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菜青虫感染金龟子绿僵菌后体内几种保护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菜青虫感染金龟子绿僵菌后体内的防御机制,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菜青虫被金龟子绿僵菌感染后体内保护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用金龟子绿僵菌处理后菜青虫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反映出菜青虫在金龟子绿僵菌侵染初期防御能力增强,后期降低。其中,SOD、POD和CAT活力分别在接种后36、24和48h达到高峰,说明菜青虫在抵抗金龟子绿僵菌侵染过程中,首先发生作用的保护酶是POD,随后为SOD,而CAT是最后发生作用的保护酶。  相似文献   

2.
牡丹皮、黄连、大黄提取物对松材线虫生理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3种中草药黄连、牡丹皮、大黄的乙醇提取物毒杀松材线虫作用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测定了其对线虫体内总糖和蛋白含量的影响, 处理前后线虫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乙酰胆碱酯酶(AChE)酶活性变化和丙二醛(MDA)含量变化, 处理前后SOD、CAT、GSH-Px和AChE表达量变化; 并用松枝水培试验测定3种提取物对松材线虫病害的防控效果。结果表明, 提取物处理后线虫体内总糖及蛋白含量显著下降, 线虫体内糖及蛋白质的代谢受到干扰; 线虫体内SOD、CAT、GSH-Px酶活性提高, POD活性显著下降, MDA含量升高, 表明线虫体内氧化与抗氧化作用失衡, 细胞功能受到极大影响; AChE活性被抑制, 表明线虫的神经系统受到破坏, SOD、CAT、GSH-Px和POD表达量与酶活性变化基本一致。松枝水培试验表明中药提取物能够有效控制松材线虫病害发生。综上, 3种提取物引起的松材线虫体内众多生理指标的改变是造成线虫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为观察绿原酸(CGA)对昆虫病原线虫寿命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探究绿原酸对线虫生命活动的调控机制,本文以卡森斯氏线虫作为抗衰老模型,用不同浓度的绿原酸(0、50、100、500、1000μmol/L)处理,探究其对卡森斯氏线虫寿命、抗氧化活性、脂褐素水平、相关基因m RNA表达水平的调控作用,初步探讨绿原酸的潜在作用机理。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用100μmol/L绿原酸刺激线虫后使处理组最长寿命增加了36.36%,显著抑制体内脂褐素的积累;且该浓度刺激线虫体内的SOD和CAT酶活力,分别提高了1.97倍和2.47倍;此外,q RT-PCR结果显示,100μmol/L CGA喂养线虫后,daf-16、gst-4基因转录水平相比对照分别提高了1.78、3.51,而daf-2基因转录水平呈下降的趋势,降低了0.13。综上可知,绿原酸通过胰岛素/IGF-1信号通路提高昆虫病原线虫卡森斯氏线虫机体的抗氧化能力并延长昆虫病原线虫的寿命。  相似文献   

4.
蒋春艳 《植物保护》2022,48(5):129-133
为探索绿僵菌对黄曲条跳甲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分别用浓度为1×108?2×108?4×108?8×108?1.6×109个/mL的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孢子悬浮液处理黄曲条跳甲成虫, 对侵染后黄曲条跳甲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处理后120 h内, SOD活性先升高后降低, 48 h时SOD活性达最高, 分别为69.5?72.5?74.5?75.9?76.7 U/g, SOD活性与孢子悬浮液浓度呈正相关; 各处理POD活性在处理后72 h时开始上升, 96 h时活性最高, 分别为1 020?1 066.67?1 240?1 086.67?1 166.67 U/g, 分别为对照组的3.33?3.48?4.04?3.54倍和3.80倍, 随后开始下降; CAT活性变化总体趋势为上升—下降—上升—下降; 3种酶活性最后都恢复至对照组水平, 各处理组最大值间差异显著, 且显著高于对照组, 表明3种保护酶在黄曲条跳甲抵御金龟子绿僵菌入侵过程中均做出了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5.
用200 μg/mL的平菇蛋白粗提液处理枯斑三生烟后接种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 TMV),在不同时间测定了烟草植株叶片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 PAL)、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 CAT)和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 POD)的活性。结果表明,平菇蛋白粗提液处理枯斑三生烟后,TMV的侵染率下降了70.16%;接种TMV后,平菇蛋白粗提液处理的烟草叶片中的PAL、SOD、CAT和POD活性要明显高于清水对照植株,接种后12 h PAL活性最高,平菇蛋白粗提液处理为清水对照的1.57倍;接种后24 h SOD和POD活性最高,平菇蛋白粗提液处理分别为清水对照的1.55倍和1.51倍;接种后36 h CAT活性最高,平菇蛋白粗提液处理为清水对照的1.6倍。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平菇蛋白粗提液诱导烟草抗TMV的活性与烟草叶片内防御酶活性的提高有关。  相似文献   

6.
AM真菌和根结线虫互作对黄瓜生长及生理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mycorrhiza(AM)和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incognita互作对黄瓜幼苗生长及生理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预先接种地表球囊霉Glomusversi—forme再接种线虫处理的鲜、干重较只接种线虫的处理显著增加;预先接种AM真菌再接种线虫处理的根结线虫病情指数、AM真菌侵染率较只接种线虫的处理明显降低;接种线虫使黄瓜植株的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及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总酚含量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预先接种根内球囊霉G.intraradices对黄瓜植株起到了较好的保护作用;与对照相比,只接种线虫处理的叶片磷含量降低了25.26%,预先接种AM真菌再接种线虫处理的叶片磷含量较只接种根结线虫的含量高。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昆虫病原线虫对蛴螬的致病机理,测定了蛴螬感染嗜菌异小杆线虫沧州品系 Heterorhabditis bacteriophora Cangzhou strain后其酚氧化酶(PO)、羧酸酯酶(CarE)活性以及血淋巴蛋白、海藻糖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线虫侵染后蛴螬 PO 和 CarE 活性大致表现出“升高-峰值-下降”的变化过程,华北大黑鳃金龟 Holotrichia oblita Faldermann、暗黑鳃金龟 H. parallela Motschulsky 和铜绿丽金龟 Anomala corpulenta Motschulsky 3种金龟子2龄幼虫PO活性分别在24、12、36 h达到最大并显著高于对照,CarE活性则分别在48、36、48 h达到最大且显著高于对照。注射线虫悬浮液至铜绿丽金龟3龄幼虫血腔后20 h,血淋巴蛋白含量最高且显著高于对照,28 h含量最低且显著低于对照;海藻糖含量在注射后20 h达到最高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28 h含量最低且显著低于对照。两种酶活性以及能源物质含量的变化,表明嗜菌异小杆线虫入侵对蛴螬免疫系统和代谢过程产生了一定影响,也为揭示昆虫病原线虫对蛴螬的致病机理提供了一定的试验数据。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根结线虫胁迫下丝状真菌Sr18代谢产物对黄瓜的作用机理,采用温室盆栽及人工接种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的Sr18代谢产物对南方根结线虫胁迫下黄瓜叶片保护酶的影响。结果表明,线虫侵染黄瓜根部以后,黄瓜叶片SOD、POD和CAT活性减弱,PPO和PAL浓度降低。施加不同浓度的Sr18代谢产物,能够使线虫胁迫下的黄瓜叶片SOD、POD和CAT活性增强,使PPO和PAL的含量增加,说明Sr18代谢产物能够提高黄瓜的保护酶活性与含量,增强黄瓜对南方根结线虫的抗性。  相似文献   

9.
昆虫病原线虫作为生物杀虫剂已被广泛应用。为了提高其对蛴螬的防治效果,筛选与昆虫病原线虫适宜混用的化学杀虫剂是一项重要的应用研究。本研究测试了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40%毒死蜱乳油和2.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对病原线虫Heterorhabditis bacteriophora Cangzhou strain、Steinernema longicaudumX-7和Heterorhabditis indica LN2存活以及侵染率的影响;筛选出杀虫剂与病原线虫混合对暗黑鳃金龟Holotrichia parallela 2龄幼虫致死效果的最佳配比。结果显示:3种杀虫剂对3种线虫的存活均无亚致死作用;吡虫啉对3种线虫的致死率无明显影响,其中LN2在1/50 RC(含量为9.33μg mL 1)和1/100 RC(4.67μg mL 1)低浓度处理的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推荐浓度的高效氯氰菊酯(16.67μg mL 1)对3种线虫的致死率均显著高于对照;不同浓度的毒死蜱对3种线虫的致死率存在显著差异。70%吡虫啉1/10推荐浓度(有效成分为46.67μg mL 1)与线虫Hb混用暗黑鳃金龟2龄幼虫死亡率提高了87.51%,与X-7和LN2混用后,致死率分别提高了39.99%和47.37%。其中1/10推荐浓度吡虫啉与线虫Hb混用对暗黑鳃金龟2龄幼虫表现出增效作用,其它浓度的吡虫啉和另外两种药剂与3种线虫混用的各处理均表现为相加作用。  相似文献   

10.
应用酶活力测定的方法,研究朱砂叶螨经阿维菌素和高(低)温处理后对其体内自由基(O2.-)、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朱砂叶螨经阿维菌素处理后,两种群体内的O2.-含量急剧升高,药后4h抗性种群和敏感种群O2.-含量分别是对照的3.42、3.54倍,同时SOD、CAT活性也明显高于对照;处理组中抗性种群体内O2.-含量低于敏感种群,SOD、CAT活性高于敏感种群。不适宜的高温和低温均能使朱砂叶螨体内的O2.-、SOD、CAT、POD活力升高,敏感种群在42℃的热激下SOD、CAT、POD的活性达到最大,分别是对照的4.25、2.06、1.81倍,与其它温度处理差异显著(P<0.05),其后呈下降趋势,而抗性种群酶活性在实验温度下,始终保持平稳上升的趋势;酶活性变化率分析结果显示,SOD对热胁迫的应激性最强,CAT次之,POD最小,抗性种群三种酶活性的变化率均大于敏感种群。  相似文献   

11.
高枝假木贼具有胎生萌发特性,并且发生在早春。为揭示该植物在早春低温环境中胎生萌发特性,在实验控制条件下,对种子吸胀萌发过程中3种保护酶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进行测定,并与野外自然条件下,不同发育阶段幼苗的保护酶活性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高枝假木贼种子吸水快,在室内5 ℃低温控制下6 h吸水量趋于平稳。种子在低温吸胀过程中,MDA的含量较高(0.02~0.04 μmol•g-1),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保持在高水平稳定状态,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在吸胀4 h之后快速上升。随着种子萌发,不同幼苗阶段MDA含量急剧下降, 维持在0.004 μmol•g-1的极低水平,POD活性显著下降,SOD活性先下降后上升至幼苗3 cm时达到最高,CAT活性呈缓慢上升趋势。在野外低温条件下,SOD、CAT和POD活性均显著高于5 ℃恒温控制下的幼苗酶活性水平。表明高枝假木贼快速吸胀萌发特性和3种保护酶在吸胀萌发不同阶段的协同作用,共同为胎生萌发在早春低温的正常生长提供保护。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旱芹粗提物对棉花枯萎病菌丙二醛(MDA)含量及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粗提物处理过的棉花枯萎菌菌体发生膜质过氧化作用,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MDA累积量增大,8h时达到最高,为对照的3.9倍,48h时降到最低;同时电导率也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在12h时达到最高,为对照的1.20倍,48h时降至最低。结果还显示,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及过氧化物酶(POD)3种保护酶活性先升高后降低,SOD、CAT在10h时达到最高值,分别是对照的1.40倍和1.23倍,48h时降至最低,POD略有不同,在12h达到最高值,是对照的1.47倍,48h时降到最低。上述结果表明,粗提物破坏了枯萎病菌体内SOD、POD及CAT酶系统原有的动态平衡状态,导致自由基清除系统出现障碍,体内自由基水平升高;MDA含量的增加,破坏了膜系统的完整性,对枯萎病菌产生伤害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27~29℃温度下,用1.5 mL/L的正己烷蒸气处理菜蛾盘绒茧蜂滞育蛹10~15 min后可以解除其滞育。为探讨解除滞育的机制,测定了正己烷处理后菜蛾盘绒茧蜂滞育预蛹体内的过氧化氢含量(H2O2)和3种抗氧化酶(SOD、POD和CAT)活性。结果表明正己烷处理后,滞育预蛹体内H2O2含量、SOD和POD活性均迅速上升,CAT活性则下降。就5个取样点的平均值而言,H2O2含量和SOD活性显著高于非滞育预蛹和未经处理的滞育预蛹,POD活性低于非滞育预蛹而高于未经处理的滞育预蛹,CAT活性则低于未经处理的滞育预蛹而高于非滞育预蛹。3种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与体内H2O2含量的平衡有关,而H2O2含量的变化可能与体内激素水平的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14.
为阐明虱螨脲对小菜蛾亚致死效应的生化机制,采用室内生物测定法测定了LC_(10)和LC_(25)亚致死浓度处理小菜蛾3龄幼虫1、6、12、24、48和72 h后其体内保护酶系和解毒酶系的活力变化。结果表明:虱螨脲LC_(10)处理对小菜蛾幼虫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表现为早期诱导、后期抑制的作用,而对过氧化物酶(POD)则表现为先抑制后诱导的作用,对过氧化氢酶(CAT)仅在72h时具有诱导作用;LC_(25)处理对SOD表现为诱导-抑制-诱导-抑制的作用,对POD具有抑制作用,而对CAT具有诱导作用。经虱螨脲亚致死浓度处理后,小菜蛾幼虫体内酯酶和多功能氧化酶活力被明显抑制,且基本表现为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力仅在处理后1 h被诱导,之后被显著抑制。表明虱螨脲进入小菜蛾幼虫体内后,初期可诱导SOD、CAT和GST活力升高,以适应外界毒害的影响;但随着时间的延长,3种解毒酶活力被抑制,使其难以代谢,从而增强了对小菜蛾的毒性。  相似文献   

15.
采用盆栽控水试验法,研究了干旱胁迫及复水对豌豆苗期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质膜相对透性(RC)的影响,对豌豆苗期抗氧化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干旱胁迫降低了SOD活性,随胁迫程度加重和历时延长降幅增大。轻度干旱胁迫10 d或重度干旱胁迫提高了POD和CAT活性,随胁迫程度加重和历时延长增幅加大。复水5 d对CAT、SOD活性产生部分补偿效应,对POD活性产生等量补偿效应。复水10 d对SOD活性产生等量补偿效应,对CAT、POD活性产生等量或超补偿效应;干旱胁迫增加了MDA含量,随胁迫程度加重增幅加大、胁迫历时延长增幅减少。复水5 d、10 d对干旱胁迫5 d豌豆叶片MDA含量分别产生部分和等量补偿效应。干旱胁迫导致膜脂透性增大,随胁迫程度加重和历时延长增幅加大。复水5 d、10 d可分别产生部分和等量补偿效应。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普通烟遭受烟粉虱Bemisia tabaci取食及与中国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China virus,TYLCCNV)共侵染时的响应机制,采用常规生理生化指标测定法分析比较MED隐种烟粉虱取食及其与TYLCCNV共侵染处理对普通烟植株中营养组分、防御物质积累及主要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植株相比,烟粉虱取食及其与TYLCCNV共侵染均可导致普通烟植株中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明显降低,多酚含量显著升高,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呈现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与烟粉虱取食植株相比,烟粉虱与TYLCCNV共侵染后1 d时普通烟植株中可溶糖含量显著降低了21.05%,3、7和9 d时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显著降低了27.40%、26.84%和20.90%;共侵染后的1、3、5和9 d时多酚含量分别显著降低了34.60%、14.30%、3.07%和15.19%;共侵染后的1、3、5和7 d时CAT活性分别提高了3.04倍、1.42倍、1.68倍和1.96倍;共侵染后7 d时POD活性显著降低,共侵染后9 d时SOD活性显著升高。表明普通烟可通过改变其营养组分及积累防御物质或提高氧化酶活性来防御烟粉虱取食及其与TYLCCNV的共侵染,而烟粉虱与TYLCCNV共侵染可诱导植株内产生较单独取食时更少的多酚类防御物质,以提高其在宿主植物上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7.
为了明确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对东亚飞蝗的致病机制,探讨绿僵菌对东亚飞蝗中肠保护酶系和解毒酶系的影响。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东亚飞蝗被绿僵菌侵染后,中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酚氧化酶(PO)、乙酰胆碱酯酶(AchE)、全酯酶(ESTs)6种酶活力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中肠保护酶SOD、POD、CAT呈现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趋势。PO则呈现先升高后下降再升高最后下降的趋势;解毒酶AChE呈现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趋势;ESTs则呈现逐渐减弱的趋势,5 d时与对照趋于一致。上述研究结果表明,东亚飞蝗被绿僵菌侵染后,不同的酶活力变化趋势存在明显差异。本研究对于揭示绿僵菌的致病机理及寄主对真菌侵染的免疫机制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