各性状稳定性的构成方式及主要特点各不相同,这是基因型间稳定性差异的主要原因。杂交稻产量稳定性主要受播种到始穗天数,单株草重,谷草比,单株有效穗及每穗着粒数稳定性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18.
应用Eberhart&Russel模式估算了1995年四川凉山州8个小麦新品种(系)在7个不同生态区的产量稳定性,表明:品种(系)产量存在极显著的基因型×环境互作。西辐五号为高产稳定型品种,91γ—363和88—16—2为中产稳定型品种(系)。7559和3033的基因型×环境互作同环境的关系存在非线性关系。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的稳定性方差σ2i分析表明,7559为高产不稳定型品种(系)。阐明了回归分析模型是测定基因型对于环境响应稳定性的一种有效方法,为凉山州选择小麦生产品种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玉米不同基因型的抗旱性鉴定及遗传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结果表明,武105的抗旱性最强;水分胁迫对植物产量性状、形态发育指标及生理性状的影响随着基因型及胁迫强度的不同而不同,单株籽粒产量对水分亏缺的反应最为敏感;抗旱系数、Eberhat-Russell稳定性参数(bi)及变异系数均能对供试材料的抗旱性做出客观地评价;从直观指标看,叶片窄长,雌雄发育协调,植棘体内水分含量及叶绿素含量高的基因型较抗旱;抗旱自交系在缺水条件下,一般配合力效应有所堤高,不抗旱自交系有所下降;抗旱自交系抗旱系数的一般配合力效应高,严重水分胁迫条件下抗旱系数的遗传主要受加性效应控制;控制产量与控制抗旱性的基因或基因系列不同,二者可独立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20.
基于AMMI模型的家蚕品种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将AMMI模型应用于家蚕品种稳定性评价研究,得到如下结果:AMMI分析与传统法比较结果表明,AMMI分析与生态价(ecovalue)方法、稳定性方差法和平均等级差法在评价品种稳定性差异方面的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5个参试品种万头收茧量稳定性最好的品种A,其品质性状解舒率的稳定性却最差,万头收茧量稳定性排序结果与解舒率稳定性排序结果的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为-0.70,这表明在稳定性指标上家蚕产量稳定性与品质性状稳定性可能为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