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潜育性水稻土是我国南方的一种主要低产水稻土,据我省第二次土壤普查已开展县的不完全统计,全省潜育性水稻土占稻田面积的40%左右,一般比非潜育稻田每亩减产100—200斤,严重受害的减产50%以上,对水稻大面积平衡增产障碍极大。本试验是以我省分布较广、面积占稻田的60%左右的三种成土母质(湖积物,第四纪红土,石灰岩)上发育的几种不同潜育程度的水稻土为研究对象,研究潜育化作用对于土壤供肥性状及对水稻吸收利用养分的影响,以便为因地制宜改良不同类型潜育性水稻土提供某些依据。  相似文献   

2.
去年我们对潜育性水稻土肥力特性的研究结果说明:潜育性水稻土还原程度大,土壤释放养分少;结果是水稻产量低。在此基础上,今年又进一步探讨,潜育性水稻土怎样影响水稻植株吸收养分及其后果,通过合理施肥能否提高潜育性水稻土水稻植株吸收养分的能力,促进正常的代谢作用,从而获得高产,达到改良土壤的目的。潜育性水稻土的改良,历来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开沟排水为主的工程措施,另一种足以改变耕作制为主的生物措施。但当田间环境条件或社会经济条件不许可时,如合理施肥可以改良潜育性水稻土,则采用这个措施是合宜的。  相似文献   

3.
不同水型红壤性水稻土及其起源土壤的表层腐殖质 H/F 值,由红壤→渗育型→潴育型→潜育型水稻土逐渐增大。晶胶率是区分不同水型红壤性水稻土的良好发生指标。渗育型水稻土剖面晶胶率自上而下逐渐增大;潴育型 W 层晶胶率较其它土层高;脱潜型 P 层晶胶率高于其它土层;潜育型 G 层晶胶率<1.0。红壤性水稻土磁化率大大低于起源土壤,不同水型水稻土具有不同的磁化率剖面.磁化率剖面也可作为水型的划分依据。母质对水稻土的粘粒硅铝率、粘粒铁富集系数、质地及耕层有机质含量都有明显的影响。红壤性水稻土分类中土属的划分必须对母质因素加以充分考虑。  相似文献   

4.
潜育性水稻土是我国南方的一种主要低产水稻土,据我省第二次土壤普查已开展县的不完全统计,全省潜育性水稻土占稻田面积的40%左右,一般比非潜育稻田每亩减产100—200斤,严重受害的减产50%以上,对水稻大面积平衡增产障碍极大。  相似文献   

5.
潜育性水稻土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地下水位过高,形成土壤孔隙为水分饱和、通透性不良、土温低、土壤僵性增强、还原性有毒物质增多等等不良的特性。本文仅对形成水稻土潜育化密切相关的某些七壤物理特性及其改良措施进行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潜育性水稻土是湖南主要低产田,占稻田面积40%左右,一般比非潜育性水稻土每亩减产100-300斤,严重阻碍农业生产的发展。近几年,我省组织了对潜育性水稻土成因与改良的研究。土壤微生物和土壤酶都是综合评价土壤肥力的主要指标,我们配合研究了潜育性水稻土的微生物特性和酶活性。  相似文献   

7.
关于潜育性水稻土改良的研究,国内及我省各单位已做了大量的工怍,特别是在开沟排水、改变耕作制度等方面取得了许多有益的成果。但目前关于土壤还原程度、土壤中还原性物质的增减与养分供应强度的关系,以及潜育化作用对土壤肥力特性的影响方面的研究资料尚较少。本试验拟从达方面进行初步探讨。在潜育性水稻土上栽培双季稻,通过对还原物体系进行动态研究,观察其变化规律,了解其还原程度,探求合适的指标,为潜育性水稻土的改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关于潜育性水稻土改良的研究,国内及我省各单位已做了大量的工作,特别是在开沟排水、改变耕作制度等方面取得了许多有益的成果。但目前关于土壤还原程度、土壤中还原性物质的增减与养分供应强度的关系,以及潜育化作用对土壤肥力特性的影响方面的研究资料尚较少。本试验拟从这方面进行初步探讨。在潜育性水稻土上栽培双季稻,通过对还原物体系进行动态研究,观察其变化规律,了解其还原程度,探求合适的指标,为潜育性水稻土的改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一、潜育性和次生潜育化水稻土的形成和类型 (一)问题的提出 (二)潜育性水稻土的形成 (三)潜育性水稻土的类型 二、潜育性水稻土的性质 (一)潜育性水稻土的物理性质 (二)潜育性水稻土的化学性质 (三)潜育性水稻土的养分特性 (四)潜育性水稻土的微生物性状  相似文献   

10.
通透性较好,肥力较高的红壤性水稻土,每亩施入2000斤紫云英鲜草,早稻期间矿化供应N量较通透性差的潜育性水稻土高80%左右,稻谷产量高45%左右。前者化学N肥的利用率较高、损失较少,后者则相反。前者早稻可少施化学N肥,但应注意晚稻中后期适量补充N肥;后者则应重视早稻施足速效基肥或分蘖肥,晚稻控施N肥。有机和无机N肥配合施用,可改善土壤的供N过程,是行之有效的施肥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不同浓度亚铁培养液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潜育性稻田是我国南方稻区的低产土壤类型,该类土壤还原性强,矿质营养失调,尤以亚铁(Fe~++)过量积累,对水稻生长发育产生不良的逆境胁迫作用。种植耐潜育性土壤的水稻品种,则是简便、经济有效地提高稻谷产量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采用不同浓度的亚铁营养液,人工模拟潜育性土壤逆境胁迫试验方法,对两个早籼稻品种(组合)生长发育状况进行了较系统的动态观测,诸如亚铁对水稻根系发育、稻株生育与干物质积累,光合强度及其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为进一步进行大田筛选耐潜育性土壤的水稻品种提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2.
植烟土壤特性与施肥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颜勇 《福建农业》2007,(6):21-21
一、植烟土壤主要类型 水稻土根据水型的不同分为:渗育型水稻土、潜育型水稻土和潴育型水稻土三个亚类。渗育型水稻土主要分布在丘陵坡地、山间谷地两侧的梯田,成土母质以坡积物为主。潴育型水稻土主要分布在河谷平源和山垅开阔处,成土母质多为冲积物、坡积物或冲洪积物。潜育型水稻土主要分布在山垅、谷地及低洼地带,成土母质多为坡积物,部分为冲洪积物。不同亚类的水稻土又可分为不同土属,适宜植烟的主要有以下几个土属:  相似文献   

13.
潜育性水稻土为我国广泛分布的低产水稻土,关于其微生物特性,国内外虽有一些报道,〔1-5〕但研究的角度各不相同。为配合我省潜育性水稻土的改良利用,本研究试图查明在不同成土母质上发育的潜育性水稻土、非潜育性水稻土和旱土微生物区系组成上的差异,为潜育性水稻土的改良利用提供一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潜育性水稻土有效磷含量比非潜育性者低50~90%;有效磷占全磷的比例和植株吸磷量都比非潜育性水稻土低。水稻土中以Fe—P与有效磷的相关系数最大,依次为Al—P、O—P和Ca—P。潜育性水稻土上Fe—P、O—P(酸性土)、Al—P及有机磷量均低于非潜育性水稻土,与有效磷的趋势一致,是其缺磷的主要原因。潜育性水稻土对磷的吸附固定能力强,磷酸吸持容量高,无定形铁含量高。这是潜育性水稻土缺磷的又一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潜育性水稻土,主要是受积聚水和易分解性有机物的影响,使土壤长期处于还原状态下而形成的。土壤有机质和氧化铁都容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而变化,有机质含量与水分状况密切相关,氧化铁则受土壤有机质含量、水分状况以及PH等制约。显然,潜育化过程与有机质及氧化铁的含量变化有关。过去,不少土壤工作者对于土壤有机质及氧化铁虽进行过许多研究工作,但针对潜育性水稻土的研究还比较少。为此,我们于1983-1984年采集省内几种不同母质上发育的潜育性水稻土和非潜育性水稻土样品,测定它们的有机质和几种形态的氧化铁含量,就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在永康市对不同土壤类型进行"3414"肥效试验,研究氮肥对水稻的效应。试验结果表明,在配施磷、钾肥基础上,每667 m2施用纯氮7.7,15.3,23 kg,淹育型水稻土分别比不施氮肥分别增产14.36%,17.03%,14.64%,潴育型水稻土分别增产14.19%,16.81%,14.01%,渗育型水稻土分别比不施氮肥分别增产10.95%,14.70%,15.48%;每千克纯氮平均增产稻谷分别是8.78,5.37,3.18 kg。永康市水稻每667 m2纯氮施用量以15 kg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17.
就湖北省丘岗、平原有代表性的黄褐土、黄棕壤、红壤,潮土、灰潮土,水稻土中的淹育性水稻土、潴育性水稻土、潜育性水稻土等主要农业土壤类型,分析讨论了土壤的表面化学性质与其粘粒的矿物、化学组成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8.
为探索潜育型水稻土的增产途径,对水稻地膜覆盖栽培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覆盖栽培的主要增产因素为土壤增温效果显著,使供肥环境得到了改善,阻碍了养分的挥发,提高了土壤矿质化程度和肥料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9.
利用反距离加权法(IDW)、局部多项式(LPI)、克里格插值法(Kriging)对湖南省邵阳县水稻土的3种主要亚类共6 051个样点的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4种土壤养分进行空间预测精度研究.结果表明:淹育性水稻土有机质、潜育性水稻土有效磷采用局部多项式整体插值效果相对更好,而淹育性水稻土的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潜育性水稻土的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和潴育性水稻上的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等土壤养分均以克里格插值法整体效果相对更好.  相似文献   

20.
就湖北省丘岗、平原有代表性的黄褐土、黄棕壤、红壤、潮土、灰潮土,水稻土中的淹育 水稻土、潴育性水稻土、潜育性水稻土等主要农业土壤类型,分析了讨论了土壤表面化学性质与粘粒的矿物、化学组成原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