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奶牛胎间距变化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奶牛胎间距是由产后空怀期所决定的,而产后空怀期的长短除了受母牛产后乏情、子宫复旧、孵巢机能恢复以及情期受胎率等因素的影响外,同时还受到季节、胎次、产奶量等自然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该试验通过应用奶牛性控精液配种,汇总统计了青年母牛、成年母牛的情期受胎率和母犊的出生比例。结果表明:应用奶牛性控精液给青年母牛配种,可以提高母牛的情期受胎率,降低配种成本;奶牛性控精液技术可以大大提高奶牛的繁殖效率。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们对牛奶、牛肉消费量的不断增加,养牛的经济效益总体不错,但仍有些农户饲养效益不高。调查发现这些农户生产管理粗放,母牛营养失调,繁殖疾病多,母牛的受胎率普遍较低,情期受胎率平均为40%左右。奶牛受胎率低,一是延长了,产犊间隔,降低了产奶量,二是减少了犊牛数量。可见应狠抓受胎率,提高养牛效益,重点应抓好以下几项主要技术。  相似文献   

4.
奶牛情期受胎率低一直是困扰奶牛业的难题。据统计,大部分奶牛场奶牛情期受胎率低于60%,使奶牛胎间距延长,影响了奶牛繁殖率和产奶量,增大了饲养成本,降低了经济效益。如何提高奶牛情期受胎率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一般来讲,牛受胎率的高低与牛的营养状况、配种时间、配种技术、冻精技术及健康情况有关。本文探讨提高奶牛的情期受胎率应该注意的环节。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体况对奶牛繁殖性能的影响,试验选择年龄、胎次相近,泌乳量7 000 kg以下的泌乳初期母牛144头、泌乳量8 500 kg以上的泌乳初期母牛148头,对奶牛体况评分进行测定,同时分析体况评分对产奶量和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母牛产犊后产奶量≤7 000 kg,体况评分为3~4分时情期受胎率为57.14%,分别比体况评分≥4分和≤2.5分时提高10.2%和8.3%,差异不显著(P0.05);母牛产犊后产奶量≥8 500 kg,体况评分为3~4时,情期受胎率为49.01%,分别比体况评分≥4和≤2.5时提高68.07%和71.04%,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6.
体况对奶牛繁殖性能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体况对奶牛繁殖性能的影响,试验选择年龄、胎次相近,泌乳量7 000 kg以下的泌乳初期母牛144头、泌乳量8 500 kg以上的泌乳初期母牛148头,对奶牛体况评分进行测定,同时分析体况评分对产奶量和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母牛产犊后产奶量≤7 000 kg,体况评分为3~4分时情期受胎率为57.14%,分别比体况评分≥4分和≤2.5分时提高10.2%和8.3%,差异不显著(P〉0.05);母牛产犊后产奶量≥8 500 kg,体况评分为3~4时,情期受胎率为49.01%,分别比体况评分≥4和≤2.5时提高68.07%和71.04%,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7.
对宁夏某奶牛场2000-2009年29 457头次奶牛的情期受胎率和产奶量及2000-2009年10年的月平均温度变化规律及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母牛的情期受胎率从2000年的57.30%下降到2009年的45.83%,下降了25.03%,产奶量从18.70 kg增加到26.61 kg,增加了42.30%.随着产奶量的增加,情期受胎率呈下降趋势.产奶量与情期受胎率呈负相关,相关系数-0.675;温度与产奶量呈正相关,相关系数0.316;温度与情期受胎率为弱相关.  相似文献   

8.
高产奶牛往往情期受胎率较低,这直接影响其繁殖效率和经济效益。笔者结合在大型奶牛场工作多年的业务实践,谈谈提高母牛受胎率的几种办法。1肌肉注射维生素在母牛输精当天和第五天,肌注维生素A60万IU、维生素D10万IU和维生素E50mg。第一情期受胎率可提高18%,总受  相似文献   

9.
我市地处亚寒带,寒冷季节较长,日照短,加上饲养管理粗放,奶牛的季节性发情明显。导致部分母牛卵巢功能减退,卵泡发育迟缓,出现排卵延迟,安静发情或发情持续时间短,造成繁殖障碍,影响配种情期受胎率。 我们在母牛发情和配种时注射促排2号、3号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使情期受胎率提高15-30%,由46-55%提高到55-70%。1材料与方法1.1母牛的选择:随机选取胎次1-4胎、年龄4-7岁、无明显生殖疾患、发情周期正常、经直肠检查均有卵泡发育但发情征候微弱或配种1至2个情期未孕的母牛。1.2注药方法:把选…  相似文献   

10.
<正> 提高受胎率,对加速奶牛繁殖和增加经济效益有现实生产意义。影响奶牛受胎的因素较多,但在农村有以下两个主要原因。一是排卵迟缓奶牛占繁殖母牛群的45%,这些母牛的发情持续时间长达5—7天,多数为排卵困难,有的甚至不排卵,因此其情期受胎率仅35%;二是农村专业户的奶牛分散饲养,难以做到适时输精,情期受胎率也只有45%。因此,输精员采取增加卵巢检查次数来确定输精时间,致使不少奶牛卵巢受伤而更难受胎。对此,我们在1986年进行了LRH-A_3(促排卵素3号)提高奶牛受胎率试验,206头应用牛情期受胎137头,受胎率达到66.5%,比对照牛提高25.72%(P<0.005),效果极显著,很快在金华奶牛基地淮广,4年来LRH-A_3用于奶牛配种达1.3万头次。  相似文献   

11.
正奶牛情期受胎率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决定因素:一是母牛自身的繁殖性能;二是发情鉴定的准确率;三是配种员的输精技术;四是与配公牛的繁殖性能。关于如何提高情期受胎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提高母牛的繁殖性能1.1完善日粮营养配方奶牛的不孕在很大程度上与营养有关。在制作奶牛日粮配方时必须充分考虑到能氮平衡、氨基酸平衡、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平衡,充分满足奶牛对能量、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的需求,避免不足  相似文献   

12.
<正>在开始人工授精的初期,主要采用母牛发情后12h和24h两次配种的方法。随着人工授精技术的不断改进,在许多牛场,采用母牛发情后12h或是24h的一次配种方式。近些年来,由于奶牛产奶量的不断提高和抗生素的广泛使用,使得成年母牛繁殖性能下降,产后产科疾病增加,产后母牛卵巢和子宫的恢复时间延长,从而导致成年母牛情期受胎率下  相似文献   

13.
初配年龄对奶牛情期受胎率、犊牛初生重及头胎产奶量的影响河南农业大学(郑州450002)高腾云,张金钟河南南阳农业学校布登付1前言初情期是母牛性成熟的开始。青年母牛的初情期是达到一定体重和生长速度开始下降时出现的。青年母牛性成熟后,身体仍在继续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4.
目前,奶牛作为畜牧业的一个新兴产业正处于迅速发展阶段,然而,奶牛养殖户所饲养的部分奶牛繁殖率偏低,主要表现为母牛产犊后发情推迟、情期受胎率低等,严重制约了奶牛业的快速发展。因此,奶牛饲养者必须高度重视影响母牛繁殖率的各种因素,并采取有效措施,充分提高奶牛的繁殖性能,以便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采用新药“子宫净”防治产后母牛子宫炎49头,处理母牛配种率,情期受胎率和配种母牛产仔率分别达到95.9%,92.2%和97.9%。用其它药物防治母牛36头,配种率,情期受胎率和配种母牛产仔率分别达到100%,56.2%,89%。试验结果说明“子宫净”对奶牛子宫炎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母牛情期配种受胎率比用其它药物提高64.1%。  相似文献   

16.
毋庸置疑,奶牛场作为一个经济实体,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其主要的经济来源是牛奶和犊牛的生产.影响奶牛场经济来源的因素虽然很多,但是最直接、最根本的影响因素却是奶牛场群体受胎率过低.具体的讲,奶牛群体受胎率低对奶牛场经济收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影响:①奶牛空怀期延长,饲养管理费用增多;②奶牛胎间距延长,使奶牛产奶量和产犊数均减少;③受胎率低,繁殖疾病必然增多,从而使奶牛淘汰率和治疗费用增高;④产犊数的减少和成母牛淘汰率的增高,将造成基础牛群的减少和质量的下降,进而影响奶牛场长远的发展.因此,如何保持奶牛场较高的受胎率与合理的胎间距(一年一胎),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是奶牛场发展的普遍要求.但是应该清楚,奶牛的繁殖不是简单的奶牛发情-配种-受胎-分娩-再发情这一循环过程;奶牛一旦出现繁殖问题也不是仅仅通过提高繁殖技术所能完全解决的,奶牛的繁殖是受多种因素制约的.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奶牛21天情期受胎率的概念和相关繁殖指标的计算方法,阐述了奶牛21天情期受胎率的含义与意义,以及提高奶牛21天情期受胎率的方法措施。  相似文献   

18.
氯霉素栓预防产犊后子宫炎的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场从1976~1987年,平均年饲养繁殖母牛120—154头,根据年全群繁殖母牛疾病的统计,产后难妊和不育的母牛,占40%以上的为子宫内膜炎疾病。该病是奶牛场繁殖母牛的常见多发病之一。本病与乳房炎、肢蹄炎为构成奶牛场的所谓“三炎”,造成奶牛事业的巨大经济损失。因此,预防控制繁殖母牛产后子宫炎症的发病,是提高奶牛情期配种,提高情期1次受胎率的有效措施。我场于1987年,选用长春兽医大学研制的氯霉素栓,对我场产后奶牛进行了预防子宫炎症的发生,作了试验和对比。  相似文献   

19.
<正> 我省奶牛平均情期受胎率(母牛情期受胎头数与配种头数之比)和年度繁殖率(年末产犊数与年初18月龄以上母牛数之比)均不高(见表1),但不同牧场间差异较大。今通过繁殖疾病的基本情况调整和分析,供从事奶牛繁殖的同志参考。  相似文献   

20.
奶牛繁殖管理是奶牛生产的关键环节,奶牛只有经配种、妊娠、产犊后才能产奶。奶牛理想的繁殖周期是一年产一胎,即胎间距365d,减去60d干奶期,一胎的正常泌乳天数为305d。奶牛适宜的胎间距范围为340~390d,适宜的泌乳期为280~330d,产后适宜的配妊时间为60~110d。胎间距过短,影响当胎产奶量,胎间距过长,影响终生产奶量。因此,搞好奶牛的繁殖管理对提高产奶量和经济效益意义重大。1发情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