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球毛壳菌ACCC30566木聚糖酶生产低聚木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玉米芯生产粗木聚糖,再用球毛壳菌 ACCC30566木聚糖酶液酶解粗木聚糖,获得低聚木糖,最后对低聚木糖进行提取纯化,并用薄层层析法初步测定了低聚木糖成分.结果表明:球毛壳菌ACCC30566木聚糖酶酶解产物主要成分为木二糖、木三糖、木四糖等低聚木糖,葡萄糖含量较少.该菌株所产木聚糖酶成分较纯,纤维素酶含量较低.可以用来生产低聚木糖.  相似文献   

2.
链霉菌Z18产木聚糖酶的发酵条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进一步研究木聚糖酶的纯化和性质,对本研究室新筛选出的一株高产木聚糖酶的链霉菌Z18的液态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佳碳源为1.5%(质量分数)的玉米芯水不溶性木聚糖,培养第5天其酶活性浓度达435.03 U/mL。不同来源木聚糖诱导产木聚糖酶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酶谱分析结果表明,链霉菌Z18能够产生3种木聚糖酶,以22 ku的木聚糖酶为主;初始pH5.5、培养温度30℃时所得木聚糖酶活性最高。在优化后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下,第7天链霉菌Z18产木聚糖酶活性达到峰值,其活性浓度为755 U/mL,为目前国内报道链霉菌属最高产酶水平。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木聚糖酶国标底物短缺,并筛选可用于酶法制备低聚木糖的木聚糖酶,首先以甘蔗渣和榉木来源的木聚糖替代GB/T 23874-2009 《饲料添加剂木聚糖酶活力的测定》中规定的底物检测木聚糖酶活力,同时采用木霉和毕赤酵母木聚糖酶酶解不同木聚糖底物和玉米芯木聚糖,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酶解产物组分进行分析,并初步优化玉米芯木聚糖酶解条件。结果表明:与GB/T 23874-2009 《饲料添加剂木聚糖酶活力的测定》中规定的底物检测结果相比,榉木木聚糖(Megazyme)检测结果与原底物检测结果基本一致;而甘蔗渣木聚糖检测结果偏高,但稳定性良好,两者均可替代原底物进行木聚糖酶活力检测。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毕赤酵母木聚糖酶水解不同底物的木二糖含量较木霉木聚糖酶的高,而木糖含量则相反。利用3种木聚糖酶同步水解玉米芯粉木聚糖,毕赤酵母木聚糖酶水解玉米芯粉木聚糖的产物中90%以上为低聚木糖,其中木二糖占72.54%,木三糖占17.86%,接近木聚糖酶Shearzyme 500L水解产物中的低聚木糖比例,高于木霉木聚糖酶,具有制备低聚木糖的应用潜力。毕赤酵母木聚糖酶水解玉米芯木聚糖的最优条件为反应温度60℃、pH 4.8,玉米芯底物浓度0.10g·mL-1,酶解时间24h,在此最优条件下玉米芯木聚糖的水解率可达76%。  相似文献   

4.
白色链霉菌产木聚糖酶规律及其耐热耐碱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该文采用白色链霉菌为实验菌种,在不同诱导产酶培养基上经过240 h的振荡培养,探索其产酶时程规律. 结果表明,不同的诱导底物诱导产生的最大木聚糖酶活不等,其中木粉的诱导效果好于纯木聚糖,复合底物的诱导效果好于单一底物. 该菌在筛选出的最佳诱导产酶培养基上培养144 h后达到产酶高峰,粗酶液酶活可达到45.66 U/mL. 对该酶进行高温及碱性处理的结果表明,它具有较好的耐热耐碱性,在pH 7.0下反应表现最高活性,同时在90℃下保温30 min后酶活残留达83.46%.   相似文献   

5.
张世敏  黄喜海  徐淑霞  耿伟  高玉千  吴坤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9):3772-3773,3780
[目的]筛选高产酸性木聚糖酶细菌,并研究其适宜发酵条件。[方法]采用透明圈法筛选产木聚糖酶活力较高的细菌,并利用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试验筛选到一株高产酸性木聚糖酶细菌B26,其最佳产酶培养基为:麸皮2%、秸秆粉2%、KNO30.8%、TW-80 0.6%,此时该菌所产木聚糖酶活性达1 051.25 U。[结论]该菌株以农业废弃物秸秆和麸皮为原料,产生活性较高的酸性木聚糖酶,对于农副产品的精深加工及利用开发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利用木聚糖酶降解玉米秸秆中的木聚糖,为玉米秸秆的生物降解提供参考。[方法]将玉米秸秆烘干、磨碎、过筛。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研究酶添加量、pH值、酶解时间及酶解温度对玉米秸秆木聚糖降解率的影响。[结果]各因素对木聚糖降解率的影响由大到小为:pH值>酶解温度>酶添加量>酶解时间。酶解温度为50℃时,木聚糖降解率最大。木聚糖酶添加量为65×104U/g,酶解时间为20 h及pH值为4.0时,秸秆木聚糖的降解率最大,分别为27.80%、27.00%、26.37%。[结论]木聚糖酶降解玉米秸秆中木聚糖的最适条件为:酶添加量65×104U/g、pH值4.0、酶解时间20 h、酶解温度50℃,该条件下玉米秸秆木聚糖的降解率为26.61%。  相似文献   

7.
以木聚糖为唯一碳源,从长期堆放枯枝败叶的土壤中筛选能够高效降解木聚糖的菌株,并对该菌的产酶条件和酶学性质进行研究。分离得到1株酶活性较高且产酶相对稳定的菌株,鉴定为尖孢镰刀菌,命名为Fusarium oxysporum MJ23。研究表明,木聚糖、酵母粉是该菌的最适培养底物,在最适培养条件下,该菌株所产木聚糖酶活力可达186 U/mL;木聚糖酶的最适作用温度、pH值分别为55℃、6,55℃保温3 h,酶活力仍可维持90%以上;Ca2+、Fe2+、Mn2+、Tween 80和聚乙二醇对木聚糖酶活力有较强促进作用,Cu2+、Zn2+、EDTA、尿素和SDS则会抑制酶活,其中SDS的抑制作用最强。模拟动物体内对饲料中半纤维素组分的消化,木聚糖酶的添加可使猪饲料中木糖生成量提高28%,鸡饲料中木糖生成量提高16%,表明该菌株所产木聚糖酶具有用作饲料添加剂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木低聚糖可以从木质纤维的有控酶降解反应获得 .该文采用培养木霉菌 ,使其在最佳条件下比较专一性地合成木聚糖酶 ,这种最佳条件包括培养基成分的探索和培养条件的控制两方面 .期望用这种木聚糖酶降解木质纤维原料时 ,能尽可能多地得到木低聚糖 ,而较少出现木单糖 .首先就碳源、氮源、碳氮比等因素对木聚糖酶活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以杨木粗木聚糖为碳源 ,以酵母浸膏为氮源 ,碳源浓度控制在 7g L左右 ,碳氮比在 7 8以上 ,所产生的木聚糖酶活性较高 ,且木聚糖酶与纤维素酶酶活的比值较高 ,即所产酶的选择性较好  相似文献   

9.
探讨3种菌株所产木聚糖酶组分及其酶解产物的差异,为酶制剂和功能低聚木糖的研发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采用SDS-PAGE电泳,研究黑曲霉C71、康宁木霉M46及XYNB重组工程菌G81所产的木聚糖酶同工酶。结果表明,C71、M46及G81分别产3种、4种和2种木聚糖酶同工酶;以桦木木聚糖为底物,在酶添加量为70U/g、底物20g/L、反应时间10h条件下进行酶解,采用TLC及HPLC分析酶解产物。TLC结果表明,C71和M46酶解液中含有木糖、木二糖和木三糖;G81酶解液中含有木二糖、木三糖和木四糖。HPLC结果表明,C71酶解液中木糖、木二糖和木三糖的质量浓度分别为2.4、1.3和1.7g/L;M46酶解液中木糖、木二糖和木三糖的质量浓度分别为1.5、1.8和2.1g/L;G81酶解液中木二糖、木三糖和木四糖的质量浓度分别为2.6、2.7和1.4g/L。不同菌株所产木聚糖酶组分及其酶解产物存在差异,低聚木糖的研发应根据酶学特性,选择不同的单一或复合酶制剂。  相似文献   

10.
木聚糖是除纤维素外含量最为丰富的天然细胞壁多糖,是植物半纤维素的主要成分。木聚糖酶是指能够催化降解异质多糖——木聚糖为低聚木糖或木糖的一组酶的总称,是能降解木聚糖复杂结构的复合酶系。文章对木聚糖酶的分类、分子结构、生化特性、发酵调控技术及其应用研究进展作以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从土壤中分离筛选获得了一株具有高产木聚糖酶能力的真菌Sp1.[方法]经过28S rDNA测序鉴定为赭绿青霉(Penicillium ochro-chloron ).通过对摇瓶发酵条件优化试验及酶特性研究.[结果]该菌株的最适产酶条件为:2;(W/V)粗制木聚糖+0.5;葡萄糖为碳源,0.44; KNO3+0.06;蛋白胨为氮源,发酵起始pH为5.0,150 mL三角瓶装液量为40 mL,转速为220 r/min,28 ℃下培养72 h木聚糖酶酶活可达387 U/mL.将菌株Sp1发酵所得粗酶液经过纯化后研究其酶学特性,酶最适反应pH为4.0,最适反应温度为55 ℃,在40 ℃,pH 2.2~6.0,酶活性稳定.终浓度为0.01 mol/L的Na+ 、K+ 和Zn2+ 对酶活有促进作用.[结论]所筛选的Sp1菌株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考克氏菌木聚糖酶发酵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海洋微生物中筛选到1株具有木聚糖酶活性的考克氏菌(Kocuria sp.Mn22),用单交法研究了不同单因素对该菌株产木聚糖酶的影响.结果表明:用水不溶性和醇不溶性木聚糖诱导该菌株比水不溶性木聚糖诱导产酶量高;较低浓度的Tween 80对该菌株产木聚糖酶具有诱导作用,而高浓度的Tween 80会抑制木聚糖酶的产生;Triton X-100具有抑制作用.对考克氏菌液体发酵条件的正交试验表明:以水不溶性和醇不溶性木聚糖为碳源,牛肉膏为氮源,pH 8.5,Tween 80添加量为0.2%,发酵68 h后,菌株的最高酶活力可达到148.7 IU/mL.  相似文献   

13.
黑曲霉产木聚糖酶的固态发酵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培养基组成和培养条件对黑曲霉固态发酵产木聚糖酶的影响。[方法]以木聚糖酶酶活为评价指标,利用单因素试验和L9(34)正交试验考察摇瓶发酵条件下培养基组成、pH值、培养时间、培养温度和接种量对黑曲霉产生木聚糖酶的影响。[结果]最佳培养基组成为:麸皮与玉米芯质量比5∶3,(NH4)2SO4、KH2PO4、CaCl2和MgSO4相对于固体料的质量百分数分别为1.0%、0.2%、0.1%和0.1%),料液比1∶1.7;最优培养条件为:pH值7.5、培养温度28℃、培养时间60h,其间翻曲2~3次;在此工艺条件下,木聚糖酶的活力可达14698.21IU/g。[结论]该优化条件为木聚糖酶的工业化生产和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毛壳菌产木聚糖酶改变发酵条件,探讨毛壳菌木聚糖酶的生产能力及不同酶解条件对毛壳菌产生的木聚糖酶的影响,以确定其最佳培养基及发酵条件。结果表明,以玉米芯4%+蛋白胨0.5%+酵母粉0.5%为发酵基质对产酶最为有利,当温度为39℃、pH4.6、发酵时间3d时产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5.
木聚糖降解细菌的鉴定及其木聚糖酶的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春岚  冯家勋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3):5857-5860
[目的]探讨木聚糖酶的生理生化特性。[方法]采用平板活性筛选法从不同环境样品中筛选出木聚糖降解能力最强的菌株进行鉴定并对其所产粗木聚糖酶的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菌株GXM1被鉴定为洋葱假单胞菌,菌株GXM4为类芽孢杆菌。菌株GXMI所产木聚糖酶的最适pH为6.0,最适温度为55℃,菌株GⅫ咐所产木聚糖酶的最适pH为6.0,最适温度为50℃。2株菌株所产的木聚糖酶在40℃以下较为稳定。Mn^2+、Ca^2+和Zn^2+对菌株GXM1所产木聚糖酶有显著的激活作用,而Cu^2+、Fe^2+和Fe^2+对其有显著的抑制作用;Ca^2+和Fe^3+对菌株GXM4所产木聚糖酶有显著的激活作用,而Mn^2+、Zn^2+和Fe^2+对其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结论]为高效木聚糖酶的生产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一株从木薯渣堆中分离得到的产木聚糖酶嗜热真菌JG-50菌株进行分类鉴定,并研究其利用木薯渣固态发酵产酶的最佳条件,为该菌株在农业有机废弃物发酵利用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真菌形态学观察和26S rDNA基因D1/D2区序列同源性分析方法对JG-50菌株进行分类鉴定,并以单因素试验方法对JG-50菌株产木聚糖酶的最佳碳源、氮源、培养时间、培养温度和培养基初始pH等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菌株JG-50与嗜热子囊菌(Thermoascus aurantiacus isolate MTCC 4890)的26S rDNA序列相似性为99%,结合形态学特征初步鉴定为嗜热子囊菌属的一种。该菌株能以木薯渣为碳源固态发酵产木聚糖酶,其产酶的最佳条件为:以木薯渣为碳源,添加60%麦麸,0.3%蛋白胨和0.2%酵母粉,pH 6.0,以此培养基50℃培养8 d,木聚糖酶活可达4625.4 U/g(干培养基)。【结论】嗜热真菌JG-50具有较强的产木聚糖酶能力,在农业有机废弃物发酵利用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重组毕赤酵母摇瓶发酵产木聚糖酶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晨妍  张金华  王煜蘅  赵文玺  丰慧根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2):11696-11697,11700
[目的]在摇瓶发酵条件下,研究甲醇诱导毕赤酵母工程菌K3产木聚糖酶表达规律。[方法]以重组木聚糖酶酶活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L9(34)正交试验考察摇瓶发酵条件下pH值、接种时间、诱导剂浓度、诱导时间对酶活的影响。[结果]各因素影响程度依次为:pH值〉接种时间〉诱导时间〉甲醇浓度,最优表达条件为:pH值5.3,接种时间19h,甲醇诱导浓度1.25%,诱导时间192h,在此条件下菌株产酶酶活可达589.16IU/ml。[结论]该研究为木聚糖酶的工业化生产和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研究从木聚糖酶生产优选菌黑曲霉FnD5-2出发,制备木聚糖酶,并进行木聚糖酶活力衰变周期测定和体外消化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木聚糖酶在4、25℃条件下,酶活力半衰期分别为30和14d;体外消化试验表明,在玉米-豆粕型饲料中添加木聚糖酶能显著提高干物质、木聚糖和粗蛋白质消化率,其中木聚糖酶800 U· kg“能提高干物质消化率12.2%、木聚糖消化率60.2%、粗蛋白质消化率2.6%(P<0.05).  相似文献   

19.
张健  汪桐  徐争辉  郭莹莹  李峰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6):12773-12777
[目的]从自然界中筛选出具有木聚糖酶活力的菌株,为今后降解农作物秸秆提供材料。[方法]以木聚糖为唯一碳源,从土壤中筛选能够降解木聚糖的菌株,并对其进行鉴定和发酵条件优化。[结果]从土壤中筛选出一株能够降解木聚糖的菌株,综合菌落、菌体形态特征和18S rR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该菌株为土曲霉(Aspergillus terreus thom.)GY-1。单因素试验研究表明,菌株GY-1最佳碳源为蔗糖,Mg2+能提高其木聚糖酶活力,最佳氮源为硝酸铵,最适温度为30℃,最适pH为6.0,该菌在培养52 h时木聚糖酶活力最高,为880.11 U/ml。L16(45)正交试验结果表明,GY-1的接种量以及培养基中蔗糖、Mg2+和硝酸铵的添加量对其木聚糖酶活力均有显著影响,GY-1菌株的最优发酵条件为:50 ml基础发酵培养基中,接种量2%,蔗糖1 g,硝酸铵0.03 g,Mg2+0.004 mol。[结论]该研究首次报道了土曲霉具有木聚糖酶活力,为研究土曲霉降解木聚糖提供了一定的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