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多伦县气候概况多伦县常年平均气温1.6℃,最低气温-39.8℃,极端最高气温35.4℃,地面温度平均3.6℃,≥10℃有效积温1917.9℃。全年无霜期90~100天,最长107天,最短71天,晚霜5月21日,早霜8月23日。年平均风速5米/秒,受蒙古高压气团控制,全年多刮西北风,最大风速出现在春季,占全年大风的40%。5~8级大风平均年份出现5~11次,出现时间在5月下旬至6月初。光能源丰富,年平均日照时数2700~3197小  相似文献   

2.
利用1967—2016年东乡县地面气象观测站大风频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近50年来东乡县平均风速为2.5 m/s。春季平均风速最大,夏季次之,冬季最小。年平均最大风速为15.5 m/s,大风日数呈波动式下降趋势,20世纪60—80年代为大风高发期,而20世纪90年代及21世纪初年大风日数处于波动期,2005年大风日数为历史最低值。大风日数的月变化曲线呈典型抛物线型。大风天气主要集中在夏季,春季次之,冬季最少。  相似文献   

3.
利用1961—2010年淖毛湖站的气象资料,分析了50a来气温、降水、风速、大风日、沙尘暴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淖毛湖年、冬季、夏季气温均呈上升趋势,20世纪80~90年代冬季增温强于夏季,进入21世纪夏季升温最为明显,冬季却降温最为明显,但总体平均来看,冬季增温强于夏季;降水总体趋势上升,90年代以后降水明显增多,但仍然比较干旱;风速及大风日数总体趋势下降,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为多大风时段,90年代后年平均风速和大风日数明显减少;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沙尘暴日数呈现急剧增加趋势,80年代后沙尘暴日数呈现急剧下降趋势。表明淖毛湖气候正在趋向变暖,特别是2001年以来该区域气温急剧升高,使得高温、干旱、多大风成为淖毛湖气候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4.
就阜阳站迁站带来的探测环境的变化对风速气象要素观测的影响进行评价分析,得出如下结果:探测环境的开阔化使得年平均风速明显增大,10年年平均风速值提高了1m/s左右,年最大风速差值增大了大约5m/s,年均最大风日数提高了4.8日。而探测环境城市化程度不断加深的临泉站和太和站,年平均风速和年最大风速均值都趋于递减,临泉大风日数大风已经消失,太和年均大风日数减少了1.2日,大风趋于消失。在同一探测环境下,感应器高度下降了3.1m,年平均风速、年最大风速均下降,年大风日数更是由年均6.1日下降到1日。  相似文献   

5.
为了减少和预防大风灾害以及合理利用风能资源,分析了2009年甘肃酒泉范围内4次典型大风天气过程中31个区域自动站的不同风速及大风出现时间特征。研究酒泉范围内的大风时空分布特征,对有关单位和部门安排工农业生产和风能资源合理利用能提供一些有用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沿海大风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江苏海北垦区和港口2011—2016年的大风资料,对盐城市大丰区沿海大风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海北垦区和港口的年平均风速分别为4.7、5.3 m/s,两者之间的年平均风速均呈现出逐年减少的趋势;海北垦区和港口近6 a最大风速年平均值分别为14.4、14.0 m/s,2个地区最大风速的时间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只是风速数值不尽相同;海北垦区和港口近6 a极大风速年平均值分别为19.2、18.8 m/s,极大风速的时间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两者极大风速的峰值出现在2015年8月11日,风速分别为31.8、30.4 m/s,其次出现在2016年9月16日,最大风速分别为25.3、26.8 m/s.  相似文献   

7.
<正>2014年春季,126团棉花生产遭受了3次大风灾害,其中,4月7日9级大风最大风速20.6米/秒;4月22日,最大风力8级,持续时间23个小时;5月8日,瞬时风速达到11级,最大风力29.0米/秒。棉花受灾面积达7 800公顷,返播面积6 533公顷,补种、补膜、补带面积1 260公顷。3次风灾后,全团棉花播种工作于5月18日结束,经过1年的努力,  相似文献   

8.
主要利用锡林浩特市气象站点1954—2020年大风日数、风速等统计资料,采用数理统计、线性趋势分析等方法,针对大风的变化基本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锡林浩特市出现大风日数较多,1954—2020年共出现大风1 645 d,年平均出现大风日数共25 d,并以1.777次/10年的速率呈明显下降趋势;以春季出现大风的次数最多,平均占比高达51.6%,而冬季出现的大风次数最少,平均占比仅为8.4%。锡林浩特市在春季较为容易出现大风天气,而夏季和秋季大风日数基本一致,冬季最少。  相似文献   

9.
文章利用博克图地区近30 a(1981-2010年)风向风速原始观测记录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博克图地区风向风速及大风气候特征和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近30 a博克图地区年平均风速为2.80 m/s,且以0.02(m/s)/10a的增幅上升;2)春季平均风速大于其他季节,且4月、5月平均风速大于其他各月;3)本地区主导风向为西西北方向,但夏季东风盛行。8月-次年5月均已西西北风为主,6月主风向为西方向,7月主风向为南东南风和东南风;4)本地区20世纪80年代大风日数偏多,年平均大风日数29.9 d,总体呈下降趋势,线性变化率为-8.31 d/10a;5)春季为大风现象频发季节,4月、5月为大风现象频发月份。  相似文献   

10.
基于2014年9月至2015年8月锦州国家基本观测站及沿海8个锦州沿海加密自动站逐日及逐小时10 min平均最大风向、风速和极大风向、风速观测数据,统计分析了锦州站及沿海海域风的差异特点。结果表明,沿海大于等于6级以上的风明显多于锦州站,全年6级大风日数在半数以上,而极大风与锦州站差异不大;从沿海海域日最大风风速、日极大风风速与锦州站日最大风风速、日极大风速差值来看,日最大风风速差值较大,平均差为2.2 m/s;日极大风速差值较小,为1.1 m/s,且两者都存在随着风速等级的增大差值增大。其中,锦州风向为西南风和东北风时,日最大风风速和日极大风平均差值较大,分别为4 m/s和2 m/s左右,东南风和西北风差值较小,小于2 m/s。  相似文献   

11.
利用2004—2015年吕梁市离石区大风气候资料,对吕梁市离石区大风气候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吕梁市离石区的平均风速为1.96 m/s,2月、3月的平均风速最大,10月的平均风速最小,冬、春季的平均风速较大,秋、夏季的平均风速最小,年平均风速呈现出逐年减少的趋势;平均最大风速为3.89m/s,其中最大风速极值出现在12月,极小值出现在10月,春、夏季的最大风速数值较大,冬、秋季的最大风速数值较小,年平均最大风速呈现出逐年减少的趋势;吕梁市离石区近12年主要方向都是北东北(NNE)为主,只有2011年比较特殊,主体方向是北风(N)。  相似文献   

12.
利用肃北国家气象观测站1973—2016年逐月风向、风速等观测资料,对肃北地区近44年大风日数、最大风速、平均风速及风向频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近44年,肃北县年平均大风日数21.0 d,总体呈增多趋势,春、冬季为大风多发季;年平均最大风速为15.6 m/s,冬季最大,春季次之,夏季最小,总体呈减小趋势,其中前30年显著减小,后14年显著增大;平均风速为2.7 m/s,最大出现在春季,冬季次之,夏、秋2季最小,平均风速年、四季变化总体均呈减小趋势;全年SSE向风最多,NW和SE向风次之,ENE、E、SW、WSW向风最少。  相似文献   

13.
利用甘肃省天祝县乌鞘岭站1971—2020年的逐日平均风速、风向及月大风日数资料,运用线性回归方法分析风要素的年、季、月变化特征及演变趋势。结果表明,乌鞘岭年平均风速呈波动减小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015 m/(s·10年);春季平均风速最大,冬季次之,夏、秋季较小,春、夏、冬三季平均风速呈减小趋势,秋季呈弱的增大趋势;月平均风速4月为高峰值,11月为低谷值。乌鞘岭年、季、月风向频率的变化相对一致,静风的风向频率均占8%左右,主导风向均包含北风(N)、西北风(NW)、北西北风(NNW)和南东南风(SSE)。乌鞘岭年大风日数呈波动减少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883 d/10年;春季大风日数最多,夏、冬季次之,秋季最少,春、夏、秋三季大风日数呈减少趋势,冬季呈弱的增多趋势;月大风日数4月为高峰值,10月为低谷值。  相似文献   

14.
该文选取安徽凤阳2017年3月1日一次冷空气影响的大风天气过程,对自动气象站采集的2min平均风速、10min平均风速、瞬时风速、最大风速、极大风速观测值进行对比分析,对EC集合预报效果进行检验。结果表明,不同风速展现的风力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随着滑动平均时段的延长,其平均风速逐渐减小;极大风速变幅最大,10min平均风速变幅最小。当EC集合预报的10min平均风速分别≥6.1m/s、≥7.2m/s、≥8.5m/s时,极大风速可能分别超6级、7级、8级。  相似文献   

15.
取1976—2005年海北州海晏、刚察、祁连、门源四县的资料分析了风速、风向的日、年、年际变化、大风日数。分析表明:海北州风速一日之中6—7时最小,下午16—17时最大;一年之中风速春季最大,夏季最小;全年最多风向频率为东南、西北;大风日数春季最多、秋季最少,且自1976年以来呈逐年减少趋势;计算全州各县风能资源的储藏量发现,风能资源以刚察为中心,门源最小。  相似文献   

16.
贾小琴  尹宪志  傅正涛  王琨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5):12559-12561,12590
利用1968~2011年临夏地区6个气象站风速风向观测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风向频率玫瑰图等方法,分析了临夏地区风速风向空间分布特征及风速的年际、季节、月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44年临夏地区平均风速为1.4 m/s;春季最大,夏季次之,冬季最小;年平均最大风速为12.6 m/s,近44年年平均风速、最大风速均呈下降趋势,年平均大风日数在1.1~11.3 d;年内最多风向为N风,WSW、E风次之,WNW风最少。  相似文献   

17.
利用1981~2010年风向风速观测资料,采用线性回归分析和风向频率玫瑰等方法,分析文登市风速风向的变化特征及风速的年际、季节、日变化幅度.结果表明,近30年文登市平均风速为3.4 m/s;春季最大,冬季次之,秋季最小;风速通常是午后大,午夜至清晨小;近30年平均风速呈上升趋势,年平均最大风速为17.2 m/s,年平均大风日数为21.1 d;出现最多风向为C、NNW和S.  相似文献   

18.
利用53068站气象数据分析二连浩特市1956—2010年风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二连浩特市近40年的最大风速平均值为21.3 m/s,1971—2010年最大风速与平均风速的变化不一致,呈现前20年平稳少变,后20年明显减小的变化趋势,可为二连浩特市的大风天气预报及防灾减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曾婷  赵东旭 《安徽农业科学》2014,(20):6717-6718
利用武威市观测站2005~2013年最大风速与极大风速观测数据,拟合武威市最大风速与极大风速之间关系,从而推算1980~2004年极大风速,对武威市1980年以来极大风速气候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80年以来武威市极大风速共出现4个峰值,分别出现在1984、1985、1993和2013年,尤其是1993年,极大风速达30.5 m/s,历史灾情记录显示1993年的"5.5黑风"破环力极强,给武威的农业生产带来了极大的影响,1994~2012年属于极大风速较小阶段,但由于此阶段武威市设施农业发展迅速,仍是给当地生产造成的严重的损失,利用第Ⅰ型极值分布方法推算武威市未来10、30、50、100年内可能出现的最大风速,推算结果分别为28.6、31.3、32.6、34.3m/s,在今后设施农业的规划和发展应加强大风灾害的防范。  相似文献   

20.
误区之一 大风天气施药。大风天气施药,药剂(特别是粉剂和超低量喷雾时的液剂)易随风漂散,难以到达目标部位,不仅收不到应有的效果,而且会严重污染环境。因此,一般规定,喷粉时,风速不宜超过1m/s;低容量喷雾,风速不宜超过5m/s;超低容量喷雾,风速不宜超过1~3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