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东半岛砂质海岸占全省海岸线的80%。在砂质海岸和部分基岩海岸的沙滩上分布着特殊意义的海岸沙生植被,其组成种类有很强的抗旱、耐瘠薄、耐热、耐盐能力,对沿海防护林建设、改善生态环境有重大作用,本文在研究砂质海岸特点、沙生植被特征的基础上,对恢复、发展和保护沙生植被,防止生态平衡失调等问题进行了生态评价,并从生态学角度提出了砂质海岸的开发设想。  相似文献   

2.
山东海岸在砂质海岸和基岩海岸的港湾沙滩上,分布着特殊意义的海岸沙生植被。植被的特点是:组成种类及结构简单,群落类型单纯,并具有显著的镶嵌性等特点。另外,因海岸沙滩生境条件特殊,生长的植物具有很强的抗旱、耐瘦、耐热、耐盐能力,且群落的自然演替缓慢。根据海岸沙生植被的特点和人为经济活动的作用,对本岸区沙生植被的恢复、发展和防止生态平衡失调等问题进行了生态评价,并从植物生态学的角度提出该地区的开发、利用及沙生植被的保护等问题的设想。  相似文献   

3.
中国西北部在极端的气候环境中,植物形成了丰富的抗旱、耐寒和耐热、耐盐基因。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克隆出这些优良的抗逆基因,通过基因转化提高植物抗逆性,对提高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植被覆盖,增加旱地农作物的产量,改善西部生态环境,都是非常重  相似文献   

4.
陕西境内的沙生植物集中分布在毛乌素沙地南缘的榆林市,包括榆阳、神木、横山、定边、靖边、府谷、佳县7个县区,东西长420公里,南北宽12-120公里,沙生植被总面积约有80万公顷。该地是我国沙生植物最重要的分布区之一,也是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甚至是世界温带草原沙旱生灌木植物的分布中心,物种区域优势极为明显,现有野生及引种成功的沙生植物物种87科,200属,468种。保护好这些沙旱生植物物种,对于保护该区域的生物多样性,改善毛乌素沙地生态环境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改善生态环境,保护沙生植物资源,国家在这一区域相继实施了天然林…  相似文献   

5.
钱正英 《沙棘》2001,14(3):1
欣闻“沙棘在西部大开发中的作用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我向大会表示衷心的祝贺 ,祝会议获得圆满的成功。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其中最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生态环境的建设。我国西部地区总的自然环境比较差 ,气候干旱少雨 ,要恢复良好的生态环境 ,困难很大。但是 ,生态环境是其他一切建设的基础 ,我们必须搞好。根据我国西部地区目前的生态环境状况 ,首先应该是大力恢复植被。只有大面积恢复和重建植被 ,才是解决水土流失、防治沙尘暴 ,改善生态环境的根本途径。恢复植被也要因地制宜。过去许多地方希望尽快恢复森林 ,大种…  相似文献   

6.
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是全国生态环境最为脆弱的地区,恢复建设森林植被是该地区的核心内容。围绕如何克服气候干旱和土壤严重缺水开展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抗旱造林技术措施,极大地推进了该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步伐。本文就近年来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应用的一些抗旱造林技术措施及其研究新发展作了概述。相信随着这些技术措施不断趋于完善和实用,必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枸杞具有耐干旱、耐盐碱、抗风沙、易栽培的特点,是防治土地荒漠化、发展沙产业的先锋树种,在干旱地区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博州精河县已发展枸杞经济林0.8万公顷,成为目前规模较大的集中产区。枸杞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又是一种很好的水土保持树种,其叶、果、皮均  相似文献   

8.
论干旱半干旱地区植被恢复的限制因素及调控措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国家西部开发战略的实施,改善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环境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从该区水分与植被的关系,近自然治理方式对植被恢复过程的指导作用、天然植被的发展为人工治理提供衡量标准、植被恢复的限制因素及调控的战略措施等方面,论述了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植被恢复的限制因素及调控措施,探讨了人工治理干旱半干旱区生态环境行为的可行性,可靠性,提供衡量的自然主必须遵循的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9.
荆条——北京地区覆沙的乡土树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尽快遏止风沙,改善首都的生态环境。2002年我市启动拨草盖沙工程。主要是通过栽植沙生灌木、种草,增加植被覆盖,减少扬沙。仅2002、2003两年我市就计划完成拨草覆沙10万亩。覆沙的沙生灌木、草种主要采用的是毛条、柠条、花棒、草木犀、沙打旺等品种,但由于这些品种是牲畜的青饲料,林畜矛盾就更为突出。除了圈养外,选择适合本地生长的,牲畜不吃的树种不失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方法。荆条(Vitexnegundovhetero-phyiia)马鞭草科,牡荆属黄荆的一变种,落叶乔木,有强烈的气味。喜光,耐干旱瘠薄土壤适应性强,常生于山坡路旁、卵石滩地、石隙林边…  相似文献   

10.
沙棘在黄土丘陵沟壑区干旱片带林业生态建设中的重要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沙棘耐旱、耐寒、耐瘠薄、耐轻度盐碱,抗逆性、抗风沙,耐水湿、串根耐砍,灌丛茂密,根系发达,分蘖萌生能力很强。具有神奇的医药作用和极强的保持水土、涵养水源、防风固沙、防治荒漠化、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改善生态环境的功能,是黄土丘陵沟壑区干旱片带改善生态环境和植被恢复的优良先锋树种和关键树种,在林业生态建设中具有其它植物难以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可在同类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1.
在沙区植被恢复研究中,植冠种子库作为沙生植物的主要特征之一逐渐体现出它独具特色的生态功能。为了探讨风沙干扰下的植冠种子库在种群繁衍过程中的作用及揭示沙生植物的适应机制,通过选择具有植冠种子库的典型沙生植物,采用实验室分析、模拟试验、野外调查等方法,系统研究植冠种子库在个体和景观尺度对种子库时空格局的影响、植冠种子库对种子萌发和幼苗出土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植冠种子库通过调节繁殖体传播、种子库时空格局、种子萌发和幼苗出土减缓季节性干旱、风蚀沙埋对种子供应和幼苗生成造成的威胁,提高沙生植物补员和定居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甘肃省白龙江林业管理局河西综合开发局沙产业研究所,针对西北地区沙漠化地域,总结建国以来沙区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的成功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以及今后生态环境建设水资源的制约因素,提出了西北荒漠地区生态环境造林的十大优势树种。这十个优势树种是:胡杨:西部荒漠区天然分布的惟一乔木树种。具有较强的耐旱,耐盐碱,耐强光照,耐高温,抗风沙的特点,是优良的用材树种和造纸原料。在土壤含盐量0.8%以下能正常生长,根蘖力极强,生命周期长。利用胡杨上述特点,可改造干旱沙漠盐碱地和低洼盐碱地,种植一棵胡杨能扩繁一片林,加…  相似文献   

13.
吴起县地处黄土高原北部,毛乌索沙漠南缘的农牧过渡地带,陕西省的西北部位.属于黄土高原梁状丘陵沟壑区,系干旱半干旱气候.由于长期的掠夺式利用森林资源和过度放牧、开垦利用,天然植被消失殆尽,植被群落退化严重,是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和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县份.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后,植被得到迅速恢复,林地面积迅速扩增,环境气候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为巩固退耕还林的成果,本文阐述了吴起目前林地资源利用情况,分析了林地利用的特点,剖析了林地利用中存在主要问题,提出了吴起县今后林地保护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沙生灌木资源与我区林业产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内蒙古是我国林业大省区之一,森林总面积1866.7万hm^2,森林覆盖率14.82%。沙生灌木是广泛生长在内蒙古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多年生灌丛植物,具有耐寒、耐旱、耐高温、耐沙埋、适应性强、生长快等特性。主要树种有沙柳、柠条、红柳、乌柳、杨柴、花棒、枸杞等,其中,蓄积量较大的有沙柳、柠条、旱柳、杨柴等树种。近年来,灌木林在维护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系统安全方面的重要作用,逐渐被人们所认识。1992年以前,内蒙古自治区灌木造林面积还不到造林总面积的30%。从2001年开始,灌木造林已占到了当年全区造林总面积的70%,2002年灌木造林面积超过了1500万hm^2。据统计,全区现有天然灌木林360万hm^2、人工灌木林130万hm^2、未成林灌木造林地186.7万hm^2,灌木林在内蒙古干旱、半干旱地区经济建设和生态建设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飞机播种造林、种草是模拟植物天然更新的一种机械化造林种草方法,是加快地广人稀、交通不便的沙区绿化的有效途径.用于固沙的飞播植物种除要求具有沙生植物耐干旱、耐风蚀、耐沙埋、繁殖能力强的特点外,还应具备种子容易自然覆沙、发芽生长快和较高的经济价值.经过多年反复试验,适宜我区飞播固沙的树种有以下几种: 杨柴种子扁形,表皮有皱纹,能紧贴沙地地  相似文献   

16.
辽西干旱、气候恶劣的主要因素是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不能形成区域水分循环。为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恢复生态环境。恢复植被最佳方法就是封山育林。  相似文献   

17.
辽西干旱、气候恶劣的主要因素是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不能形成区域水量循环。为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恢复生态环境。恢复植被最佳方法就是封山育林。  相似文献   

18.
封山育林类型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井陉县位于太行山东麓,滹沱河上游,距省会石家庄35km,是省会石家庄西部的天然屏障,其植被盖度的高低、林木种类的优劣直接影响着省会及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为搞好太行山区森林资源的保护和植被的恢复,促进生态环境的明显改善,探索太行山生态系统建设的有效途径,我们把生态系统脆弱、生态类型多样、具有干旱半干旱特性、石灰岩占主体、植被恢复难度大的井陉县作为研究试点,进行了多年的调查、试验。现将我们从1996~2002年对试区的观察研究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巴彦淖尔市现有盐碱土地280多万亩,占难以利用土地的9.3%,盐碱地造林一直是制约该市林业生态建设的主要因素之一。柽柳是我国三大荒漠树种之一,广泛分布于我国西北干旱地区,具有抗旱、耐盐碱、耐水湿、耐贫瘠的特性,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常见的优势种和建群种,也是该市古老的乡土树种,其天然分布范围广、人工栽培历史悠久、资源丰富。尤其是"天保"工程启动以来,许多破坏严重的柽柳地块重新得到了有效保护,植被恢复迅速,较好地发挥了改善生态环境、改良盐碱地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以农业生产为支柱产业的新建县地处鄱阳湖流域,区域内沙生植被较脆弱。随着经济与人口的快速增长及农、林、旅游业的大发展,如何保护县域内沙生植被、更好的开发和利用这种资源十分重要。在分析新建县沙生植被现状及影响其生长的主要因素的基础上,就该地区内沙生植被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